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球主题为“野生动植物投融资:投资于人类与地球”(Wildlife Finance: Investing in People and Planet)。我国以“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为主题。
公民科学活动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实际行动,不仅能促进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还能提升社会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小白鹭公民科学活动是由腾讯基金会、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与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打造的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活动。本活动选择了分布广泛、易于观察的鹭科鸟类为主要目标类群,以期促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湿地保护工作、深入了解湿地与水鸟保护工作、提升科学素养;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种周期长、范围广的调查项目是无法自行开展的,小白鹭公民科学活动能够协助获得全国为期一年的鹭科鸟类分布和物候数据,进而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本次分析基于2024年4月至2024年11月数据,重点关注各队伍在鹭类繁殖期(2024年6月-7月)及迁徙期(2024年10月)调查所得的数据。
图1 活动主要目标物种
参与队伍情况
小白鹭公民科学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开展调查并提交数据的队伍共有86个,包括来自16个省(直辖市)的74个已报名的队伍以及12个暂未报名的队伍。在2024年4月至10月间,队伍整体活跃天数为209天,上传了9037条观鸟数据。有超过一半的队伍来自广东省,具体来自深圳、广州、湛江、佛山和茂名。
图2 参与活动队伍省际分布图
(已报名且实际开展活动的队伍)
供图:深圳市南山区红领巾护鸟队-人才公园分队、济南市童梦飞羽队
生境类型
总共70支队伍开展了活动路线踩点及湿地状况调查,涉及了15个省(直辖市)的58个湿地调查点,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与人工湿地四种湿地类型(图3)。这些调查点中,36.2%为人工湿地,具体包括城市公园、人工湖、水库以及排污河等。
图3 调查涉及的湿地类型
从左往右:河流湿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
供图:深圳市鹭舞沙河队、腾讯小白鹭探险队、西安市野栖地队
鸟类调查结果
本次活动总共调查到鸟类474种122713只次,其中鹭类22种20721只次。图4a所示,11月调查到的鸟类数量最多,达61553只次,10月记录的鸟类种数最多,为266种。单就鹭类而言(图4b),6月鹭类数量最高,为7301只次,同时该月鹭类物种也最多,为18种。
图4a 鸟类月调查数量与物种数
图4b 鹭类月调查数量与物种数
本次活动调查到的22种鹭类分布在我国的21个省(直辖市)以及其他地区。调查到的鹭类数量只次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7683只次)、安徽省(4484只次)、福建省(3554只次),调查鹭类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19种)、安徽省(13种)和海南省(13种)(图5)。
图5 鹭类物种数的省际分布
活动调查到的22种鹭类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鹭、黑冠鳽、小苇鳽、栗头鳽。各种鹭类的调查数量(只次)如图6所示,调查数量(只次)最多的为白鹭、夜鹭、池鹭、大白鹭、苍鹭和中白鹭。而黑冠鳽、黑苇鳽、印度池鹭、斑鹭、栗苇鳽、小苇鳽和栗头鳽较为少见。分布最广的鹭类为白鹭、夜鹭、大白鹭、苍鹭、池鹭、牛背鹭和中白鹭,均在不少于10个省份的调查中被发现。
图6 鹭类调查数量(只次)组成
供图:济南市童梦飞羽队
从左向右看,鹭类省际分布比例桑基图(图7)展示了各省调查发现的某一种鸟类的比例以及某种鸟在哪几个省被观察到。从右向左看,可以了解各省调查鹭类的相对数量以及种类数量。
图 7a 鹭类省际分布比例桑基图(调查数量前97%的物种)
图 7b 鹭类省际分布比例桑基图(调查数量后3%的物种)
我们可以把左边看作“鸟类栖息地”的展示区:每条彩色线代表一种鹭类,这些线条展示了不同鸟种在各省出现的比例。
而右边则展示了各省的“观鸟成绩单”——线条越宽,就表示该省记录到的鹭类数量越多;线条越多,则表示种类更丰富。
具体来说:
● 福建、安徽和广东的线条最为宽大且有多个线条,表明这三个省不仅观测到了最多的鹭类,而且它们各自在不同鸟种上的表现也各有亮点。
● 夜鹭的“足迹”主要出现在福建;中白鹭和黄斑苇鳽则以安徽为主;而广东则是白鹭、池鹭、大白鹭、苍鹭、棕夜鹭、大麻鳽和黄嘴白鹭的“聚集地”。
● 此外,江苏、海南和山东分别以牛背鹭、绿鹭和草鹭的记录而独树一帜。
● 那些较为少见的鸟种,如斑鹭、栗苇鳽和栗头鳽,仅在广东出现;而小苇鳽则仅在河南有踪迹。
总体来说,桑基图不仅用生动的颜色和流动的线条讲述了小白鹭活动调查中各地湿地中鹭类的分布情况,更像是一幅动态地图,展示了各省在这场“生态旅行”中的独特风采。
供图:西安市野栖地队
供图:深圳市白鹭亲子探秘队
科普解读
● 只次
“只次”是指在一次调查或观察中记录到的鸟类个体数量总和。举例来说,如果一次观测中记录到5只鹭类,即便这些鸟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也累计为5“只次”。这种计数方式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个时期内鸟类的总体活动量,而不仅仅是物种种类数。
● 物候数据
“物候数据”反映了动植物在不同季节中出现、繁殖或迁徙等生命活动的时间节点和规律。对于鸟类来说,这包括它们的到达、繁殖高峰、迁徙离去等关键时段。通过长期记录和比较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判断气候变化、栖息地状况等因素对鸟类生活周期的影响,从而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活动预告
新一年小白鹭公民科学活动将于3月中下旬开始报名,欢迎感兴趣的伙伴们参加!具体报名信息敬请关注后续通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