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听王汝刚说龙年,一乐也

0
分享至

上周,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再次连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国际说唱艺术联盟”副主席。当接过中国曲艺家协会外联处领导专程来沪为其颁发的证书时,即将迎来本命年的王汝刚笑着说:“前几天不知为何接到不少关心我近况的电话,从美国、澳洲到欧洲,还有香港、台湾的多年老友。如此看来,连任这个副主席,我还真是有点“国际影响”的嘛!”

2024年1月,王汝刚连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国际说唱艺术联盟”副主席

记者 | 阙 政

最近大家都沉迷于对90年代的怀旧,90年代有个热词叫“万元户”,但滑稽名家王汝刚却是“万卷户”——家里藏书万本,“就像每天拥着宝藏困觉,特别有安全感。”从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退休后,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比以前多出了不少时间,可以细细将家里的藏书翻出来阅读。有时候翻着翻着,他还会找到自己当年做的许多心得笔记,打开笔记,便犹如开启了时间胶囊,往事一幕幕重回眼前……

值此龙年新春佳节,就让我们随着王汝刚老师一同搭乘这趟时间快车,回到过往的数个龙年——温故知新,不亦乐乎!

与滑稽戏结缘,一圆童梦

1976,丙辰龙年。知识青年王汝刚从插队落户的江西农村返沪刚刚一年。初回老家上海的他,被分配到离家不远的上海金属表带厂,经过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培训,开始从事医务工作。终于可以与家人团聚,日子过得平淡而温馨,但王汝刚心里仍然满怀对文艺的喜爱——在厂里,他因多才多艺被推选为团支部文体委员;业余时间,他把目光投向了工厂斜对面的虹口区文化馆。

有一天,看到文化馆曲艺队在招收业余曲艺爱好者参与演出,他兴冲冲地报了名,很快就被录取,参与了滑稽界老前辈笑嘻嘻、绿杨担任艺术指导的《满意不满意》,与张樵侬、范哈哈一同登台表演——王汝刚饰演的冒失鬼“小无锡”,虽然只有三句台词,但他却在舞台上将三句演绎成了三十句,还大获好评——被滑稽表演大师杨华生、笑嘻嘻、绿杨三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喜的是滑稽界后继有人,发现了一棵好苗子。

滑稽界前辈,左起:杨华生、笑嘻嘻、绿杨、张樵侬

演出结束后,杨华生、笑嘻嘻一行就来到了王汝刚所在的表带厂。滑稽大师亲临,工人们一阵轰动。而大师此行的目的,是向工厂“商借”王汝刚去演出——当时杨华生尚未被平反,他和笑嘻嘻依托原大公滑稽剧团,正在筹建“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求才若渴。他们向王汝刚保证:“小伙子,等以后我们滑稽剧团恢复,一定请你同台演出。”

王汝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小时候就因为擅长讲故事赢得过上海市的比赛。“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班级里排演节目,让小朋友自己回去找剧本。我当时住在大世界附近,跑到福州路去买了一本《三毛学生意》的剧本,一边看一边笑,开心得不得了。”当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我还舍不得一下子看完,规定每天只能看几页,笑一阵,然后赶快把书盖起来,明天再看,再笑”。

青年王汝刚

能与滑稽大师结缘,是王汝刚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当时工厂同意我去演出,工人师傅也跟我开玩笑,说:你和鲁迅先生一样嘛,要弃医从文了,也好,跟病人打交道,总要皱眉头,还是滑稽戏好,经常有得笑。”但是没想到,“弃医从文”的事,在父亲那里却吃了一堑。在王汝刚的父亲看来,家里没有人“吃开口饭”的,反而医务工作稳定又长远。“我在弄堂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当时母亲去世不久,我和父亲相依为命,因此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王汝刚说,“虽然不能从事文艺工作肯定是一种遗憾,我也还是准备接受父亲的意见,往行医道路发展。”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杨华生与笑嘻嘻锲而不舍,抓住这棵好苗子不肯放手。他们亲自来到王汝刚居住的弄堂——无疑又在弄堂里再次引起轰动——目的是为了直接拜访王汝刚的父亲,跟他做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能支持儿子加入滑稽剧团。“两位老师讲话是很有语言艺术的。他们也没有说你儿子必须来剧团,反而跟我父亲推心置腹地聊起了生活中的遭际,末了还承诺说,滑稽剧团需要我这样有文艺特长的年轻人,加入剧团以后,他们不会让我吃亏的。”

就这样,两位艺术大师说动了王汝刚的父亲。晚上他下班回到家,父亲平静地说:“今朝两位老师来过了,侬岁数也不小了,有些事情侬就自己做主吧。”王汝刚心里乐开了花:“父亲等于是开绿灯了。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感激几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小滑稽迎龙年,一炮而红

