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会师后,1928年5月初,遵照中共湘南特委的决定,胜利会师的两支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来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在随后举行的庆功会上,会场内外聚集起来的军民加起来超过3万人,很快,这3万多人中的一大半,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主席台上的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当时受了重伤,是红军战士们用担架抬到主席台上去的。
庆功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陈毅登上主席台开始宣布部队的建制,那一刻,台下的几万军民才知道坐在担架上的那个人的真实身份,他就是早期红军队伍中的著名将领,被毛泽东评价为“钢铁战士”的——张子清。在井冈山老区,那段“张师长献盐”的故事流传至今。
图|张子清
张子清当时受伤非常严重,坐在担架上参加庆功会,这是张子清自己的强烈要求。其实,党组织对张子清这样的要求十分反对,毕竟,庆功会再重要,它也比不上一条人命,张子清伤势严重,相比于待在会场,他更应该被送往红军医院尽早接受治疗。
因此,庆功会刚一结束,张子清马上就被送到红军医院接受治疗了。张子清当时受的是枪伤,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打进了他的踝骨。红军医院和现在的医院条件完全比不了,那个时候,医院里的各种设施都很不齐全,条件十分落后。
如果只是缺少盘尼西林之类的西药,那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是红军医院里连麻药都没有,这给那些需要处理伤口或者截肢的红军战士,带来了极大的折磨。
在一些手术中,战士们甚至可以看到杀猪刀、木锯之类的工具,当缺乏科学的处理方法时,这些人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红军医院的医生们开始给张子清的脚伤做手术了,那个时候,张子清的伤口处已经有了轻微的炎症,再耽搁下去的话,情况会很危险。
图|红军医院旧址
当时在场的很多红军战士都非常担心张子清,毕竟,在如此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情况下,手术最终的效果是什么样子,谁也无法保证。果然,张子清手术的结果非常不理想,当医生走出病房将这个消息告知其他人时,大家的心里都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子弹打进了踝骨,所以张子清脚上受伤的地方被切开了很深的一道口子,医生拿着钳子寻找了好久,才终于找到弹头的位置。
张子清比不得普通的红军战士,他在革命队伍里的威望非常高,大家对他的伤势也特别重视,因此,找到弹头的那一刻,这位医生既惊喜又紧张,黄豆大小的汗珠一颗一颗地从他的额头上流淌下来。
在接下来的手术中,医生再次遇到了难题。虽然找到了弹头,但是这颗子弹所在的位置非常特殊,它完全打进了踝骨的里面,钳子几乎夹不到,子弹怎么也取不出来。医生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任何进展,最后也只好暂时放弃了。
伤口处的炎症让张子清开始发高烧,接下来,张子清就一直和上百位红军伤病员一起待在红军医院里,由于缺乏必要的消毒药品,他们最后只好拿盐水消毒,拿青苔降温。
图|绘画作品中的红军伤员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后,井冈山老区“张师长献盐”的故事仍在继续流传,每一个听到这段故事的人,都会在默默流下眼泪的同时,对张子清肃然起敬。这段“张师长献盐”的感人故事,就是在张子清和红军伤病员们一起待在医院里的时候发生的。
在那段时间里,由于敌人的重重封锁,红军战士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较难满足,医疗药品之类的物资就更是紧缺了。
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张子清和其他红军伤病员,每人都可以领到像手指头那么大一包盐块来清洗伤口,对于那些伤口被感染的战士,这些盐是救命的,所以在领到盐的那一刻,大家都非常珍惜。
战士们总是伸出两只手,小心翼翼地从医生手中接过盐,在走回病床的时候,大家脚步迈得特别小,也特别轻,一个小个子的战士开玩笑说道:“现在看到这些救人命的盐,就像是看到新媳妇一样!”
