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施罗德7年6次,默克尔16年12次,德国总理为何这么喜欢访华?

0
分享至

德国,作为欧盟老大,北约十分重要国家,按理说应该会在美国的影响下敌视中国,然而自新世纪以来,德国几任领导人在任期间频繁来中国,几乎成为德国总理的惯例。

比如德国总理施罗德7年任期内,6次造访中国。

施罗德的继任者默克尔,16年内12次访华。

近二十多年来,几乎平均一年多访华一次。

如此高的访问频率,让很多人不解。

那么,德国人究竟为何这么喜欢来中国访问?



德国总理的频繁造访

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遇轰炸。

在中国人民群情激愤、中西方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身为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却在百忙之中来到中国,对华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

5月12日这天,施罗德造访中国政府,就导弹袭击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了由衷的遗憾,并向死难者家属和中国人民无条件地道歉。

此次施罗德访华时间虽短,但却发生在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的背景下,这让此次此次访问具有了特别的含义。

同时,也为两国领导人建立了政治信任,为施罗德后续的接连造访,奠定了基础。



同年11月,施罗德又一次来到中国。

与上一次匆匆而行不同的是,此次施罗德来华可谓是诚意满满。

其一是建议中国加入G8集团,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发达工业国联盟,被看做是欧美世界内部的联盟。

因此,这一举动引起当时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

这与目前很多欧洲国家,明确拒绝中国等新兴国家加入 G8 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二,施罗德还与中国政府商定开展中德法制对话,鼓励已经在中德相关机构间开展的人权对话。

这表达了德国愿意同中国,在更高的战略层次展开密切合作。



施罗德

时间来到2001年10月,施罗德又一次造访中国。

这次,他推动中德签订多达31项经贸合作协议,涉及总金额高达81亿美元,德国也就此成为欧洲在华第一投资大国。

次年12月29日,施罗德第四次来到北京,核心目的是推动两国在科技方面的工作。

2003年12月,施罗德率领一支庞大的经贸代表团再度来华,在德国掀起一股中德经贸往来的热潮。

2004年12月6日,施罗德应中国政府邀请,最后一次来到中国。

这一次,施罗德访华代表团空前强大,足有180多人,包括西门子、德意志银行等全球知名的企业代表。

第六次访华,为施罗德的对华政策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着2005年卸任总理之位,施罗德政府与中国的交往也就此告一段落,但这并不代表中德两国联系的中断。

新上任的默克尔,同样对访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2006年5月,默克尔上任的第二年,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由此开启了中德交往的外交新局面。

在执政的16年时间里,默克尔平均一年多就要来华一次。

中德两国的关系,也因此迅速火热。

默克尔本人,更是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被很多人亲切的称作“默克尔大妈”。

再到现如今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同样是最常造访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

早在朔尔茨上台之前,他就两度光临上海。

接替默克尔成为总理后,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又多次来华,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重庆各大城市。

从施罗德到朔尔茨,德国总理频频来访中国,似乎成了惯例。

那么,德国总理为何这么喜欢到中国访问?



施罗德的“中国观”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这句话放在政客们身上同样受用。

德国政府接二连三来华的原因很简单,那一定是背后有利可图。

国家利益,永远是决定外交政策取向的第一要素,德国对华友好态度也不例外。

施罗德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访问时,就曾清晰的总结和表达了他在执政时期的“中国观”,而这也是施罗德政府屡屡访问中国的最大原因。

20世纪末、21世纪初,施罗德在对世界格局的判断上,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寻求一种新秩序,未来世界政坛将是多极格局。

而统一后的欧洲,是否有能力发展成为世界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件事充满悬念。



施罗德认为:“全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多极力量的崛起,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

至于能否在这场多极化剧变中占得先机,保证德国乃至欧洲的领先地位,施罗德没有信心。

因此,同中国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借助中国的力量增强欧洲国际地位,从而解决环境、能源及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成了德国人的现实选择。

至于中国实力的增长,未来是否会对他国,尤其是欧洲构成威胁,施罗德予以了乐观考量。

从过往的经历看,在与中国有关的所有冲突中,无论克什米尔、台湾还是朝鲜,中国领导人都致力于和平解决和谈判,试图通过加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联系,来推行对日本、台湾的缓和政策。