入行十多年,王汝刚抓紧一切机会刻苦学习,他动脑筋打磨作品,记下了一本又一本案头笔记,内中满满都是关于滑稽戏的心得体会。

一本又一本案头笔记

转眼到了1988龙年,这一年的春节,新民晚报社联合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主办了名为“小滑稽迎龙年”的大型演出,在美琪大戏院连演两天,面向全社会公开售票,场场座无虚席。当时名列龙年“小滑稽”的一共有八位滑稽戏演员:王汝刚、周庆阳、林锡彪、沈荣海……八位“小滑稽”同台演出,一炮打响,在上海文艺界闯出了名堂。演出第二天,《新民晚报》以整版刊载演出报道,《解放日报》《文汇报》也紧随其后,做了大篇幅的报道,让滑稽艺术再次深入人心,也让“小滑稽”们自此确认了艺术地位,一步步向高峰攀登——王汝刚自然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一位,在“小滑稽迎龙年”演出上,他一人主演了《补婚》与《头头是道》两出节目,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获得了观众深深的共鸣。

其实早在一年前,王汝刚已经因为“王小毛”而声名大噪——1987年的5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奇有趣的《滑稽王小毛》,很快成为全上海市民每晚6点必定蹲在收音机旁等待电波送到的热门节目,一句“啊哟喂,我是滑稽王小毛”就意味着欢乐时光的开启。开播仅三个月,收听率就居电台文艺台第一名,在以后的十年中也一直牢牢占据领先地位。当时的演播团队里,“王小毛”由王汝刚、林锡彪、姚勇儿、沈荣海四人组成,很快,“王小毛”就成了王汝刚的代号,观众见到他,都不称呼本名,直接叫他“王小毛”。热情的观众来信像雪片一样飞往电台、飞往剧团、飞往王汝刚的家,甚至信封上不写具体地址,只要写上“上海王小毛收”,也能顺利送达王汝刚手里。不只是上海,整个江浙沪,只要电波能够辐射到的地方,听众都迷上了“王小毛”——他们热情地关心王小毛到底什么时候结婚,还给他提各种各样的建议,完全把他当成了生活中亲近的朋友。

滑稽王小毛

但王汝刚知道,在观众的偏爱背后,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反而是“小滑稽迎龙年”那场演出,对他来说就像是“开窍”了:“忽然像走进了敦煌宝库的门,一通百通,知道有哪些东西需要去学习,去研究,明白舞台是自己一辈子的追求。”

此后,王汝刚的演艺事业如同龙腾虎跃,一飞冲天,他相继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还有上海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不仅在滑稽戏舞台大放光彩,佳作迭出,也受邀客串出演了多部影视剧,比如被人惦记至今的《股疯》,还有《股啊股》、《男人的世界》(还兼任副导演)、《考试一家亲》、《红茶坊》……他说,自己只演喜剧,而且只在业余时间客串,他最大的功夫,还是下在滑稽戏舞台上。

《股啊股》剧照

1988年一炮打响之后,他想到自己没有正式拜过师,于是与自己的三位伯乐非常亲近——在滑稽戏演出上,杨华生老师为他作总体把关,笑嘻嘻老师会手把手地教他演出独脚戏,而绿杨老师会在语言和抖包袱的节奏上为他指点迷津。在他的成名道路上,离不开这三位恩师的无私帮助。

在剧团里,王汝刚有个“雅号”叫“无事三百里”——每次演出到了一个地方,他都要到人气最旺的地方去逛逛:菜市场、公园,哪里老百姓最多,他就去哪里。“听他们的谈吐,看他们的礼仪。”凭着这样的“无事三百里”精神,他掌握了十多种方言,回到舞台上,熟练的九腔十八调总能引来观众发笑。“方言也要懂得做加法和减法。”王汝刚说,“比如说到了苏州,我就做加法,把正宗的苏州话,再加上当地的俚语俗语、当时的流行语,通通加进去,观众听了觉得丰富、过瘾;回到上海演出,去掉俚语俗语,只讲标准苏州话,观众听得懂,笑的神经就能被拨动;等到离开江浙沪了,继续做减法,务必要让观众听懂,听懂是共鸣的前提。”

除了逛街听取乡音一片,王汝刚还有两大爱好:一是交朋友。“从专家学者到平头百姓,三教九流都有。我一直相信‘高手在民间’,各行各业的专家都有他们的法宝,上台演出的时候,他们的灵气好像也会附身在我身上一样,让我可以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演《复兴之光》的时候,王汝刚饰演的“阿福”需要从十几岁小孩一直演到百岁老人,“老人的形态、声音,靠自己想象是演不好的,我就去养老院拜访百岁老人,观察他们的语气神态,回来用‘形体造型’‘声音造型’的方法加以再现”。

