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爱在群里说话的原因找到了?看你中了几个!

0
分享至

你爱在群里发言吗?

我们也会看到,有些朋友在某些群里是“潜水员”,在另一些群里却是“气氛组组长”“搞笑组担当”;也有一些朋友,热衷看群动态、热爱抢群红包,却不爱在其中说话,这也被称为“窥屏”。

“潜水”“窥屏”背后隐藏了什么心理活动?为什么群发言总是让大家头疼?今天我们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盘一盘~

原因一:担心他人的负面反馈

群聊作为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群发言的难度有时可以类比公开演讲。群发言的过程也是个体印象管理的过程。

所谓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在社会互动中,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有助于我们与他人更好的交往;但同时,过度关注印象管理也可能让自己的行为过于依附他人的看法、过于被动。

在这种情境下,发言引起的他人关注可能会为发言者带来两类担忧,一类是没有得到他人的回应和关注、而使得场子冷下来的尴尬;一类是自己的公开表达引起的发言不当而为自己带来的潜在的负面反馈或负面评价。

上面两类情况的出现均不利于发言者在群体中的印象管理,尤其在群成员之间熟悉度较低时更为凸显。为了规避这种担忧,很多朋友就不会轻易选择发言,从源头上控制可能出现的问题。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与此同时,这些担忧也会为发言者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最典型的常见于发言前焦虑与公开情境发言恐惧。

可能的原因有三点:

(1)发言者性格内向易害羞,难以自我表达。常见于社恐人群,典型表现如在社交中出现的目光四处游移,脸红,耸肩,坐立不安等症状。

(2)发言者自信程度不足,自尊水平较低。也就是说,这些朋友不愿相信自己的自我价值,往往把事情往坏处想,不太愿意为改变付出努力。这部分朋友更易出现对人际关系、社会过分敏感的表现。

(3)过去的负面反馈。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先前反馈会塑造个体之后的行为,之前相似情况下不愉快的体验、或没有得到他人的正向反馈与支持,会加剧个体对之后行动的恐惧与畏难反应。例如,“之前大家本来在群里聊的很high,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了几句个人观点,结果说完后场子马上就冷了下来,群里寂静了”,这位发言者可能更加难以进行下次的发言。

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流派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核心在于" S-R "(即刺激—反应)。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由之前的刺激所塑造,行为反应取决于刺激的内容和强度。正面反馈(奖励)有助于推动行为的再一次出现,而负面反馈(没有正反馈或惩罚)则可会降低行为之后出现的概率。

针对上面的情况,发言者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自信程度和自尊水平、寻求意见支持,通过好的反馈正面激励自己,而减少公开发表意见带来的应激反应和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能够在公众面前更好的表达自己。

原因二:旁观者效应与“搭便车”行为

线上群聊作为一种群体沟通的方式,具有责任分散性、弱即时性、指向不明确、传受者关系松散的特点,此时就容易出现旁观者效应。

所谓“旁观者效应”也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当任务落在一个人身上时,我们往往不得不承担责任;而当任务指向变为一群人时,我们往往期望他人能够完成更多。

举个例子,领导在群里发了一个通知,底下没有人回复。大家心里可能都在想:别人都不回,我更不用回了。(别猜了,我说的是不是你?J)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另一方面,群友们也可能出现“搭便车”的行为。所谓搭便车是指,投机者在集体活动中抱着“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的碰运气的行为。回到上面的案例,领导在群里发了一个任务,底下没有人回复。大家心里也可能在想:总有人会回复,我就可以不回复了。

换个角度,其实在线上交流中我们也存在默认的共识——如果他人真的有急事可能就会私信或者@相关人员,如果只是发送群消息,群体会默认这条消息没有看到,即使不回复也无伤大雅。

原因三:不认同群里的内容

这类情况最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相亲相爱一家人”或者“幸福一家子”的亲情群中。长辈们转发的抽奖、养生、砍一刀等内容,我们本着不信谣不传谣的态度,往往既不关注也不认同,但考虑到家庭的和睦,往往不会直接反抗。

当我们对群聊中的内容甚至群体缺乏认同时,就更可能对其产生排斥、难以融入的心理。尤其当在给家长科普后,一次又一次败下阵来,久而久之自身的表达欲也会受到较强的抑制。慢慢地,群里依然还是长辈们热火朝天地互相分享,我们则筋疲力尽无力纠正,甚至放弃吐槽直接缴械投降。

所谓群体认同(Group identity)是指群体成员将群体的目标、规范、行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标准,其程度决定了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和士气等特征。这种群体可以是以血缘、地域天然形成的,例如家庭、宗族;也可以是以观念、主张自然形成的,例如女权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等。

其中,群体目标是否明确、恰当,群体有无“核心”人物,群体成员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群体内冲突的解决方式是否合适等,都会影响群体认同。如果上述因素不能满足,群体成员则可能对自己所在群体缺乏认同感;当其既不认同又无法脱离群体时,也会表现出“外群体偏好”和“内群体贬低”等态度或行为。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原因四:对于群内容没有表达需求

这类情况相对简单,常见于一些功能群。例如社区群,大多是居委用来通知信息,群成员之间的群聊反而容易埋没居委的重要信息。本着信息传递最大化的原则,我们很大程度上会本能地选择不说无关的话、不去干扰他人的信息接收与传递。与上面的情况相比,这种“沉默”则是正向反馈,保证了消息传达效果的最大化。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原因五:信息爆炸

