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之间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就好比县乡村三级之间的区别,从国家财政拨款的角度,可将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
一类事业单位大部分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也有一部分是差额拨款的,经费来自政府部门,相对来说,保障性能最好,比如公立中小学(不含高中)。
二类事业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就是说财政仅拨发部分经费,承担着一定经营或收费职能,比如一般的公立大学,读大学是要交一笔不菲的学费的。
三类事业单位是自收自支性质的,它的经费完全得靠自给自足,基本依靠自身盈利来获取经费收支的,如公益性培训机构。
一般来说,这三种事业单位是公立单位,单单从稳定性上说,他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一类事业单位,是行政性质比较明显的单位,有些地方干脆采取混编,事业单位干着行政单位的活,特别是在县乡两级。
一类事业单位参公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稳定最好但是待遇要比公务员差一大截。
二类事业单位,虽然不以盈利为导向,但是它的能够轻松地养活自己,比如,大学收取的学费主要用于学校的发展,还能得到财政一大笔拨款用于学校的运管。
二类事业单位,经济收入和稳定性的平衡度是最好的,二类事业的好单位,比如县里医院医生、高中教师的收入普遍要高于一般公务员。
三类事业单位,看上去自给自足,没有什么保障,稳定性不怎么滴,但是往往背靠国家这颗棵大树,只要经营得当,待遇却事业单位中是最好的,不过也容易两极分化,有些单位发工资都困难,穷得很。
所谓公益一类,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妇幼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基本公益服务,不宜也不能由市场规律随意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
所谓公益二类,一般是具备以下条件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公益二类,是要着重强度的。一是身在体制内,完全不用担心失业,各种事业编该有的福利一样也不会少。二是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成功转化为对等的报酬,在薪资方面,绝对是体制内很棒的。三是若有对应的机会,是可调任为行政编制的。
所谓公益三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具有公益属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机构。
这类事业单位,如果考虑体制内外问题的话,那就要注意了,因为国家会把这类单位逐步改制为企业,也就是国有企业,之后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不知不知中,就把编制给弄没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