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灵山宝峰寺古庙会已延续千余年,这里有古今远近闻名遐迩的济源九景之一“灵山晚照”。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都喜欢登临灵山之巅吟诗作赋,这又使香火旺盛的宝峰寺墨香四溢,古会便更加吸引人了。原居灵山之巅的“宝峰寺”建于隋唐年间,历年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信徒香客络绎不绝。传说寺庙许愿很灵验,许多外地人也前来拜谒。由此,二月初九的千年古会竟经年不衰,而且愈加热闹。
南临北莽河的灵山村也是人丁兴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每逢一年一度的宝峰寺古庙会,附近几个村庄都会轮流请来戏剧团演出助兴。于是,灵山周围、乃至灵山村里里外外总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普遍比较穷,但亲戚之间的感情却很浓厚。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宝峰寺古庙会,在灵山村居住的乡民们都会邀请亲戚们来古会场赶会、看戏。我有个娘姨也在这个村居住,每每宝峰寺古庙会,娘姨总会邀请我母亲来赶会看戏。娘是个戏迷,受了邀请自然迫不及待地去赶会看戏。每每此时,娘姨都会热情招待(上午管饭)所有亲戚,但礼尚往来,每一家总是要准备些礼品的。由于生活拮据,母亲既想看戏,又不想丢了面子,不得减少开支。除了春节提前准备好的礼品,母亲几乎不带多余的钱,只是偷偷地带一些风干的年馍做干粮,以便下午看完戏后不受饿,有力气往家里走。我年幼,总抗拒不住美食的诱惑,母亲只得狠狠心,掏出用小手绢里包裹的一丁点零钱买一碗丸子给我吃。而她自己,则为了省钱,只乞求摊主施舍碗热汤,泡着焦馍充饥。
多年以后,生活条件好了,还是喜欢陪娘去赶会,无论怎样,都要喝上一碗丸子。我觉得,喝的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更是一种对童年光阴和情思的眷恋。怀念已故母亲,宛若她也会踏着晚霞,披着月光,在熟悉的田间小路上珊珊而来。
傍晚,夕阳返照灵山宝峰寺的时候,金色的晚霞为古寺琉璃房顶镀了一层耀眼的金色,阡陌纵横的田间小路上看夜戏的人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向古会场走来。我也徒步十里,前来寻找儿时记忆中的岁月,做一次回忆,一次沉浸式的体验。
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新回到童年。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娘已去世多年,今晚再次披星戴月徒步到古会场,心里总是莫名其妙地兴奋,似乎有一种预感,能见到她老人家。
向摊主要一碗丸子,坐下品一品其中的味道,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母亲就坐在对面,清汤泡干馍,或者是津津有味地吃着杂碎丸子的“两掺”。心里五味杂陈,喝着喝着又是热泪盈眶,怀念已故的母亲,怀念童年的时光。
泪眼迷朦之际,我突然有一种想法,再盛一碗丸子,坐在肉丸杂碎摊帐篷里临街的位置上,让皎洁的月光撒到碗里和身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等着母亲到来。临近清明,趁着夜色,或许她老人家也会来看夜戏,顺便坐在对面再喝一碗杂碎丸子汤。
夜色渐浓,戏开场了,依稀中,母亲在朦胧的夜色中姗姗来迟,悄悄坐下,也不说话,还如当年那样和蔼慈祥。
作者简介
李牛群,笔名柳迈,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在厂报和全国各大媒体平台有多篇文章发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