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九校同源”:院系调整前后的南京大学

0
分享至



今天是南京大学122周年校庆纪念日。

在江苏省内,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等九校的历史,都可以或多或少溯源自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并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院系调整后,逐步形成了今天脱胎于同一母体的九所高校,这就是所谓“九校同源”的来历。2002年5月,九校同庆百年华诞,江苏省政府还铸九鼎以纪念。

当然,“九校同源”的局面形成,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们在什么程度上理解这一历史事件,也见仁见智。时至今日,我们无需躺在历史的谱牒上奢谈当年的荣光,而是将历史的记忆转化的前进的动力,不负弦诵 再续华章。

本文节选自南京大学王德滋院士主编《南京大学百年史》,其中对院系调整前后南京大学的状况做了介绍。

院系调整前后的南京大学

来源 | 《南京大学百年史》



01

院系调整的指导方针及基本方案

1952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纠正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布局不合理,办学小而全,系科庞杂,师资不足等弊端,使高等教育能够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从1951年起到1953年底,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统一部署,参照苏联高校设置的模式,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办法是全国一盘棋,由中央和各大区统一考虑高等学校的布局与系科设置;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关于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的文件



院系调整前的国立南京大学校门



国立南京大学定名为南京大学的文件



南京大学1951年毕业纪念章



1951年,金陵大学参加五一游行

1951年11月召开的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提出了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涉及南京大学的调整措施有:“将南京大学的工学院划出来,和金陵大学的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及之江大学的建筑系合并,成立南京工学院”;“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两个航空工程系合并于交通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但这一工学院调整方案尚未付诸实施,1952年,以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为重点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便全面展开。

华东的院系调整以上海、南京两市为重点。根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设置方案》,南京区在调整后共设八所院校,除华东药学院(即今日之中国药科大学)外,其余七校中,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等校是以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有关院系为主体组建的,华东航空工业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和南京林学院等三校,则分别由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水利系和森林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系以及其他学校的相关学科合并组建。

1952年3月24日,在以南京市市长柯庆施名义呈报的《关于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的请示》中提出:

(1)南京大学文、理、法三院各系与金陵大学文、理两院合并,成立正规的综合大学,仍名南京大学。

(2)以南大工学院为基础,合并金大理学院电机、化工两系,成立南京工学院。

(3)南大、金大农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

(4)南大师范学院各系与金大文、理两院相同或有关各系及与高级师范专修班合并,成立南京师范学院。

(5)新南京大学保留原南大、金大必要职员,成立行政机构,其余为南大者拨归工学院,为金大者拨归农学院及师范学院

(6)关于图书、文物,有关工程、农林、教育、美术、音乐、体育及其他复本,拨归专门学院,其余均归综合大学”。

其中还提到,南京工学院“宜设南大四牌楼不动”;“南京大学把校址让给工学院”,“迁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1952年7月26日,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1951年5月由私立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校合并而成)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通过了《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并呈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



《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

联席会议还决定,在中央和华东教育部尚未正式组织两校合并调整领导机构以前,一切有关合并、调整的工作布置和重大事项,均由两校校务委员会常委联席会定夺。联席会议由两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共同召集。7月30日,两校常委联席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为院系调整而设立的有关机构人员名单。名单如下:

1. 两校常委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刘庆云

2. 南京大学建校筹备委员会

主委:潘菽

副主委:李方训、孙叔平

委员:张江树、陈中凡、戴安邦、胡小石、高济宇、戈福鼎、刘敦桢、刘庆云、叶南薰、陈纳逊

办公室主任:戈福鼎

3. 南京师范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

主委:陈鹤琴

副主委:吴贻芳

委员:齐建秋、高觉敷、张士一、熊子容、钱且华、黄显之、陈洪、戴安邦、高济宇

办公室主任:高觉敷

4. 南京工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

主委:张江树

副主委:钱钟韩

委员:杨致平、胡乾善、闵华、王国宾、时钧、王培生、吴大榕、徐百川、陈章

办公室主任:胡乾善

5. 南京农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

主委:金善宝

副主委:靳自重

委员:朱启銮、罗清生、樊庆笙、程淦藩、冯泽芳、刘马

办公室主任:罗清生

华东航空工业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和南京林学院等三校因牵涉他校,故暂缓成立建筹委员会。

