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植入超5万个间谍程序,揭露美国炒作“伏特台风”行动计划真相。今年4月15日、7月8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等机构连续发布了两次专题报告,揭露了美方利用所谓“伏特台风”虚假叙事行动计划对我国抹黑的真实意图。我国网络安全机构第三次发布专题报告,进一步公开美国政府机构和“五眼联盟”国家针对中国和德国等其他国家,以及全球互联网用户实施网络间谍窃听、窃密活动,并掌握了美国政府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嫁祸他国的相关证据。
报告显示,长期以来,美国在对手国家周边地区部署网络战部队,对这些国家的网上目标,进行抵近侦察和网络渗透。为适应这种战术需要,美情报机构专门研发了掩盖自身恶意网络攻击行为、嫁祸他国的隐身“工具包”,代号“大理石”。通过这些栽赃、虚构的手段,美国网络战部队和黑客就能任意变换身份、变更形象,在全球实施网络攻击窃密活动,然后将这些行为栽赃给被冒充的非美国“盟友”国家。
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最近一份由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360公司发布的公开报告中,披露美方集中炒作名为“伏特台风”组织,通过嫁祸他国掩盖自身网络攻击行为,“中方相关机构此前已经发布了两份报告,披露所谓‘伏特台风’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勒索软件组织,美国情报机构网络安全企业为获取国会预算拨款、政府合同,合谋散布虚假信息、栽赃中国。此次发布的报告进一步披露了一些令人震惊事实。”毛宁表示。
美国虚构“伏特台风”网络攻击组织,目的是为了继续把持《涉外情报监视法案》第“702条款”所赋予的“无证”监视权,维持其庞大的“无差别”“无底线”监听计划。美国牢牢把持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底光缆等互联网 “关键节点”,先后建立了7个国家级的全流量监听站,与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合作,对光缆中传输的数据进行解析和窃取,实现对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无差别监听。“大理石”工具包作为美国情报机构的恶意网络武器,其功能之强大令人咋舌。
央视新闻报道,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杜振华表示:它的功能主要是对这种网络武器,也就是像间谍软件或者这些恶意程序当中的代码中的这些可识别的特征进行混淆,甚至是擦除。这样起到了一个效果,就像是把开发者的指纹给擦除了,也相当于像把枪械武器的膛线改变了,所以这样就造成从技术上对这种武器的来源的溯源就变得非常困难。根据“大理石”工具框架源代码及其注释显示,它被确定为一个机密级(且不可向国外透露)的武器研发计划,起始时间不晚于2015年。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无差别监听不仅仅是出于安全考虑,更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分析,全球数据市场在2024年预计将达到1.5万亿美元,而美国的科技公司依靠这些数据获得了巨额利润。通过监听,政府可以提前获取市场动态信息,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这与某些流行文化中的“黑帮电影”不无相似,背后都是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的斗争。社会学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网络监控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控制的工具。
我们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网络防御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网络威胁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总的来说,“伏特台风”行动只是美国网络霸权行径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网络战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头脑,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迎接这个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伏特台风”计划的揭露,让我们再次审视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数字世界中,实则暗藏着国家间的角力和斗争。网络安全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美国的“伏特台风”计划,不仅是对全球网络用户隐私的侵犯,更是对国际规则和秩序的挑战。是时候让真相大白,让全球人民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公平的网络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