饰演百岁老人阿福

很多成功的角色,都是王汝刚经由这样的交往打磨而成。有一次为了塑造滑稽戏《明媒“争”娶》里一个“关亡”的媒婆形象,他甚至自己跑到浦东去找跳大神的神婆来观察她的一举一动。

《明媒“争”娶》里饰演媒婆

另一个爱好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启发了王汝刚的表演——他是国画爱好者,与国画大师程十发、戴敦邦交好,还被程老亲切地称为“我的一位不学画的学生”。虽然自己不画,但王汝刚非常喜欢看别人画:“看大师画山水、大写意的时候,泼墨如云,随意几笔,淋漓尽致;需要‘收’着的时候,又会惜墨如金,用最少的笔触去为画面留白,赋予更广阔的内涵。”他觉得这和滑稽戏的抖包袱很是相像,“该出噱头的地方就要泼墨如云,毫不吝惜;可是对于有些过犹不及的噱头,却要懂得收敛,晓得惜墨如金的道理”。

接棒滑稽剧团,一往无前

2000年,又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龙年,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老团长退休,接力棒被交到了王汝刚的手里。刚刚接到任命时,王汝刚内心有点抗拒——当时的滑稽剧团,戴着国营的帽子,经济上却缺少支持,四个字“自负盈亏”就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当时国家单位福利是蛮好的,退休工资、员工福利、家人医药费都有保障,但这也意味着一分一厘都要靠剧团自己挣出来。”王汝刚记得当年退休的老艺术家们也会经常回来看望大家,帮忙出主意,临走时总会留下一句话:好好做,我们的退休工资全靠你们了——这更让他感觉压力山大。

他接下了这个重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艺术上可以挑担子,而管理上希望琐碎的事情不要太多。”于是他有了自己的常务副团长,“回想起来,当时虽然压力山大,但有两个有利条件还是给了我们很大鼓励,第一是团结——我们剧团演员都非常团结,经常在一起民主协商,大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能够抱成一团;第二是文化市场兴旺,滑稽戏受到观众喜爱、捧场。靠着这两个有利条件,我们放眼长三角,像上山下乡一样,自己到处去寻找演出市场。同事们都笑说我们好像户口不在上海一样,一年最多的时候创下过演出700多场的纪录,等于每天2场”。

《活菩萨》《复兴之光》《明明白白我的心》《新糊涂爹娘》《幸福指数》《今天他休息》《上海的声音》……创作出这些观众喜爱的好戏,王汝刚带领滑稽剧团走出上海,甚至走出长三角,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用票房说话,经受住了市场考验,也实现了他对剧团最朴素的承诺——员工工资绝不打折。最困难的时候,他自己去拉赞助,把拉来的经费(有时多达百万元)都投入了剧团建设。

“我对剧团提了一个要求,我说我们不要退步,我们可以原地踏步,但我们更要一直进步。”王汝刚说。为了滑稽戏后继有人,在紧张的创作和演出中,他还注重培育新人——2001年,东方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江浙沪滑稽新秀大赛”,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取得总分第一:青年演员钱懿获全能金奖,陈靓获说唱金奖,潘前卫获独脚戏银奖,堪称大丰收。从2000年接棒,到2022年退休,王汝刚当了22年的团长,硕果累累,不仅人才辈出,佳作纷呈,剧团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他自己也被中宣部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成功胜任了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之后,他还担任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能量。

回首往事,却是筚路蓝缕,冷暖自知。有一次剧团去嘉兴演出,借了工厂的汽车出发,开到半路却熄了火。此时大雨倾盆,车子一动不动,王汝刚急得火烧眉毛——当晚他们就要登台演出,一分钟也不能迟到。情急之下,他跳车跑到路上,向每一辆路过的车辆求援——一位素不相识的个体户认出了他们,答应给剧团搭便车——这一天,剧团成员就这样通过“扬招顺风车”,先后搭乘三辆车分批赶到嘉兴,准时登台时浑身已经湿透,台下观众也十分感动,报以热烈掌声。

与老搭档李九松

非遗传人,一甲子的挚爱

六十岁,人生一甲子。时间走到了2012龙年,王汝刚到了花甲之年,这一年恰好也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建团60周年(前身为“大公滑稽剧团”,创建于1952年),对人生抑或对剧团而言,都是特别的年份。

