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哦。
«——【·前言·】——»
2008年2月,CCTV频道发布了一则文章,文章介绍了位于贵州三都县的一座奇特的山崖,据说它就好像是活的一样,可以不停地生出“石蛋”来。
但它生出石蛋的周期有点长,一般要花上30年的时间才能将一颗石蛋完全生出来,截止到报道的时间,一共有5个蛋在10年的时间里相继落地,看样子它们形成的时间也是大差不差的。
这些“石蛋”长得和恐龙蛋有些相似,所以很多人也叫它“恐龙蛋”,不过它本身和恐龙蛋倒是没什么关系,纯粹是大自然的产物。
那么作为一个悬崖峭壁为什么能“生蛋”呢?
«—【·奇特的“产蛋崖”·】—»
这个会生下石蛋的悬崖叫做“产蛋崖”,坐落在贵州省三都县的登赶山。
登赶山风光不错,树木花草到处郁郁葱葱,看上去和普通的山一般无二。
但唯独半山腰上有块地方比较特别,这个地方光秃秃的,似乎不太讨花花草草的喜欢,但人们却能清晰地看见石壁上嵌着几十颗圆溜溜的东西。
这些圆溜溜的东西有的才刚刚冒头,有的一半身子已经在外面了,有的看着好像已经发育成熟了,摇摇欲坠的样子。
当地村民将这些圆溜溜的东西叫做“石蛋”,这些石蛋每隔30年就会成熟一次,成熟后会从崖壁上掉落下来,被附近的居民收藏。
这些“石蛋”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颜色是赤青色,据研究,这些石蛋的质地非常坚硬基本上不会风化,“石蛋”周身还有像树木年轮一样的圆形纹路,看上去十分精致。
这样的“石蛋”一般直径有30厘米到50厘米那么长,看上去就像是人工制造出来的一样,但实际上它确实是“如假包换”的大自然的产物。
收藏石蛋最出名的就要数姑鲁寨了,它是一个聚集着水族居民的村寨,已经存在了将近千年的时间。
姑鲁寨中的居民认为这些“石蛋”有着比较好的寓意,谁家要是有这样的一个“石蛋”,就意味着谁家里能够衣食无忧、人畜兴旺,所以家家户户以收藏这种“石蛋”为荣。
姑鲁寨的规模非常小,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在居住,但整个村子截止到报道发生的时候已经保存有68颗石蛋了,也有很多异乡人慕名而来,买走了很多珍贵的石蛋。
而与此同时,石壁上嵌着的“石蛋”还在不停地生长,于是当地干脆将这个地方划成了一个景区,供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
一些地质专家们也听说了这个事情,于是慕名前来参观,对这些奇特石蛋的成因进行了一波猜测,记者在来到此地之后,也采访了该领域的专家许荣华教授。
许荣华教授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一名地质专家,在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时,他表明,石蛋的成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种石蛋的形状虽然长得和恐龙蛋比较像,但本质上它并不是什么化石,因为经过鉴定,许荣华教授认为这些石蛋应该是形成于4亿年到5亿年前的寒武纪,那个时候的地球上还没有比较大型的生物生存,所以这肯定不是什么“恐龙蛋”。
而且他曾将石蛋用专门的仪器弄开过,这个里面并没有任何生物结构和蛋壳成分,所以说它是某种生物的卵是很不现实的。
而且许荣华教授表示,这样的石蛋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比较高的“结核”,在它形成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海,海水中的二氧化硅胶体随着海水的运动被聚集到此处。
然后海水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二氧化硅沉积下来并凝结成团状的结核,后面沧海桑田,曾经的海洋变成了陆地,原本海水中的一些物质包裹着形成的二氧化硅结核就变成了今天的“产蛋崖”。
而包裹着石蛋的泥质很显然要比坚硬的石蛋风化的速度要快,所以天长日久,泥质会被很快地剥落下来,包括在其中的二氧化硅结核就漏出来了。
至于为什么石蛋会是非常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许荣华教授认为在所有的形状中,这些物质形成球形是最容易的,长期的海水冲刷也会将各种石头变成圆形,二氧化硅结核也是一样的。
比较有趣的是,这样的结核结构目前只在贵州发现过,国内的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类似的报道,但在新疆的一些地方,一些专家发现了很多硫酸钡的结核。
这些结核大部分都是在寒武纪形成的,所以许荣华教授认为这个时期的地球环境是比较适合结核形成的,而中国没有并不代表其他国家也没有,地球的奥秘还等着我们去探索。
但目前这样的说法只是业内存在的其中一种而已,很多地质学家对于石蛋是如何形成的给出了不同的猜测。
有些专家认为,所谓“石蛋”是母石,它形成之后地球的环境并不稳定,经历了沧海桑田和各种地质运动,在此期间它们不断地碰撞摩擦,最后只留下了石芯。
这些被岁月打磨地珠圆玉润的石蛋沉积下来并掩藏在山体里面,在后期的山体滑坡和雨水自然冲刷的情况下慢慢漏出地面,形成了现在的“产蛋崖”。
还有专家认为,石蛋形成的时候这个地方是一片海域,而石蛋应该是某种物质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后面经过海水的打磨进入了泥质之中。
还有人认为这些石蛋应该是很久之前某种不为人知的生物的卵,在沉积作用的影响下体积逐渐变大,将里面的东西一层层地包裹起来,形成了现在看上去比较大的石蛋。
不过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在石蛋所经历的几亿年的时光里面,板块活动剧烈,所以这些岩石总是会受到比较厉害的挤压,由于成分和周围的物质不大相同,所以石蛋没有和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独立成为了一颗石蛋。
总之对于石蛋的形成整个学术界可谓是“众说纷纭”,没有哪个特定的说法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而至于产蛋崖为什么在地球环境已经比较稳定的今天还在“生蛋”,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对于当地将石蛋当成祥瑞的说法,许荣华教授表示这个风俗还是十分有趣的,本来石蛋就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神奇玩意,它本身没有什么危害,所以将它放在家里当成装饰品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传说和各个地方的文化本身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的少数民族“水族”也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比如“水书”和“马尾绣”,再加上神秘又好玩的“产蛋崖”,是别的地方见不到的景观,很值得游客们去体验一番。
大自然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和景观等着我们去探索,地球的形成和演进一直是非常神秘又有吸引力的话题吗,相信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蛋崖产蛋的秘密一定能被解开。
参考:
科技日报《贵州“产蛋崖”石头竟会“下蛋” 地质专家解谜》2010-12-3
-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0/12/03/005446478.shtml
- 黔南文旅《大悟 | 三都产蛋崖——石头也能生蛋》2018-11-23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AxNjUzOQ==&mid=2649961796&idx=3&sn=0e7f6e84a8fe6dcf078266995fa63a41&chksm=f1dd75f0c6aafce60bc11d10f6bbc569e36d3b4058a6e3ac5ea4f29b156a77675db239a08e40&scene=27
- CCTV《[视频]千年石崖生下"恐龙蛋" 每三十年一"产"》2008-2-23
- https://news.cctv.com/science/20080223/101780.s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