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各类茁壮成长的农作物给双河镇的田野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在一片片挺立的玉米地间,一种颜色嫩绿、体型较大的植物显得颇为“另类”——这正是近几年永吉县双河镇特色种植经济作物:肉葫芦。
“随便挑出一个都有几十斤重,我们的葫芦可都是出口的!”镇郊村村民刘万军自豪地介绍,肉葫芦从地里采摘后,先要进行简单加工,刮去表皮,削成5厘米左右宽的细条。经过两三天的晾晒,脱水变成葫芦条干后才能打包装袋进行售卖。据了解,晒干的葫芦条既有利于长期保存,又降低了运输成本。食用时只需用温水泡开,就如同从地里刚采摘的一般新鲜。
近两年,双河镇桦皮河村和苇子沟村率先将20世纪90年代肉葫芦种植技术再次付诸实践,依托丰富的种植经验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辐射引领全镇7个村大力发展肉葫芦种植,2024年全镇种植面积达20.7公顷。
“目前,全镇种植、初加工技术都比较成熟,通过去皮、削条、晾晒等环节,肉葫芦整体出条率较高,能够达到出口标准的葫芦条干合格率也高,产品质优、价美,远销日韩等多国,为助力村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到产量和收入,双河镇分管农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全镇肉葫芦产量可达8.3吨,预计增收140万元。
科学种植让肉葫芦变成了“宝葫芦”,展望未来,双河镇将继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这片绿色的田野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土地”。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