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妈妈在女儿OSU毕业典礼上一跃而下,揭开美国千万中产的残酷现实……

0
分享至


5月5号,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毕业典礼。典礼开始时,一名女性从活动的举办地点体育场看台摔下身亡。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达到一万多名,且当时知道此事故的人并不多,所以校方没有终止典礼。

原以为这是一起意外衰落的事件,调研后结果令人震惊:这不是一起意外事故,而是有预谋的自杀。



逝者名叫Larissa Brady,今年53岁。她曾被诊断出患有精神问题,但一直未服药,她曾试图自杀过两次、未遂,最近的一次自杀行为在今年年初。

Larissa Brady的女儿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之一。

当天,Larissa Brady和老公、12岁的儿子一起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走进体育场时她还和女儿通了电话。

坐定后,Larissa Brady对老公说她想去更高一点的位置看清楚些,然后向体育场高处走去,最后她翻过了体育场最高处的围墙(大约41米高)跳了下去


△毕业典礼举行地

调研结果公布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在可怜这个女儿、指责这位妈妈的自私。


想象一下,你最爱的人在你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之一选择结束生命,这恐怕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不过,也有人对这位母亲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作为一名母亲,她能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说明关系应该是融洽的、至少不是敌对关系,那她为什么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毁了女儿?

目前,学校和家属方是否对此事有争议还尚不得知。但是我们能确定,这个家庭崩了、女儿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时,这段本该色彩明亮的青春时光,将蒙上难以擦去的厚重阴影。

除了为这个家庭的不幸感到难过外,我还好奇的是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妈妈的精神问题?家族遗传疾病?曾遭遇过重大创伤?都有可能。

但他们作为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判断依据是孩子读的是州立大学、而非精英名校)还有一种可能是,现代的中产家庭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源,家长对自己的精神和心理问题以无暇顾及。



提到中产家庭,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几十万到百万的年收入水平?房车俱全、能满足全家一年两三次旅行的消费能力?“最低”学历是本科的受教育程度?职场上担任至少中层管理的社会地位?以及已经为孩子的教育留好了一笔不菲的资产。

曾经,“中产”是个算得上光鲜和骄傲的词,但如今,“中产”和“焦虑”这个词紧密挂钩。一对年龄在35岁-55岁的中产夫妻,意味着:

身上扛着巨大的家庭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在中间夹着,既要养家糊口,还要和年轻人一样在职场中努力往上爬;

事业上升期时间紧缺,精力不足,职场家庭无法两全,甚至有的人只求保住饭碗,不被年轻人淘汰;

有的家长为孩子的升学发愁,担心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落在自家娃身上,将来没有一个靠谱的前途;那些孩子已经进入大学的中年人又为子女毕业后的工作焦心,担心鸡娃若干年、孩子苦读十几年,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到头来还得啃老。

这两年,少儿抑郁、青春期抑郁、产后抑郁等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高频词。其实还有一种抑郁被严重忽略了——中产抑郁。


中产抑郁不是一个专业医学名词,但让中产至郁的事俯拾即是——失业返贫、父母健康、退休无望、自己的体检表、昂贵的教育资金以及砸钱也未必能换得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刚够到中产的线就破产的故事——

这对夫妻35岁,双双都是建筑师,工龄10年+。

男方在一家小型建筑事务所,一年前开始只拿底薪,没有项目,今年公司宣布解散;女方在一个比较大型的建筑公司,刚入行那几年业务欣欣向荣,从两三年前开始公工资打八折、并且不定时发放。

结果裁员的刀最终还是落到了自己头上。

夫妻俩两年前刚入手了一套120平的新房,有180万贷款,孩子正是开始入学需要鸡娃的年龄,夫妻俩一起失业、大环境又再就业困难,buff叠满简直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有段子说:

“抑郁症之所以是中产的标配,是因为他们见过的太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但是自己又是力所不及,单薄无力的。”

让中产家庭抑郁的是,你不仅够不到上面好的,自身所处的位置还摇摇欲坠。中产就像高铁一等座的乘客,看似和二等座拉开了差距,但是和商务座乘客的差距却要大的多,而且随时可能被二等车的乘客占座。

所以,能不抑郁吗?