他刚说完,旁边一个红军战士就说道:“简直比看到新媳妇还亲,还高兴呢!”医院里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逗得大家笑声一片。
图|红军战士塑像
虽然战士们非常努力省着用了,但盐还是非常稀缺,有时候连着10多天领不到盐,如果不给伤口消毒的话,那样的滋味非常不好受。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张子清都会挺身而出,发扬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他常常带领这些伤病员一起唱革命歌曲,讲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即使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张子清也经常组织伤病员们一起开会,带领大家了解前线的战斗情况。
那些被病痛折磨得瘦了好几圈的战士,一旦听到我军在前线取得战斗胜利的消息,他们就非常有兴趣。摸索到这个规律后,张子清就经常收集我军获胜的各种消息,然后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伤病员们听。
每次讲完故事后,张子清都会说道:“我们井冈山上的条件虽然很艰苦,但是大家不要沮丧,要对革命事业有信心,也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养好伤,早日回到前线部队,继续和敌人作斗争!”
在张子清的组织和带领下,红军医院里开展了各种活动,伤病员们全都行动起来,大家一起排练文艺节目,有的战士用竹子做成了笛子,然后给大家表演,还有战士拉胡琴、打快板。
图|张子清
接下来,大家排练了一些反映战斗形势和我党革命主张的小节目,这些小节目很快就在各个病房里反复演出了,战士们很喜欢看。
张子清在红军队伍中的威望,最终让他组织起来的这些活动事半功倍,伤病员们的沮丧情绪减少了很多,病房里常常传出笑声和歌声。为了支援前线的战斗,一些轻伤员甚至开始动手制作竹钉,最终,这些竹钉都会用在我军的各处哨卡上。
张子清组织开展的这些活动,非常有效地缓解了伤病员们的消极情绪,除此之外,他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前线作战的红军战士,战士们喊着“向张子清师长学习”的口号,战斗热情非常高涨。
就在张子清很努力地带着大家和病痛作斗争的时候,他自己的伤势也在继续恶化,因为炎症,因为没有足够的盐水来清洗伤口,张子清脚上被子弹打中的地方,有一些皮肉已经开始溃烂,看上去非常可怕。最终,为了保住张子清的这只脚,医生拿着菜刀削去了那些烂肉。
医生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动刀的,张子清展现出了革命战士的钢铁般的意志,他非常镇定地躺在手术台上,手术从开始到结束,他没有喊过一个字。这让在场的战士们非常感动,大家都在默默流着眼泪。
图|张子清塑像
进入秋冬季节,大雪封山后,物资的供应就更加困难了。
有一次,被伤病员们当做“新媳妇”看待的盐,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供应了,最终,红军医院只剩下一杯可以清洗伤口的盐水。关于这最后一杯盐水的使用,医院党组织认真讨论后,决定给重伤员清洗伤口。
张子清脚上的伤已经严重到要削掉烂肉的程度了,他肯定属于重伤员,但是,就在护士准备替他清洗伤口的时候,张子清拒绝了。他当时说道:“我不洗了,这一杯盐水很珍贵,就留给其他同志们洗吧!”护士劝了好几次,张子清的态度一点都不改变,他非常坚决,护士只好先给其他人清洗。
当护士拿着盐水进入病房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后来,一听到张子清都没有洗,大家都不干了,几个脾气火爆的战士甚至朝护士大声吼道:“张子清师长平日里帮了我们这么多,他对我们这么好,如果他不洗,那我们都不洗,是师长的命重要,还是我们的命重要?”
最终,护士被大家从病房轰出来了,这个护士从事工作的时间并不久,也没有多少经验,被战士们吼的时候,护士又紧张又难过,后来就哭了起来。
图|老照片中的护士
得知这个情况后,接下来,医院的工作人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最终,这杯盐水的确是战士们先用的,但是大家都特别节省,等大家都洗完,护士拿着盐水来到张子清面前的时候,杯子里还剩了挺多。
张子清一眼就识破了大家的“诡计”,他明白大家在故意省着用,这些盐水是专门留给他的。张子清朝着护士说道:“这件事情有问题,杯子里的盐水本来就只有那么一点点,那么多伤病员都洗过了,怎么还能剩下呢?”
