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即可免费加入哦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曲线向前
来源:雪球
丁总在雪球论坛提出了 “ 市赚率 ” 概念 。 我通过搜索他在雪球上的相关帖子 , 梳理了他的 “ 市赚率 ” 估值方法 , 并将其与前述投资大师的估值方法进行对比 , 探讨其合理性及相通之处 。
一、“市赚率”概念及估值方法详解
根据 “ ericwarn丁宁 ” 在雪球上的多篇帖子 , 他提出的 “ 市赚率 ” ( Profit Ratio , PR ) 是一个基于巴菲特投资体系的估值指标 , 旨在简化和量化企业的估值 。 其核心公式和逻辑如下 :
1. 市赚率的核心公式
市赚率 (PR) = 市盈率 (PE) / 净资产收益率 (ROE)
当 PR = 1 时 , 认为估值合理 。
当 PR < 1 时 , 认为股票低估 。
当 PR > 1 时 , 认为股票高估 。
推导公式 :
由于 PE = PB / ROE ( 市盈率 = 市净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 因此 :
PR = (PB / ROE) / ROE = PB / (ROE²) 。
这意味着 , 当 PR = 1 时 , PB = ROE² , 即市净率与 ROE 的平方成正比 。
2. 市赚率的逻辑与应用
基本逻辑 :
丁宁认为 , 市赚率反映了 “ 市场价格 ” ( PE ) 与 “ 企业赚钱能力 ” ( ROE ) 的关系 。 ROE 代表企业的内在盈利能力 , 而 PE 是市场赋予的估值倍数 。 若 PE 与 ROE 匹配 ( PR = 1 ) , 则估值合理 ; 若 PE 低于 ROE 的合理倍数 ( PR < 1 ) , 则低估 , 反之则高估 。
投资原则 :
他提到巴菲特的 “ 40美分买1美元 ” 理念 , 认为巴菲特80%-90%的投资案例符合 PR < 1 的标准 。 例如 :
可口可乐案例 : 1988年 PR = 0.474 , 1989年 PR = 0.326 , 平均约 0.4 。
中国石油案例 : 上市初期 PR = 0.38 , 巴菲特估算内在价值为1000亿美元 。
修正系数 :
针对中国市场分红率低的特点 , 他引入了修正系数 :
PR = PE × N / ROE , 其中 N = 50% / 股利支付率 。
股利支付率 ≥ 50% , N = 1 ; 股利支付率 ≤ 25% , N = 2 ; 介于两者之间则按比例调整 。
这修正了 “ 赚假钱 ” ( 利润不分红 ) 企业的估值偏差 。
应用场景 :
适用于稳定盈利的企业 ( 如消费股 ) 。
周期股需用多年平均 ROE 估值 。
高估时越涨越卖 , 低估时越跌越买 。
3. 丁宁对市赚率的理论验证
在帖子 《 巴菲特与 “ 市赚率 ” ( 二 ) 》 中 , 他假设四家公司 ROE 分别为 10% 、 15% 、 20% 、 25% , 并保持不变 , 市赚率恒定为 1 。 若利润全部分红 , 10年后投资回报倍数分别为 2 、 1.67 、 1.5 、 1.4 。 他指出 , 若分红再投资 , 回报会趋近 ROE , 验证了市赚率的复利逻辑 。
他声称整理了巴菲特36个投资案例 , 90%符合市赚率标准 , 强调其普适性 。
4. 丁宁的自我评价
在 《 600字读懂 〈 巴菲特的投资秘密 〉 》 中 , 他认为市赚率可能是国内或全球首创 , 2011-2013年间曾在 《 中国证券报 》 发表相关文章 。
他自2016年起应用修正后的市赚率 , 年化收益率达20% , 并在2018年熊市底部用该方法选出低估股 ( 如茅台 、 五粮液 ) 获得翻倍收益 。
二、“市赚率”的合理性分析
1. 优点与逻辑合理性
简单易用 :
市赚率将复杂的估值简化为 PE 和 ROE 的比值 , 适合快速心算 , 与丁宁提到的 “ 巴菲特5分钟决策 ” 相符 。 这种简洁性类似于林奇的 PEG 比率 。