中产抑郁这件事不分国籍,美国的中产家庭也一样抑郁。

有一幅四格漫画准确地概括了曾经美国的中产家庭的面貌:


过去,中产意味着一个人的收入可以养育两个孩子、去质量不错的公立学校、拥有一栋不太大但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工作日六点准时下班、能和家人一起欢度周末、能够攒下钱供两个孩子读大学。

但性价比如此高的事在今天很难发生了。

从收入趋势看,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是毋庸置疑的:

1970年, 美国中产家庭的中位数为59,934美元

2020年, 中产阶级家庭中位数达到了90,131美元,比1970年增长了50%(按通货膨胀调整)

中产阶级的份额却在这50年里下降超过了10%——

1971年, 61%的成年人属于中产阶级

2021年, 这个数字已下降到50%


在《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一书里,作者采访了大学教授、律师、护士和儿童保育员等这些传统职业的中产家庭,得出一个结论:

美国从“中产”到“破产”只有一线之隔、很多中产之家都在疲于奔命也只能勉强维持体面。

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写未来五年,中产家庭无法再负担的7件事情。


这7件事分别是:

房屋(对普通中产阶级来说,拥有一套房子将越来越遥不可及)、

新车、

健康保险、

度假、

退休金、

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

以及生活成本(如果工资不增长或生活成本不降低,中产阶级将面临严重后果)

文章后的留言基本都是:哪里用五年、现在就负担不起了。

的确如此。

我认识的一位在美华人朋友,夫妻俩当年走的是留学、找工作、拿身份、生娃、买房这条路,最后留在了美国。

男的工科背景,在大公司做control engineer,女的是社科专业硕士毕业、就业坎坷,换了几次工作最后在一所私立小学当副课老师。

去年初裁员的时候,男方被裁,一直就业不顺,虽然有一些裁员补偿金家过去积蓄,但夫妻俩有俩娃在读私立学校,负担不小。男方后来降薪30%找到了工作,女方因为疫情影响,学校裁了她的岗位。最后,夫妻俩只能把孩子转回公立。

目前,女方正在准备房产经纪考试,希望能搏一把。但从事房地产的前辈告诉她,众所周知华人圈三大职业,卖房子、卖保险、卖保健品,都得靠人脉吃饭。

那些“老人”已经在本地耕耘多年,除非你有强大的背景关系,否则新人入行你一年也未必能做成一个,要她有个心理准备。

全家前途如何,未卜。


还有一对华人夫妻,直接选择卷铺盖走人,去当“下沉式中产”。

女方是中国人、男方是马来西亚人,俩人当年是留学的同学,毕业后一起留美、找工作、结婚生娃,在美国奋斗了十年。

女方在办公室做文职,工资低、事情多,生了俩娃后,女方为了照顾孩子方便,做了五年全职妈妈,孩子上幼儿园后,她考了注册护士,重新上岗。

男方在药厂上班,本来收入尚可,但这两年药企环境不好,疫情结束后他被裁员,要么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要么给offer的公司在离家千里之外,要飞三小时的那种,他如果去要么就全家搬家、要么就做月度丈夫/爸爸,家里的所有事情都要交给妻子打理。

家里的房贷、医疗保险、孩子的教育支出、自己的养老金每一项支出都让夫妻俩焦虑难安,最后,二人商量卖掉房子、带着剩余不多的积蓄去马来西亚生活。

揣着美元花林吉特,将近一比五的汇率,即使孩子读国际学校,省着点花夫妻俩也可以半躺平度日了。

在reddit上,有一个关于“中产已死”的话题,有三千多名网友参与了讨论。


其中有一条高赞回复很好地解释了中产的“死因”:


然后工厂工作不见了。

然后整个国家都认为成为地产大亨是个好主意。

然后房地产价格暴涨。

然后贷款和信用卡行业繁荣兴旺。

然后工资停滞了二十年,因为人们宁愿申请另一张信用卡,也不愿提出加薪要求。

然后房地产和信用卡泡沫破裂了。

然后每个人都面临着房屋、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的荒谬高昂,而且没有一份工作能支付足够的薪水维持生计。

所言不虚。近十几年来,美国的社会保障越发薄弱、生育成本不断上涨、教育支出大幅增加、怀孕歧视和性别歧视导致的就业不充分、AI对部分工作的替代性使得中年失业成为常态……这些都影响着一个中产家庭经济的稳定性和未来的储蓄能力。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想要过上父母当年的中产生活,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不知道“中产家庭”这个曾经能够展示自己劳动成果、会让自己骄傲的词,是不是真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静思,From 真棒之选,微信号:summerschool2018。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前央视主持人入职北京电影学院,当副教授了!

前央视主持人入职北京电影学院,当副教授了!

深蓝财经
2024-06-12 16:31:20
73岁张艺谋携41岁陈婷赴宴!一个像老爷爷,一个阔气像上流名媛

73岁张艺谋携41岁陈婷赴宴!一个像老爷爷,一个阔气像上流名媛

宋若时尚搭
2024-06-12 10:31:54
上海一姑娘火了,月薪仅5000元,靠“极简生活”存了10万,晒晒!

