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揭秘: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RISPR技术,但这项"基因魔剪"正在引发人类文明的范式危机。中国科学家贺建奎2018年制造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暴露出技术失控的冰山一角。最新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统存在20%以上的脱靶率,其切割位点可能激活癌基因或破坏抑癌基因。更颠覆性的是,表观遗传学发现基因编辑可能改变精子/卵子的DNA甲基化模式,导致"跨代遗传风险"。当英国NHS启动全球首个镰刀型贫血症体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时,一个核心争议浮现:我们是否有权在人类基因库中写入"人工代码"?
技术纵深:
- 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突破:哈佛大学开发出无需DNA双链断裂的腺嘌呤编辑器,将脱靶率降至0.1%
- 递送系统革命:脂质纳米颗粒(LNP)与病毒载体结合技术,使基因药物靶向递送效率提升40倍
- 监管困局:FDA对"基因驱动"蚊子的审批争议,折射出生态安全与公共卫生需求的终极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