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瑞东 王佳雯:如何理解房地产“一揽子”优化方案?

0
分享至

作者:高瑞东 王佳雯(高瑞东系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核心观点

事件:2024年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核心观点:房地产“一揽子”优化方案落地,最大的亮点在于形成了组合拳。政策落地效果以及后续潜在加码空间值得期待。政策利好地产竣工和后周期相关板块的市场表现,预计对地方国资性房企、地方主城投平台的基本面提振效果也较好。

房地产“一揽子”优化方案落地。新“一揽子”去库存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形成了政策组合拳。(1)需求侧限制性条件放松;(2)供给端地方政府主导收储;(3)缓释行业相关主体风险。

向前看,还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从细节来看,后续政策加码仍会有更多期待。其一,本轮去库压力相对更大。其二,不少地方在实操中已经落实了相关政策。对后续政策加码空间的期待,以及政策落地的效果,才是当前市场行情持续性和强度的核心定价逻辑。具体来看有三个关注点,

关注点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如何用?从目前的资金安排来看,资本金部分为再贷款3000亿元,加上撬动信贷资金5000亿元,合计体量8000亿元。保守方案下,假设收购折扣70%,且资金用于化解狭义库存压力,则已公布的资金体量相对而言尚可,但其力度还不足够。通常而言,政策会先自上而下推进,然后等待一轮自下而上的数据反馈,大概率会根据第一批资金落地情况再进行调整,后续加大力度仍可期待。

关注点二:政策落地的效果。政策执行主体为地方政府,博弈核心在于潜在回报率与资金成本之差。虽然当前二手房租金率并不高,但考虑到以一定折扣进行收购,以及政策优惠类再贷款工具的利率较低且通常有财政贴息,那么依然存在一定的获利空间,从而激发地方主体行为。

关注点三:“供给侧”去库存还有另一层含义。地方主体“收储”看似是在需求端发力,实际上仍是供给侧政策,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减少市场上的住房供应,缓和供需矛盾。而土地端的供给侧改革若能加强配合力度,则更有利于强化政策效果。对此,更优的政策组合为进一步缩减地方土地供给,而以专项债、增发国债转移支付、财税改革等方式补充地方财政收入,在实现化解存量债务的同时,兼顾地方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如何对政策定价?股债市场已经对政策的优化调整进行定价。新“一揽子”方案推出,市场表现存在分歧:股票反馈最为积极,商品分化,债券反馈相对克制。

后续来看,政策的优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更多体现的是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带来风险偏好的回升。第二个阶段需要时间验证,将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印证政策效力。政策利好地产竣工和后周期相关个股的市场表现,预计对地方国资性房企、地方主城投平台的基本面提振效果也较好。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推进和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上升,打压风险偏好;市场微观交易结构恶化导致意外波动。

一、房地产“一揽子”优化方案落地

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2024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在此之前,相关政策陆续的出台已经进行了前期铺垫,比如2023年7月份,人民银行为8个试点城市,提供合计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以支持当地住房租赁经营主体收购存量住房。

从地方行为来看,去年四季度以来,各地推进政策优化的速度加快,并因地制宜创新了调控方式。在渐次放开限购等政策以外,多地推出住房“以旧换新”政策。截至2024年5月15日,全国已有超过60多个城市或地区,推进住房“以旧换新”政策。从运行机制来看,大致分为三大类,按政策强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1)地方国企收购,比如郑州城发,依据《郑州市促进房产市场“卖旧买新、以旧换新”工作方案(试行)》通知,郑州已启动二手住房收购试点工作。(2)住房补贴或其他优惠,比如苏州、南京等地在2023年下半年以来多次给与购房者一定补贴或契税减免等优惠;(3)引入中介代卖。比如上海,购房居民与房企达成购买新房意向,再将旧房委托给中介出售,若旧房未能出售,则可撤回购新意向。

新“一揽子”去库存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形成了政策组合拳。政治局会议的表态意味着,政策由点及面,全国范围内住房去库存的大幕拉开。而此次房地产政策吹风会,各部委之间协调配合,相应推出了具体的方案,这一套方案的亮点在于形成了政策组合拳。

