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让我们认识一位来自泉城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小学教师高建忠。在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室里,每天都回荡着清脆的刻瓷声。从最初的几名学生,到如今的上千学生,鲍山刻瓷首创人高建忠如一把坚韧的刻刀,将非遗的种子深深地镌刻在一批又一批孩子心中。
“鲍山刻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高建忠: 我们在鲍山脚下,所以取名为“鲍山刻瓷”,是在学习淄博刻瓷、济南刻瓷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一项非遗项目。“鲍山刻瓷”的特点就是行刀斜刻,雕刻的时候讲究的是握得稳,敲击的时候刻得准。一个盘子的雕刻有时候需要敲击2万多下,没有毅力没有恒心是完不成的。在自己的生活基础上,创作出自己想要雕刻的图形画稿,将自己设计创作好的图复印到瓷盘上进行落稿。第一种是直接画到瓷盘或瓷板上,第二种方式是我们把一些精致的稿子用复印纸复写到这个瓷盘,这个得非常认真细致,描得不细致就容易变形。根据复写的轮廓,把原稿画到瓷盘上进行雕刻,是整个刻瓷的最主要部分,平均用力,不能是忽快忽慢,根据不同的题材我们雕刻出来。有一些作品通过颜色来把作品更形象地表达出来,对整个作品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作为一名传承人、一位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继续学习非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希望能够做到将文化传承发展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