这件事情结束后,又过了些日子,在红军医院里,盐的供应彻底断掉了。由于长时间不清理伤口,战士们的伤势全都加重了,其中重伤员的情况最不乐观,大家常常被疼得昏过去。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趁着护士来病房询问伤势的时候,张子清艰难地从病床上坐起来,他伸手从自己的枕头下边摸出来一个小小的油纸包。
把油纸包交到护士手中的时候,张子清非常严肃地说道:“我现在交给你的这件东西,你必须按照我的安排去处理它。这个油纸包里装的是盐,盐并不多,你们要用它把重伤员的伤口清洗一遍,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把所有伤员的伤口全都清洗一遍!”
图|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这包珍贵的盐,那是在盐的供应还没有彻底断掉的时候,全体伤病员凑出来送给张子清的,总共的重量也不到二两,挺少的。
张子清舍不得用,他就用油纸包好,然后藏在自己的枕头下边。捧着这包盐,护士被感动得流下热泪,那一刻,护士自言自语道:
“张子清师长自己明明受了那么重的伤,伤口因处理得不彻底发炎后,常常疼得他晚上睡不着觉,但是他却尽量用金银花之类的东西清洗伤口,然后把盐水留给更需要的伤病员。现在,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候,在大家等着盐水救命的时候,张子清又将自己一直藏着舍不得用的盐,拿出来奉献给全体伤员了。”
突然,护士觉得自己手中的这一包盐是滚烫的了,这不是一包普通的盐,它里边凝结着红军医院中全体伤员对张子清的爱戴和拥护,也凝结着张子清先人后己、崇高无私的人格魅力。
带着对张子清的钦佩之情,护士把这包盐交给了医院的党组织,经过商量后,医院方面决定遵照张子清的意见,用这包盐给全体伤病员清洗一遍伤口,如果还有剩余,那就留给重伤员,让他们日后清洗伤口的时候再用。
图|张子清塑像
很快,一杯一杯的盐水进入了每一个病房,战士们在得知这包盐的来历后,都非常感动,于是,医院的病房里就常常响起这样的口号,战士们说道:“我们不能辜负张子清师长的一片心意,我们必须努力养好伤,争取早日回到前线参加战斗,然后多杀几个敌人!”
红军医院缺乏药品的这些情况,我党的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一直都很关心,在一次报告中,毛泽东用意味深长的八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无奈,他当时说道:“医院伤兵,其苦更甚!”
在众多伤病员中,张子清的伤势当然更让这些领导人担心和着急了。毛泽东和朱德先后来到医院看望过张子清好几次,有时候张子清是清醒的,他们就会一起聊一聊伤势,也聊聊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有时候张子清在睡觉,毛泽东和朱德就只在病床前看一看,然后就离开了。
后来有一次,为了不让张子清的伤势进一步恶化,毛泽东决定派出一些红军战士,然后护送张子清前往长沙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只有早日取出踝骨里的那颗子弹,张子清才能摆脱病痛的折磨,大家也才能了却这桩心事。这明明是非常好的计划,但当毛泽东将这个计划告诉张子清的时候,张子清却果断拒绝了。
图|伟大领袖毛泽东
张子清拒绝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派红军战士们护送自己去长沙,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想要通过敌人设置的重重哨卡,危险非常大,万一起了什么冲突,红军战士有伤亡的话,自己心里会过意不去。
再说,就算到了长沙,住进了大医院,国民党方面的特务也不是吃素的,张子清受的是枪伤,如果追查的话,很容易暴露,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张子清非常真诚地向毛泽东说道:
“现在是关键时期,我认为我不可以离开井冈山,如果我因为受伤,然后就被护送到长沙去接受治疗了,红军医院里还有这么多的伤病员,他们都能被送去治疗吗?他们的心里会怎么想?红军队伍中人人平等,我不能影响到大家的情绪,我张子清不可以搞特殊!”
