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24年以来,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市场的频繁“遭劫“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据台媒digitimes报道,富士康在印度的两家工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为iPhone代工的工厂欣欣向荣,订单源源不断。为中国手机企业代工的工厂却寸步难行,不断关闭生产线,高管纷纷辞职。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怎样?
冰火两重天
富士康在印度的两家工厂,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的真实写照。一边是为iPhone代工的工厂,生意火得不行。另一边是为中国手机企业代工的工厂,冷冷清清,连员工走廊上的脚步声都显得格外响亮。难以想象,这是同一家公司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命运。
为iPhone代工的工厂,订单简直多到爆炸。据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制造的iPhone比例已经接近14%,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iPhone制造国。工厂忙得不可开交,订单接连不断,工人们加班加点,甚至门口排起了应聘的长龙。
再看看另一家为中国手机企业代工的工厂,那就像是进入了寒冬。工厂订单锐减了七成,几乎所有生产线都已经关闭,高管们更是一个接一个地递交辞呈。富士康不得不把员工裁掉,试图控制不断上涨的运营成本。回想这家工厂早期的辉煌,而今的困境让人不禁唏嘘。
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效应,尤其是在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苹果产品的需求量依旧非常高。相较之下,中国手机企业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了印度市场,但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压力却截然不同。
其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印度政府的政策影响。近两年,印度政府对中国手机企业施加了各种限制和高额罚款,甚至强制要求这些企业交出股权。面对这样的政策环境,不撤出还等什么时候?面对如此严苛的政策环境,订单锐减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中国手机在印度的兴衰
自2014年开始,中国手机企业纷纷涌入印度市场。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智能手机在印度的较低的普及率,让这片广阔的市场充满了无限可能。那时候,中国手机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迅速占领市场,一度成为印度街头巷尾的街机。
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那一年富士康与中国手机巨头达成合作在印度设立工厂,标志着中国手机制造在印度正式拉开大幕。这不仅让富士康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还推动了印度本土手机产业链的发展。
到了2019年,印度市场上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有四个是中国企业的,可以说中国手机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市场份额高达80%。这让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可谓风头无两,赚得盆满钵满。
可惜好景不长。从2020年开始,印度政府对中国手机企业开始施加各种限制措施。最初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罚单,随后金额越来越大,最后甚至直接干预企业运营,要求这些公司交出部分股权。这种种手段,让人觉得印度政府似乎铁了心要把中国企业挤出市场。
这一系列打压政策导致了市场环境的急剧恶化。中国企业不仅面临着高额的罚单,还有各种运营上的限制措施,银行账户冻结、进出口许可被延迟审批等不一而足。这对于运营成本高、需要资金快速周转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异于致命打击。
印度市场环境的恶化
从2022年起,印度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外资企业大规模撤出,5000多家外资企业中,有1700多家选择了注销。这个数据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曾经看好印度市场的外资企业纷纷选择离开?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印度对外资企业实在不够友好。不仅政策多变,经常让企业防不胜防,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各种“隐形门槛”让企业寸步难行。例如进口手续繁琐、关税高昂,以及本土企业在政策上的“优待”,这些都让外资企业感觉在印度举步维艰。
对于中国手机企业来说,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几乎无法维持正常运营。拿小米的例子来说,遭遇到了各种莫须有的税务调查和法律诉讼,导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再优秀的产品,再好的营销策略,在这样一个高风险高成本的环境中都显得无能为力。
这种恶化的市场环境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逐步撤出印度市场。对于富士康这样的制造巨头来说,订单的锐减不仅仅是市场环境恶化的结果,更是这些政策打压的直接反应。富士康的工厂逐渐关闭生产线,员工被裁,高管们更是纷纷选择离职。
富士康的担忧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富士康尝试通过转型向其他领域寻找生机。电信设备、电动汽车零部件、电视和显示器等行业都成为了它们的目标。但无论是电信设备还是其他高技术含量行业,印度本土市场并没有足够成熟和知名的品牌,这使得富士康转型的步伐显得异常艰难。
2021年,纬创公司在印度的工厂遭到了塔塔财团的强制收购,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据媒体报道,和硕在印度的工厂也同样被塔塔财团盯上,面临被收购的命运。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在印度市场风生水起,到后来步履维艰,仿佛只是短短一瞬间。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早在多年前瞄准了印度这块潜力市场。现实却让它陷入了两难境地,富士康不得不应对为中国手机企业代工订单锐减的困境。苹果的生产需求虽然高涨,但这种对于外部供应链的高度依赖也让富士康举步维艰。
尤其是在目前印度市场恶化的情况下,富士康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生产上的困难,还有生存上的威胁。假如被印度塔塔等本土财团收购的传闻的传闻成真,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重组,甚至可能黯然退出印度。
结论
没有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和生产支持,印度的手机制造业能否承担起这个庞大的市场需求,值得打个大问号。
印度对外资企业的打压政策让其他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也将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印度制造业很可能会进一步陷入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