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3年,王光美重返韶山毛主席故居,深切题词永远缅怀毛主席

0
分享至

1983年,62岁的王光美来到了韶山毛主席故居,刘少奇长女刘爱琴、三子刘源陪伴母亲同行,另外还有湖南省委等政府部门负责人。

这并不是王光美第一次来这里,二十多年前她就和丈夫刘少奇来过一次,那时的她年轻多了,如今再来时多了一份成熟和优雅。



她走得很慢,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她都看得很认真,这个简朴的小院子里,似乎什么都没变,家具、陈设一如她二十多年前来的那次,她感到很欣慰。

第二天,她又和孩子们去了毛主席韶山纪念馆,这里展示着毛主席伟大而又光辉的一生,她像第一次来这里的学生一般格外认真,边看边回忆着那个峥嵘岁月里他们共同的经历,那里确实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记忆,一抹浅浅的微笑挂在嘴边。

在照片展览室里,有一张王光美和刘少奇来这里拜访毛主席的照片。

看到那时年轻的王光美,刘源忍不住赞叹道:“妈妈那时候好漂亮啊!”

王光美开心的笑了,调皮的冲刘源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离开时,王光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她认真的写道: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

王光美为什么这样说?她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



1921年是个伟大的年份,这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而这年,小王光美也出生了,也许是这天定的缘分,王光美的一生真的传奇而伟大。

王光美的父亲王治昌(王槐青)早年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九国会议,王光美就出生于王治昌参加华盛顿九国会议期间,听到这个消息,他特别高兴,因为他很想有一个女儿,这次得偿所愿,自然欣喜,为女儿起名光美。

王治昌在民国初年曾担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职位,俸禄很优厚,而母亲董洁如毕业于师范学校,有文化又知书达理,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

在这样的家庭中,王光美生活很幸福,母亲对他们从各方面都严格要求,也是这种严格让王光美从小就是我们现在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学到大学,王光美成绩异常优秀,不是文学艺术方面,而是大多数女孩子在当时并不擅长的理工科。

有一年,北平举办中学生物理化会考,王光美小试牛刀,竟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当时的学生中直接炸开了锅,学生们称这个学霸为“数学女王”。

王光美以优异的成绩入学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就过起了她理想的生活,留校任教,担任物理学研究所研究生助教职位。

这时的王光美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她继续努力学习准备去美国读博士,之后回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她的偶像是居里夫人,她一直立志于成为像居里夫人一样的伟人。



1946年,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人,都在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然而蒋介石却一面与共产党和谈,一面又在积极备战,玩起了两面三刀的把戏。

此时的关系剑拔弩张,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国的利益,假惺惺的做起了裁判员,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组成了调解部门,企图调解矛盾,在谈判中,需要英文比较好的翻译员。

王光美完全符合这一条件,她的英文很好,直到晚年还能顺畅地看英文小说。

当时国难当头,王家兄妹个个都做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大部分都参加了革命。

三哥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采购药品,支援战争时期后勤建设;四哥是中共地下党员,他负责传送中共北方局和延安之间的情报,在中共北方局与延安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四个妹妹全部加入共产党;母亲同情革命,更敬佩那些为革命工作不顾安危,昂扬向上的革命者们,曾多次掩护地下党员。



在这样一个以国家大义为重的家庭中,王光美也早早接触了进步书籍和革命思想,并和中共地下党员有过接触。她心中是佩服和敬仰革命的。

有了这层关系,王光美就被推荐去做翻译工作,这是个岔路口,两边完全是不同的人生。

一开始,王光美有犹豫,因为她一直很热爱物理,也想通过物理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是,现在国家的革命事业也需要她,直接参加革命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两相权衡之下,王光美坚定的选择了去做翻译,参加革命工作,放弃了去美国读博士的机会。

王光美拿着介绍信就去报道了,当时的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对她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和了解,他相信王光美是可以做好这项工作的。

王光美就正式加入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内战爆发后,组织安排王光美去延安,她搭乘的是美国专门为国共美谈判而准备的飞机,同行还有二人,一个是美国的代表,一个是从南京去延安的宋平。

这次的延安之行让王光美非常期待,之前总是听哥哥们说起延安,她觉得这是个很神秘的地方,因为哥哥告诉她所有的共产党人都很向往延安。

延安,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向往呢?

王光美就像个没出过远门的孩子,一路上,伸长脖子好奇的看着窗外,看着祖国的广袤大地和壮美河山,王光美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信仰。

怀着好奇和向往,王光美来到了延安。



初来延安的王光美对于一切都很好奇,因为她从小就在城市里生活,对于延安感到很新鲜。

在延安,他们见到了很多中央的领导,这些领导给人的感觉很亲和,王光美和同行来的各个同学们经常去领导家里串门,他们最喜欢去的就是朱德朱老总那里。

因为朱老总打仗很勇猛,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然而为人又十分的亲切平和,他们这些大学生很喜欢和朱老总在一起交流,他们经常缠着朱老总,要朱老总给他们讲在战场上的故事。

有一次朱老总被这群热情的学生们缠得没有了办法,他就对他们说要带他们去见另一个同志。

于是朱老总就带着这一群同学们去到了刘少奇同志那里。



刚到门外,朱老总就冲着里面喊道:“少奇同志,看我给你带来了很多新朋友,欢不欢迎啊。”

说着就带着学生们去到了窑洞里面,一下子里面都要挤满了。

刘少奇正在桌子上写东西,他看到一群学生们都在这里,赶忙放下工作,快步走到学生们面前,对大家表示热烈欢迎,还和他们每个人都握手问好,

当时王光美在人群的后方,这群人里面只有她是坐飞机来的,大家都是长途跋涉过来的,她觉得自己有点特殊,不太好,没好意思往前站,她只是和刘少奇握了手,报了姓名,并没有什么交流。