这一年里,最值得庆贺的事情,莫过于此前滑稽戏“独脚戏”项目刚刚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申请获批国家级非遗并不容易,需要讲清楚滑稽戏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影响力。但王汝刚对此非常有信心,亲自梳理了上海滑稽戏的历史渊源:“作为江浙两省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海滑稽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诞生了滑稽三大家:‘老牌滑稽’王无能、‘社会滑稽’江笑笑与鲍乐乐、‘潮流滑稽’刘春山,而我们剧团的笑嘻嘻、杨华生正是第二代传承人,笑嘻嘻是刘春山的学生,杨华生是鲍乐乐的学生,一路血脉相承。”

申遗成功后,杨华生和王汝刚也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汝刚为这个新身份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国家对文化工作的支持又上了一个台阶。”

旧版《七十二家房客》饰演“小皮匠”

新版《七十二家房客》饰演“炳根”

2006年,在王汝刚的带领下,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首次将全本滑稽戏带出国门——《七十二家房客》在日本的东京国立剧场、大阪邮电剧场相继上演,引得异国观众捧腹大笑,场面很是轰动。“以前虽然我们也带过节目去海外十几个国家交流,但是像这样整本大戏出国演出,这是第一次。”王汝刚还记得来捧场的观众中,有在日的中国人,也有日本市民,“日本观众非常热情,他们看完戏之后还会在后台等着演员,和我们打招呼”。为了让日本观众更好地入戏,王汝刚想了很多因地制宜的办法,比如减少语言表达,增加动作成分,发挥滑稽戏短小精悍的特长;再比如邀请了几位日本笑星加盟,让中日喜剧演员的碰撞,更好地挑动观众笑的神经。

沪语文艺,一触即发

转眼又是12年过去,2024龙年来临之际,王汝刚虽然已经退休,却从未离开舞台——上周,王汝刚再次连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国际说唱艺术联盟”副主席。当接过中国曲艺家协会外联处领导专程来沪为其颁发的证书时,即将迎来本命年的王汝刚笑着说:“前几天不知为何接到不少关心我近况的电话,从美国、澳洲到欧洲,还有香港、台湾的多年老友。如此看来,连任这个副主席,我还真是有点“国际影响”的嘛!”

坐标上海,影响国际

接受聘书的同一天,王汝刚还欣然收下第九个新徒弟——德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德国不来梅大学(Universität Bremen)生物认知系统系教师、青年喜剧演员刘辉。“刘辉是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在德国高校里担任教师,作为优秀的华侨青年,这些年来教学之余一直在欧洲努力传播、弘扬中国的曲艺艺术。在“国际说唱艺术联盟”的牵线搭桥下,我认识了这位小老乡,几次在欧洲访问演出时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有缘在中国曲协有关方面领导的见证下正式收他为徒,我很欣慰。我希望他能好好运用自己在学术、语言上的优势,把家乡文化,海派文化的代表——滑稽戏介绍、传播、弘扬到欧洲,做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新一代曲艺人。”望着爱徒,王汝刚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2024年1月,新收第九个徒弟刘辉

与此同时,他依然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荣誉团长,依然是“非遗传承人”——去年,王汝刚还在都市喜剧《宝兴里》中出演了一个9岁来到上海、大半辈子都居住在金陵东路“宝兴里”的“花家阿公”。姜还是老的辣,一出场就引发观众阵阵笑声。而当“花家阿公”摇着蒲扇坐在藤椅上追述往事时,观众的思绪又随他回到了那个纯真年代,感动非常。这一出“宝兴里”弄堂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而百宝齐出的喜剧,最终刻画出了老上海人“故土难离”的情愫。曾经“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虽然环境逼仄,却也满是人情味。

在《宝兴里》中饰演“花家阿公”

“我的心还是和滑稽戏连在一起。”王汝刚说,“只要有机会,有合适的剧本,我始终愿意上台演出。越剧名家袁雪芬很早以前就给我提出过建议,说滑稽戏应该改名为‘上海喜剧’,近年来我越来越赞同她的提议——滑稽戏应该是海派喜剧一种,它需要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融合——时代不同了,闭关自守是不行的,我们要吸收新的表演,新的题材,新的时代内容。现在喜欢滑稽戏的青年观众少,说明我们的融合程度还不够。到底是观众‘就’滑稽,还是滑稽‘就’观众?我想我们创作思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搞清楚青年观众想看什么,再去融合各种表演方法。”