张子清刚刚讲完这段话,他的脚马上又开始疼了,他原本想努力掩饰自己的呻吟,可细小的声音最终还是传进了毛泽东和朱德的耳朵。
那一刻,毛泽东和朱德被张子清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质深深感动了。毛泽东当时感慨万千,他在想:有张子清这样深明大义、忠心耿耿的同志在红军队伍里,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党的革命事业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图|朱德
接下来,张子清继续说道:“我们现在不能冒这样的险,与其在通过敌人的哨卡时被发现,或者被长沙当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发现,我张子清更愿意像现在这样,待在井冈山上养伤,组织不要太担心,我会活下去的,大不了就当个残废,少了一只脚怕什么,我张子清照样可以继续革命!”
这一刻,毛泽东被张子清身上的这种乐观精神彻底打动了。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有人说道:“张子清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人,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布尔什维克!”
后来,毛泽东对这句话做了修改,关于张子清,毛泽东评价道:“张子清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名无产阶级的钢铁战士!”
1929年2月前后,敌人接连攻破黄洋界、八面山等哨卡,红军总部面临巨大危险。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战斗实力,彭德怀决定带领部队向外突围,撤出井冈山。
部队突围出发前,张子清和其他重伤员被安排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养伤,接下来,张子清一行人克服重重困难,在这个山洞里待了一个多月。随后,国民党反动派集结兵力进攻井冈山时,张子清又被转移到永新小江区养伤。
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和张子清一样,鄢辉也是早期红军队伍中非常著名的将领,他长期追随张子清南征北战,是张子清非常喜欢的一位下属。
1930年三四月间,在那个时候,伴随着脚伤逐渐加重,张子清对自己的命运已经有了一些预感,某一天的黄昏时分,张子清专门把鄢辉叫到自己身边。张子清已经非常虚弱了,接下来,他使出浑身的力气说道:
“我原本以为我可以活下去,可以熬过这场病痛,顶多成为残废,可是我的身体不争气,我感觉我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个人最终都会死,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再也见不到毛泽东委员了,也不能再和战士们一起去战斗了!”
曾经健步如飞、骁勇善战的张子清,现在竟然变得这么虚弱,鄢辉的心里难过极了,张子清这只猛虎,被病痛折磨得变成了一只小猫,这件事给鄢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随后,张子清伸手从自己的枕头下边取出一把手枪,手枪用一块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张子清将这把自己珍藏了很久的枪交到鄢辉手上,然后苦口婆心地说道:“我现在将这把枪交给你,它跟了我很久,从今往后,你就是它的新主人了,你得知道这把枪的分量,你也必须带着这把枪去武装革命队伍,继续和敌人作斗争!”
图|红军战士用过的手枪
鄢辉在接过那把沉甸甸的手枪的时候,他的泪水早就流得止都止不住了,那一刻,他隐约觉得张子清活着的日子可能不多了,张子清这是在交代后事。与此同时,鄢辉也在暗下决心,他决定将张子清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继续扛在肩上,继续沿着张子清走过的路勇往直前。
在多次转移的过程中,张子清的伤势还在继续恶化,那个时候他已经非常瘦了,一副皮包骨头的模样,看上去非常吓人,这段艰苦卓绝的养伤生活,在张子清的身上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
这一年的5月前后,张子清在他28岁时病逝,病痛最终带走了他的生命。
张子清病逝后,永新县委在当地的一个大祠堂里,召开了张子清同志的追悼大会,随后,张子清被安葬在县城郊外的一片山坡上。就这样,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生命,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长眠在了井冈山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
建国后,何长工同志曾在一篇悼念文章中这样写道:“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井冈山上的最终会师,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而我们的张子清同志,就曾在这次会师中立下过不朽的功勋!”
图|张子清烈士纪念馆
关于张子清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关于他对革命事业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小诗,人们唱道:“小井医院创业艰,师长献盐美名传。莫道忠魂无处觅,浩气长留天地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张子清烈士其实从未离开,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就像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后,那段“张师长献盐”的感人故事,和这首赞美他的小诗,还在继续流传一样。#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