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可以说民生大会,它总是在倾述老百姓那些点点滴滴的事。
但能不能得到办公室精英的响应,要权衡轻重,何为轻,何为重?老百姓多半是看不明白的。这次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余淼杰提议:将个税起征点从现行的6万元/年提高至10万元/年。
余淼杰底层逻辑是消费,意思是减少了个税,可以释放出消费潜力,财政不吃亏。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思维,一定要从财政不吃亏的立场出发?为什么不是从老百姓不吃亏的立场出发?主人是不是也太没脾气了。去年国庆前清华李稻葵建议给老百姓发券1万亿,借国庆的喜庆拉升一直趴在地板上反复摩擦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理由也是财政不吃亏,因为按上海经验发券有四倍的乘数效应,财政转移的钱会以税收的形式大部分收回去。
经济学家们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民生怎么样不是目标,目标的是如何把消费者价格指数拉上去,但消费的函数是收入,消费的心理是对未来就业与收入的预期,能不能把消费拉上去,提高居民收入才是关键,如果收入提高了,不提升个税起征点也不是问题,如果收入在下降,提升个税起征点也没太大意义,因为大多数人年收入没有达到6万起征点,他们当然不关心把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万还是100万,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能不能超过6万甚至10万。
其实余淼杰的建议是董明珠提了好几回的建议,回回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当然,只要是利民都支持,虽然真正要提高消费者价格指数,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作用接近零。中国的税收结构需要改革,现在主要是企业税,企业负担超级重,个税收入的占比只有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则30-50%,这个距离太了,说明企业税太重,很多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已经低无可低,不如坐收利息的银行,那么,提高第一次分配收入的水平,在相当长的周期内是困难的;拯救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只有一条路,不用刺激,只须将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占比的3%左右,提升到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0%的一半,老百姓没有了医疗、教育、养老的压力,消费者价格指数一定会上来。
但是这种提议的通过率是零,还是白说,因为财政自己钱都不够花,各地方财政运转依赖加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就是说,穷得要向民间借钱了。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钱都跑哪去了?
有两种回答:一种是左派的回答,A:是马云们把钱都润了; 另一种是右派的回答,B:青天在上。
你选择哪一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