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4月27日发表的短故事《读卫校时去同学家玩,对他姐姐一见钟情,3年后我成了同学的姐夫》的下篇。
上篇讲到我(韩志远)在1990年读卫校时,意外爱上了同学李卫民的姐姐李晓芸,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
在青山卫生院实习期间,我和李晓芸在河边手牵手散步时被李卫民撞见。
李卫民很生气,当天就将此事告诉了李父。
李父(时任卫生院院长)得知消息后,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直截了当地问:“你对我女儿是认真的吗?”
"是的,李院长。我想娶晓芸为妻。"我直视着他的眼睛。
"娶?"李院长挑眉,"你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拿什么娶我女儿?"
我深吸一口气:"我现在确实一无所有,但我有医术,有上进心。我会努力工作,给晓芸一个好的生活。"
李院长沉默良久,最后叹了口气:"晓芸说她喜欢你。我给你三个月时间,如果你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真心,我就不反对。但记住,如果你让我女儿伤心......"
"我不会的。"我坚定地说。
离开办公室,晓芸在走廊焦急地等待。
看到我的表情,她松了口气:"爸没为难你吧?"
我摇摇头,握住她的手:"你爸给了我三个月的考验期。"
晓芸靠在我肩上:"那我们一起努力。"
然而,考验来得比预期的更快。
第二天中午,卫生院突然送来五个农药中毒的村民。
情况危急,而值班医生去县里开会了,一时赶不回来。
"洗胃设备不够,解毒剂也不足......"王护士长急得团团转。
我迅速检查了病人情况:"重度中毒的两个先洗胃,轻度的三个先给活性炭。晓芸,准备阿托品!"
"可是......"晓芸犹豫地看向王护士长。
"按他说的做!"李院长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我来负责重度中毒的,轻度的交给韩志远。"
在接下来的两小时里,我和李院长配合默契,终于稳定了所有病人的情况。
当最后一个病人脱离危险时,我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李院长拍拍我的肩膀:"处理得不错,像个真正的医生。"
那天晚上,晓芸兴奋地告诉我:"爸夸你了!说你临危不乱,判断准确。"
我松了口气:"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不止这个,"晓芸眼睛亮亮的,"村里人都在传,说明年卫校分来的小韩医生医术高明,救了五条人命呢!"
我笑着摇摇头:"夸张了。不过......"我认真地看着她,"晓芸,我想好了,毕业后我要留在青山乡。这里缺医少药,正是需要我的地方。"
晓芸怔住了:"可是......你成绩那么好,可以去县医院,甚至省城的......"
"那些地方不缺我一个。"我握住她的手,"但这里有你在,有需要我的病人。我们一起建设家乡的医疗事业,好吗?"
晓芸的眼眶红了,她扑进我怀里:"你这个傻子......"
三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李院长的"考验期"。
而李卫明,在看到我对晓芸的真心和我在工作中的表现后,也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虽然他还是经常调侃我"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
03
实习的最后一天,青山乡卫生院比往常安静许多。
我整理着这半年来的病历记录,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熟悉的纸张,每一页都承载着我和晓芸共同的回忆。
"发什么呆呢?"晓芸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淡淡的笑意。
我转过身,看到她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给你的。"
打开纸袋,里面是一本崭新的《实用内科学》和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晓芸穿着白色护士服,站在卫生院门口,阳光洒在她的肩头,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书是爸让我给你的,说对你有用。"晓芸的指尖轻轻点在照片上,"这个......是让你想我的时候看的。"
我小心地把照片夹进书里:"我会每天看一百遍。"
"油嘴滑舌。"晓芸的脸红了,她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下班后,老地方见。"
小河边的柳树已经抽出了新芽,春风吹拂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晓芸换下了护士服,穿着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像一朵盛开的花。
"明天就要走了?"她轻声问。
我点点头:"实习结束了,得回学校准备毕业考试。"
我们并肩坐在河岸边的石头上,谁都不愿提起分离的话题。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
"志远,"晓芸突然开口,"毕业后......你真的会回来吗?"
我转向她,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当然。我答应过你,要和你一起建设家乡的医疗事业。"
"可是......"晓芸咬着下唇,"以你的成绩,完全可以去县医院,甚至省城的大医院。那里的条件......"
