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药残超标?“海虾陆养”吃不得?农民日报求证

0
分享至

郭少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说起海鲜,我们通常想到大海的馈赠,是沿海地区的特产。近年来,“海鲜陆养”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即便是深居内陆、离海最远的新疆,最近也因出产品质优良的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等海鲜而火爆“出圈”。

“海鲜陆养”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更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渠道。然而,网上也陆续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针对目前国内养殖量和消费量都较大的南美白对虾,有网络博主打着“健康管理”的名义,声称“那些所谓的海虾其实都是在陆地上养的”“这些虾高密度养殖,会给虾喂抗生素”“在运输过程中,为了让虾保持新鲜,还会使用‘保鲜保活剂’”。

这些对“陆养海虾”的否定和质疑是真的吗?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房文红和相关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者。

问题一:海虾陆养,甚至是高密度养殖,质量安全有保障吗?

回答:质量安全完全有保障。

“海洋里的鱼虾蟹,从捕捞到人工养殖,本身是一种进步。”房文红告诉记者,“海鲜陆养”是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海虾在陆地上的养殖大致可以分为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曾经只能靠海吃鲜的产品短缺问题,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拥有丰富优质的海鲜。海虾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源。当前我国海虾养殖以南美白对虾为主,年产量在180万吨左右,同时还要进口大约80万吨,方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还需要提升养殖技术,提高海虾的产量和品质,应对我国海产品的消费缺口。

现代化的海虾养殖是高密度吗?“养得太密”是否会影响虾的品质?房文红告诉记者,现代化的工厂养殖确实具有高密度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池塘养殖,高密度养殖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但绝不代表品质的下降。“工厂化养殖是可控的,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调控水质,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水温,精准投喂,可以让海虾在一个非常优良的环境中生长。”房文红介绍。

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南境村水产养殖大户陈贵全就是高密度养殖的受益者。陈贵全告诉记者,目前的工厂化养殖每立方米水体投放500-800尾虾苗,经过100多天的养殖周期可实现7-10公斤的产量。高密度养殖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和管理,及时清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废物,控制水体内的病原菌,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同时,需要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投饵,以提高水质和增加虾类营养,“环境好,营养足,养护精,才是让虾长得又好又快的原因。”

问题二:海虾陆养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药残超标?

回答:海虾养殖很少用药,不会导致药残超标。

“基于对虾本身的特性,对虾养殖是很少用药的。”房文红解释,海虾的养殖周期一般为3-4个月,目前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进行病害防控,一是选用健康、抗病能力强的虾苗;二是科学调控养殖水质、底质、溶氧、饲料精准投喂等要素。房文红还提出,通过生物安保培育SPF(不带有特定病原)虾苗,阻断传染源,让虾少生病、不生病,本身就是养殖业的努力方向。

“通过藻类、微生物和菌群调控实现水体平衡,是我们目前进行养殖的关键要素,而投放抗生素会破坏水体平衡,反而容易导致虾的死亡,所以养殖户并没有不规范用药或过量用药的动力。”陈贵全补充道,“现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监测体系非常完善,一旦发现药残超标,要承担非常严厉的法律责任,不要说产品在市场、超市里要接受抽检,每一茬虾出塘,我们都会主动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每一批产品都合格。”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106个品种130项参数14437个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6%,在抽检的大宗养殖水产品中,对虾的抽检合格率为100%。

问题三:长途运输中,海虾靠什么保鲜?是网传的“保鲜保活剂”吗?

回答:对虾保鲜主要靠降低水温保活,不使用任何药剂。

“随着技术的提升,除了西藏还没有进行海产品规模化、商业化的养殖,全国其他省份,包括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内陆地区养殖海虾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房文红介绍。

有网民提出,新疆地域广阔,“虾会不会没有运出新疆就已经撑不住了?”更有网友声称,用“保鲜保活剂”才能让虾一直处于活蹦乱跳的状态。

“虾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主要靠物理降温,使虾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在运输途中要确保水中的含氧量和水质清洁,这样即便奔波上千公里,到达目的地后恢复了水温的虾会重新苏醒过来。”房文红说明。

陈贵全表示,作为对虾养殖大县,漳浦县的水产物流配套已经十分完善。虾从池里出来就直接降温冷冻至休眠状态,然后进入密封包装的空运包装箱内登机发货,一路“睡”到目的地,“到达消费市场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48小时。重新注水升温后,基本都能恢复活力,这种运输方式损耗很少。至于‘保鲜保活剂’,我养虾这么多年,从没听过。”

(来源:农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一旦进入战争,这些数字告诉你,只有一个结论:缴械投降

中国一旦进入战争,这些数字告诉你,只有一个结论:缴械投降

蓝婉莹
2024-05-12 02:22:39
6月12日,这应该是今天娱乐圈最“劲爆”的瓜了!