结合价值与效率 :
ROE 反映企业资本效率 , PE 反映市场定价 , 市赚率通过两者对比 , 确实能捕捉低估机会 。 例如 , PR < 1 时 , 意味着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定价偏低 , 与价值投资的 “ 安全边际 ” 一致 。
实证支持 :
丁宁用巴菲特投资案例 ( 如可口可乐 、 中国石油 ) 验证了 PR < 1 的低估特性 , 与巴菲特的历史回报吻合 。 修正系数也适应了中国市场的分红特性 , 具有一定创新性 。
2. 局限性
过于依赖 ROE :
ROE 受会计政策 、 杠杆率影响 , 可能高估盈利能力 ( 如高负债企业 ) 。 若 ROE 不稳定 ( 如周期股 ) , PR 的准确性会下降 。
忽视成长性 :
市赚率未明确考虑未来增长率 ( g ) , 而成长性是估值的重要变量 。 相比之下 , 林奇的 PEG 和费雪的定性分析更注重成长 。
适用范围有限 :
丁宁承认市赚率不适合银行股 ( 需修正 ) 和周期股 ( 需多年平均 ROE ) , 表明其并非通用的 “ 万能公式 ” 。
3. 总体评价
市赚率作为一个简化的估值工具 , 在特定场景 ( 如稳定高 ROE 企业 ) 有一定合理性 , 尤其适合快速筛选低估股票 。 但其理论基础不够严谨 , 适用性不如 DCF 或 PEG 全面 , 更多是经验性指标 , 而非学术意义上的突破 。
三、与投资大师估值方法的对比与相通之处
1. 与巴菲特和芒格的内在价值法
相通之处 :
市赚率强调 ROE , 与芒格 “ 复利只与 ROE 有关 ” 的观点一致 。
PR < 1 追求低估 , 与巴菲特的 “ 安全边际 ” 和 “ 40美分买1美元 ” 理念契合 。
丁宁用巴菲特案例 ( 如可口可乐 PR = 0.4 ) 验证 , 与巴菲特的DCF估值结果方向一致 。
差异 :
巴菲特用 DCF 评估未来现金流 , 市赚率仅用当前 PE 和 ROE , 缺乏动态预测 。
巴菲特和芒格更注重定性因素 ( 如护城河 ) , 市赚率偏定量 。
2. 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
相通之处 :
市赚率关注低估 , 与格雷厄姆的 NCAV 和低 P/E 思路类似 。
PR < 1 的安全边际概念与格雷厄姆一致 。
差异 :
格雷厄姆更看重资产价值 ( NCAV ) , 市赚率聚焦盈利能力 ( ROE ) 。
格雷厄姆公式 ( V = EPS × (8.5 + 2g) ) 考虑成长 , 市赚率未纳入 g 。
3. 与林奇的 PEG 估值
相通之处 :
两者都用 PE 作为基础 , 试图平衡估值与企业特性 ( PEG 用增长率 , 市赚率用 ROE ) 。
PR < 1 和 PEG < 1 都表示低估 , 具有类似判断逻辑 。
差异 :
PEG 明确考虑增长率 ( g ) , 市赚率用 ROE 间接反映成长 , 忽视未来变化 。
林奇强调行业研究 , 市赚率更依赖财务数据 。
4. 与涅夫的低 P/E 策略
相通之处 :
市赚率关注低 PE/ROE , 与涅夫的 (股息收益率 + 增长率) / P/E 追求高回报率类似 。
差异 :
涅夫纳入股息和增长 , 市赚率仅用 ROE , 未考虑分红 。
5. 与格林布拉特的魔法公式
相通之处 :
两者都结合盈利能力 ( ROE ) 和估值 ( PE 或 EBIT/EV ) , 追求高质量低估值股票 。
差异 :
魔法公式用 EBIT/EV 和 ROC 排序 , 市赚率是单一比率 , 简化但失真 。
6. 与费雪的定性分析
相通之处 :
市赚率看重 ROE , 与费雪关注优秀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致 。
差异 :
费雪重视管理层和行业前景 , 市赚率缺乏定性维度 。
7. 与马克斯的周期分析
相通之处 :
丁宁提到周期股需多年平均 ROE , 与马克斯动态调整估值的思路有交集 。