在各建校(院)筹备委员会下,还分别设立了六个设计委员会,即:

(1)校舍利用设计委员会

(2)校舍修建设计委员会

(3)图书文物调配设计委员会

(4)仪器设备调配设计委员会

(5)教具、用具调配设计委员会

(6)宿舍调配设计委员会

这六个设计委员会在建筹委的领导下,负责院系调整中有关师资、设备、图书文物等的调配方案的制定。其中较主要的有——

1. 校舍的调配与添建

当时提出两个方案。第一方案为:

(1)南京工学院设在南京大学四牌楼本部

(2)南京大学设在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3)南京农学院暂设金陵大学现址,徐图迁往城外,在太平门外南大、金大的农场及果园择适中地点建永久校址,或在中山陵与灵谷寺附近择一适当地点建筑校舍

(4)南京师范学院以金大现址为永久校址,暂设丁家桥南大农学院现址

第二方案为:

(1)南京工学院(同第一方案)

(2)南京大学设金陵大学现址

(3)南京师范学院设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4)南京农学院暂设丁家桥南京大学农学院,徐图迁往城外,永久校址同第一方案

后来的校舍调整是按第二方案实施的,其基本思路为:原金陵大学的实验室较大,若在金大校址设综合性大学,改装和扩大所需经费较少;而南大工学院附设的机械工厂以及风洞实验室、电子管制造室等等,搬迁甚为费事,故以南大校本部为南京工学院校址比较适宜。



院系调整后的南京大学校门

2. 基础课教员的调配

在师资的调配上,设计委员会确立了三条原则:(1)综合大学保留应有基础;(2)师范学院建立有关基础学科的系、科机构;(3)从配备专任教师(包括留助教)、组织兼课和自力更生三方面着手,解决工学院、农学院的基础课师资问题。

南大、金大原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师资122人,调整后有72人留南京大学,占64.3%,其中有教授25人。一些学有所长、卓有建树的学者教授,如数学学科的孙光远、曾远荣、叶南薰;物理学科的魏荣爵、鲍家善、施士元、吴汝麟;化学学科的张江树、李方训、戴安邦、高济宇;生物学科的耿以礼、欧阳翥、陈纳逊、郑集、朱浩然等,都留南大任教,保证了南京大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在较高水平上进行。

3. 图书文物的调配

设计委员会确定,南京师范学院的图书资料以南大师范学院及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所有者为基础,必要时和南京大学所拥有的图书文物进行调配;工、农、航、水、林各院的专业图书一般不动,无用或多余者按级上报,统一调配;南大、金大图书馆原有的专门、应用科学书籍则分归各专门学院,部分理论科学书籍及基础参考书如有复本,亦可适当分配。其余图书、文物均归南京大学。

4. 档案资料的归属

原南大、金大两校的档案资料,除即须应用者加以适当划分外,原则上均由南京大学保管。由于确定了上述基本原则,采取了恰当而又得力的措施,为院系调整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扯皮现象创造了条件。



南京大学历代校印



50年代南京大学校园

02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实际情况

1. 以南京大学文、理、法三学院和金陵大学文、理两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德文组、震旦大学外文系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学系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1953年10月并入)等,成为一所文理学科型的综合性大学,仍名南京大学。校园自四牌楼迁至天津路原金陵大学校址。

2. 南京大学的工学院独立,以该院的电机、机械、土木、建筑、化工等5个系,以及南大农学院的农业工程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的电机、化工两系,组建成一所多学科性的工业大学——南京工学院。1953年华东区高校专业调整时,又并入浙江大学、山东工学院的无线电通讯和广播专业,厦门大学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和交通大学的有关无线电系科。建院时设有建筑、土木、机械、电力、电信、化工、食品等7个系,23个专业。以10月10日为建院纪念日,校址设四牌楼南京大学校本部。当时由张江树、钱钟韩担任代理建院筹备组负责人,张江树调任华东化工学院院长后,由汪海粟任南京工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改名为东南大学。