上海一姑娘火了,月薪仅5000元,靠“极简生活”存了10万,晒晒!

爱看剧的阿峰
2024-06-12 18:20:55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船妓:刚结婚没多久的小媳妇,一次两三块大洋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船妓:刚结婚没多久的小媳妇,一次两三块大洋

吴学华看天下
2024-06-06 08:27:43
穆里尼奥:我不得不说,梅西在我们这一代是最好的

穆里尼奥:我不得不说,梅西在我们这一代是最好的

直播吧
2024-06-13 10:42:06
女员工上班在摄像头下撑伞,遭公司开除,法院判了

女员工上班在摄像头下撑伞,遭公司开除,法院判了

极目新闻
2024-06-12 09:16:48
曾将しみけん(清水健)列入黑名单六年!白石茉莉奈亲口说原因!

曾将しみけん(清水健)列入黑名单六年!白石茉莉奈亲口说原因!

孤独的独角兽影视
2024-06-13 10:20:02
组东亚防线!25岁日本国脚加盟拜仁!砸3000万欧买断,签5年长约

组东亚防线!25岁日本国脚加盟拜仁!砸3000万欧买断,签5年长约

风过乡
2024-06-13 08:11:07
你见过的狠人有多绝?网友:认识一妹子,容嬷嬷见了都得使劲摇头

你见过的狠人有多绝?网友:认识一妹子,容嬷嬷见了都得使劲摇头

开玩笑的水母
2024-06-11 18:37:22
十年保持10%稳定增长的企业有13家,这些才是A股真正的优质资产

十年保持10%稳定增长的企业有13家,这些才是A股真正的优质资产

惜别的海岸
2024-06-12 23:08:03
CCTV5直播!国足18强或首战卡塔尔,武磊雪耻复仇,王大雷冲首胜

CCTV5直播!国足18强或首战卡塔尔,武磊雪耻复仇,王大雷冲首胜

林子说事
2024-06-12 15:28:31
火箭宠爱萨尔!老鹰愿送人情,斯通运筹帷幄,休斯顿成选秀大热

火箭宠爱萨尔!老鹰愿送人情,斯通运筹帷幄,休斯顿成选秀大热

林子说事
2024-06-13 06:37:01
过去24小时山东30县(区市)降水!高温橙警持续,明起大范围降水

过去24小时山东30县(区市)降水!高温橙警持续,明起大范围降水

大众日报
2024-06-13 08:33:16
乌军再次拦截匕首导弹,漏网一枚战术导弹炸死12名S-300操作人员

乌军再次拦截匕首导弹,漏网一枚战术导弹炸死12名S-300操作人员

笔墨V
2024-06-13 01:28:31
方大炭素起诉甘肃省国资委背后:承担社会供水职能15年

方大炭素起诉甘肃省国资委背后:承担社会供水职能15年

猛犸资本局
2024-06-13 11:32:03
中国自主研制,首飞成功!

中国自主研制,首飞成功!

通航在线
2024-06-13 00:02:03
感染了「生殖支原体」,是伴侣乱搞了吗?(成人阅读)

感染了「生殖支原体」,是伴侣乱搞了吗?(成人阅读)

许超医生
2024-06-12 10:05:57
事发上海五星级酒店!母女泡澡时,房门突然开了…值班经理却说:流程没问题

事发上海五星级酒店!母女泡澡时,房门突然开了…值班经理却说:流程没问题

上观新闻
2024-06-12 14:53:32
美国挑战联合国“一个中国”的决议,被联合国发言人一巴掌打败

美国挑战联合国“一个中国”的决议,被联合国发言人一巴掌打败

鸿片剧制
2024-06-13 10:54:53
实锤!黄一鸣声明:孩子就是王思聪的,有清晰证据,过程曝光

实锤!黄一鸣声明:孩子就是王思聪的,有清晰证据,过程曝光

谈娱新语
2024-06-12 22:35:06
2024-06-13 11:58:44
INSIGHT视界
INSIGHT视界
最大出国留学资讯自媒体之一
10322文章数 2525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被指20多天赚了几百万 南京74岁网红"咖啡阿姨"回应

头条要闻

被指20多天赚了几百万 南京74岁网红"咖啡阿姨"回应

体育要闻

国足,别辜负这场奇迹!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徽商银行的影子 借基金向地方城投放贷?

科技要闻

"在小红书,员工是实验品,不好用就扔掉"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将于今日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就业薪资有望超过计算机类,理科分析出炉

数码要闻

健康办公小课堂,哪种打印机耗材更值得选?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美国解禁乌克兰"亚速营"使用美制武器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