6月12日,这应该是今天娱乐圈最“劲爆”的瓜了!

仙人掌说娱乐
2024-06-12 16:20:49
曝黄一鸣生活拮据,给王思聪女儿买20元衣服,王思聪拒绝付抚养费

曝黄一鸣生活拮据,给王思聪女儿买20元衣服,王思聪拒绝付抚养费

180°视角
2024-06-13 09:25:20
俄军最后底牌,S-500导弹杀进战场:再被摧毁,就没人怕俄罗斯了

俄军最后底牌,S-500导弹杀进战场:再被摧毁,就没人怕俄罗斯了

鹅毛的大雪
2024-06-13 16:15:41
美国会通过法案,否定“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一部分”

美国会通过法案,否定“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一部分”

仰望沧海
2024-06-13 11:50:29
黄一鸣再度爆料,彻底断了转正的后路!王思聪在日本也有了新女友

黄一鸣再度爆料,彻底断了转正的后路!王思聪在日本也有了新女友

金牌娱乐
2024-06-12 12:12:34
王思聪私生子事件后首次公开露面:表情冷漠,身后多位异性随行

王思聪私生子事件后首次公开露面:表情冷漠,身后多位异性随行

素素娱乐
2024-06-13 07:59:10
王思聪亲自否认黄一鸣的爆料:根本就没有的事

王思聪亲自否认黄一鸣的爆料:根本就没有的事

金牌娱乐
2024-06-13 09:02:52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大风文字
2024-06-03 10:27:47
上海一地铁惊现不堪一幕,这位女子的穿着着实不敢恭维哈哈哈

上海一地铁惊现不堪一幕,这位女子的穿着着实不敢恭维哈哈哈

石辰搞笑日常
2024-06-13 22:07:49
普京怕啥来啥,北约志愿飞行员将直接参战:要3个月打败俄空天军

普京怕啥来啥,北约志愿飞行员将直接参战:要3个月打败俄空天军

文雅笔墨
2024-06-12 17:39:07
SpaceX推迟猎鹰9号火箭发射

SpaceX推迟猎鹰9号火箭发射

界面新闻
2024-06-13 07:04:38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猫眼观史
2024-05-16 18:11:46
指谁呢?李璇:某位国脚此前因伤离开国家队,换帅后又说踢不了

指谁呢?李璇:某位国脚此前因伤离开国家队,换帅后又说踢不了

直播吧
2024-06-13 16:12:14
0+0+0+0!3千万合同成累赘,独行侠0-3后,没人注意这2人的表现

0+0+0+0!3千万合同成累赘,独行侠0-3后,没人注意这2人的表现

麦迪的篮球
2024-06-13 11:42:56
英保守党称“若赢得大选将把中国列为和俄伊同等威胁国家”,中方此前已表态

英保守党称“若赢得大选将把中国列为和俄伊同等威胁国家”,中方此前已表态

环球网资讯
2024-06-12 16:44:12
董路:孙兴慜绝对是个伪君子&比李刚仁差远了 安慰王大雷是在羞辱

董路:孙兴慜绝对是个伪君子&比李刚仁差远了 安慰王大雷是在羞辱

直播吧
2024-06-13 19:35:15
中朝关系突生变故?朝鲜罕见被激怒,紧急时刻,中方挑明立场

中朝关系突生变故?朝鲜罕见被激怒,紧急时刻,中方挑明立场

星辰故事屋
2024-06-12 15:53:04
一个千年的抗癌名方,抗癌只需要6味药,生存期延长15年

一个千年的抗癌名方,抗癌只需要6味药,生存期延长15年

肿瘤科王红军
2024-06-11 11:20:53
5 天超 1.3 亿播放量!抖音现象级视频出现了

5 天超 1.3 亿播放量!抖音现象级视频出现了

科技狐
2024-06-13 10:57:05
2024-06-14 04:54:44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206930文章数 9108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海楼市新政后有业主熬夜卖房:比之前最低价高360万

头条要闻

上海楼市新政后有业主熬夜卖房:比之前最低价高360万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科技要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教育
亲子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流萤的魅力!为迎接她上线崩铁开启线下活动,邀约地点藏玄机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粉过恋爱兄妹的李龙宇是我的赛博案底…

亲子要闻

3岁前做好这三件事,能让孩子更聪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