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2024年地铁阅读年度回顾

0
分享至

“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年度回顾(视频制作:樊晔亲)(01:18)

2024年,我们在“澎湃翻书党”微信公众号上先后发布了20组、共计300多张“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地铁上的阅读风景,那是都市人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联结之处,这里选出一些瞬间与读者分享。

(一)地铁上的新书榜

我们首先筛出了2024年出版的书籍。新鲜出炉的作品,很快就被读者选中并随身携带和阅读,这是书的幸运,也是读者的幸运。

《我们八月见》([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侯健译,南海出版公司,2024-3),3月12日摄于上海地铁12号线(本文图片除书封外均来自樊晔亲)

《我们八月见》,[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侯健译,南海出版公司,2024-3

马尔克斯的遗作小说,褒贬不一但备受关注。八月是马尔克斯笔下最常书写、最具代表性的月份。这部小说创作于1997年,作家对原稿进行了五次增删修改,但最终仍决定不出版。然而,在这位文学巨匠逝世十周年之际,他的儿子们违背了他的遗愿,将其出版,并在全球同步推出。3月6日,正值马尔克斯诞辰,中文版如期面世,不到一周后便出现在了上海的地铁上。

《我们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课》(刘玮,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1),3月14日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

《我们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课》,刘玮,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1

这本书以刘玮教授的“存在主义哲学20讲”课程讲稿为底本,选择十二位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包括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尼采、萨特、加缪、波伏瓦、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阿伦特、陀思妥耶夫斯基、梅洛-庞蒂等,探讨他们的核心哲学思想。作者希望通过这些哲学家的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与选择。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1月),6月18日摄于12号线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1

这本书最近一年备受关注。陕西科技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前往西安碑林区负责主持西安碑林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但在确定图书馆书目的过程中,她遭遇了潜规则和来自各方的阻力,经历了一次次啼笑皆非的挑战。面对重重困难,她能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作为生活、实践与承诺》([美] 艾伦·G. 约翰逊 ,左安浦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10),11月11日摄于12号线

《见树又见林: 社会学作为生活、实践与承诺》,[美] 艾伦·G.约翰逊著,左安浦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12

一本备受推崇的社会学入门书,被誉为“《社会学的想象力》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社会学学者唐凌的推荐语令人印象深刻:“相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说,《见树又见林》不仅仅是为学院里的人而写的书,更是为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而写的书。大学是精英主义的,但社会学应该属于全社会。”该书作者是位实践派社会学家,数十年来致力于帮助人们透视社会生活的运作机制,洞察社会系统中特权、压迫和不平等。

《大宋繁华:造极之世的表与里》(谌旭彬,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年8月),11月20日@12号线

《大宋繁华:造极之世的表与里》,谌旭彬,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8

近年来,“繁华”已成为两宋的新标签,作者却力求揭示历史的另一面,展现一个更符合逻辑的宋朝。他关注历史上未能发声的底层民众,生动呈现了他们真实而残酷的生存状态。揭露了两宋“以九千万贫弱者供养一千万食税群体”的“繁华”本质,颠覆了所谓古典中国黄金时代的印象。作者曾担任腾讯历史频道的主编,对于历史阅读领域大众读者兴趣点的把握可谓精准。

《魔都往事》(徐静波,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9月9日摄于上海地铁8号线

《魔都往事》,徐静波,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6

“魔都”一词由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创造。作者徐静波是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原以为是一部研究性作品,未曾想是一部散文体回忆录。书中记述了他从幼年到1979年参加高考的人生经历。随着成长经历的叙述和生活空间的变化,作者回忆了虹口吴淞路、四川北路、海宁路一带,以及黄浦南京东路、汉口路、浙江路一带的街面风光和市井生活,配以史料考证,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跃然纸上。

《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刘子超,文汇出版社,2024年10月),11月23日@10号线

《血与蜜之地: 穿越巴尔干的旅程》,刘子超,文汇出版社,2024年10月

在历史的长河中,巴尔干半岛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的地区。作者穿越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等国家,通过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以及个人感受,揭示了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和文化多样性。他不仅讲述了战争与冲突,也描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甜蜜与希望。作者曾是《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的记者,连续出版了多部旅行文学。

