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焦点话题。在烂尾楼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预售制存废之争也随之激烈展开。尽管舆论场上呼吁取消预售制的声音甚嚣尘上,但地产专家赵秀池坚决不同意简单取消预售制。他认为,预售制对稳定市场房价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轻易撤销,反而会导致房价大起大落。
预售制的经济效应不容忽视
赵秀池指出,预售制实际上稳定了市场预期。它使购房者能够提前确定房价,也使得开发商能够预判成本投入。如果取消预售制,开发商就很难准确预测未来房价,也不敢轻易规划项目。这将导致市场上很难形成均衡的供需状态。房价也会随着市场波动大起大落,不利于稳定性。
网友听到这样子说就不乐意了,骂声一片
此外,预售资金还能直接融入楼盘建设,有利于加快周转速度。如果一味禁止预售,开发商的启动资金将大幅缩减,很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放缓,甚至中止。这同样不利于供给端的稳定。
可以说,预售制对资金调剂起了“基金”作用,对平抑市场波动也具有一定效果。这些积极效应不容忽视。
问题的根源在监管,需要优化预售制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预售制在实施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严重损害购房者权益的情况。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的缺失,而不是预售制本身。
比如,部分开发商挪用预售资金、抬高房价。这需要监管部门完善资金监管,严格预售价格审核。一些项目而被搁置,购房者无法如期入住。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快审批流程,同时加大对滞后项目的督办力度,确保如期交付。
可以说,优化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预售制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如进一步提高保障购房者权益的力度,健全预售资金监管机制等。只有加强监管,完善制度,预售制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取消预售难以根治问题本质
如果简单地取消预售制,问题的根源并不会改变,反而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鉴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不长,各方监管能力有限,直接取消预售制难以遏制市场乱象,反而可能导致更大动荡。
取消预售并不能解决开发商道德风险,也无法直接促进监管能力建设。相反,在监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取消预售更容易导致直接抬高价格迅速套现,对房地产市场冲击巨大。
稳步推进预售制改革,逐步减少风险
综上所述,直接取消预售制不仅难以实现,且可能带来负面后果。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在考量预售制正面作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改革,逐步增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快建立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严格规范资金用途。第二,完善定金不体系,提高购房者权益保障。第三,建立开发商信用评级和暂停资格制度,强化开发商主体责任。第四,加快项目审批流程,减少步骤。第五,提高项目信息透明度,保障购房者知情权。
在多个方面协调推进,既可保留预售制的积极功能,也可以逐步减少风险隐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