3. 南京大学的师范学院独立,以该院的教育、幼稚教育、美术、音乐、体育等5系与金陵大学的教育、儿童福利两系为基础,并入上海私立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私立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专数理班,组建成南京师范学院。设中文、教育、幼儿教育、美术、音乐、理化等6系及数学、生物、地理等3个专修科。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陈鹤琴、吴贻芳担任首任正、副院长。1984年1月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4. 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分别从原属大学划出合并,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为南京农学院。校址暂设丁家桥,1958年搬迁到南京东郊卫岗新址。金善宝为首任院长。1984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5.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与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校的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工专修科合并,组建成华东水利学院。1953年又有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1955年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的海港系,同时调出水利土壤改良系。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严恺为首任院长。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

6.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校址暂设丁家桥。1955年迁至太平门外锁金村新址,同年又有华中农学院森林系并入。郑万钧为首任院长。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7.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两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迁往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10月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8. 南京大学医学院在1951年1月即改变建制,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经费供给由军区卫生部负责,但仍保留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名称。1952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医大学。

9.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哲学系调整后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法学院的法律、政治两系调整至华东政治学院;经济系调整至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简况表

自8月21日起,各院校按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的顺序依次搬迁,有条不紊,至9月中旬顺利结束。10月1日,举行了“南京大学”校门横匾揭幕典礼。10月10日,1952~1953学年的第一学期正式开学。

03

院系调整后的南京大学概貌

院系调整以后的南京大学,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设有13个系,即:中国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天文学系、生物学系、心理学系、地质学系、地理学系和气象学系,另设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矿物分析、气象等4个专修科。专任教师253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1296人,专科生482人。校园占地面积635亩,校舍面积约3万平方米。院系调整后,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提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潘菽(原南京大学校长)为校长,孙叔平(南京市文教局长)为第一副校长,李方训(原金陵大学校长)为第二副校长,高济宇为教务长,范存忠为副教务长。不久,又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同意,任命汪大年为政治辅导处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还先后任命了各系系主任及校图书馆馆长。1952年12月30日,成立了新的校务委员会,由正、副校长,正、副校办主任,各系系主任,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主任,以及工会代表、学生代表共25人组成。



南京大学校园内的潘菽先生像

院系调整后,校行政机构设一室三处,即:(1)校长办公室,下设秘书科和人事科;(2)政治辅导处,下设组织科、青年科、宣教科;(3)教导处,下设教务科、注册科、仪器科、出版科和仪器修配厂;(4)总务处,下设事务科、公务科、财务科、保健科、基建办公室及驻校警卫处。此外,学校还在北阴阳营8号原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旧址设附属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2月,又并入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速中校址也移至保泰街。



50年代南京大学校园

04

院系调整得失简评

随着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1953年,在中央政府设立高等教育部后,又以中南区为重点,继续进行全国院系调整。华北、东北、华东三区主要进行专业调整,西南、西北两区进行局部的院系、专业调整。在西南地区进行院系调整时,原四川大学的地理学系并入了南京大学。

经过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专业调整,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11所减为182所,计:综合大学14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政法院校4所,财经院校6所,艺术院校15所,语言院校8所,体育院校5所,民族院校2所。

就总体而言,院系调整改变了原来高等学校地区布局极不合理的状况,并初步纠正了高校规模过小,系科庞杂等弊端,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改变了旧中国工程技术教育过于薄弱的状况。

但是,院系调整指导方针的后一部分,即“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由于照搬苏联高校系科设置模式,使原有的一些素负盛名的综合性大学程度不等地有所削弱。如解放初期的南京大学曾有文、法、理、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共42个系科,院系调整后仅保留了文、理方面的 13个系,其中心理学系自 1952年后即未再招生,仅有其名而无其实。尽管通过院系调整,南京大学新建了天文学系,加强了地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系科,但人文科学领域的哲学系,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法律、政治等颇有特色的系科或者被调出,或者被撤销,不能不说是院系调整中的一个失误。此外,院系调整后形成的“综合大学(文理学科型)—多科性工科大学—单科性专门学校”的高校设置模式,往往由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相互脱节和分离,影响了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影响了学科的更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妨碍了以后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结合。