《读书》(2024年第6期)和《收获》(2024年第4期)

老牌人文杂志,品质保障,生命力依然旺盛。

(二)那些反复被阅读的书和人

最受欢迎的历史人物大概是王阳明。遇见王阳明四次,都是通俗传记。在现代都市中沉浮的人们,渴望从五百年前的思想家那里寻找一些生活的智慧。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度阴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7月),1月3日摄于10号线

《知行合一王阳明3:王阳明家训》(度阴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3),3月1日摄于10号线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三册)》(上册),([日]冈田武彦,重庆出版社,2015),3月7日摄于12号线

《王阳明大传·上卷》,(版本不详),10月14日摄于10号线

反复出现的文学作品还有《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河右岸》描绘了鄂温克族人在严酷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挤压下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在快节奏的都市地铁上,通过这本书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以及人性的本质,应该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1月2日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6),1月16日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

“澎湃翻书党”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的读者认为《额尔古纳河右岸》在2024年初的火爆与董宇辉在直播间中的推荐密不可分。

还有《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不愧是畅销IP中的常青树,在过去几年的“地铁上的读书人”专题中频频出镜,大小读者都有,读英文原版的也不在少数。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英] J·K·罗琳,Bloosbury Publishing),7月25日@12号线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版本不详),3月15日摄于上海地铁12号线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英] J·K·罗琳,郑须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28日@12号线

在地铁上受欢迎的作家还有李娟、王小波、毛姆等等。

李娟作品:

《深山夏牧场》(李娟,版本不详),1月16日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

《我的阿泰勒》(李娟,花城出版社,2021-8),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2024年3月1日

《阿勒泰的角落》(李娟,新星出版社),7月2日摄于上海地铁12号线

王小波作品: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1),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2024年3月1日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版本不详),3月12日摄于上海地铁12号线

毛姆作品:

《刀锋》(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王晋华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1),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2024年3月1日

《面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版本未知,3月18日摄于上海地铁12号线

《月亮与六便士》([英]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版本不详),6月25日摄于10号线

最受欢迎的工具书应该是《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这是一本在“地铁上的读书人”系列中多次出现的工具书。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的今天,人类必须增强紧迫感了。Python之所以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它简洁明了、清晰易懂,而这些特点也使得这本书广受好评。这本书销量高达数百万册,在豆瓣上获得了极高评分,在地铁上我们也看到了市场对它的认可。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美] 埃里克·马瑟斯,袁国忠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7),1月17日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3月19日还拍到一次这本书。

《Python编程(第3版)》,[美] 埃里克 • 马瑟斯(Eric Matthes)著,袁国忠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476页,109.8元

(三)孩子们在读什么

地铁上阅读的小朋友不少,我们推出过特辑“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青少年组”。孩子们的外文能力自不必说,毕竟这里是上海;他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读名著经典自然是常规操作:

2月28日 《骆驼祥子》

3月15日 《伊索寓言》

3月15日 《菊与刀》

4月4日 《鲁滨逊漂流记》

8月12日,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道林·格雷的画像),Oscar Wilde,Penguin Classics,2012-6

读者“一门两吃”在我们的留言区这样评论道:“小朋友的读书方差真的非常大,尤其是小学到初中的年龄段,看书多的小孩阅读深度会超过成人很多。”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4月4日

今年七月,地铁里见到一位大学生也在阅读此书。德国作家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少年辛克莱在探寻内心道路过程中的艰辛与成长。

《孤身绝壁》( [美]亚历克斯·汉诺尔德 / 大卫·罗伯茨,乔菁 / 李赞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5月)

这是一本关于攀岩的书,讲述了亚历克斯·霍诺德无保护攀登犹他州锡安国家公园的“月光拱壁”(370米),以及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半穹顶攀登“西北壁常规线路”的故事。这位小读者应该也是一位攀岩爱好者吧?孩子的母亲坐在一旁,在阅读日文原版书。最近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些小宝宝在家中练习攀岩的视频,不禁感慨“起跑线”提前得太多了……

《鹿川有许多粪》,[韩] 李沧东,春喜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韩国导演李沧东出版于1992年的中短篇小说集,讲述底层人物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的际遇,极具历史感。

