不要以为“男性子宫肌瘤”只是个笑话,这可是发表在全国性专业医学期刊的论文,“男性产妇”“多例男性子宫肌瘤患者”,这一离谱的论文,令人诧异,也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这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女护士的一篇论文,记者调查发现,知网上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在相关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产后出血等。
其实这种荒诞的事不仅是医院,工艺美术界尤其荒唐。
护士发表论文是为了评职称与职务晋升,手艺人写论文也是为了评职称,获得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等。
如今发表论文也成了一条产业利益链。
工艺美术大师评定体系已经异化为一场充满铜臭味的闹剧,它不仅无法真正评选出优秀的手工艺人,反而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论文不是谁都能写的,写的人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文字功底,但那50后、60后、70后手艺人,大多水平不高,有的只读了中学,甚至有的只读了小学,要求他们写论文就是“赶鸭子上架——难为人”。
一位评上大师的手艺人说,他评中级职称要求发表论文,叫人代写3000元一篇,发表的刊物要收取费3000元,一篇论文就要6000元,后来他评高级工艺师要发表论文,评工艺美术大师也要求发表论文,光发表论文的钱就花了几万元。
曾经有一位司机赚了钱,经常帮手艺人拉工艺品去展览与评奖,他觉得这钱好挣,得名得利,于是他就买别人的工艺品去评奖。有人说他斗大的字不识一箩,又怎么会写论文,但他如今却是高级工艺师,省工艺美术大师。
有业内人士说,评工艺美术大师比齐鲁医院女护的“男性子宫肌瘤”更荒唐,他把今年评省工艺美大师的认定综合素质评分表给巧哥看,学历1分,从年年限2分,也就是你硕士学历,工龄30年以上也只有3分,但出版过工艺美术类理论著作一部,你就能得3分。
试问手艺人有几个人能真正写书?论文都不会写,还要著书立说,这不是明摆着逼人造假吗?
试问画瓶子的、捏瓷的、刺绣的……有几人能发明创造?但因为发明专利能获2分,于是手艺人就扎堆去申请专利。
还有获国家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是3分,这些荣誉,那些埋头苦干的手艺人能获得吗?真正能拿到这些荣誉的人都是什么人?是那些走江湖的“南郭先生”与老板们,因为那些埋头做手艺的人不去搞关系,这等好事又怎么会落在他们的头上?
还有到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是2分,手艺人本来就读书不多,又怎么能当教授?于是只有找关系弄一个。有知情人士说搞一个客座教授的聘书,至少要上万元。
埋头创作三十年的手艺抵不过一张花钱买来的客座教授聘书,这有多荒唐?一位70多岁的老手艺人愤怒地说,他从事雕刻50多年,也混不到这聘书,不要说国家级荣誉,就是市级劳模,如果你没有关系,你也评不上。手艺人能发明创造?我做了一辈子的雕匠,也没有雕出专利来,这难道不是逼手艺人去造假?
这大师认定综合素质评分,难道不是为老板量身定做的?比如创办企业员工有50人就可得2分,纳税50万以上可以得3分。
手艺人又不是企业老板,哪有那么多员工?他们说:带几个徒弟是可以做到的。
兼任国家级社会组织常务理事或省级社会组织副会长职务获3分,但工艺美术协会的副会长是明码标价的,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
发表论文要花钱,获荣誉要花钱,评职称要花钱,作品评奖要花钱,“20项及省级金(一等)奖”才能拿到“作品获奖情况”的满分(6分)……这些评分项,有几项是不用花钱的?
从工艺美术大师评定体系的综合素质评分表来看,真正体现手艺人工艺水平的项目并不多,而那些与手艺无关的项目却占据了大部分分值。硕士学历加30年工龄仅得3分,而出版一部专著就能获得同样的3分;埋头苦干30年不如一张价值万元的客座教授聘书。这种评分标准无异于“逼良为娼”,迫使那些潜心创作的手艺人要么放弃评定,要么走上造假之路。
老板们不怕花钱,也不需要埋头做手艺,所以他们有的是时间搞关系。有个做了半辈子生意的人,有钱了,心血来潮想出个名,要知道,弄个名人的头衔那是名利双全的事,于是他一路造假,拿别人的作品去评奖,请人写论文,找关系获荣誉……从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到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更离奇的这个老板大师却成了百年老字号,有人质疑他,你的师父是谁?你的父亲是手艺人吗?这百年老字号是怎么来的?他村里的人一说到这百年老字号,就会说他的爷爷与父亲,人是没做手艺,可能是做鬼做了。
可以说,这种异化的评定机制,已对工艺美术的发展造成了多重伤害。它扭曲了手艺人的价值取向,迫使他们将精力从工艺美术创作转向关系经营和造假活动。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使真正有才华的手艺人被边缘化。它导致工艺美术领域腐败丛生,败坏了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
最重要的是,它切断了工艺传承的内在逻辑——古代没有大师评定制度,却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文物珍品;而今大师头衔满天飞,真正能够传世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当工艺美术的评判标准从作品质量转向论文数量、从技艺水平转向商业规模,这个行业的核心价值便已荡然无存。
从“男性产妇”到“百年老字号”的凭空捏造,这种系统性造假已非个别现象,而成为一种被制度逼迫的集体行为艺术。
当论文发表沦为明码标价的商品,当荣誉头衔成为金钱与关系的竞技场,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荣誉评定制度究竟在激励什么?又在扼杀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评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要花上一千万元。这样腐败,这样弄虚作假的大师评选,还要继续评吗?再说,如此荒唐的评大师认定评分与操作,充满着铜臭味,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阻碍了工艺美术有序健康地发展。
如今工艺美术界是群魔乱舞,装神乱鬼,不懂工艺美术的老板大师当上了工艺美术协会的领导与评委,他们能引领什么,评出什么?又能弄出什么来?所以他们的认定标准,就是为他们利益制订的把戏。
巧哥最后要说的是:要让那些真正的手艺人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就要让作品自己说话,就要让手艺回归手艺,让艺术回归艺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