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的时候,国共两党暂时合作,决定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我们也都知道,无论在中日战争前后,国军都有美国的帮助,不止给其武器装备,还有空军掩护。反观共产党军队,占领着大多数农村根据地,武器装备也仅仅是土造和日式,对付国军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不仅要应付敌军的包围,还要应对装备补给的不足。面对这样的劣势,解放军并没有为之胆寒,反而越挫越勇。一九四七年的时候,老蒋重新调整部队作战计划,先后集结了多达七十万大军朝山东和陕北解放区进行围剿。老蒋还将对延安根据地的重要作战任务交给了得力干将“西北王”胡宗南,而他则带领着二十五万大军的兵力对延安发起进攻。然而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兵力也仅仅只有两万六千人,无论是从部队规模还是武器装备上看,解放军都没有与国军一决高下的能力。一九四七年三月二日,党领袖做出紧急撤离延安根据地的指示,等到胡宗南带领几十万大军赶到延安根据地时,此时延安已然成为一座空城。我们也都知道,古有诸葛亮空城计戏耍司马懿,今有党领袖戏耍国军部队,况且使用空城计玩的就是心理战。所以接下来胡宗南在追击党领袖的时候,又会遇到怎样被戏耍?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党领袖在路边写了七个字后,胡宗南为什么不敢派兵追击?那七个大字是有怎样的悬乎,居然让敌人如此害怕?
撤离延安,上演“空城计”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老蒋单方面撕毁了和共产党签订的“和平条约”,集结部队公开对共产党的解放区域发起进攻,摘下面具揭开国共内战的序幕。
随后老蒋就一直给胡宗南下达命令,让他时刻准备好对延安根据地发起进攻,企图将解放区中的解放军部队全部消灭殆尽。
毛主席
其实在党领袖之前从重庆返回延安后,就已经着手将部队转移出延安根据地,为的就是防备老蒋会狗急跳墙,着急地对共产党发起进攻。
一九四七年三月,国军将领胡宗南集结二十五万大军,朝着陕甘宁解放区域发起全面围剿。那时候敌军兵力和武器方面全面碾压西北战区的力量,也可以说延安根据地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为了应对这个局势,党领导人立即做出“将敌军引诱到深处,在恰当的时机提早撤出延安根据地”的伟大决定。当时很多骨干和军民对于党领袖做出的撤离延安决定,十分不理解,甚至于很多人不同意撤离延安根据地,并且还喊出“拼死保卫延安”的决心。
党中央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的撤离行动,随后还专门组织延安根据地的全体军民,举办了一场大型动员大会。在会议上,解放军副总司令还作出了“我们一定可以打胜仗”的声明,其高昂的语气和符合战局形势的话语,极大的激烈了延安根据地军民的时期,并讲述了党中央只是暂时先撤离延安,并非是将自己的革命果实拱手让出去。
党领袖也为撤离延安根据地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就目前战局形势来看,我们不应该组织老蒋部队攻占延安根据地,我们的部队暂时撤离延安根据地,看起来是老蒋赢了,但若是从战略意义上来看的话,其实老蒋已经输定了。”
延安根据地
领地是死的,人却是灵活的。如果部队在延安根据地进行死守,那么肯定会和胡宗南的二十五万大军硬碰硬,就算到时候解放军英勇善战坚守住延安城,到时候的结果也必定是损失惨重,反而对于此后的解放战争更为不利。而且只要我们党和部队还在,解放战争就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到时候延安根据地自然就会重新落入我们的手心里。
党领袖看到一部分将士士气低落,于是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现在我们主动撤离延安根据地,其实是为了留住。要是拿出我们部队所有的力量和国军胡宗南大军决一死战,等部队打光了,如何才能完成解放全国的伟大事业。”
党领袖为此还做出总结:存在部队失去领地,部队和领地都会再得到;若存在领地而没有了部队,那么部队和领地两大皆空。
随后国军部队持续对延安根据地实施密集性轰炸,胡宗南二十五万大军也马上兵临城下。此时党领袖和众骨干率领延安军民进行有序的撤离行动,开始了转战陕北一带的新方向。国军将领胡宗南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攻入延安根据地,当他进入延安后却直接傻眼。此时的延安根据地就是一座空城,一点个人的身影和声音都没有。
攻入延安的胡宗南并没有多余的顾虑和谨慎,反而向老蒋邀功,并称之为“陕北大捷”。然而胡宗南之所以敢向老蒋请功,那是他觉得国军的机械化部队,可以轻而易举地追上以牲口为运输工具的解放军部队。
革命根据地
但是让胡宗南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麾下的军官马上就要追击到目标附近时,却被党领袖的妙计“空城计”轻松化解。
党领袖给胡宗南留下纸条
何宗南看着绝对寂静的延安根据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危险,反而悠然地住进了根据地内最好的窑洞内。随即就下令,让部队搜索整个延安根据地,看看有什么重要信息或者情报。不久后在党领袖住过的窑洞内,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内容是:胡宗南攻入延安根据地,气势如老虎。打是打不过,撤又撤不了,这该如何是好?