"那里的条件再好,也没有你。"我握住她的手,"晓芸,这半年来,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心意。青山乡需要医生,而我......需要你。"
晓芸的眼睛湿润了,她靠在我肩上:"我会等你。"
第二天清晨,晓芸来车站送我。她塞给我一封信:"上车再看。"
汽车缓缓驶离青山乡,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
晓芸清秀的字迹跃然纸上:
"志远,这半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看着你从一个腼腆的学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准医生,我为你骄傲。无论你最终选择哪条路,我都会支持你。但请记住,青山乡永远有一个人在等你......"
我把信贴在胸口,望向窗外飞逝的景色,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回到学校后,毕业考试的压力接踵而至。
每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只有晓芸每周的来信是我最大的慰藉。她在信中讲述卫生院的日常,村里新出生的婴儿,老人们逐渐好转的慢性病......每一个字都让我更加坚定回去的决心。
六月的毕业典礼上,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台下的掌声中,我看到了县医院院长赞许的目光。
典礼结束后,他亲自找到我:"韩志远同学,县医院内科室缺人,你有兴趣吗?月薪120元,还有职工宿舍。"
这个待遇对刚毕业的医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周围的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谢谢院长厚爱,但我已经决定去青山乡卫生院了。"我礼貌地回应。
院长皱起眉头:"青山乡?那里条件艰苦,工资连县医院一半都不到——年轻人,前途要紧啊。"
"我明白,但我有自己的承诺。"我坚定地说。
院长摇摇头走了,同学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劝我重新选择。
"志远,你疯了吗?那可是县医院!"
"为了个女人放弃大好前途,值得吗?"
"听说青山乡连像样的医疗设备都没有......"
李卫明最后一个走过来,表情复杂:"你真要回去?为了我姐?"
"为了你姐,也为了那里的乡亲。"我拍拍他的肩膀,"你不是常说青山乡缺医少药吗?"
李卫明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笑了:"我姐没看错人。"
离校前一天,我收拾行李时,李卫明神秘兮兮地塞给我一个盒子:"给我姐的,别说是我给的。"
打开一看,是一条银项链,吊坠是个小小的护士帽。
"你小子......"我眼眶发热。
"别矫情了。"李卫明捶了我一拳,"记住,敢让我姐受委屈,我饶不了你。"
回到青山乡的那天,晓芸特意请了假来接我。
半年不见,她瘦了些,但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看到我的那一刻,她飞奔过来,却在距离我两步远的地方刹住了脚,红着脸看了看四周。
"想抱就抱吧。"我张开双臂。
晓芸轻轻打了我一下:"谁要抱你!"但眼里的喜悦藏不住。
李院长——现在应该叫李叔叔了——对我的回归表现得既欣慰又担忧:"志远,你想清楚了吗?卫生院条件有限,工资也不高。"
"我想清楚了。"我郑重地说,"这里更需要我。"
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青山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容易。简陋的医疗设备,短缺的药品,还有村民们对"小韩医生"的将信将疑。
但每当我遇到困难,晓芸总是在我身边,用她的经验和人脉帮助我。
一个雨夜,我们接诊了一个高烧抽搐的孩子。
孩子面色青紫,呼吸微弱,情况危急。
"像是急性脑膜炎。"我迅速检查后判断,"需要立即腰椎穿刺确诊。"
"可是我们这里没有穿刺包......"晓芸焦急地说。
我当机立断:"用普通注射针头消毒后替代,我来操作。"
晓芸担忧地看着我:"风险太大了......"
"没有选择,再拖下去孩子会有生命危险。"我深吸一口气,"相信我。"
在那个简陋的治疗室里,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在非理想条件下的腰椎穿刺。确诊后,我们连夜给孩子用上了仅有的抗生素。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病房时,孩子的烧退了,呼吸也平稳了。
孩子的父母跪在地上连连道谢,晓芸站在一旁,眼里满是骄傲。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找我看病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
李叔叔看我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赞许。
然而,当我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意外的考验降临了。
那天晚饭后,李叔叔把我和晓芸叫到书房:"你们的事,我考虑了很久。"
我和晓芸紧张地对视一眼。
"志远,我欣赏你的能力和决心。但是......"李叔叔严肃地看着我,"婚姻不是儿戏。晓芸是我唯一的女儿,我必须确保她未来的幸福。"
我的心沉了下去:"李叔叔,我......"