《Educated: A Memoir》(《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Tara Westover,Random House,2018-2 (朱凡 投稿)

一本神奇的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在17岁前从未踏入课堂的山地女孩,她勇敢地逃离大山,开启了一段非凡的人生旅程:进入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和历史博士学位。她曾感慨道:“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该书的中英文书名反差较大,且颇具争议,但其畅销程度却一马当先。在“地铁上的读书人”系列中,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它都是当之无愧的出镜之王。这位小读者读的还是英文原版。

(四)“等待偶遇”的读者和一些来稿

“地铁上的读书人”专题推出以后,我们收到了一些热心读者的投稿,有上海的读者在其他地铁路线上拍摄的阅读场景,也有其他城市的读者用文字在评论区留言记录。他们将地铁阅读的观察视线延伸到更多的车厢里。

《二手时间》,2024年3月14日,上海地铁10号线(清谈投稿)

《苏东坡传》,2024年5月6日,上海地铁13号线(贾思敏投稿)

《时间贫困: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我们是谁》,2024年8月19日,上海地铁12号线(贾思敏投稿)

《抗炎自救:修复你的免疫力》,2024年9月5日,上海地铁7号线(贾思敏投稿)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orld》,上海地铁2号线(粱嫣佳投稿)

《毛泽东选集》,2024年11月29日,上海地铁2号线(粱嫣佳投稿)

在微信公号的评论区,一位叫“哪吒”的读者于2024年7月到11月间四次给我们留言投稿“郑州地铁上的读书人”,他们在读的书分别是《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阿西莫夫短篇小说集》(阿西莫夫)、《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张宏杰)、《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此外还有“卞卞”投稿“上海公交车上读书人”在读《数学女孩》第一册,“柠萌C”投稿“武汉地铁上的读书人”在读《周濂溪先生全集》(周敦颐)。

在最近的一期“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推送中,我们发布了一张在读《新名字的故事》([意]埃莱娜·费兰特)的读者照片,很快收到一条留言:“就说搬到12号线沿线,上翻书党是早晚的事,果然才搬来一个月就遇见了”。

《新名字的故事》([意]埃莱娜·费兰特,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书里夹满了便签条

读者丑丑就是上述留言以及照片的主人公,我们和她取得了联系。她说,关注翻书党账号是因为书籍推荐和一些作家的报道,订阅之后才开始有注意到有“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专题,每次都会点进去看看,发现大部分都是在10号和12号线。“11月确定搬到12号线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会被偶遇,但没想到会那么快,因为搬过来一个月不到,而且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打车上班的,就觉得莫名的一种缘分。”

丑丑的职业是公关,乘地铁大部分是上班,通勤时间40分钟。她觉得阅读不分环境,主要看当下有没有阅读的想法。丑丑读书有夹便签条的习惯,“因为不喜欢在书上留下痕迹,找到了一种可以高亮文字的长条贴纸,非常好用”。

读《新名字的故事》,一开始是因为看过埃莱娜·费兰特《暗处的女儿》以及改编的电影,包括《碎片》,喜欢这个作者。“但一直觉得《那不勒斯四部曲》四本连着看太久了,就一直没开本。11月刚好有个朋友在读,为了能够一起讨论,就让我一起看。所以11月下单,然后现在刚好四本看完。”

《那不勒斯四部曲》, [意] 埃莱娜·费兰特,人民文学出版,2017-2018年

评论区关于地铁阅读还有一些争论不休的话题:地铁到底适不适合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更适合地铁阅读?也有人给出版社提建议:建议出中文版文库本,方便出门带上的。

在地铁上仍可见一些人专注阅读报纸

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地铁则是开放的公共空间,地铁上的阅读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都市人的心灵图景,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无论列车和时间驶进何种新纪元,希望阅读始终能够成为灵魂的栖息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同学聚会每人出9800元,我没去,隔天警察上门:昨夜你同学出事了

同学聚会每人出9800元,我没去,隔天警察上门:昨夜你同学出事了

红豆讲堂
2025-11-05 16:50:03
000736,上演“天地板”