(1)需求侧限制性条件放松:全国范围内调整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分别降至15%和25% ;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限调整至2.775%和3.325%;取消全国层面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贷款政策利率下限。

(2)供给端地方政府主导收储:提出“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地方政府可以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继续“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推进“消化存量商品房”重点工作。

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3)缓释行业相关主体风险: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准备出台妥善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经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帮助企业解困。

二、向前看,还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从细节来看,后续政策加码空间仍会有更多期待。其一,本轮去库压力相对更大。一方面,截至2024年4月,住宅类商品房待售面积接近3.91亿平,略低于上一轮的高点4.66亿平。但由于销售量急剧下滑,导致库存去化周期被动拉长。上一轮库存高点发生在2016年2月,库存去化周期为21.6个月左右,截至2024年3月,本轮库存去化周期已经攀升至22.4个月。另一方面,居民存量债务杠杆更高。2016年居民杠杆率季度均值为42.7%,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居民杠杆率已经攀升至64%,高出2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加杠杆的空间并不如2016年那一轮充足。对应地,则是需要来自政策端的更大力度地托底。





其二,不少地方在实操中已经落实了相关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下限,其本身是具有弹性的。2022年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不少地市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已经把房贷利率下调至LPR减一定点数。首付执行比例的实际执行也是类似情况。而市场对地方政府真金白银收储的期待较高。但从此次政策的表述来看,“酌情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且要求“以需定购”,第一批资金安排了3000亿保障性住再贷款,用于支持以上事项。

因此,对后续政策加码空间的期待,以及政策落地的效果,才是当前市场行情持续性和强度的核心定价逻辑。具体来看有三个关注点,

关注点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如何用?此次人民银行创设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其运行机制大致为人民银行给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而商业银行提供一定的足额合格质押品。其后,商业银行向地方国企投放一定额度资金,地方国企在市场上收购存量的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转为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前者可供出售而后者则从后续运营中获取收益。

参考上一轮去库存经验,上一轮库存周期中,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积高点是2016年2月73931万平,去库持续到2019年11月低点49221万平,去化率约在33%左右。按照这一比例,2024年4月末为39088万平,需要去库12899万平。当前百城样本住宅均价约为1.6万/平,需要资金约2万亿元,若购房折扣率为70%,则需要资金1.4万亿元。

从目前的资金安排来看,资本金部分为再贷款3000亿元,加上撬动信贷资金5000亿元,合计体量8000亿元。保守方案下,考虑能有较大的购房折扣,如上文假设的70%,且资金用于化解狭义库存压力,则已公布的资金体量相对而言尚可,但其力度还不足够。通常而言,政策会自上而下推进,会需要等待一轮自下而上的数据反馈,大概率会根据第一批资金落地情况再进行调整,后续加大力度仍可期待。

关注点二:政策落地的效果。政策的执行主体为地方政府,博弈核心在于潜在回报率与资金成本之差。从2008年美国经验来看,美国财政部接管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打击面是全国性的。而本轮政策责任落实给地方,潜在的问题是不同地方执行力度和推进效果存在差异。

从地方主体的诉求考虑,其参与落地政策的积极性受到两方面影响:其一,到位资金能否帮助存量资产盘活,缓解债务压力;其二,从运行项目的角度,需要考虑收储的潜在收益是否大于借贷成本。收储的潜在收益>借贷成本,即(租金回报率+增值空间-运营成本)>借贷成本,从不等式左右两端来看,运营成本比较稳定,增值空间并不是收储早期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则主要变量来自于租金回报率和借贷成本。

静态来看,主要一线和热门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并不高,2024年4月份,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成都的二手房租金回报率分布在[1.43%,1.75%],均值为1.66%。但这并没有考虑收储的“折扣”优惠,假设可以以7折进行收购,则租金回报率可以达到2.37%。扣除运营成本后,考虑到政策优惠类再贷款工具的利率较低且通常有财政贴息,那么依然存在一定的获利空间,从而激发地方主体行为。