胡宗南在看到这封纸条后,瞬间哈哈大笑,上面的内容非常易懂,他觉得自己的二十五万大军袭来,党领袖害怕自己,所以才夹着尾巴逃跑。
当然大家现在也看得出来,这个纸条明显就是党领袖故意留下来给胡宗南发现的。
就在胡宗南看着党领袖故意留下来的纸条偷乐时,他的部队此时却在青化砭打了败仗。由于青化砭的地形像一个口袋,两侧都是大山,并且还夹着一条河流,如果用来打伏击战的话绝对是最佳地点。
后方指挥部
胡宗南在攻入延安根据地的时候,其实也早就打起了青化砭的主意,他知道副总司令的主力部队正在向延安方向快速赶来,于是就给部队下达命令,让其在青化砭伏击副总司令的部队。
尽管胡宗南提前预料到,但还是晚了一步,党领袖在路过青化砭的时候,就看出来此地非常适合打伏击战。于是党领袖就命令部队在此进行埋伏,当胡宗南的三十一旅赶来的时候,还率先使用侦察机在青化砭领空进行侦察,不过并没有发现我军的踪迹。随即国军三十一旅旅长就向部队传达指示,命令部队以最快时间攻占青化砭一带,结果命令刚下达完,解放军就立马对国军发起猛烈攻势。
国军队伍瞬间被打散,敌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解放军本来对国军攻占延安根据地就憋着一股子劲,所以对敌军就没有丝毫手软,国军瞬间就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国军三十一旅旅长李纪云等主要军官被我军生擒,还有俘获敌军四千余名,此战我军获得胜利。
巧用空城计
胡宗南随即派遣数万大军在延安根据地附近搜查党领袖的踪迹,结果不断地寻找了三个月,压根没有发现解放军的影子。不甘心的胡宗南又派出麾下刘戡带领四个半旅的兵力,对延安根据地附近的山地进行地毯式搜寻,势必要将党领袖和解放军找到。
撤离延安
说到刘戡,此人可以算是胡宗南麾下的一员大将,他此前带领部队在陕甘宁一带驻扎,所以对于陕北地势情况十分的熟悉。
刘戡在搜寻从延安根据地撤离的解放军部队时,果真在王家湾一带被他发现了解放军的踪迹,随即就马上带领部队朝着我军撤退的方向追去。
党领袖为了能够顺利逃脱国军追击,经过一系列商议决定,将部队大部分进行分散逃离,同时也能防止部队被国军全部包围歼灭的情况发生。
当解放军主力部队分散撤离后,负责保卫党领袖安全的部队也只剩下四个连的兵力,而部队规模也仅仅是七十多人建成的骑兵连,还有具有一百多人的手枪连和两支两百多人的步兵连。然而就这仅仅四百多人的部队,在党领袖的带领下,没有付出任何伤亡代价就躲过了刘戡五万多人的追击。
一九四七年六月九日,刘戡率领部队在王家湾一带的小河村检测到有一股陌生电波传了出来,于是立马朝小河村奔袭过去,此时党领袖和四百人部队也确实在小河村中。
勘察地形
然而刘戡部队的推进的动作,解放军侦查员也早已发现他们的目标所在。党领袖面对即将被刘戡部队追击的危急情况,许多将士觉得国军从西边追过来,咱们应该朝东边追去。然而党领袖却不这么认为,他此时却下达命令让部队在小河村的山沟中躲避,进行一个“灯下黑”。
为了确保部队的隐蔽性,党领袖下令人不准说话,不准抽烟,并且牲口还要把嘴捆上。当刘戡部队追击到小河村的时候,正好下大暴雨,一瞬间可见度也仅仅达到了十米左右,所以党领袖隐蔽的山沟和刘戡部队也仅仅是五百米左右的距离。但此时隐藏在山沟中的解放军部队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四百名战士都已经将子弹上膛,战斗一触即发。
而且党领袖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决定如果和敌人一旦交火,就分三个开始撤离,只要有一个人撤离出去,那就是成功。