000736,上演“天地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11:16:15
对了!谢谢你,NBA!中国男篮即将世预赛首秀

对了!谢谢你,NBA!中国男篮即将世预赛首秀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6 20:39:30
岛内爆发公务员离职潮

岛内爆发公务员离职潮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06 14:10:54
开局4连败垫底!欧冠4冠王官宣解雇41岁主帅 滕哈格或回归+已谈判

开局4连败垫底!欧冠4冠王官宣解雇41岁主帅 滕哈格或回归+已谈判

我爱英超
2025-11-06 23:52:41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金门出现统一传单,台军爆发逃兵潮,赖清德将被审判,解放军上场

金门出现统一传单,台军爆发逃兵潮,赖清德将被审判,解放军上场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07 14:12:45
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哽咽再辟谣:大家不敢信它来自中国公司!剪开覆盖件后露出机械件……公司美股大涨9%

人形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哽咽再辟谣:大家不敢信它来自中国公司!剪开覆盖件后露出机械件……公司美股大涨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23:18:07
休赛期运作最成功球队!买断市场签俩超级蓝领,残阵杀进西部前二

休赛期运作最成功球队!买断市场签俩超级蓝领,残阵杀进西部前二

钱说体育
2025-11-07 16:45:06
中方:已向斐济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已向斐济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6 16:19:12
贝克汉姆盼了14年终于获封爵士头衔,单膝跪地受封画面公开,西装由妻子维多利亚设计

贝克汉姆盼了14年终于获封爵士头衔,单膝跪地受封画面公开,西装由妻子维多利亚设计

极目新闻
2025-11-05 15:38:00
环球小姐大赛高管公开辱骂选手不伺候金主?各国佳丽愤怒离场引网友热议:恶臭发言滚!

环球小姐大赛高管公开辱骂选手不伺候金主?各国佳丽愤怒离场引网友热议:恶臭发言滚!

英国报姐
2025-11-06 21:43:33
胡琏孙女祭拜聂曦,称会联系其后代看是否想公开露面,李立群表态

胡琏孙女祭拜聂曦,称会联系其后代看是否想公开露面,李立群表态

乡野小珥
2025-11-07 06:58:59
斯诺克赛程:半决赛17局9胜,中国德比上演,吴宜泽复仇赵心童?

斯诺克赛程:半决赛17局9胜,中国德比上演,吴宜泽复仇赵心童?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7 07:19:01
我代表公司和同学签1.2亿大单,同学说他被裁员,我:合同不签了

我代表公司和同学签1.2亿大单,同学说他被裁员,我:合同不签了

秋风专栏
2025-11-04 16:22:01
东方甄选突变!孙东旭揣着2个多亿离职,为妻子出书写序暗示内心

东方甄选突变!孙东旭揣着2个多亿离职,为妻子出书写序暗示内心

火山诗话
2025-11-07 09:08:50
福建舰正式服役!美媒预测出现失误,中国第三个航母战斗群成军

福建舰正式服役!美媒预测出现失误,中国第三个航母战斗群成军

阿柒的讯
2025-11-07 16:38:39
沈伯洋祸害全家!沈家一夜崩塌!儿子瑞士留学被拒签、生意断链

沈伯洋祸害全家!沈家一夜崩塌!儿子瑞士留学被拒签、生意断链

花心电影
2025-11-07 15:17:41
墙倒众人推?这次向太的爆料,撕碎王家卫仅剩的体面,蔡澜没说谎

墙倒众人推?这次向太的爆料,撕碎王家卫仅剩的体面,蔡澜没说谎

乡野小珥
2025-11-06 05:52:06
央企设计院重庆分公司全员被免职!

央企设计院重庆分公司全员被免职!

黯泉
2025-11-07 12:46:17
2025-11-07 18:16:49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56051文章数 50837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Donna Young:美国当代艺术家

头条要闻

七旬老人带一岁孙子住院:孩子父亲去世母亲下落不明

头条要闻

七旬老人带一岁孙子住院:孩子父亲去世母亲下落不明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白百何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本地
房产
公开课

艺术要闻

Donna Young:美国当代艺术家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房产要闻

爆发!又一波世界级的投资,砸向海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