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 & 图文数据】
1. 催化剂合成与表征
要点精读:
通过水浴反应和氢还原两步法在导电基底上原位生长NiMo-H₂催化剂。
NiMo-H₂由Ni₀.₉₁Mo₀.₀₉纳米颗粒(20-40 nm)负载于MoO₂纳米棒表面,形成分级结构。
XPS和XAFS证实Ni以金属态存在,Mo以Mo⁴+为主,合金化效应优化电子结构。
BET比表面积达48.3 m² g⁻¹,暴露更多活性位点,加速电荷传输。
图1:NiMo-H₂催化剂的工作机制及结构表征(SEM、TEM、HRTEM)。
2. 光热性能分析
要点精读:
NiMo-H₂在250-1500 nm波长范围反射率<3%,光吸收能力显著优于前驱体。
模拟太阳光下,催化剂表面温度1分钟内升至80.6°C,比空白镍泡沫高34.8°C。
扫描光热显微镜(SPThM)显示Ni₀.₉₁Mo₀.₀₉纳米颗粒的光热升温效率是MoO₂纳米棒的3倍。
图3:DFT计算。
3. 电化学性能测试
要点精读:
在6 M KOH海水中,NiMo-H₂的HER过电位为32 mV@10 mA cm⁻²,优于Pt/C。
500 mA cm⁻²电流密度下连续运行540小时,催化剂未发生结构坍塌或活性衰减。
图3:HER极化曲线、稳定性测试及光热增强机制示意图。
4. 光热电解槽系统
要点精读:
设计光热AEM电解槽,集成NiMo-H₂||NiFe LDH电极对。
1.6 V电压下驱动0.45 A电流(面积2.25 cm²),能耗较传统电解槽降低18%。
图4:电解槽结构设计及整体性能测试
【总结 & 原文链接】
本文创新性地将光热效应与海水电解结合,开发出NiMo-H₂催化剂及配套电解系统。其核心突破在于:① Ni₀.₉₁Mo₀.₀₉合金与MoO₂纳米棒协同优化电子结构与传质路径;② 分级纳米结构实现高效光吸收与局域加热,降低能耗;③ 光热AEM电解槽设计兼顾热管理与反应效率。该技术在大电流密度下的稳定性和低电压需求(1.6 V@0.45 A)展现了工业化潜力,为沿海地区利用太阳能资源生产绿氢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320-5
声明:以上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见解,鉴于作者学识所限,若存有不严谨之处,请后台留言指正!
热忱欢迎各位学术界同仁分享或提交关于光-热-电能源利用、表界面化学的相关资讯、研究成果及文章,携手共促领域的繁荣前行:grdn_connect@163.com (推广合作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