施罗德判断,中国是一股和平的力量,是可以信赖、合作的伙伴。



基于此,德国开始逐渐向中国靠拢,试图从各方面与华建立良好生态关系。

此外,施罗德还认为,两国经贸交流会是双边关系的支柱,这种经济交流不仅给德国经济和劳动者带来巨大利益,对中国社会也是如此。

因为经济现代化也伴随着社会的开放,以商业带动开放的方针,非常符合中德双方的利益。

至于在双方十分敏感的人权和民主问题上,施罗德则表示:“即使是德国也是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寻找后,才最终走上民主道路,并且这条道路上也充满了挫折和流血。”

在试图将西方的民主推行到其他地区时,必须尊重其历史、地缘政治及文化的特殊性。

施罗德的态度,成功扫清了中德往来最大的绊脚石,极大推动了双方的往来。



从施罗德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其对华政策的两个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以商促变”和“经济主导”。

也正是在这种务实的对华政策基调上,中德关系的发展在施罗德政府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除了双边经济关系之外,两国政府间政治互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2001 到 2004 年间,双方仅部长级以上官员的互访每年各自就达 30 多人次,规模和数量都大大超过上一届的科尔政府时期。

施罗德本人,也被中国政府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在中国人的政治传统中,这是给予一名外国友人最大的荣誉称号。



默克尔主动靠近中国

到了默克尔时期,中德两国曾短暂出现过一段关系冰冻期。

不过在现实利益面前,默克尔很快调整对华政策,再度开启与华亲密交流。

默克尔政府对施罗德“以商促变”的思想表示怀疑,但她任职期间,并未改变中德关系几十年来发展形成的历史性结构特征,尤其是双方的经贸交流。

只是相较于施罗德,默克尔的执政理念更加现实化、利益化。

2006年首次访问中国时,默克尔政府与华交流的主要议题就是经济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讲中,她甚至直言不讳地批评了中国汽车业,对德国汽车业的抄袭和模仿,因为这损害了德国车企的利益。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大国地位的不断凸显,默克尔激进的利益外交,显然已经不利于中德之间的友好往来,更不利于德国长远利益的获取。

于是从2008年开始,默克尔政府开始积极谋求中德关系改善。

在面向国际舞台的新闻发布会上,默克尔宣称:“中德两国在国际协作上是相互倚重的关系,我认为两国应该继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保持良好和深入的关系,德国将为此倾注全力。”

期间,默克尔还提到了北京奥运会,主动向中国释放友好信号。

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德国为改善中德关系,也做出了实质性努力。

德国政府为中国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欧洲国家中第一大援助国。

2008年9月,德国总统克勒出席了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标志着中德关系迎来新的高潮。



同样是在2008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愈发让德国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议题一直是默克尔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心。

在2009年的柏林电影节60周年纪念会上,默克尔高度评价了中国。

她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及去年以来采取的刺激内需政策,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表示德国新一届政府,将一如既往把对华关系放在优先位置。



相较上台初期,默克尔处理对华关系的态度明显柔软了许多。

这种柔软的背后,隐藏着德国现实的利益诉求。

正如德国工商会所言:“中国是我们为数不多可以依仗的商业伙伴,而且是一个能够持续增长的出口市场,中国将给我们的出口带去有力支撑”。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因素在默克尔对华外交政策中的决定性作用愈发凸现,而这也直接促成了她后续的一系列访华。



结语

德国总理频频造访中国,这种现象看起来十分反常。

可立足中国崛起现状和现实利益需求来看,德国政府的做法就显得十分明智。

在美国致力于全球霸权、自身实力又日落西山的国际大背景下,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是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先机、维护自身利益的绝佳选择。

因此,德国元首的访华绝不是个例。

未来,势必会有越来越多西方世界政府看清现实,从而主动放下身段,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老妖的针见
老妖的针见
千年老妖聊世界,有趣!
411文章数 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雷军直播开车遭遇恶意别车 直呼"真的想举报他"

头条要闻

雷军直播开车遭遇恶意别车 直呼"真的想举报他"

体育要闻

天赋最差的人,成为NBA最强替补控卫

娱乐要闻

《庆余年2》首播口碑出炉!有好有坏

财经要闻

史诗级利好,房地产这次有救了吗?

科技要闻

高合复活!

汽车要闻

智驾升级/月底上市 问界新M7 MAX焕新版

态度原创

本地
游戏
家居
艺术
时尚

本地新闻

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来河南,沉浸式体验中原文明

BLG击败T1之战,刷新海外观赛人数新记录!Bin的表现,征服韩国人

家居要闻

遇见交响 音乐流动在设计之中

艺术要闻

真诚度101%,35岁的诚品画廊为什么选择北京?

除了连衣裙,这几件单品让你轻松美出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