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胡卫:人类起源与创造力之谜

0
分享至

胡卫:我想把袁越撰写的《人类的终极问题》,推荐给青少年朋友们。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呢?

第一,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提出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哲学命题,这一直被视为是人类“源与流”的终极问题。无独有偶,中国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的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的一生至少要解决三大关系问题,而且这个次序不能颠倒。首先是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二是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三是要解决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问题。那么除了科学家和哲学家关心这些问题以外,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也时不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惑、烦恼和羁绊。我在少年儿童阶段,就知道人是要死亡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茶饭不思、忐忑不安,试图在内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二,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时期,急需正本清源,所以讲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背景下,袁越走访了十多位科学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最后写成了《人类的终极问题》这本书,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第一部分主要涉及的是地球的年龄和人类起源问题。2017年3月2号,《自然》杂志刊登了几位加拿大学者的发现,在非洲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古老的生物化石,距今有四十二点八亿年到三十七点七亿年。我们地球的年龄只有四十五亿年,所以可以说,生命早在地球形成后不久就出现了。但是我们知道,人属动物直到三百万年前才出现,而解剖学意义上面的现代人,直到二十和三十万年才被进化出来。那么我们像现在这些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高级的智慧生物,实际只到五万和七万年前才刚刚诞生。这个五万年听起来很漫长,但是对于四十五亿年的地球来说,甚至连弹指一挥间都算不上,所以我们都是这个宇宙、这个地球上面的幸运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祖先的躯体早已化为灰烬,人类祖先仅有少量的骸骨的化石长留人间,所以我们只有想办法找到他们,并做出正确的解读,才有可能揭示人类起源之谜。

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用测年技术来丈量深邃的时间,不断揭示人类从什么地方来这个秘密。在这个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一地起源说”,包括“亚洲起源说”,曾经发现了北京猿人,后来我们把周口店这个地方保护挖掘,周边的马路全都加以拓宽;也有“非洲起源说”和“欧洲起源说”。那么后来,科学家又提出了质疑,“一地起源说”不可能,是多地起源。有的人就设想北京人就是当今的东亚人的祖先,印度尼西亚出现的爪哇人被认为是当今东南亚人和澳大利亚人土著居民的祖先,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当今欧洲人的祖先,而非洲出土的古人类、有人认为是非洲人的祖先等等,不一而足。科学家采用了脱氧核糖核酸的证据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打开寻祖大门之后,科学界彻底改变了人类进化史研究的进程。

1974年,一批考古学家在东非大裂谷的最北端,发现了零星的骨骼碎片,他们欣喜若狂,因为这个骨骼碎片、终于知道了人类的起源,所以他们在晚上庆祝的时候,就放了一首歌,这个歌里边的一个名称,就叫做露西,于是他们把这块头盖骨就命名为露西。后来因为脱氧核糖核酸的证据,又还原出了女性的祖先,叫做线粒体夏娃。那么最后终于知道,原来所有人的母亲都可以追溯到十五和二十万年前的非洲,都是同一群,有人甚至认为是同一位非洲幸运的妈妈。也就是说,人的这些物种诞生于非洲,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那么,有一点我想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三十万年前,旧大陆上生活着包括我们的祖先,还有五种不同的人种,我们现在知道有罗德西来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弗洛里斯人。但是,根据现在经典的“走出非洲”的理论,我们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我想主要是善于学习和他们强健的体魄以及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比其他人种有了更大的进化优势,所以他们在走出非洲的过程当中,将沿途遇到的其他人种悉数灭绝。脱氧核糖核酸的证据清楚表明,我们祖先起码和两种人发生过基因和信息的交流,并且从中获益。2022年的诺贝尔的生物和医学奖,颁给了一个瑞典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斯万特·帕博,他研究发现千万年前,人类在离开非洲过程当中,和其中的尼安德特人发生过基因和信息的交流,这些基因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生理相关性。

第二个观点涉及到人的创造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知道,人的创造力主要来自于人的独一无二的大脑,虽然人脑只占整个人体重的百分之二,但是却要消耗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能量。为什么人类能够发展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研究以后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因为要直立行走,所以人的骨盆不能很大,否则双腿并不拢,走起路来重心不稳。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女性不得不让婴儿提前出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人类都是早产儿,人类的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过程,有一大半都是在出生以后完成的。这也最终成为改变人类命运的关键因素,使得人类的童年得以延长,大脑的可塑性得到极大提高,并促使人类开发出了一套适应性极强的学习系统,并为自身创造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人类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第一就是直立行走,第二就是劳动创造人,就是使用工具,第三就是学会用火,最后发明了农业。每一次的技能的进步都让人类迎来了创造力的大爆发。这里顺便介绍一下,作者提到的“液态网络理论”。我们知道创造力离不开合适的环境,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朗顿,提出了有关液态网络理论,他认为创造力旺盛的地方一定处在混沌的边缘,也就是介于这个严格秩序和彻底混沌之间的中间地带。如果用物质生态理论来加以比喻的话,气体就是彻底混沌,新结构随时会出现,但又随时都会瓦解;那么固体有严格的秩序,尽管结构很稳定,但是它杜绝了新结构出现的可能性;那么介于当中的液体,它是介于气体和固体两者之间,只有液态网络才是混沌的边缘,它既能够让新事物顺利出现,又可以让好的创新稳定下来,并将这个边缘逐渐扩大,以便我们来探索所谓相邻的可能。

