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人口增长不只是数字,更是城市发展“晴雨表”。在“人口负数”时代,更折射出城市的可能性。
目前,《西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24年人口数据也正式揭开面纱:常住人口为1316.76万,比上年末增加8.94万!即使是“窄口径”统计,仍保持高位数增长。
这意味着,西安人口增量重归“北方第一”。在23座已公布数据“万亿之城”中,西安位列第六。
最新:“万亿之城”人口增量
观察“万亿之城”人口增量,格局已有悄然的变化。
深圳和广州,再度强势回归至“状元”和“榜眼”之位;“黑马”的合肥,虽然退至“探花”之位,但势头依旧强劲。近些年发展可圈可点的杭州和长沙,也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对比这几年人口的变迁,有两个特点依旧明显:
部分“万亿之城”人口增量数据◎制图/城记智库
第一、经济仍是人口迁徙第一驱动力。高人口增量城市,多是产业实力强、就业机会多和重点中心城市:比如一直号称“打工天堂”的深圳、广州,以及有良好发展增长势头的合肥、长沙和杭州。
第二、北方中心城市肩负“扛旗”使命。27座“万亿之城”北方仅八座,也是人口大城。在北方各省人口普遍减少下,西安、济南和青岛等增量客观,凸显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这个明显趋势。
总结来说,“人随产业走”趋势更加明显。从数据上来看,合肥、杭州增量多年超过武汉和天津。
这其中,四大直辖市变动明显:除天津零增长之外,三个榜单中“负数”城市就是上海、北京和重庆。天津的情况,大家比较了解。而北京,已开始实施“减量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散”。
不过,人口超过2000万也大抵成为一个“门槛”。比如“强聚集”效应仍在延续的成都,超过北京成为“中国人口第三城”只是时间问题。不过,数据显示成都的增量和增速已有所下滑。
从省会角度出发,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为贵阳——为19.9万,总人口为660万。
趋势:各省内部趋势变化
经济学界,早有“未富先衰”一说。当下时代,“人口红利”既是一种相对优势,也是导向的结果。
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地区聚集是趋势也是规律。同时,经济大城往往是一个地区中心,直接决定片区的发展。城市间的“明争暗斗”,既是对人口和优势产业的争夺,也是对未来发展话语权的抢夺。
形势并不乐观:2024年,国内人口比上年减少139万。幼儿园、学校、月子中心和医院关闭消息层出不穷,“人口收缩地区”说法也不胫而走。
“市强省减”成为客观趋势◎制图/城记智库
具体到省以及重点城市,同样在变化:
一是以“省”为单位,“负数”大量增加:截至目前,「城记」统计已公布数据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中,19个地区人口减少。
二是以“市”为单位,增长在核心城市:以省会和“万亿之城”为核心,省内其它地区人口减少和外流亦难以抵挡。
一直以来,西部被认为“省减市强”典型:比如成都和贵阳都在持续增加,所在省却一直在减少。
其实,东部沿海地区也难以避免:浙江省虽然人口增加43万,但自然增长率却为负数,因为经济带动的人口机械增长进行抵消。这一现象,同样出现在江苏省;济南增长7.8万,全省减少42.8万。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清醒认知:若无西安这个超大“容器”,陕西省内乃至周边地区人口流动可能是另一番景象——这起码是“省内流动和区域流动”。西安的高速发展,又为年轻人安家提供了基础。
认知:始终被低估的西安
西安人口,为何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
自然地理是禀赋,科教文卫是基底,本质上还是经济发展,让广域中西部片区(尤其毗邻周边省份)有战略平衡支点。大家可能会有疑惑:西安经济不是不行吗?西安虽然不够强,但确实被低估!
尤其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西安GDP调增达745亿,仅次于沪京杭苏位列全国第五。得益于此,西安2024年GDP为13317亿,稳住了第21位。
“五普”西安增量位列全国第五◎制图/城记智库
增幅的核心,来自第三产业:产值接近“万亿”,总量位列全国第15位,68.6%占比在北方位居第二(仅次于北京的85.3%)。
包括交通运输、电子信息、金融、房地产、商贸服务和科研文体卫等在内,已形成不同层面、层级和庞大的高密度就业。国务院的批复,将再度为西安“锦上添花”(参见《》)。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否则难以解释为何有一千多万人留在西安,并且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对西安而言,作为辐射更广域的国家中心城市, 不仅肩负着广袤国土上的区域战略平衡使命,也更是要通过发展成为千万人的福祉。
但是,一个客观事实必须面对:西安若想“追赶超越”,必须要扭转工业羸弱的现状!2024年,西安二产增加值位列“万亿之城”倒数第一。若能实现质的增长,西安经济将再有一次新飞跃。
通过近些年「城记」综合推算:因传统方式的局限和片面,西安历年增量一直被低估。所以,我们依旧强调要“重估西安人口”。
当前大环境下,人口是发展格局变化体现。陕西要尽快明确“一主多副”格局:陕北实现省内经济格局平衡,但带动人口有限;西安,则承载高经济总量和高人口容纳。只有划定格局,才能明确方向。
「城记」“重估西安人口”系列(部分):
▶2016~2018年:“把脉西安人口”变化
▶2019~2021年:“重估西安人口”分析
▶2022~2024年:“解读西安人口”可能
(已删)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详见备注说明
若有转载请获取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