近日电视剧《繁花》热播,沪语版更是在上海掀起了一阵“重说上海话”的热潮。王汝刚也深有感触:“沪语文化兴起是非常好的,我作为市人大代表,也常常呼吁对方言的传承保护。现在我们的大城市,看起来都差不多,像是水泥森林,而语言却是城市的血液和灵魂,让地方方言活起来,城市会更加‘鲜龙活跳’。上海人有句话叫‘侬发发声音’,现在人家《繁花》发了,我觉得就是好事,不要去挑剔有几个音不够准确,好像有点‘洋泾浜’,上海话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是五方杂处的结果。”

《繁花》掀起的90年代怀旧热潮方兴未艾,王汝刚也想起了一件旧闻趣事——90年代《青年报》曾经写过一篇报道,说“沪语就快消失了”,建议为了保护方言,“应该让王汝刚讲一段上海话,封在易拉罐里,收藏在人民广场当中,过几十年以后挖出来听听看”——俨然是上海话的“时间胶囊”了。幸好,《繁花》向大家证明了,沪语并未消失,沪语热一点就着,一触即发。这方言的基础还在,未来滑稽戏的发展就大有可为。

这种“爱国”生意可以休矣!

处长父亲出现在备注栏并非大学招聘公示“忘删了”,但……

贝佐斯未婚妻越穿越少,“暴妻风”如此?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乌400架无人机怒袭莫斯科州,俄3条主输油管道被瘫痪损失惨重

乌400架无人机怒袭莫斯科州,俄3条主输油管道被瘫痪损失惨重

史政先锋
2025-11-01 22:21:04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姜大叔侃球
2025-11-01 20:27:43
央视女主持王小骞分享矮小症女儿近况,注射2年激素后,11岁身高已长到150

央视女主持王小骞分享矮小症女儿近况,注射2年激素后,11岁身高已长到150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01 06:05:00
美国为何眼睁睁看郑丽文当上国民党主席?背后原因,大陆一清二楚

美国为何眼睁睁看郑丽文当上国民党主席?背后原因,大陆一清二楚

朔方瞭望
2025-11-02 09:58:19
这几天最大军事动态非韩国开搞核潜艇、是美印签署10年国防协议

这几天最大军事动态非韩国开搞核潜艇、是美印签署10年国防协议

邵旭峰域
2025-11-01 16:01:04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你的生日尾数是多少,就是什么命!

大禹小城
2025-11-01 20:36:49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鲁中晨报
2025-11-02 09:59:04
章泽天被曝和刘强东冷战后续:被扒消费降级,太像离婚后的大S!

章泽天被曝和刘强东冷战后续:被扒消费降级,太像离婚后的大S!

柠檬有娱乐
2025-11-01 14:25:10
葬礼吃席围墙突然倒塌,砸死6人

葬礼吃席围墙突然倒塌,砸死6人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1 08:12:11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大风新闻
2025-11-02 10:45:10
神舟二十即将返航,3名航天员大约250多斤的排泄物,该怎么处理?

神舟二十即将返航,3名航天员大约250多斤的排泄物,该怎么处理?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1 18:18:53
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校园观察@大学生)

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校园观察@大学生)

金台资讯
2025-11-02 06:07:03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白酒最怕的解药,不是浓茶!家家都有,酒前吃一点,咋喝都不醉!

徐云流浪中国
2025-11-02 08:53:38
地球上的动物都有天敌,那么人类有天敌吗?人类的天敌是什么?

地球上的动物都有天敌,那么人类有天敌吗?人类的天敌是什么?

宇宙时空
2025-11-01 09:57:41
朱珠现身机场,吐司羽绒配牛仔裤,身材绝美,时尚教科书来袭!

朱珠现身机场,吐司羽绒配牛仔裤,身材绝美,时尚教科书来袭!

娱乐领航家
2025-11-02 00:00:03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7:57:02
雷霆弃将把鱼腩带成东部第一!开赛未尝一败,连杀东部冠军热门

雷霆弃将把鱼腩带成东部第一!开赛未尝一败,连杀东部冠军热门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01 14:26:29
男子故意花13万买奔驰抵押车后,直奔青藏,清收队到场后:不收了

男子故意花13万买奔驰抵押车后,直奔青藏,清收队到场后:不收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7-23 15:53:17
太子集团陈志财产或超2000亿,多国对他动手

太子集团陈志财产或超2000亿,多国对他动手

上峰视点
2025-11-01 11:17:27
女子嫁美农场主6年闹离婚,嫌弃丈夫每天不刷牙,又懒又穷靠她养

女子嫁美农场主6年闹离婚,嫌弃丈夫每天不刷牙,又懒又穷靠她养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15:11:01
2025-11-02 11:35:00
新民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民周刊
深度和角度,这就是我们能做的
12129文章数 2221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时尚
房产
艺术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松弛感穿搭太适合秋冬了,减龄又好看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