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杀底层孩子的是:有家教而没家底
法家锁喉和儒家捏肋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和行为方式。
法家锁喉、儒家捏肋、
道家困心、佛家化缘。
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通过惩罚和奖励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法家认为只有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和惩罚,才能让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和稳定。因此,法家通常会采取一些严厉的手段,如锁喉、捏肋等,来惩罚那些违反法律和道德标准的人。
儒家思想则主张“仁爱”、“中庸”,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社会和谐。儒家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引导和感化,才能让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和稳定。因此儒家通常会采取温和的手段,如说服、教育、感化等,来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法家锁喉,儒家捏肋”意思是法家通过强制手段惩罚违法者,儒家则通过温和手段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两种思想流派各有其优劣,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
以上的说法的意思是:老百姓在儒家的PUA和法家的严刑峻法下,几乎没有逃脱没有自由没有自主的可能性。
其实,儒家和法家的创始之初,都不是针对普通人的,他们思想的对象,都是统治者。
儒家要求统治者对被统治者有仁心。要让统治者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责而且只拿属于那个岗位的利益,对于权力和利益不要越界去捞。
法家要求统治者获利要有规矩规则。要让底层百姓能够从规则中得到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利益,从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
只是儒、法的创始人都太天真,都没想到后世的统治者会用他们的理论去对付百姓。所以儒、法没错,只是维度太低,想不到人间和天地间的一切都是变化的。他们用固化的思想解决变化的世界中的问题,本身就成了大问题。
道家困心和佛家化缘,它们并没有直接的对立关系。道家强调的是内心的修炼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佛家则强调的是慈悲和超脱。道家困心可以理解为道家学派对于人心困境的解决方式,即通过内心的修炼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来摆脱困境。而佛家化缘则可以理解为佛家学派通过慈悲和超脱的理念来感化众生,引导众生摆脱困境。因此,法家锁喉、儒家捏肋、道家困心、佛家化缘这些词语更多的是用来描述不同思想或派别之间的对立或竞争关系,而不是直接现实中的意思。
马首瞻说,在古代社会,想拿捏住一个人,并不是深奥复杂的问题,撑死不过两招:“法家锁喉,儒家捏肋”。
所谓法家锁喉,是用严刑峻法或惩罚或激励约束人的不法行为,以此达到封建社会秩序稳定。
所谓儒家捏肋,是用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八种手段,从道德制高点上牢牢控制住人性。儒家看似是温和引导教育,其拿捏个人的威力丝毫不亚于法家的严刑峻法。
此两招从商周至明清3000年的古代社会,可谓屡试不爽。
是不是“法家锁喉,儒家捏肋”真的无解吗?也不尽然。
老祖宗早给出破解之道,即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其实,“法家锁喉,儒家捏肋”主要用于制造绝大多数老实人,但物种总有变异株,极少数不甘于被锁喉拿捏的人,或是读书,或是经商改变了拮据的生活处境。
然而,现在网上流传着一种声音,据传出自一位网红之口。意思是说,限制底层家庭孩子发展的是,有家教而没家底。
因为这句话,很多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法家锁喉,儒家捏肋”。认为老实孩子没有出息的原因是被父母灌输了太多老实做人的训导。
法家锁喉相当于残酷的社会规则。儒家捏肋相当于父母“吃亏是福”的奇谈怪论。
如此分析,似乎确有道理。
任何社会都不是绝对公平的,人只能在相对公平的社会里让社会变得更加趋于公平。没有家底的孩子之所以处处被压制,不全是缺少原始家庭的物质支持,真正的问题在原始家庭的思想影响。
他们从来都是谨小慎微地去遵守社会规则,从来没有、更不敢去想在如何不违背“法与规”的前提下,寻求人生的突破。
一没家底,二没胆量,三没学历,四没一技之长。
试问,一个平庸到无法再平庸的老实人,谁愿意与你做职场上的盟友,谁愿意与你做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你有什么值得别人与你结交的资本。
什么都没有,你如何翻身逆袭呢?
最后活成别人笑谈中的“老实人”。
笔者也无从判断,老实人到底好不好,但我知道众人的眼睛绝不会“瞎”。女孩不喜欢老实人,老板不重用老实人,同事总欺负老实人。
身为老实人,活成这样,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