正当党领袖众人准备分散突围的时候,小河村西南方向却响起了一阵枪声,刘戡部队随即就朝着枪声的方向追去。这个部队原来是已经撤离到陇东一带的副总司令,截取敌军的电台知道刘戡部队追击到党领袖所在的小河村,为了确保党领袖的安全,所以才派出部队前来支援,吸引敌人的火力。
主席撤离延安
此时派出来的解放军部队知道战局形势非常严峻,于是出动一支骑兵连火速奔袭到王家湾一带,和国军进行激烈交火。
此时刘戡部队也被赶来支援的解放军部队吸引,于是准备派兵进行追击,但同时也不想放过小河村的搜寻,于是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继续在小河村搜查,自己则带领大部队去追击支援部队。
党领袖为了刘戡部队不会追击到解放军撤离的主力部队,做出了一个非常胆大的决定,领袖决定用自己这支小部队作为诱饵,将刘戡部队吸引过来。
党领袖命令一个排的战士主动开枪射击,吸引刘戡留在小河村的一部分部队,以此来缓解赶来支援的解放军部队的压力。
经过激烈战斗后,党领袖派遣出去的一个排不仅没有伤亡情况,而且还带回来八个俘虏。为此党领袖还专门夸赞道:“我们一个排的兵力就拖延住敌军几个旅的攻势,由此可见敌军一点也不强!革命战士的英勇,必定让全军都要得知。”
经过党领袖的大胆操作,此时最危险的地方已然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小河村此时已经被刘戡部队搜寻过,而且还成为了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党领袖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指挥全局,一待就是待了一个月。
撤离根据地
随后在党领袖的运筹帷幄下,解放军部队已经从战略撤退转化为战略反攻,并且还进行了解放军未来战略目标的相应事宜会谈,同时还解决了部队扩大的问题。
七个大字吓倒国军
虽然现在小河村暂时处于安全,但是却依旧处于胡宗南部队的包围圈中,并且还经常会遭遇到被敌军截取到电报机密的危险。于是党领袖决定还是要从小河村进行撤离。
然而党领袖选择的撤离路线可以说是大胆又冒险。领袖并没有选择常规的撤离方式,反而是选择朝着敌人部队的方向进行撤离。所以这个选择的撤退方向敌人更多也更危险。
随后驻扎在小河村的部队有序地进行撤离,而且这次撤离却不同寻常,白天行军晚上反而休息。党领袖带领几百人马在敌战区进行大规模撤离,然而胡宗南的部队则是在白天休息晚上进行搜寻。于是党领袖就与敌军擦肩而过,顺利地进行转移。
由此可见,党领袖对于敌人的心理把握是多准,战略眼光极其深远,此次转移计划当真是天衣无缝。
当然国军也并不是摆设,几百人马大规模转移,这么大的目标还是会被敌军战机发现,并且还对部队撤离的方向进行狂轰滥炸,同时胡宗南还下达命令,让刘戡率军继续追击。
视察部队
刘戡带领五万大军对党领袖部队进行追击,然而与此同时他也刚好掉入领袖的“圈套”中。几百人的部队居然将敌军五万多人的部队牵扯住,无论怎么看解放军部队都是赚的,而且还不会有较大的危险。
为了之后顺利撤离,党领袖又临时改变了撤离方案,决定白天休息,晚上行军。于是解放军部队在陕北一带的深山里与敌人进行危险紧张地“捉迷藏”。
就在众将领得知党领袖遇到险境后,接连发了数条电报,希望领袖立即跨过黄河摆脱国军追击,同时解放军部队也会在黄河对岸进行接应。
领袖收到电报后,看着撤离建议后说:“在撤离时有言在先,没有击溃胡宗南,绝对不会渡过黄河!现在胡宗南部队还没有打败,如何渡黄河?”
