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上的游学,是在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与全球化发展逐渐成熟的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它巧妙融合学习与体验,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知识。
据观研报告网数据,2019年我国游学人数达625万人次,国际游学人数为145 万人次 ,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幅减少。疫情后游学人数逐渐回升,2022年国际游学人数为30万人次。美中科教基金会负责人陈大凯表示:青少年学生到海外游学,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开拓视野,体验多元文化,为日后的留学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在国际游学市场逐渐升温的当下,“游”与“学”的比例如何分配,以及如何化解游学需求增长与产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矛盾,成为行业焦点。
开拓视野,体验跨文化
游学市场的升温,体现出家长和学生对其积极作用的认可。在欧美,游学产业成熟,而我国游学行业正处于优胜劣汰的阶段,陈大凯表示:“国际游学不是普通旅行,也不是传统课堂教育,更不是教育与旅行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游’是‘学’的途径,‘学’是‘游’的目标,是一个行走中的课堂。”
山大附中的张磊同学参加过7个游学项目,他认为游学不仅让自己增长见识,还锻炼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张磊的妈妈也提到儿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不少有游学经历的学生觉得,国际游学对学业规划帮助很大。如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高昂,小学六年级的美国游学经历影响了他后来的学业选择;李兆晟同样因为2018年的美国游学经历,坚定了申请这所学校的决心。
关注个体化需求
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存在政策鼓励与监管不完善、市场潜力大与专业人才不足等矛盾。近年来,国际游学还因“性价比低”“游而不学”等问题备受质疑。陈大凯建议家长和学生选择游学项目时,综合考虑功能、教育、专业服务和安全四个方面。
针对不同年龄段,陈大凯也有相应的游学建议:8 岁以下适合亲子游学;8至10岁可选择亲子游学或营地教育;10至12岁适合参加封闭式海外游学项目,注重性格培养、兴趣开发和语言学习;13至15岁是游学黄金期,这个阶段孩子正形成对世界的认知;16至18岁可选择目标更明确的项目,如提升语言能力;大学生则可根据未来就业和兴趣选择游学方式。
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国际游学行业呈现出多方面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预计持续增长,新兴经济体家庭有更多能力支持孩子游学,需求也会更加多元细分,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拓展到职业探索、学术研究和艺术培养等领域。
产品与服务方面,个性化定制将成为主流,游学机构会根据学生的独特需求,量身定制游学方案。深度体验也会更加受重视,让学生融入当地生活,比如入住当地居民家庭、参与社区活动。科技融合创新也是重要方向,VR、AR 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将为游学增添趣味性和便捷性。
面临的挑战
海外游学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服务与产品质量把控是关键,课程能否满足学生需求、师资是否专业、服务体系是否完善,都影响着游学质量。品牌建设与营销也十分重要,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树立独特专业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客户,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行业规范与合作亟待加强,政策法规的遵守、行业自律的推动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都需要进一步落实。
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挑战,国际游学行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在提升服务与产品质量上,深入调研市场,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师资建设,完善从行前到行后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比如行前提供目的地文化和学习任务培训,行中安排专业老师跟踪管理,行后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明确品牌定位,通过参加教育展会、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式拓展品牌影响力,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精准推广。
加强行业规范与合作,严格遵守政策法规,推动行业自律,加强国际合作,整合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发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应用新兴技术,以数据驱动决策,提升行业竞争力。
陈大凯表示:“国际游学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加强行业规范、关注个体需求,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游学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