1953年9月,高教部长马叙伦在《关于综合大学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中,既充分肯定了院系调整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他说:“首先,有过急的毛病,例如在某些地方一下子摆出的摊子过多,而事前准备不足,以致某些独立出来或新设立的院校,内容并不充实,同时却使调整后的个别综合大学的力量被削弱,被分散”;“第二,在某些地方调整时未能照顾到某些大学的原有的优点与系科特长,以及其本身的实际需要,或者移重就轻,使其多年积累起来的能代表该校特点的教学基础失掉应有的作用,或者把某些重要科系连根拔掉,使该校其他相关科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受到影响”。马叙伦还指出:“在处理文法等系科的作法上,有些是更不妥当的”,如“只看到其课程内容陈腐又非目前急需的一面,有时就采取绝对办法,单纯地调出、合并或取消,而不是有区别有步骤地加以合理取舍,逐渐改造,以适应将来的需要和发展。”马叙伦的分析既辩证、全面,又剀切中肯。对于全国院系调整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尽管事后也曾采取了某些补救措施,但总的说来纠偏不力。而这一历史缺憾,直到80年代后才真正开始得到弥补。

05

院系调整后南京大学的事业发展

1. 人才培养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学制变化

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南京大学设有13个系。1955年下半年,根据高教部的指示,天文系与数学系合并,改称数学天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与西方语言文学系合并为外国语言文学系,心理学系并入生物系,在生物系下设心理学教研组。这样,至1956年9月,南京大学设有10个系。院系调整初,因学习苏联模式而设置专业,在13个系设置了20个本科专业,包括:

中文、历史学、考古学、英语、德语、法语、俄罗斯语、数学、物理、有机化学、胶体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心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气候学

另外还设立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矿物分析、气象等4个专修科。在1952年至1955年间,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曾先后增设了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地质学、地球化学、经济地理、地形学、地图学等本科专业,原来所设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修科也发展为本科专业,而考古专业则并入历史学专业。这样,1955年,全校本科专业发展到28个。随着专业数的增加,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从1952年至1956年,全校在校学生从1680(?)人增至3829人,其中历史学系从55人增至253人,外文系从195人增至443人,数学系从124人增至395人,物理学系从97人增至507人,化学系从185人增至543人,气象学系从153人增至618人;全校专任教师则从249人增至523人;教职工总数从486人增加到1297人。1956年时全校教职工中有教授81人,副教授36人,讲师92人,助教314人;行政人员323人,教辅人员160人,工勤人员291人。



50年代南京大学毕业留影

本科生学制根据高教部的意见,1956年秋季入学的新生的修业年限由4年改为5年。

一度中止的研究生教育也开始恢复。1956年,南京大学正式招收副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其培养规格为: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本门科学方面坚实的基础、有关国家建设的实际知识,并能独立进行专业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独立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南大原计划招收75名副博士研究生(其中2年制7名,4年制68名),实际人学为42人,分别攻读25个专业方向,由胡小石、孙光远、魏荣爵、戴安邦等42名教授担任导师。



50年代至60年代南京大学德语系教师

2. 校舍扩充与《十二年远景规划纲要》

院系调整后,南京大学移设座落在鼓楼以西的金陵大学旧址,原有土地635.74亩,各种房舍3万平方米,空间狭小,且公私房地交错,甚为零乱。搬迁之后,基本建设百事待举,学校首先进行了基建平面设计。当时综合考虑了南大周围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并报经华东文教委员会及南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同意,以天津路以西、上海路以东、渊声巷以南、广州路以北为南京大学发展范围,共有土地1 400亩。约定在此范围内的私人房地,由南大分批购买;公有房地,则视建设发展需要逐步拨给。学校规模暂以学生6 000人计,考虑日后发展,则以8 000~10 000学生的规模进行总体平面设计。设计分为三大块:

(1)校本部:以东至天津路、西至金银街,南至汉口路,北至二条巷为范围,建立校本部;

