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周学津)每年的十一假期都是高原旅行旺季。9月20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北京小汤山医院了解到,该院开设了高原旅游健康门诊。门诊负责人、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利强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高原属于低压低氧环境,人体易出现高原反应,高原旅游健康门诊对入高原游客进行健康状况及耐低氧能力评估,同时进行低氧适应性训练,可以让游客更好更快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
低氧适应性评估训练,帮助高原游客了解并提高自身耐低氧能力。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供图
刘利强介绍,近年来,由于前往西藏等高原地区旅行的游客逐渐增多,急性高原反应引发游客出现严重身体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旅行者甚至出现脑水肿、肺水肿等较为危险的情况。
“我们开设高原旅游健康门诊的目的就是对大家进行高原健康指导,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为应对高原反应提前做一些防范。”刘利强说。
据了解,高原旅游健康门诊会提供耐低氧评估及低氧适应性训练,帮助游客了解并提高自身耐低氧能力。“在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通过模拟不同海拔地区低氧环境,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连续的生命体征监测,测试者阶梯接受不同海拔环境的低氧适应性评估及训练,判断其耐低氧的最大潜能,并且通过低氧适应性训练,快速提升游客的高原低氧耐受能力,从而降低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也可以减轻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严重程度。”刘利强介绍,一般来说,低氧适应性评估及训练会在2~3天内完成,训练结束后可以马上前往高原地区。
此外,门诊会用无创便携式远隔缺血适应训练仪器,给旅行者进行缺血缺氧适应性训练,该仪器携带及使用都很方便,旅行者也可以在家中、在旅途中自行操作训练,提高机体耐缺血缺氧能力。“这样做可以激发机体产生内源性抗缺血缺氧的保护性物质,这些物质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对心、脑、肺等重要脏器产生保护作用。”刘利强也建议,有严重心肺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不适合前往高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定要找专业医生进行高原专项体检并进行详细咨询评估。
据悉,高原旅游健康门诊于每周五上午8:00-12:00开诊,可做高原特色检查项目,还可以提前训练并提高身体耐低氧的能力,降低高原反应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