理论上每个成员都可以在同一个时刻嵌入无数群,我们在不同的群聊中身份不同,可能是领导、学生、朋友、子女等等,所以在群聊回复中也需要不断变换身份、语气和思路。

这种无限的嵌入性极大地增加了使用者的信息流,而过多的信息会增加使用者的认知资源损耗,当使用者的资源损耗过大而又没有及时补充时——例如工作一天下班回家看到一堆群消息——回复的意愿也会更低,更愿意给出“已阅,不回”的反应。

自我损耗理论(Ego depletion theory)认为,资源对自我的执行功能(包括自我控制、审慎的选择、主动性行为)不可或缺。而人的认知资源有限,短期内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自我控制。当资源不足时,就会出现自我进行意志活动的能力或意愿暂时下降的现象,包括控制环境、控制自我、做出抉择和发起行为等能力或意愿的下降。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结语

最后,祝大家能够在线上沟通中节约认知资源、实现有效沟通、不被耽误在无意义的聊天中;同时也“该出手时就出手”,勇于担责,不因胆怯或忧虑而失去主动沟通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作者:齐舒婷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本文于2022年6月30日首发于科学大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浮事记
2024-06-03 11:48:21
2024安徽中考数学难度太大,有考生坦言:命题组成功将我送进大山

2024安徽中考数学难度太大,有考生坦言:命题组成功将我送进大山

育学笔谈
2024-06-15 21:17:31
智利正式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智利正式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界面新闻
2024-06-16 07:10:30
大局已定,退休人员看完纷纷坐不住了,早知道早准备!

大局已定,退休人员看完纷纷坐不住了,早知道早准备!

酷小子玩体彩
2024-06-15 15:55:35
日本神秘组织“布局”,卫星识破,中国第一高楼背后中日风水大战

日本神秘组织“布局”,卫星识破,中国第一高楼背后中日风水大战

苏大强专栏
2024-03-24 22:06:54
人过七十,出门一定要做到“六不带”,好福气不请自来

人过七十,出门一定要做到“六不带”,好福气不请自来

布衣粗食68
2024-05-03 15:40:58
一个中年女人的自述:我的3个好闺蜜都出轨了,她们丈夫也都知道

一个中年女人的自述:我的3个好闺蜜都出轨了,她们丈夫也都知道

陶陛讲故事
2024-05-28 12:11:57
严管!6月17日起!天津全市执行!

严管!6月17日起!天津全市执行!

天津族
2024-06-16 07:35:48
越战老照片 死于战场上的士兵 多少有点恐怖

越战老照片 死于战场上的士兵 多少有点恐怖

那些看得见的老照片
2024-06-07 07:00:02
上海各区首富名单出炉,2人坐拥超千亿!三位“80后”上榜

上海各区首富名单出炉,2人坐拥超千亿!三位“80后”上榜

雷哥的美食
2024-06-15 15:20:26
17岁数学天才少女姜萍爆火的第2天,担忧的事发生了

17岁数学天才少女姜萍爆火的第2天,担忧的事发生了

解说阿洎
2024-06-15 11:15:13
基德:我们准备出击了 他们看起来已经准备庆祝了

基德:我们准备出击了 他们看起来已经准备庆祝了

直播吧
2024-06-16 10:29:14
证实了!“没邀请美国”

证实了!“没邀请美国”

占豪
2024-06-16 03:12:17
黄一鸣掌握流量密码,用四根葱给女儿打码,网友笑称替王思聪养娃

黄一鸣掌握流量密码,用四根葱给女儿打码,网友笑称替王思聪养娃

大洪大伙
2024-06-15 20:13:50
总决赛G5前瞻:波神复出难救主,独行侠内外开花,绿军夺冠有变数

总决赛G5前瞻:波神复出难救主,独行侠内外开花,绿军夺冠有变数

开心体育站
2024-06-16 09:12:29
姜萍给家乡带来泼天流量,涟水文旅自称中国涟水,江苏瑟瑟发抖

姜萍给家乡带来泼天流量,涟水文旅自称中国涟水,江苏瑟瑟发抖

冬天来旅游
2024-06-16 11:12:16
凯特王妃重返公众视野,与王室成员的聊天被唇语解读

凯特王妃重返公众视野,与王室成员的聊天被唇语解读

土澳的故事
2024-06-15 23:09:09
上海市奉贤区一公职人员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上海市奉贤区一公职人员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鲁中晨报
2024-06-15 17:03:02
“烟酒不离手,健康两边走?”雷军双马抽烟吗?刘强东没学会!

“烟酒不离手,健康两边走?”雷军双马抽烟吗?刘强东没学会!

涛涛生活搞笑
2024-06-15 23:30:15
上海第一“鬼站”漕宝路地铁站:殡仪馆停尸房围在四周,诡事频出

上海第一“鬼站”漕宝路地铁站:殡仪馆停尸房围在四周,诡事频出

神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15:56:50
2024-06-16 12:54:44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4061文章数 2008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媒体:普京开出的停火条件有重大变化 已亮出战略底牌

头条要闻

媒体:普京开出的停火条件有重大变化 已亮出战略底牌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快哭,不然阿姨打你哦”新生儿缺氧无法哭出声音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中年女性还是穿连衣裙最有气质!裙摆过膝、腰部收紧,巨显瘦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普京提停火和谈条件 美防长迅速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