关注点三:“供给侧”去库存的另一层含义。2024年4月2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根据本年度内盘活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面积(包括竣工和收回)动态确定其新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面积上限。

从数据来看,对于商品住宅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房企对当地土拍市场参与度已经下降。去化月数超过36个月的城市,样本数20个,2023年土地出让宗数约为29宗;去化月数低于36个月的城市,样本数47个,2023年土地出让宗数约为56宗,高出近一倍。

地方主体“收储”看似是在需求端发力,实际上仍是供给侧政策,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减少市场上的住房供应,缓和供需矛盾。而土地端的供给侧改革若能加强配合力度,则更有利于强化政策效果。对此,更优的政策组合为进一步缩减地方土地供给,而以专项债、增发国债转移支付、财税改革等方式补充地方财政收入,在实现化解存量债务的同时,兼顾地方经济发展。



三、本市场如何反应?

股债市场已经对政策的优化调整进行定价。随着地产政策逐步优化调整,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较为积极。股票市场,4月份以来(基期为2024年3月29日,即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截至2024年5月16日),上证综指累计上涨2.67%,房地产行业指数则获得超额收益,其中A股房地产指数累计上涨4.96%,恒生综合房地产建筑行业指数累计上涨16.58%。

债券市场,交易所地产债指标券比如21金地04,20龙湖06,年初以来(基期为2023年12月31日,截至2024年5月16日)分别累计上涨25.41%、40.34%,21万科04出现主体层面风险但也直接受益于地产政策调整,4月下旬以来净值较低点反弹28.97%。





新“一揽子”方案推出,市场表现存在分歧。2024年5月17日,股票反馈最为积极,房地产ETF上涨9.49%。商品中含供给缩减预期的纯碱期货主力合约上涨7.72%,更贴近竣工端的玻璃期货主力合约上涨3.74%。

债券市场,30年国债活跃券230023.IB,对政策反馈相对克制。早盘因《金融时报》措辞而大幅上行,日内经历了超长期国债招标(偏利空)、经济数据公布(偏利多)、房地产政策发布(偏利空)等事件冲击,尾盘成交利率在2.5780%附近。考虑到收盘利率并未突破早盘利率冲高后的高点,因此全天来看,对于地产政策的反馈相对克制。

后续来看,政策的优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更多体现的是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带来风险偏好的回升。第二个阶段需要时间验证,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印证政策效力。政策利好地产竣工和后周期相关个股的市场表现,预计对地方国资性房企、地方主城投平台的基本面的提振效果也较好。

四、风险提示

房地产政策推进和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上升,打压风险偏好;市场微观交易结构恶化导致意外波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情深深雨濛濛:军阀陆振华到上海时几乎没兵,他的部队去哪里了?

情深深雨濛濛:军阀陆振华到上海时几乎没兵,他的部队去哪里了?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6-01 22:38:00
乌克兰遭大规模导弹袭击,2座火电厂严重受损!计划接收F-16机场也遭袭!乌方:俄方发射53枚导弹,拦截35枚

乌克兰遭大规模导弹袭击,2座火电厂严重受损!计划接收F-16机场也遭袭!乌方:俄方发射53枚导弹,拦截35枚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2 00:11:05
沉默一天后奥斯汀承认,与中国防长谈崩了,但仍会接中方紧急电话

沉默一天后奥斯汀承认,与中国防长谈崩了,但仍会接中方紧急电话

王晋博士
2024-06-01 18:50:32
谈到台海,俄高层的说法变了,美国或该考虑:1打2,扛得住吗?

谈到台海,俄高层的说法变了,美国或该考虑:1打2,扛得住吗?