只是后来王光美发现刘少奇很喜欢来找自己说话,单纯的王光美并没有多想什么,不过从一次次的接触中,她还是渐渐了解了刘少奇。

她发现刘少奇有几个特殊的习惯。

刘少奇吃完饭总是将一个热水袋捂在自己的胃上,渐渐的她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刘少奇的胃不好。

还有刘少奇每次蒸米饭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在米饭上面放一瓣蒜,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刘少奇不知从哪个朋友那儿听说有这样一个偏方,米饭蒸的时候上面放一半蒜,对治胃病有好处。



后来经过慢慢的了解和相处,王光美发现刘少奇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在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生活上比较严肃,但是待人很好。

刘少奇的工作很忙,大事小情都要处理,由于事情太多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所以王光美觉得刘少奇其实很需要一个在生活上能照顾他的人。

一次的一件小事,更加坚定了她的这种想法。

有一次刘少奇邀请王光美去他那里坐一坐,聊聊天,主要的事情说完了,王光美觉得时间不早了,自己准备离开。

刘少奇想要看一看具体的时间,他先是抬起自己的手腕看了一下,发现手腕上并没有戴手表,于是他又赶紧走到办公桌旁边的抽屉里面拿出了一个手表,但是那个手表早就已经坏掉了,指针已经不动了。

当时王光美心里就想如果刘少奇愿意的话,她就愿意照顾他一辈子。

而且刘少奇的5个孩子也非常喜欢王光美,每次王光美来串门的时候,孩子们就像跟屁虫一样紧紧的跟着王光美。

不久王光美接受了刘少奇的结婚请求。

那天的刘少奇非常开心,白天把工作忙完之后,他回到住处高兴地对警卫员说:“我今天要结婚了。”



警卫员明显的一脸懵,他惊讶的对刘少奇说:“什么?首长你今天要结婚?怎么这么突然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准备啊?”

刘少奇打趣到:“要你准备什么?又不是你娶媳妇。”

“那也要有简单的准备呀。”警卫员苦哈哈的挠挠头说到。

“没什么准备的,光美同志不好意思,你们直接去把她接来吧。”

这样王光美和刘少奇就在窑洞里面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准确来说没有婚礼。就是朋友们在一起吃了个饭,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前来送达了祝福。

婚后王光美就尽心尽力的照顾起了刘少奇的生活,从每天吃什么,每次出门穿什么,都是王光美安排好的。

特别是接待外宾时,对服装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头发的长度,衣服的颜色和款式,这些都是王光美帮刘少奇提前准备好的。

每次吃饭时王光美会打开收音机,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在过年过节时,王光美就会安排孩子们给爸爸表演节目。

王光美和刘少奇的工资每月有四五百元,每次拿到工资之后她都会清晰详细的划分出来每部分要干什么,在餐费的分配上,刘少奇是家里的第一等,他的标准是最高的,第二等是孩子们,王光美自己是最末等。

生活上由于王光美的精心照顾,刘少奇的胃病竟然好了。

工作上,王光美也尽力帮助刘少奇,新中国成立后,王光美随刘少奇多次去外国访问,王光美那种优雅的气质,高贵的形象为出访增色不少。

1963年王光美随刘少奇出访东南亚,王光美一袭中式旗袍,一串项链,姿态优雅,将东方女子神韵显示的淋漓尽致。

她的出场太过惊艳,国外媒体更是称她是中国最美的女人。



王光美非常敬重毛主席,晚年时对毛主席的后人更是关心。

她曾经说:“我是两个家庭中唯一的长者了,我真心希望我们两家的孩子们好好相处。”

毛主席去世后,女儿李讷精神不太好,生活过的很糟糕,王光美知道后,马上就带上自家的阿姨去李讷家,对她进行开导。

后面就经常去她家里,和她谈心聊天,嘘寒问暖,让阿姨帮她家打扫卫生,收拾屋子。

得知李讷和曾经刘少奇的警卫员王景涛要结婚时,她很开心,带着孩子们送去了礼物和祝福。

李讷的孩子王效芝和刘源(刘少奇的三子)关系很好,王效芝的婚事还是刘源介绍的。李讷把毛主席留下来的珍贵的玉莲蓬送给刘源,李源非常珍视。

1983年,王光美带着刘爱琴、刘源去了韶山毛主席故居,离开时,发自肺腑的写下“深切缅怀毛主席,学生王光美”



因为王光美的努力,两家的孩子们逐渐恢复了以往的亲密。

王光美晚年最精彩的一笔是她的公益事业——救助贫困母亲的“希望工程”。

从1995年开始,之后的十多年里,她不顾自己生病的身体,多次去贫困地区看望那些生活艰难的妇女,看到他们的生活境况,王光美很心疼。

她把母亲留下的珍贵的文物拍卖出去,将所得的50多万元全部捐出,还有儿女们给她的孝敬钱,她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都全部捐出。

在王光美的倡导下,“幸福工程”累计获得资金3亿多元,救助的家庭达18万户,惠及人口80万人。

2006年,临终时,她再三嘱咐女儿一定要将“幸福工程”做下去。

因为她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王光美“中国消除贫困成就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喜欢浪
海喜欢浪
专注原创,分享日常
1512文章数 20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G7联合公报29次提到中国 对涉华议题大放厥词

头条要闻

媒体:G7联合公报29次提到中国 对涉华议题大放厥词

体育要闻

超燃欧洲杯!16岁巨星起飞 6秒狂奔40米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时尚
健康
公开课

教育要闻

AMC、学科词汇、纽伯瑞金奖.. 外滩小程序打卡,全场6折!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可以轻松借鉴的通勤装扮,女人多穿“过膝裙”,优雅时尚大气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