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初殿是最早建立的寺庙,相传东汉时蒲公采药,看见一只美丽的鹿出没于山间,于是逐鹿而去,鹿逐渐消失在林中。鹿踩过的地方,开出一朵朵莲花。莲若佛缘,于是,峨眉归佛,由此始肇,所建之殿就被叫作“初殿”。
《译峨籁》详细记之:“有蒲公采药于云窝,见一鹿,异之,追至绝顶无踪,乃见威光焕赫,紫雾腾涌,联络交辉成光明网,骇然叹曰:此瑞稀有,非天上也。”下山后,蒲公直接来到西来寺,将所见告诉了寺庙中的宝掌千岁和尚,和尚说:“这是普贤菩萨隆下的祥瑞,代表着如来佛祖将在这里护法。具体问题你可以去找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大师询问。”这两位大师,最早来到中国白马寺,翻译了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公元64年,蒲公来到洛阳,拜见了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告诉他们自己的亲眼所见。两位大师说:“好啊,幸运啊,你见到的是普贤菩萨。”大师们一致认定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峨眉山行纪》中将初殿称为“簇店”:“凡言店者,当道板屋一间,将有登山客,则寺僧先遣人煮汤于店,以俟蒸炊。”“簇店”不过是板屋一间,僧人在此煮汤蒸饭,迎接登山游人,后来“簇”变为“初”,“店”变为“殿”,音相同而字不同,意义也不同了。至明代,曾有续恩禅师在此铸铜佛三十余办,耗尽心血。明末崇祯年间,这里又增铸铁钟。消费年间,初殿曾被火焚烧,后由南舟禅师重建。
看似缓缈的传说,实为峨眉的佛缘。《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缘聚会,缘性空,如梦泡影的虚幻,如露珠闪电般飞逝,开启了佛如莲花的殿,来来往往的众生,一眸千年,尘世万年。
周边的山峦形似灵鹫,所以初殿又名“鹫殿”。释迦牟尼在的度灵鹫山说法,灵鹫山是佛教的庄严圣地。唐玄奘西游到此曾援记载,此处有临崖精舍,高广奇制,“今作说法之像,量等如来》身”。千年之后,中国佛教协会前主席赵朴初先生感叹中印文化交流,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初殿的鹫峰,缘佛而至。
鹿迹莲花与佛祖生莲,异曲同工。佛祖诞生时,步步生莲,站立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际祥云之间,天女散花,九龙灌浴。
鹿在佛教中象征着吉祥。鹿野苑是佛陀初转法轮之处,位于古印度的波罗奈城外。佛陀在此向五随从讲解四谛圣法之后,度化众生,被尊为佛教圣地。佛祖传法花雨满天之时,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来听法,其中两只可爱的小鹿就代表着常伴其侧的弟子,围绕着法轮,表露出千古不变的虔诚和皈依,所以鹿成为佛教中建筑的典型标志。
佛教认为禅修时坐鹿皮垫子,能吸收鹿皮的精华,增加定力和意识。鹿还象征着慈爱与温柔,观音菩萨左肩和胸前就披着鹿皮。鹿也象征着断灭,因为鹿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持续过夜。蒲公逐鹿,跳跃鹿迹,也蕴含着峨眉山佛教起源的奥秘。
在佛经《鹿王本生》中,释迦牟尼前生就是一只九色鹿王。
传说从前在印度的恒河岸边,美丽而善良的九色鹿王正在河边散步,突然有人落水,九色鹿王不顾自身的安危,纵身跳入河中,把落水人调达救上岸来。调达感激涕零,向九色鹿频频叩头道谢。九色鹿王说:“不必谢了,回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发誓说:“恩人啊,请你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说完就走了。在途中,调达见到了一张国王悬赏捕捉九色鹿的布告,说摩因先王的王后因梦见美丽的九色鹿而想马上得到它,谁有九色鹿的信息,就可以领赏。调达见利忘义,立即前去告密并为国王的兵马领路。重重包围中的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陈述了救人以及调达背叛誓言的经过。调达无地自容,刹那间身上长满了烂疮,嘴里散发着恶臭,受到人们的鄙弃和唾骂。国王非常惭愧,下令国人,从此不准伤害九色鹿。王后的欲望落空了,又羞又恨,心碎而死。
今天的游客能看到精美动人的敦煌壁画《鹿王本生》,与峨眉山初殿的鹿王一样,绽放出一样的吉祥莲花。宋人范镇有诗咏:“前去峨眉最上峰,不知岩嶂几千重,山僧笑说蒲公事,白鹿曾于此发踪。”
- END -
来源/《震旦第一山——峨眉山》
部分图片/金辉
就一条盘山公路,怎么就成了峨眉山最美
《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五岁了!惊喜不断!
峨眉山秋色预告
点“在看”的瘦十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