千里持剑
2024-05-31 15:17:18
网红铁头日本涂鸦事件:知情人曝其已回国,但影响深远,本人发声

网红铁头日本涂鸦事件:知情人曝其已回国,但影响深远,本人发声

金叨叨
2024-06-01 23:09:37
她曾是央视美女主持人,嫁给了军委副主席之子,离婚后成知名画家

她曾是央视美女主持人,嫁给了军委副主席之子,离婚后成知名画家

燕小姐说历史
2024-06-02 08:50:46
中泰赛后龚翔宇崩溃大哭!全年无休太累,又无靠谱替补!蔡斌的锅

中泰赛后龚翔宇崩溃大哭!全年无休太累,又无靠谱替补!蔡斌的锅

金毛爱女排
2024-06-02 10:35:30
新娘全裸海报迎宾!网红千惠惊呆众人!网友直言:这老公可真大方

新娘全裸海报迎宾!网红千惠惊呆众人!网友直言:这老公可真大方

花花lo先森
2024-06-02 10:59:01
贾玲正式成为Prada品牌代言人,网友:品牌方有眼光,太合适了

贾玲正式成为Prada品牌代言人,网友:品牌方有眼光,太合适了

白宸侃片
2024-06-02 13:13:21
虞书欣这个半透明连衣裙是在擦吗

虞书欣这个半透明连衣裙是在擦吗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6-02 12:39:08
雷军晒出第一代小米手机,全新未拆封可以卖到5888元

雷军晒出第一代小米手机,全新未拆封可以卖到5888元

芯怡飞
2024-06-02 00:02:59
西安一恶势力集团夜间“碰瓷”酒驾司机,半年敲诈作案33起,一审主犯获刑十年半

西安一恶势力集团夜间“碰瓷”酒驾司机,半年敲诈作案33起,一审主犯获刑十年半

上游新闻
2024-06-02 11:48:09
断崖式下跌!每斤10元!浙江人:难得一见

断崖式下跌!每斤10元!浙江人:难得一见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6-02 09:05:11
谭咏麟病愈后首次公开现身,瘦到青筋毕现感慨声线不好

谭咏麟病愈后首次公开现身,瘦到青筋毕现感慨声线不好

小萝卜天下事
2023-07-21 21:57:53
上海一老板把锅颠得火星四射!农家土菜馆网络口碑仅3.7分,生意却好到爆,老板委屈...

上海一老板把锅颠得火星四射!农家土菜馆网络口碑仅3.7分,生意却好到爆,老板委屈...

上观新闻
2024-06-02 13:41:02
惊呆!日本老奶奶101岁还在上班,刷新吉尼斯记录,超百岁还上班的原因竟是...

惊呆!日本老奶奶101岁还在上班,刷新吉尼斯记录,超百岁还上班的原因竟是...

脊梁in上海
2024-05-31 19:13:11
近70%患者癌细胞完全消失!百时美施贵宝CAR-T疗法再获FDA加速批准

近70%患者癌细胞完全消失!百时美施贵宝CAR-T疗法再获FDA加速批准

医诺维
2024-05-31 16:52:21
逆天!又有大叔被质疑偷拍,拿手机自证后反被女生斥责:不管你手机里有没有记录

逆天!又有大叔被质疑偷拍,拿手机自证后反被女生斥责:不管你手机里有没有记录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02 09:09:44
实探安徽铜陵坍塌居民楼:建成二十余年历经三次改造,仍未阻止悲剧发生

实探安徽铜陵坍塌居民楼:建成二十余年历经三次改造,仍未阻止悲剧发生

极目新闻
2024-06-01 22:05:24
灵性十足!维尼修斯这次摆脱,被国外球迷称赞:凭这下就值8000万

灵性十足!维尼修斯这次摆脱,被国外球迷称赞:凭这下就值8000万

侧身凌空斩
2024-06-02 06:50:55
2024-06-02 15:26:44
首席经济学家
首席经济学家
排名前20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
7633文章数 331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头条要闻

国防部长:对待"台独"武装就像瓮中捉鳖 不足挂齿

头条要闻

国防部长:对待"台独"武装就像瓮中捉鳖 不足挂齿

体育要闻

我已伤痕累累 却依然感动不了命运之神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月背“挖宝”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手机
旅游
艺术
教育
公开课

手机要闻

传三星 Galaxy S25 Ultra将采用 UFS 4.1 存储系统

旅游要闻

武侯祠开启“时光机”穿越到“那些年”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教育要闻

非常疑惑!电梯一至九层是显示1-9还是01-09……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