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年,明宣宗去世,英宗继位时年仅八岁,由太皇太后张氏指定五位大臣辅政,但英宗更信任司礼监太监王振。
王振逐渐干政,因太皇太后支持三杨治理,局势还算平稳。
三杨相继去世后,朝政被王振掌控。
正统年间,各地农民起义频发,明军陷入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王骥三次征讨未能彻底平息,国力受损。
为弥补财政空虚,一度加重地方税赋,激化了矛盾,也削弱了北方守备力量。
明朝边防的松弛,让蒙古多次骚扰,军屯被侵占,军饷不足,军队逃兵问题严重,战斗力低下。
也先继位后,瓦剌势力强盛。
1448年底,也先以贡使问题为由,集结军队大举进攻明朝边境,揭开土木堡之变的序幕。
1505年,明孝宗去世,朱厚照即位为明武宗,年号正德。
即位后,他信任刘瑾等宦官,朝中大事皆由刘瑾决定。
虽然正德五年刘瑾被处死,但武宗依旧声色犬马,频繁出巡。
1519年,宁王朱宸濠叛乱,武宗以出征为名南下游玩,最终俘虏宁王。
正德年间战事频繁,包括鞑靼达延汗进犯、宁夏安化王谋反、山东刘六刘七起义、江西宁王谋反等。
原文赏析:
迨土木告变, 四海震惊,非少保之忠勤,社稷几于不守。
史略:英宗在位,屡兴大兵,南北骚动。 正统十四年,瓦剌也先犯大同境, 太监王振劝上亲征,出居庸,历怀来、宣府至大同,兵氛甚恶,乃班师。大同帅郭登请上从紫荆关入关在易州西,见前,振不听。还至宣府,敌自后追袭,遣将拒战,皆败没。次土木,人马疲渴,而铁骑四合,死伤无算,上为也先所得,遂诣塞外,京师震骇。
【译文】等到土木堡之变发生,全国震惊,如果不是少保于谦的忠诚勤王,国家几乎难以守住。
《史略》记载: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多次发起大战,导致南北动荡。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的也先侵犯大同边境,太监王振劝皇帝亲自出征。
明英宗出居庸关,经过怀来、宣府到达大同,但战争形势恶化,决定班师回朝。
大同的将领郭登建议明英宗从紫荆关入关,并在易州西面与他会面,但王振没有听从。
回到宣府时,敌军从后面追击,皇帝派遣将领抵抗,但都失败了。
在土木堡,人马疲惫口渴,而敌军铁骑四面围攻,死伤无数。
皇帝被也先俘虏,并被送到塞外,京师震惊。
百官遵太后命,奉郕王摄政,寻即位。于谦掌机务,收辑丧亡,经理捍御。也先以送上皇还京为名,过大同至广昌, 破紫荆关,抵京城西北,于谦督石亨等营城外,奋击败之,也先复奉上皇遁去。时郭登固守大同,罗亨信固守宣府,京师恃为肩背。谦又于天寿山, 居庸关及涿州、通州、易州、保定、真定 皆屯宿重兵,卫畿辅,而自辽、蓟以至甘肃,中间边关堡塞皆得人戍守,敌入寇辄败去,于是国势大振。也先遣使求和,不许。敌知中国有备,而挟上皇为空质,奸谋遂消,上皇旋自北还。宗社奠安,谦一人力也。
【译文】百官遵从太后的命令,让郕王(景泰帝朱祁钰)摄政,不久后郕王即位。
于谦掌管国家事务,收集失散的士兵,负责防御。
也先以送皇帝回京为名,经过大同到广昌,攻破紫荆关,抵达京城西北。
于谦指挥石亨等人在城外扎营,奋勇击败敌军,也先又带着皇帝逃走了。
当时,郭登坚守大同,罗亨信坚守宣府,京师依靠他们作为后盾。
于谦还在天寿山、居庸关以及涿州、通州、易州、保定、真定等地屯驻重兵,保卫京城;
并从辽蓟到甘肃,中间的边关堡垒都有人驻守,敌军入侵总是失败,于是国家势力大大增强。
也先派使者求和,但都被拒绝了。
敌军知道明朝有防备,挟持皇帝也没用了。
阴谋失效后,皇帝从北方返回。
国家社稷得以安定,这全是于谦的功劳。
武宗盘游,衅孽屡作。
史略:正德五年寘鐇反宁夏, 镇将仇钺讨平之。 十四年,宸濠反南昌, 陷南康、九江,攻安庆不克,赣抚王守仁等讨平之。 是时边塞屡被寇扰,中原远近盗贼羣起。其最甚者,刘六、刘七、赵燧等,起于畿辅,转掠北直、山东、河南、湖广、南畿,久而始灭。 又蓝廷瑞等起保宁,犯汉中、郧阳及川东、贵州境; 谢志珊等起于南、赣, 掠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境, 虽相继诛灭,而所在困弊矣。
【译文】明武宗朱厚照喜欢游玩,导致祸乱频繁发生。
《史略》记载:正德五年(1510年),朱寘鐇在宁夏反叛,被镇将仇钺平定。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在南昌反叛,攻陷南康、九江,攻打安庆但未成功,后被赣南巡抚王守仁等人平定。
当时,边境多次被侵扰,中原远近的盗贼也频繁起事。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刘六、刘七、赵燧等人,他们在京城附近起事,辗转掠夺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南直隶等地,经过很长时间才被平定。
此外,蓝廷瑞等人在保宁起事,侵犯汉中、郧阳以及川东、贵州等地;
谢志珊等人在南、赣起事,掠夺江西、湖广、福建、广东等地;
虽然各地都相继被平定了,但所祸乱之处都疲惫困苦。
端倪解析: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暴露了明朝在政治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明朝的“朝贡贸易”和对北方游牧民族“以夷制夷”的政策存在着“养虎为患”的危险。
其次,土木堡之变展现了明朝宦官拥有干政专权的隐患。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对外政策由攻势转为防御的标志性事件。
这次事件暴露了明朝北方边防的松弛,以及士兵武备的不堪。
土木堡之变也导致了明朝社会的动荡。
农民土地被封建大地主侵吞、兼并,百姓被繁重的徭役征发、层层加码的税款折磨苦不堪言,旱灾、水灾、蝗灾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大量的自耕农破产成为流民。
在蒙古的视角中,土木堡之战中,蒙古仅用两万兵力就取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胜,这也是明朝三百年历史上最大的失败。
但是土木堡之变也展现了明朝人民的忠诚和勇敢,特别是于少保的功绩。
明武宗朱厚照时期,朝廷乱象四起,政治秩序混乱,社会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明武宗在位期间,宦官势力大增,他们握有重权,对朝政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情况下,朝政混乱,各地反叛频发。
明武宗在位期间,军事上的失策也是导致各地反叛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他在应州之役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场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军事资源,使得国家防线出现了空档,为各地的反叛提供了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