(2)学生宿舍区:以汉口路以南、广州路以北、小粉桥以西、青岛路以东的范围,为第一学生宿舍区,预计住学生4 000至5 000人;以南秀村以北、二条巷以南、金银街以西、上海路以东之范围,为第二学生宿舍区,预计住学生2 000至3 000人;同时为今后扩展留有余地。

(3)教职员工宿舍区:以南秀村以南、广州路以北、上海路以东、青岛路以西为第一教工宿舍区,以二条巷以北、渊声巷以南、鼓楼街以西、北阴阳营以东之范围为第二教工宿舍区,以学校西边上海路两侧约55亩范围为第三教工宿舍区。

这是搬迁新址后南京大学绘制的第一个基建蓝图,如能付诸实现则可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较广阔的空间和较有利的物质条件。1952年秋至1953年,学校曾先后购进房屋47幢、土地64.3亩,使校本部与小粉桥一线联成一片,便利了南园学生宿舍建设。但以后的购房买地却日益困难,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使这份基建蓝图未能成为现实,造成了以后办学用地的窘迫和遗憾。

尽管如此,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学校基本建设仍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1952年至1953年,先后建成了南园学生宿舍5幢、教职工宿舍3幢、食堂1幢。1954年7月,东南大楼竣工,1956年,又先后建成天文台和气象观测站等教学科研设施。从1952年到1955年,3年间全校建筑面积由3.80万平方米增加到10.05万平方米。

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决定一切的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在此精神鼓舞下,高教部提出了《高等教育十二年规划(草案)》。1956年4月,根据这一规划精神,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讨论制定了《南京大学十二年(1956~1967)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虽然未从总体上对南京大学的办学目标、发展水平做出预测或界定,却相当具体地列出了学校发展的分类目标,其要点如下:

(1)事业规划。计划在1960年以前增设土壤学、自然地理学等专业。1957年夏在校专科生毕业后,专科人才培养任务即告结束;本科招生逐年增加,1960年后固定招新生1 390人,1965年,在校本科学生达到6 950人;计划在12年内招收研究生1704人,毕业研究生1 085人,1967年在校研究生达到646人。此外,还将在数学和自然地理两个专业招收函授生,1967年在读函授生达1 650人。

(2)支援新建院校。拟分别抽调教师支援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水文气象学院,并协助筹建合肥大学,负责培养输送教授、讲师、助教共250人,以及该校行政科长以上行政干部三分之一。

(3)科学研究。在12年内使所有教研组成为“该门学科的研究据点,在学术上能掌握世界科学的最新成果”,其中的一部分将成为“全国性的科学研究据点”。要求95%的教授、副教授,85%的讲师和70%的助教都能参加科学研究。

(4)师资补充与培养。12年内补充新的师资483人,至1967年全校师资总数为910人。对派遣出国讲学、进修的教师也有量的规定。

(5)基本建设。12年内新建各类校舍14.35万平方米,做到每4个学生住一间寝室,并适当解决讲师以上教员的读书备课室。

这一远景规划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明显的指令性计划性质,很大程度上仅是当时高教部的《高等教育十二年规划(草案)》在南京大学的细化,而南京大学本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基本上没有得到反映。由于规划本身的这种缺陷,加上后来运动频仍、经济困难等客观影响,这一南京大学有史以来所制定的第一个中期发展规划很快就被束之高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世联赛总决赛赛程出炉:中国女排打揭幕战!与巴西同区+避开4强敌

世联赛总决赛赛程出炉:中国女排打揭幕战!与巴西同区+避开4强敌

我爱英超
2024-06-17 00:12:23
男人“羞羞”为什么冲刺几下特别重?完事还要顶两下

男人“羞羞”为什么冲刺几下特别重?完事还要顶两下

水白头
2024-06-17 00:15:02
瑞士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上:拒绝签署联合声明的国家被点名

瑞士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上:拒绝签署联合声明的国家被点名

探索星空
2024-06-16 22:29:49
王思聪回应私生女事件,网友炸开了锅!

王思聪回应私生女事件,网友炸开了锅!

