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有着“调料之王”的美称,常常被用来改善菜肴的口感,增加香气和麻味。
花椒的原产地就在中国,“花椒”一名最早记录在西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这说明中国人民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就在食用花椒了。
古代人认为花椒散发的特殊香气可以驱虫辟邪,且花椒上密密麻麻的油点被赋予“多子多福”的含义,所以很多朝代的皇宫都会选择用花椒混杂着泥土涂刷墙壁,由正宫皇后居住,取名为“椒房殿”。
现代人虽然不会使用花椒来涂抹墙壁,但也会用花椒来做食物防虫害、防变质以及去腥解腻等类似作用。
花椒原生于喜马拉雅山脉,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古时候四川是花椒的重要产区,很多品种的花也被取名为称为川椒、巴椒、蜀椒等。
在辣椒传入中国以前,四川人“无辣不欢”中的“辣”味,其实是来自于花椒、姜、芥辣、茱萸等植物当中,而并非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辣椒。
不过到今天,花椒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海外国家也有种植。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那么在我国各地的花椒产地中,有哪些地方的花椒名气最大,品质最优呢?
茂县花椒
既然闻名于四川,那么四川的花椒肯定是最能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品种之一。
四川茂县的花椒有着非常悠长的栽培历史,它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部,相较于其他产地,它距离喜马拉雅山脉的距离可以说非常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这里生产的花椒质地优良,主要栽种西路花椒中的代表之作——“大红袍”,其花椒子油重粒大,果皮红亮,因为从唐朝至清朝的千年时间里,花椒一直深得宫廷青睐,所以也曾被称作“贡椒”。
在千百年的种植历史中,茂县花椒已经渐渐成为了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步入新世纪以后,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当地花椒品牌,当地乡县政府还特地牵头成立了花椒协会,不时会举办花椒节,让当地花椒走向全中国,极大程度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
从2010年起,这个小小的县份新增了50个就业岗位,每年新增产值500万元。截至2018年,茂县近5万亩的花椒种植基地每年销售320吨成品花椒,已成为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
韩城花椒
提起大红袍花椒,那便不得不说一说同样拥有悠长种植历史,因“大红袍”而享有“中华名椒”美誉的韩城花椒。
韩城花椒的种植时间有600年之久,其生产的大红牌穗大粒多,颜色鲜艳,椒子外壳非常厚实饱满,香气扑鼻。
虽然油量不及四川产的花椒大,但是韩城花椒口感适中,椒麻得当,是寻常做菜一个不错的选择,广受消费者喜爱。
同样是大红袍,但却有着不同的风味,这是因为韩城的生态气候条件不同于巴蜀,再加上土壤质地中的钾含量非常丰富,造就了韩城大红袍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韩城历届政府便有意将花椒作为当地的优势企业来发展,希望花椒能够给当地人民带来富裕与希望。
最终经过政府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一个纵横全市中部浅山台塬区的一个大型花椒种植基地,让当地11个乡镇、195个行政村,及其2万户市民享受到了花椒生产带来的福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花椒生产基地之一。
陇南花椒
陇南花椒产于甘肃陇南市,这里阳光充足,水源丰富,造就了香味浓郁、麻味醇厚的陇南花椒。
对比其他产地的花椒来说,陇南花椒药效成分多、精油含量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陇南花椒主要分为两类,其中武都花椒属绵椒一类,因为武都独特的河谷盆地效应环境,让这里的花椒有着非常丰厚的疣状凸起油腺,其生产出来的花椒色红油重,香气浓郁。
同时,这里的花椒种植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早在西汉时期的《范子计然》中便有相关记载。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千百年的种植经验让武都成为优质花椒的重要生产地之一,有着“千年椒乡”的 称号,民间也爱赞美它油光洪亮的花椒为“大红袍”。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武都的政府单位也开始大力扶持当地种植花椒,力争让武都花椒规模发展,覆盖全县,走向全国。