"我给你三个月时间。"李叔叔打断我,"这三个月里,你们不能单独见面,不能谈情说爱。我要你专心工作,证明自己不仅能做个好医生,还能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三个月后,如果你们的心意依旧,我就不再反对。"
晓芸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爸!这不公平......"
"晓芸,"我轻声说,"李叔叔说得对。我愿意接受这个考验。"
走出书房,晓芸拉住我的手:"志远,三个月太长了......"
"不长。"我握紧她的手,"比起一辈子,三个月算什么?我会用行动向你父亲证明,我值得托付他女儿的一生。"
接下来的日子,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白天看诊、巡村,晚上研读医书、整理病历。
虽然和晓芸同在一个卫生院,但我们遵守约定,保持着纯粹的工作关系。
只有在递病历时的指尖相触,或是走廊里的匆匆一瞥,才能传递我们无法言说的思念。
考验期的第二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了青山乡。
暴雨连下三天,河水暴涨,冲毁了沿岸的房屋。
卫生院很快挤满了受伤的村民。
我和李叔叔连续工作了36小时,处理骨折、外伤和溺水患者。
晓芸带着护士团队忙前忙后,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第四天凌晨,一个浑身是泥的村民冲进卫生院:"快!张家村有孕妇要生了,路被冲断了,过不来!"
我和晓芸二话不说,背上急救包就往外冲。
洪水尚未退去,我们只能踩着没膝的泥水艰难前行。
赶到张家村时,孕妇已经出现了难产迹象。
"胎位不正,需要立即转位。"检查后我判断道。
晓芸迅速准备好器械:"我来帮你。"
在那个没有电灯的土坯房里,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我们默契配合,终于让婴儿平安降生。
当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划破黎明的寂静时,孕妇的家人喜极而泣。
回卫生院的路上,晓芸突然脚下一滑,差点跌入湍急的水流。
我一把拉住她,将她紧紧搂在怀里。
那一刻,什么约定都被抛到了脑后。
"你吓死我了。"我的声音颤抖着。
晓芸靠在我胸前,轻声说:"我没事......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洪水退去后,我和晓芸在救灾中的表现受到了乡里的表彰。
更让我高兴的是,李叔叔看我的眼神彻底变了,多了长辈对晚辈的慈爱。
考验期的最后一天,李叔叔把我叫到办公室:"志远,这三个月,你证明了自己是个有担当的好医生,也证明了对晓芸的真心。我——我很欣慰。"
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不过,"李叔叔突然严肃起来,"还有一个条件。"
我的心又提了起来:"您说。"
"你必须正式向晓芸求婚,当着全家人的面。"李叔叔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最后要求。"
当天晚上,在李家的客厅里,我单膝跪地,捧着一枚简单的银戒指——用我三个月的积蓄买的。
"晓芸,虽然我现在给不了你豪宅名车,但我能给你我一生的爱与忠诚。你愿意嫁给我吗?"
晓芸泪流满面,连连点头:"我愿意,我愿意!"
李卫明在一旁起哄:"哟,这下我真得叫你姐夫了!"
李叔叔——现在应该叫岳父了——拍拍我的肩膀:"好好待我女儿。"
婚礼定在三个月后。
筹备婚礼的日子里,我和晓芸一边工作,一边布置我们的小家——卫生院后面的一间小房子。
虽然简陋,但每一处都充满了爱。
婚礼前一天晚上,李卫明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一边:"姐夫,我有东西给你。"
他递给我一个木盒子,里面是一对古朴的银手镯:"奶奶留下的,说给未来的孙媳妇。我姐不知道我偷拿出来了,你明天给她个惊喜。"
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能用力抱住这个曾经反对我们,如今却全力支持的好兄弟。
婚礼很简单,但在乡亲们眼中已经足够隆重。
晓芸穿着洁白的婚纱,美得让我移不开眼。
当我们交换戒指,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亲吻时,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