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约1460字,阅读需要4分钟
3月10日,成都市首批场景需求——2025天府新区兴隆湖区域20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发布。
5大领域、20项科技成果“机会清单”,既是路线图,更是邀请函。
“我们诚挚邀请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投资人,共享科技创新机遇、共创新区发展未来。”话语未落,现场掌声不断。
抢抓机遇
场景清单打开增长新空间
“这些清单对企业而言是绝佳的发展契机。”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天府新区已经十年,作为专业的AI场景化智能体服务商,自主研发了WorkBrain垂直行业模型。公司副总经理周波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兴奋,“清单中提到的市政绿化智慧管养场景,我们已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展开深度研究,围绕病虫害的预防、管控、治疗等打造了整套算法模型,公司在数字人咨询应用上也已有落地成果。”
↑ 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此次新区以场景赋能,给场景、给机会,可以说正中企业‘下怀’。”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科技创新部参会代表张秋彧称,“以研究院引入企业飞秒创芯(成都)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将飞秒激光技术拓展到无人机系统智能感知领域,最新成果已在安全监测领域得到应用,也与此次清单中的相关场景‘不谋而合’。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到场景赋能中,持续以新技术赋能城市发展。”
创新生态的磁吸效应持续增强。四川天府新区厦大创新研究院依托厦门大学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搭建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海洋重大装备等领域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研究院院长助理周军表示:“这次场景清单发布,一方面明确指引了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科研成果落地的更多可能。比如水质自动监测在海洋研究中较为常见,以往我们仅关注海洋领域,后续我们将积极投身四川本地水域与生态建设。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本地的区域发展需求,将厦门大学更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技术成果招引到天府新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聚势共赢
企业对新区未来信心十足
当前,成都已建立了市区两级场景创新工作机制,并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组建场景工作小组,形成了涵盖全市重点产业链、市级行业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区(市)县的场景创新工作力量。
面对澎湃的创新浪潮,天府新区科技局成果处处长聂东勾勒出实施路径:“接下来,我们将在成都科创生态岛、环兴隆湖区域,策划打造更多可视、可感、可体验、可推广的热点场景和爆款产品,力争成为全市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首发推介平台和集成展示中心,以应用场景驱动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当无人驾驶路网与无人机航路在空中交织,人工智能改变生活方式,数字时代的城市图景已跃然眼前。
周波提到:“作为天府新区的一员,我们长期得到政府的关心与支持,获得诸多发展机遇。天府新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政策+场景+生态’三位一体的爆发潜力:依托多元算力底座、开放的应用场景清单及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新区正成为西南地区AI创新的核心引擎。”
在张秋彧看来,四川天府新区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始终走在前列,特别是兴隆湖区域科创资源密集,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了发展沃土。
据了解,本周将有市国资委等多家发布主体,分行业分区域发布全市首批场景需求,本次活动既是天府新区首场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发布活动,也拉开了成都市场景需求发布活动的序幕。
记者:郑晓凤
摄影:施斌
编辑:刘江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