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到2020年,香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十年也恰是艺术家王守清在创作上不断探索的旅程。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潜意识”,他的艺术创作在这样不断地探索变化着。
香港天趣画廊在「破冰2020」展览中,汇集了王守清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让我们通过这些作品,一窥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王守清,1954出生于福建,1978移居香港,1992于英国伦敦温布顿艺术学院取得学士学位。他身上流露出完整、严谨且富有逻辑性的学院派特征。
而他的艺术创作生涯,也可归纳为“写生——旅行——记日记——小速写——大作品”这样的历程与模式。每一阶段皆承载着他对世界的独特视角与深刻感悟。王守清以其丰富的经历和艺术语言,展示了他对创作本质的不断探索,令人深思与赞叹。
1992年,王守清怀揣着满腔热忱,结束了在英国的求学生活,踏上了归港之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他选择了以香港新界为创作方向,开始了他独特的艺术旅程。那时,香港的艺术界对新界的关注寥寥无几,然而王守清却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无限的灵感。
他常常在元朗、屯门等地静心写生,细致入微地记录下周遭环境的点滴美好。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傍晚的余晖、宁静的山野和错落的邨屋,以及与进行音乐和文字创作的挚友共度的时光,都成为他笔下绚丽的色彩。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心灵深处的真实流露,是他与这片土地深情对话的结晶。在这中,《新界写生》系列悄然诞生,每一幅画作都在诉说着新界的故事。
四年后的《海傍日记》如一扇窗,向我们展现了王守清从工作室望向海边的点滴观察。那时,马路尚未铺成,孩童们在海岸边嬉戏,欢声笑语仿佛为这片宁静的土地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王守清是在海边拾取的木板上进行创作,这不仅重新赋予这些废弃木板新的生命,同时这些被海水冲刷过的木板作为时间的见证者,反过来也使王守清的作品更富有记录意义。
在这个创作时期,王守清的作品始终围绕着记录与展现生活的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