另一种西和油椒则产自陇南西和,相较于绵椒来说,它的椒子外壳上含油量更多,味道更加醇厚,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凤县花椒
陕西凤县的“大红袍”又被称作“凤椒”,同样拥有着“大红袍”鲜红、粒大的特征,但除此以外,它还有着与其他花椒的不同之处。
很多人吃花椒除了“香”以外,还会讲究一个“麻”。凤椒果大粒红,有双耳,更重要的是承种植地的光照、降水与温度之幸,它麻味悠久,让人回味无穷。
在全国性的花椒品种调查中,凤县的这种“大红袍”可谓是科科优秀,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这里的种植历史也有千年之久,最早种植于三国时期,在明清时期闻名于全国,成为了中国历史名椒之一,被冠以“花椒之王”的美称。
“金红花椒肉厚有双耳,殊胜他地”,《凤县志》中寥寥数语,便道尽了这里花椒的形态与风味。
2004年末至2005年初年时,因为各项指标都位列全国之最,凤县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国家林业局也正式将凤县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到2009年,凤县年产3500吨花椒,产值约1.4亿人民币,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即便是到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凤县仍以年产1100吨的花椒在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
汉源花椒
最后一个备受好评的花椒同样产自四川,它产自雅安市汉源县。汉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它生产的花椒油重粒大,色泽丹红,风味独特。
因为古代的汉源称作清溪,所以正宗的汉源花椒又被称作“清椒”,只不过汉源最好的花椒并非“清椒”,而是来自汉源北部建黎乡的贡椒,味道更像芳香浓郁,惹人喜爱。
早在汉武帝平定西南以后,史料上便有相关记载,说汉源的夷人用红椒、马匹与汉人换取布匹和盐巴。
这表明汉源地区至少有着2100年以上人工栽培花椒的历史,且到了唐代以后,皇宫更是将汉源花椒选作贡品,一直进贡至清朝光绪年间,成为贡椒的历史长达1000多年。
《汉源县志》记载:汉源花椒气味辛和,用途亦广,本境方物,列为贡品。
时间来到现代,汉源花椒早在2004年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并被盛产花椒的四川省评为“天府十宝”,是四川省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同时,因为麻得带劲,汉源花椒也是千百年来川菜的核心精华之一,许多食客爱极了它的清香麻爽。
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日照、降水等,以上五种声名远扬的花椒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点,但我们不难发现的是,他们都有着“色红、油大、果实饱满”的优点,也正是这些优点,才让他们在消费者群体中广受欢迎。
花椒的疣状突起物上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与天然的芳香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增强食欲,预防消化不良。
所以很多人在食欲不振的时候,总会往菜肴中放上几粒花椒,缓解不良症状。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花椒在生活中的妙用,不仅是外用敷墙防虫,它还能熬水以后直接服用,用于体内寄生虫病的治疗。
也难怪医疗水准低下的古代,最初的花椒是一种昂贵的香料,也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花椒酒”也只有祭神,或是贵族餐桌才能享用。
发展到后来,“椒蓼之实,繁衍盈升”,古人过春节的时候还要专门喝上一杯花椒酒,一是暖身暖胃,二是驱虫辟邪,第三则是承接花椒多子的美好祝福。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花椒当中蜀椒其实是一种含毒的的植物,甚至被古人描述为一种神挡杀神的物品。
《金匮要略》中讲:蜀椒闭口有毒。误食之,戟人咽喉,气病欲绝。或吐下白沫,身体痹冷。
花椒驱寒,但蜀椒却痹冷,这让很多花椒爱好者直呼“难以接受”,而根据这一特性,花蜀椒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工具”,甚至出现了“椒杀”这一专有词语。
不过自汉魏以后,集体“椒杀”的事件就已经很少在史书上记载了,花椒仍旧是吃货眼中的心头好,文人眼中的美好祝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1.中国自然标本馆《花椒》2012-12-09.
2.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3.人民网《10种重口味食物治病有奇效 芥末解毒、花椒防癌》2015-09-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