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民好厉害!不识一字,当了省委书记!毛主席派人为他扫盲
1934年底,红军开始长征后,中共河南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党的活动基本上停止了。正在这时,省委委员王国华从中央苏区回到河南了。
王国华是雇农出身,几十当长工,成为河南著名的农民领袖,大家称他为“王老汉”。
1932年春,王国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区委书记。之后,他组织农民从地主手中夺粮,带领游击队与国民党整44师作战,在斗争中,他又成为了中共确山县委书记。
1933年10月,党中央通知河南省选派代表参加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王国华和豫丰纱厂工人杨子奇当选为河南代表,前去中央苏区参加会议,当选二大主席团成员。
会后,中共河南省委成立,王国华当选省委委员,并留在瑞金学习游击战术。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王国华才匆匆赶回河南,准备开展游击战。
不料,他一回来,河南省委已遭到敌人破坏,不复存在。敌人捉拿他的告示,悬赏达三千元大洋之巨。
王国华没有被白色恐怖吓破,与从狱中出来的周骏鸣等人,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找到十几个党员,重建省委——鄂豫边区省委,继续进行斗争。
1936年1月,他们以三杆枪起家,拉起一支60多人的游击队,王国华为副队长。
第二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游击队扩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王国华任政委——正是这一支队伍后来成为新四军第5师的基干部队。
在斗争中,王国华又成为了中共鄂豫边省委书记。
1938年,王国成功地改编土匪安可祥、段永祥的一个团,把他们编入彭雪枫的队伍——后来发展成新四军4师。彭雪枫说:“苏联有个夏伯阳,中国有个王老汉。”
后来,刘少奇听说此事后,称赞王国华说:“是个改造土匪的博士。”
王国华农民出身,长期在基层,深谙民情民风。他一边领导抗日作战,一边帮助焦老庄建立自卫队。结果,自卫队一建起来,豫西的伪军和土匪吓得再也不敢对老百姓“挑棚户(烧房子)”,有的伪军还托人来赔礼道歉。
这震动了整个豫西。
其他村子纷纷要求建立自卫队,召开成立大会时,要求鄂豫边区省委派任去讲话,给他们撑腰。王国华亲自去讲话,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天参加几个成立大会,在这个村讲完,马上出发到另一个村子。
他没什么文化,不识一字,讲话不要稿子,但活灵活现,生动感人。农民听得喜笑颜开,点头称赞。
于是,王国华出了大名,日伪军悬赏他的金额上升到了一万元大洋。
王国华领导省委(后改为特委)工作,还负责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工作。在竹沟,他培养了3000多名干部。单单瓦岗寨一个地方,30多名青年由父母亲自送过来,交给王国华,要求参加新四军。
后来有人说,新四军3、4、5师有一个共同老祖宗,他就是王国华。
由于崇高的声望,1940年2月,王国华当选党的七大代表,前去延安参加大会。
在延安学习时,王国华向中央组织部长陈云汇报工作。他连个日记本也不拿,就凭一张嘴说。这些事情,他都是亲自身经历,记忆力又强,讲起来就像讲故事,非常生动。陈云听了,大为惊讶。
毛泽东知道后,亲自接见王国华,听了他的汇报,也很感兴趣,又对陈云交代说:
“让国华同志给机关干部作报告,进行生动实际的教育。”
于是,延安的机关干部差不多都听过王国华的报告,对他印象非常深刻。这些干部随后分赴全国各地。王国华的老搭档周骏鸣后来感慨地说:
“王国华这个不识字的农民在全国闻了名。”
随后,毛泽东亲自派了一名教师专门为王国华进行扫盲。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王国华再一次从延安奔赴中原,参加解放战争,主要负责后勤和民运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年过六旬的王国华却是孑然一身:两个弟弟在红军游击队时牺牲,母亲和妻子在抗战时被敌人杀害,还一个弟弟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不久,在组织上的关心下,他再一次组建了新的家庭。毛主席知道后,派人送去一件衬衣,表示祝贺。
新婚之后,王国华夫妇收养了19个烈士遗孤,作为自己的孩子。
50年代,王国华担任河南省副省长,80岁时才去世。
王国华是在伟大的中国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