与此同时,一名侦查人员告知领袖,刘戡部队马上就要追击到这里。听到刘戡部队即将逼近的消息,党领袖突然灵机一动,部队不渡黄河同样也能摆脱敌军追击。
随即党领袖直接朝着部队喊:“我们不用渡黄河,跟我走。”说完便朝着黄河附近的一座高地上走去,而他身后的各个将士都对领袖无条件信任,永远站在他的后面。
党领袖走到高地下,先让部队登上山,然后到达部队最后面说道:“不要将部队上高地的踪迹抹去,以免国军部队发现不了我们上高地的踪迹。顺便给我找了一个木头牌子,我要在上面写几个字。”
解放战争
随后很快找来一个木头牌子,党领袖于是在上面写到“党领袖由此上山”七个大字,然后狠狠地在高地下竖了起来,并且说,这些国军战士绝对不敢冲上来。
但是随行的参谋却十分紧张,他觉得这样是否会让敌军狗急跳墙,这样做太危险了。但是领袖很自信地说:“只管竖起来,让国军部队追,谅他们也没这个胆子。”
党领袖带领部队进入高地后,在山底下留下一堆显著的脚印和刻有七个字的木头牌子。当刘戡带领数万部队抵达这里师,看到党领袖立下的七个大字牌子,但谨慎多疑的刘戡觉得这个地方已经接近黄河岸边,此时是不是党领袖部队已经跨过黄河与解放军主要部队已经会合了。同时刘戡认为党领袖已经跨过黄河,可能会在山上设有伏兵,刘戡害怕中埋伏,就没有敢上山。
所以此时刘戡就下达命令,严禁部队进入山地进行搜查,同时在黄河附近继续搜寻党领袖的踪迹。当然不出所料,刘戡部队在黄河岸边一带搜寻了半天,什么踪迹都没有发现,只能觉得党领袖带领部队顺利渡过黄河和解放军主要部队集结完毕。甚至还在黄河边集结火炮,对对面佳县城进行密集性轰炸,一顿操作下来,依旧找不到领袖和部队的身影。
国军部队
然而国军部队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党领袖带领部队正在高地上看着他们气急败坏的样子,等刘戡部队折腾够离开以后,党领袖才带领部队继续推进,随后放心安全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当刘戡部队得到消息后,急忙带领百万大军赶来,但此时水位高涨,根本不可能渡过黄河,无奈刘戡只能望着黄河对岸深深叹了一口气。
用兵如神的伟大领袖
党领袖除了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杰出的领导者外,同样也是一位酷爱读书学习的人,尤其对中国史书个兵书极为喜爱,所以对兵法运用就会熟练自如,也具有极为大胆的执行能力,可以合理运用到战场上,事实证明,也确实非常有效。
不过实际上党领袖在革命事业过程中,不止使用过一次“空城计”,而且领袖每次实施的“空城计”却可以成功的化险为夷。所以这也就是党领袖的伟大之处,虽然计划胆大,但却有所依据,同样也十分细致,对后续的战况有所预料,对敌军心理的拿捏更是十分准确。
渡黄河
伟人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和党的伟大领袖,同时也是为国为民的好领导。虽然国家领袖一辈子几乎没有摸枪介入过战斗,但是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却可以抵挡万军,领袖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可以屡次为党和国家克服各种困难。从古至今,又有几人可以与领袖之能力相提并论?
如今日益增强的国家,和繁荣昌盛的生活,离不开为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的先辈,今天的幸福来自不易,我们要守护好先辈们的努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侵入,发扬中国传统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将我们的国家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
喜欢观看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