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生活观察|持续疼痛也是病 早防早治不“忍痛”

0
分享至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持续疼痛也是病 早防早治不“忍痛”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偏头痛、肩周痛、足跟痛、坐骨神经痛……多少人在反复疼痛中默默忍受?今年10月21日是世界镇痛日。专家提醒,慢性疼痛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需要合理的治疗干预。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群体庞大。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慢性疼痛?该如何科学防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能忍则忍”是误区

  老李是名卡车司机,长期久坐开车,腰、背、臀部经常疼痛难忍。一爬楼梯,膝盖也开始酸痛。医院诊断为肌肉骨骼损伤。

  吕大爷去年得了带状疱疹,治好之后仍反复剧烈疼痛,上医院一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还有部分癌症患者,术后持续疼痛;一些病人时常感觉全身多处疼痛,各项检查却找不到明显原因……

  专家介绍,急性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但当疼痛反复持续1个月以上,就可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会带来人体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以及心理问题等。随着长时间疼痛的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可能发生改变,难以治愈。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疼痛医学周学术会议上,一份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慢性疼痛相关疾病住院患者达2615万例。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我国疼痛患者群体庞大,但社会对疼痛管理的科学认知还不足,治疗不及时、不正确容易导致病情加重,需要促进疾病知识普及。

  “有些人认为,疼痛能忍则忍,这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樊碧发说,不少慢性疼痛患者不仅身体承受痛苦、免疫力低下,而且精神也受到极大影响,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规范化治疗?

  尽早干预、积极管理——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等机构日前发布的《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早期治疗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上述提示,对于轻中度疼痛,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干预;重度疼痛患者则应及时就医,尤其是慢性病合并突发疼痛,可能是病情恶化的信号。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涌现出很多镇痛药物以及先进的治疗手段。”樊碧发介绍,目前对神经痛、癌痛、骨关节疼痛等都有规范化治疗方案。其中,用药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强调联合原则,最大限度发挥止疼药物、改善神经代谢药物、解除焦虑抑郁状态药物的作用,并最大程度降低药物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也有很多。专家介绍,这些方法包括理疗、针灸、射频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神经系统毁损性手术治疗等。

  2024年世界镇痛日的主题为“关注疼痛的性别差异”。有研究发现,女性患有慢性疼痛疾病的比例更高,由于生理特征,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更强,治疗难度也更大。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张达颖表示,疼痛的性别差异,还要求疼痛科医生注重治疗的个体化、药物作用的差别以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对诊疗效果的影响。

      织起综合防治网

  多位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慢性疼痛诊疗仍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完全缓解率低等问题。

  樊碧发认为,被动的临床诊疗要转向主动的综合防治。下一步将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开展慢性疼痛的科普宣传、早期预防、筛查预警、综合管理等工作。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干预,如改善工作环境、优化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

  作为“健康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科学、有效、规范地进行疼痛诊疗和管理,也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虽然全国范围内疼痛科收治的患者逐年增加,但68.7%的患者是在三级医院进行诊疗。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例,二级医院的治疗有效率比三级医院低11.6%。

  对此,多位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强化疼痛学科建设,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慢性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2022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要求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慢性疼痛机制复杂,不仅需要全流程管理,还需要建设包括多学科协作在内的综合管理体系。未来要结合疼痛专业质控指标,切实帮助改善基层医院疼痛诊疗的水平,造福更多患者。(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鹤羽说个事
2025-10-30 15:53:46
菲律宾遭台风灾害,外交部:中方出于人道主义提供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

菲律宾遭台风灾害,外交部:中方出于人道主义提供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

澎湃新闻
2025-11-11 15:30:27
广汽埃安UT super上市,电池租用购车价4.99万元起,京东独家销售

广汽埃安UT super上市,电池租用购车价4.99万元起,京东独家销售

红涛说車
2025-11-10 17:30:30
主力资金 | 尾盘资金出逃19股超亿元

主力资金 | 尾盘资金出逃19股超亿元

数据宝
2025-11-11 18:58:07
曾是中国第二大民企,今欠下7500亿巨债!海航帝国的崩塌内幕曝光

曾是中国第二大民企,今欠下7500亿巨债!海航帝国的崩塌内幕曝光

青眼财经
2025-11-11 18:56:33
1700万镑太值了,鲁尼:扎卡大概率就是本赛季英超最佳签约

1700万镑太值了,鲁尼:扎卡大概率就是本赛季英超最佳签约

懂球帝
2025-11-11 01:45:04
8人“倒戈”,美国史上最长“停摆”有望结束?众议院民主党人:这是“投降”

8人“倒戈”,美国史上最长“停摆”有望结束?众议院民主党人:这是“投降”

红星新闻
2025-11-10 19:18:22
德转统计巴萨队史射手榜前20:梅西断崖领先,莱万108球第13位

德转统计巴萨队史射手榜前20:梅西断崖领先,莱万108球第13位

懂球帝
2025-11-11 04:13:04
3天紧急改口,高市早苗知道自己把事闹大了!中国这次不再客气了

3天紧急改口,高市早苗知道自己把事闹大了!中国这次不再客气了

军机Talk
2025-11-11 12:03:52
林丹在西班牙为子庆生,谢杏芳盛装笑容满面,豪宅别墅显得热闹

林丹在西班牙为子庆生,谢杏芳盛装笑容满面,豪宅别墅显得热闹

科学发掘
2025-11-06 13:42:50
听到红军城失守的消息,特朗普态度反转,不再跟普京“斗气”了

听到红军城失守的消息,特朗普态度反转,不再跟普京“斗气”了

军机Talk
2025-11-11 12:11:01
房车禁令下的双面困境!心中的诗与远方,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冲突

房车禁令下的双面困境!心中的诗与远方,终究敌不过现实的冲突

行远走天下
2025-08-21 17:25:05
网红直播偷拍模特辣妹还做不雅姿势,模特愤怒报警。

网红直播偷拍模特辣妹还做不雅姿势,模特愤怒报警。

环球趣闻分享
2025-11-10 14:42:05
华中农业28岁博士摘橘子,掉入水中溺亡,老父亲在河边烧纸悼念

华中农业28岁博士摘橘子,掉入水中溺亡,老父亲在河边烧纸悼念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1 07:14:31
张文宏直言:不管你信不信,老人过了80岁,基本都有如下7个现状

张文宏直言:不管你信不信,老人过了80岁,基本都有如下7个现状

黄河新流域
2025-09-28 13:34:43
树倒猢狲散,乌克兰士兵纷纷缴械投降,泽连斯基还得再丢一座城?

树倒猢狲散,乌克兰士兵纷纷缴械投降,泽连斯基还得再丢一座城?

乐天闲聊
2025-11-04 14:29:52
稀土的现实与想象

稀土的现实与想象

阿罗汉不约
2025-11-09 14:29:08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08 05:57:56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年人如何应对肌肉流失?医生提醒:坚持这两个方法,效果非常好

老嘪科普
2025-10-23 19:21:38
陈慧琳演唱会穿三角裤衩,五十多了合适吗?

陈慧琳演唱会穿三角裤衩,五十多了合适吗?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0 06:24:55
2025-11-11 19:56:49
新华社 incentive-icons
新华社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624677文章数 24232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数码要闻

天马官宣首个集成NFC功能的屏幕面板,号称可实现“3cm隔空响应”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