差异 :
马克斯更注重市场环境和风险 , 市赚率未系统考虑周期波动 。
四、结论与启发
1. 市赚率的合理性
“ 市赚率 ” 作为一个简化的估值指标 , 在筛选低估股票 ( 尤其是高 ROE 企业 ) 时有一定实用性 ,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加入修正系数后更具针对性 。
2. 与投资大师的相通性
市赚率融合了巴菲特的 “ 安全边际 ” 、 格雷厄姆的 “ 低估 ” 、 林奇的 “ 简单比率 ” 和涅夫的 “ 回报效率 ” 等元素 , 体现了对价值与盈利能力的关注 。 但它缺乏费雪的定性深度 、 林奇的成长视角和马克斯的周期调整 , 属于价值投资的简化分支 。
3. 市赚率的改进建议
为丰富完善市赚率估值方法 ,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扩展 :
加入增长率因子
当前市赚率未考虑未来增长率 ( g ) , 可参考林奇的 PEG 比率 , 调整为 :
扩展公式 : PR = PE / (ROE × g) , 其中 g 为预期年增长率 。
解释 : 若 g 高 ( 如 20% ) , 则 PR 需更高才能认为合理 , 适合成长型公司 。
例如 , 若 ROE 为 25% , g 为 20% , PE 为 10 , 则 PR = 10 / (25 × 0.2) = 10 / 5 = 2 > 1 , 可能高估 。
结合资产价值作为安全边际
参考格雷厄姆的净流动资产价值 ( NCAV ) , 可增加条件 :
若市场价格 < NCAV , 则无论 PR 如何 , 股票可能低估 。
公式 : NCAV = (流动资产 - 总负债) / 流通股数 。
这增强了市赚率对资产密集型企业的适用性 。
引入行业和历史基准
当前市赚率未考虑行业差异 , 可按行业平均 PR 调整标准 :
例如 , 消费品行业 PR 平均为 0.8 , 则 PR < 0.8 视为低估 。
结合蒙蒂尔的 CAPE 比率 , 考虑长期历史均值 , 动态调整估值 。
分红率修正的进一步优化
当前 N = 50% / 分红率 , 固定 50% 可能不适合所有行业 , 可按行业平均分红率调整 :
扩展公式 : N = 行业平均分红率 / 公司分红率 。
同时 , 考虑分红增长率 , 修正低分红但高增长公司的估值偏差 。
周期性和风险调整
参考马克斯的周期分析 , 针对周期股 , 可用 5 年平均 ROE 计算 PR :
扩展公式 : PR = PE / (5 年平均 ROE) 。
加入 beta 系数 , 调整为 PR = PE / (ROE × beta) , 反映系统性风险 。
定性分析的补充
参考费雪和芒格 , 评估管理层质量 、 竞争优势 ( 护城河 ) 后 , 调整 ROE 或 PE :
若管理层优秀 , 可适当提高 ROE 预期 ; 若行业竞争激烈 , 可降低 PE 标准 。
多因子综合模型
将市赚率与其他指标 ( 如 P/B 、 EV/EBITDA ) 结合 , 形成多因子评分 :
综合得分 = w1 × (1/PR) + w2 × (1/PB) + w3 × (ROC) , 其中 w1, w2, w3 为权重 。
得分越高 , 股票越可能低估 , 适合系统化投资 。
五、改进后的应用场景
改进后的市赚率可用于以下场景 :
快速筛选 : 对 ROE 稳定 、 成长性明确的企业 ( 如消费品 ) , 用扩展 PR 初步筛选低估股 。
组合投资 : 结合 NCAV 和行业基准 , 构建低估股票组合 , 降低单因子风险 。
动态调整 : 在市场低谷 ( 如 2018 年熊市 ) , 用周期调整后的 PR 寻找机会 , 类似马克斯的策略。
雪球官方投资课程升级!
14章核心课程,聚焦大类资产投资方法论,重点介绍A股/港股/美股/债券/商品等资产的特性;精讲优秀标的案例;入群即可获得1本配套教学书籍……快来加入!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