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声啼,台下千行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有人如此绘声绘色的描述戏曲演出时的场景。
中国戏曲自古种类繁多,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其中又尤以京剧最为突出,被誉为国粹。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在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为庆祝自己80岁生日,下令召集全国的知名戏班进京演出。
在众多进京献艺的戏班当中,安徽的四个戏班脱颖而出,即人们口中的“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在演出完乾隆的庆寿盛典后,没有南下,而是选择了留在北京,继续为北京的民间看客献艺。
同时他们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吸收各家所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于是京剧形成了。京剧自诞生之初就深受宫廷贵族的青睐,比如雍正皇帝就经常跟后妃们在御花园看戏,慈禧太后也时常召戏班进宫演出……
一、厚积薄发,一举成名
说到京剧演员,就不得不提钱浩梁。在人才辈出的京剧历史舞台上,他因天赋异禀,塑造出来许多为人称赞的角色。
钱浩梁出生于一个戏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戏曲演员,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戏剧就非常痴迷。
1943年,9岁的钱浩梁进了上海戏曲学校学艺。起初,由于年龄太小,有众多的师哥师姐需要关照,即使钱浩梁学习非常用功,主演的角色也轮不到他。这让年幼的钱浩梁心里很苦恼,他想什么时候能迎来自己的出头之日呢?
然而更令人苦恼的是,1945年,在众多压力之下,学校不得不停止办学。被迫辍学的钱浩梁,要不就在家刻苦练功,要不就跟随父亲到处演出。
也正因为在父亲的帮助、打磨之下,他的演技日益精湛,得以在去往北京报考中国戏曲学校时一考即中。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中国京剧团工作,这次他如愿以偿担任主角。
因为工作优秀,他又被选调到中国京剧院。在京剧院里工作的都是各个流派的大家,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能跟这样一群人共事、学习,钱浩梁很高兴,同时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京剧院,钱浩梁更加努力练功,谦虚好学,曾先后跟随李少春、李盛斌、李洪春、高盛麟、刘砚芳、傅德威、盖叫天等数十位京剧大家学习。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各位前辈对他照顾有加,纷纷把自己的名作派给他演,甚至不惜给他当助演。
经过几年的锻炼和沉淀,钱浩梁的演技更加精湛,博览各家所长,使他对塑造角色的能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64年,有一个排演《红灯记》的机会,主演是师傅李少春,演铁路工人李玉和,李少春让钱浩梁担当他的替身演员,他毫无保留的把李玉和这个角色的精髓要旨悉心教导给徒弟。聪明的钱浩梁也得到了他的真传,频频在接替师傅的演出中表现优异,赢得满堂喝彩。
一时间,钱浩梁声名鹊起、备受关注。
二、凭《红灯记》名气大噪
出名后的钱浩梁很快得到了“江女士”的注意,作为主管中国文化事业的她,早就听说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很快她也去看了一场。
看到身材极好、高大魁梧的钱浩梁扮演的李玉和,她忍不住赞叹。过后,直接建议以后的李玉和就让钱浩梁一个人来演,还说李少春演的李玉和不像工人,像个站长……
能得到赏识,是当时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江女士”的大加赞扬,使钱浩梁受宠若惊,从此也迷失了自己。
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忘了做人的本分,他不断讨好“江女士”,阿谀奉承,甚至与含辛茹苦成就自己的师傅李少春为敌。
不可否认,钱浩梁取得的成就是自己拼命努力的结果,但也少不了师傅李少春的教导,要不是师傅的提携、指点,他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吗?可见钱浩梁是一个多么忘恩负义之人。
在一次会后,“江女士”给钱浩梁取了个新名字,就是让他把“钱”字去掉,叫“浩亮”,听到自己的新名字,钱浩梁不禁心花怒放,奉承到:这个名字好,又响亮又好记。
此后,钱浩梁用“浩亮”的名字出演了很多戏剧,其中就包括京剧电影《红灯记》。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
六七十年代的钱浩梁一路平步青云,担任了许多重要官职,可谓风光无两、得意至极。
三、平淡的晚年
俗话说:人无一世红。好景不长,“江女士”入狱后,因为与她的密切关系,钱浩梁被中央依法查办,捕逮入狱。
后经重重审查,中央决定从宽处理,1982年钱浩梁得以恢复自由。出狱后,他把名字改回钱浩梁,被重新任命到中国京剧院工作。
虽然回到了京剧院,因为此前犯的错误实在影响深远,他也不能再登戏曲舞台。
不久之后,他就被调到了河北艺术学校任教。在学校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他激动地说,感谢组织能给予他这个犯过错误的人一次机会,自己只会演戏,在教学上没有什么经验,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从此,他开始了新的执教生涯。1988年,在朋友向国家的大力请示下,他得以参加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义务演出,当得知自己终于能重返舞台的时候,钱浩梁激动不已。
沉寂了十几年的钱浩梁再次出山,很多喜爱他的戏迷,也纷纷前来捧场。
从这时开始,他不断接到演出邀请。面对每一次邀约钱浩梁都十分谨慎,到各地去演出他自觉取得艺校的同意,按照与艺校签订的合同,每场演出给艺校100块钱。除了政府邀请,他也不接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演出。
此时的钱浩梁可谓谨小慎微,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怕与过去有牵连,他甚至不愿意唱过去自己最拿手的戏,但每次登台表演,应观众的强烈请求,他总得唱一段《红灯记》的片段,才能离场。
1992年,钱浩梁因在济南演出《龙凤呈祥》,过度疲劳,突发脑溢血倒在舞台上,被允许从河北艺术学校提前退休。
病情好转后,已过花甲之年的钱浩梁,除了偶尔参加政府和国家举办的一些公益演出,其他的时间都像普通老人一样,安静地呆在家中,享受晚年生活。直到2020年9月去世。
回首钱浩梁的一生,不得不让人感慨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在那个身不由己的年代,纵然有再高的才学也不得不受制于人,有多少人因坚持自我而献出生命,又有多少人为保全自我而化身“刽子手”?
钱浩梁的幸运之处在于,他虽然犯了错,但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原谅,党和国家用仁慈和悲悯给了一个犯过错误的人新生。
同时也得益于他自己的知错就改、心生悔意、态度端正,他身体力行为自己当初的错误行为负责,小心翼翼地过着自己的后半生,得以平静的活到耄耋之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