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一男子加入英国国籍,隐姓埋名十几年,甚至卖掉别墅当运费,终于将价值8个亿的6万件国宝顺利运回祖国,捐给国家。当国家给予他奖励时,男子留下了一句话,令所有国人肃然起敬。
1977年的一天,赵泰来的姨妈郑月娥将他喊到身边,说有件事要嘱咐给他。
“孩子,我们家在英国有一大笔遗产。” 郑月娥表情严肃地对他说着:“等我去世之后,这笔遗产就交给你来守护了。你一定要记住,这件事千万不能和任何人说。”
赵泰来看着姨妈神神秘秘的模样,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认真地和郑月娥说自己记住了。
四年后,赵泰来的姨妈去世了。在郑月娥弥留之际,她交给了赵泰来一封信,里面还有一张她自己绘制的藏宝图。
赵泰来在信中文字的指引下,来到了他们家在英国的庄园。当他见到这笔遗产的时候,终于明白姨妈为什么这么慎重了。在赵泰来的眼前,赫然是数也数不清的众多文物,是中国遗失在外的国宝。
原来,赵泰来的曾祖父是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伍廷芳。伍廷芳在出访英国的时候,拿出自己的家产购买了许多之前在战争期间被抢夺到国外的文物。
最后,伍廷芳收藏了大约有6万件的文物。为了便于收藏,伍廷芳在英国买了一个庄园来存放这些国宝。几十多年来,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
赵泰来看着这些文物,呼吸急促,当即做下了一个决定:他要把这6万件国宝捐献给祖国。
于是,赵泰来开始对这个庄园里的文物进行整理、编码。等到赵泰来将这些文物分门别类之后,他打算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计划,把这些文物运送回国内。
赵泰来每天都会去伦敦的家具城和码头,寻找便宜又实用的包装材料,力求这些文物不会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
赵泰来害怕他人得知自己手中拥有这么一大批文物的事情,从而招来麻烦事,所以他在英国的时候总是低调行事。
但是,将这么多的文物运往中国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令人庆幸的是,赵泰来得到了自己岳父的支持。
赵泰来的岳父在伦敦注册了一个公司,主营业务是进行艺术品的收藏。这样的公司经常会运送艺术品到达世界各地,这为赵泰来要做的事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赵泰来和岳父商量之后,决定将这些文物先运到香港。
因为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从海外将东西运到香港的难度远比送往中国内陆的难度小。
而且,英国对外贸易属于出口逆差,从英国出口的东西远比进口的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海关对出口东西的审查并不严格。
于是,从1995年开始,赵泰来花了两年的时间,像蚂蚁搬家一样,将这6万件文物一点一点地运往香港。
终于,在香港回归之前,赵泰来将曾祖父收购的这6万件文物带回了祖国。
自赵泰来把文物运到香港开始,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文物捐赠之旅。赵泰来把这些文物无偿捐给了广州艺术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这些文物里面,有汉代的金缕玉衣,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有战国时期的“王子午鼎”等珍贵文物。
国家对赵泰来的行为十分感激,想要给予他一些经济上的奖励。但是赵泰来说什么也不收。
赵泰来淡然地说:“这些文物本来就是中国的。如果姨妈知道了我的选择,一定也会支持我的。”
有人对赵泰来的做法十分不理解。毕竟,赵泰来只要拿出这些文物的一小部分进行拍卖,就能得到巨额的财富。而且,赵泰来为了将文物运回国内,花了不少钱,甚至将姨妈留给自己的房产卖出去了。
赵泰来为什么吃力不讨好,选择将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呢?
赵泰来表示,当他当年见到这些国宝的时候,内心是忐忑的。他认为,这些文物属于国家,他只是保管者。
等到赵泰来将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之后,他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这些文物,本来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不应该一直在国外的庄园里被埋没。
赵泰来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应当得到国人的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