拾点先生
2024-06-15 19:00:02
“大不了同归于尽”!当着119个国家的面,俄罗斯直接喊话美国

“大不了同归于尽”!当着119个国家的面,俄罗斯直接喊话美国

星辰故事屋
2024-06-16 18:09:14
就在各大高校扭扭捏捏,酝酿怎么收姜萍时,哈佛已经下手了....

就在各大高校扭扭捏捏,酝酿怎么收姜萍时,哈佛已经下手了....

看界馆
2024-06-16 12:34:34
欧洲猪肉业界:中国若限制进口将是梦魇

欧洲猪肉业界:中国若限制进口将是梦魇

参考消息
2024-06-16 15:00:11
出大事了,A股竟然把大家的养老金给跌没了

出大事了,A股竟然把大家的养老金给跌没了

流苏晚晴
2024-06-16 21:24:32
你是不是想死?奔驰车主棍打女骑手,真实身份被扒,评论区沸腾了

你是不是想死?奔驰车主棍打女骑手,真实身份被扒,评论区沸腾了

刚哥说法365
2024-06-16 02:52:08
总决赛G5票价出炉!均价2213美元创纪录 38分惨败后大赚一笔

总决赛G5票价出炉!均价2213美元创纪录 38分惨败后大赚一笔

罗说NBA
2024-06-16 05:56:09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过早翘起尾巴与美国对抗,是中国颠覆性错误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过早翘起尾巴与美国对抗,是中国颠覆性错误

黑天鹅洞察
2024-06-16 22:33:10
汪小菲飞台北和孩子过父亲节,一家四口到河边抓鱼,评论区笑喷了

汪小菲飞台北和孩子过父亲节,一家四口到河边抓鱼,评论区笑喷了

娱记掌门
2024-06-16 19:54:25
诡异的一幕:中产又可以开滴滴了,中国人排队出国……

诡异的一幕:中产又可以开滴滴了,中国人排队出国……

智谷趋势
2024-06-16 15:50:48
牡丹江市民政局回应“假低保”实名举报视频:举报人父亲多重残疾,符合低保标准

牡丹江市民政局回应“假低保”实名举报视频:举报人父亲多重残疾,符合低保标准

红星新闻
2024-06-16 19:16:11
彻底对国足死心啦!瑞士对匈牙利的比赛才明白,国足是幼儿园水平

彻底对国足死心啦!瑞士对匈牙利的比赛才明白,国足是幼儿园水平

人生趣事悟语
2024-06-17 01:45:53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人民资讯
2024-06-17 06:08:10
无语!中国女排四连胜之夜,香港极端球迷拉波兰国旗搞事,败人品

无语!中国女排四连胜之夜,香港极端球迷拉波兰国旗搞事,败人品

二哥聊球
2024-06-16 22:37:03
前线彻底失控,伤亡猛增7倍,炸毁100辆西方坦克战车,尸骸遍野

前线彻底失控,伤亡猛增7倍,炸毁100辆西方坦克战车,尸骸遍野

秦蓁
2024-06-16 16:10:02
上海电影节众男星状态:45岁邓超显沧桑,李治廷寸头造型阳刚帅气

上海电影节众男星状态:45岁邓超显沧桑,李治廷寸头造型阳刚帅气

扒虾侃娱
2024-06-15 21:23:43
把波兰女排打崩溃了,中国女排香港站收获全胜,“新七仙女”阵容呼之欲出

把波兰女排打崩溃了,中国女排香港站收获全胜,“新七仙女”阵容呼之欲出

上观新闻
2024-06-17 06:11:12
2024-06-17 09:26:44
尚曦读史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5226文章数 38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牛弹琴:乌和平峰会结束后 泽连斯基谈及中国改口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乌和平峰会结束后 泽连斯基谈及中国改口了

体育要闻

欧洲杯15亿豪阵险翻车:半场梦游 王牌打废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枝江酒业的补税单,张道红的下马威

科技要闻

OpenAI可能会迎来重大变化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房产
亲子
数码

手机要闻

618折叠屏销量Top10:vivo超越华为夺冠

夏季流行浅色系穿搭,这些技巧你要学会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亲子要闻

玩这个游戏的都是勇士

数码要闻

苹果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分批上线,重磅功能要等到 2025 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