有个比方,人类社会早期打猎采集阶段,那就相当于气体,我们的祖先居无定所,像空气的分子一样,游荡在非洲大草原上;那么到了农业社会、农耕社会,人口不再流动,那时的人类社会以村庄为单位,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一套传承的体系,彼此也互通有无,新技术一旦出现,就可能会迅速地传播开来,并在新的地方有新的创造发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出现以后,导致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会聚交流,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腾飞,并且一路发展到今天。

最近有一个科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做《好主意从哪里来》,他找了过去六百年当中出现的两个对人类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创造者做了比较,最后他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第一,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集体智慧的产物;第二,是基于公益性的创造,或者反过来说,公益性的创造逐步会成为以后创新的主流。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有达芬奇、伽利略、哥白尼等少数绝世天才单打独斗的情况,这会变得越来越罕见。

纵观这本书,掩卷长思,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三点有益的启示:

第一,万物相生、彼此依存,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知道,人这一物种诞生于非洲,后来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分三次走出非洲,最后扩散到世界各地,现在有了亚洲人、非洲人,欧洲人,二十万年前他们都是一家,所以今天的人类都是同一群非洲人的后代。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部落、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到世界,主要是协同合作的结果。那么人类这个物种,要想在宇宙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会相互合作,把创造力用在正确的地方,齐心协力来面对已经和正在或将要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就我们青少年的教育来说,我们不应该只是对这些历史趋势被动做出反应,而应当同步甚至领先于这些趋势来进行变革。这个也是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否为社会所接纳以及他的知识技能能否有效地为社会、国家和人类提供服务,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第二,创造有赖于集体智慧,需要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的空间。如何才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这本书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和办法,比如第一条就是鼓励人们去从事艺术创造。我本人小时候就是学画画,感觉进入艺术创作就等于进入了科学创作。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艺术思维更侧重于直觉,具有跳跃性和非线形性,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第二种方法就是让大脑休息,不要以为休息就不是创造活动,比如散步、做家务的时候,很容易灵光乍现,因为你在休息的时候,你的大脑仍然在想着那件让你琢磨不透的难题。另外我们认为,看闲书也是一个好办法,实际我今天介绍的这本《人类的终极问题》,跟我这个专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帮助启发我们的思考,也有利于推动专业的发展从中来找到灵感。另外有历史学家讲,启蒙时代的欧洲绅士,他们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做笔记。这也是因为那个年代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

那么除了这些方式以外,我想同伴的交流也是寻找灵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我现在一直说,现在学校教室当中课桌椅的摆放不合理。现在课桌都是排排坐的摆放,更好的摆放应该是围合式的。我想比尔·盖茨当时在造办公楼的时候,他首先设计的是水吧和咖吧,然后围绕水吧和咖吧再来设计同事之间的办公区,目的就是为了要使同事在饮水和喝咖啡的时候,能够便于大家的交流,以此来激发同事之间的灵感。

对青少年的科创教育,有如下启示:一是需要创设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和空间,因为灵感来自于丰富的信息,这是影响液态网络建构的主要问题,只有营造积极的液态网络,让信息公开、透明、流动起来,创新才可能触类旁通。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大数据来了解你的喜好,然后精准地加以投喂,制造所谓的信息茧房,这个也会限制人的视野和他的创造能力,所以我认为这两种情况都要改变;二是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德智体美劳并举。尤其要重视学校的美育,要将艺术课作为美育的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欣赏美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的活力。就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的,艺术和创新是不能分割的,因为两者的共同基础都是人类的创造力。

第三,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能像传统教育这样、单靠老师传递知识给学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够抓住重点,快速地来阅读。其次就是课堂学会讨论,把阅读的主要观点拿到课堂当中和同学进行交流、甚至争辩。再次就是要学会写作,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然后要掌握写作的框架和程式表达。最后就是要学会公开的演讲,我想演讲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胆子要大,敢于表达,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和同伴、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

第四,活着就是要奉献,对青少年朋友而言,关键就是要提高青少年学习的效率,做到有效学习。

【帆书】栏目稿件,未经授权,禁止搬运。纸质图书,请关注【经观商城】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帆书(原樊登读书)】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金正恩盛情款待普京,民众热情高涨,金与正美翻全场,翻译帅呆了

金正恩盛情款待普京,民众热情高涨,金与正美翻全场,翻译帅呆了

喜欢农家生活的阿律
2024-06-20 01:47:30
郑欣宜新形象,暴瘦很多,亲情凉薄,曾独自在母亲墓碑前哭泣

郑欣宜新形象,暴瘦很多,亲情凉薄,曾独自在母亲墓碑前哭泣

郑丁嘉话
2024-06-20 11:54:39
科普:精液真的有营养吗?

科普:精液真的有营养吗?

喜马拉雅主播暮霭
2024-06-20 08:44:54
离谱!复旦大学毕业生打老师后续:本人直言打错人了,已申请退学

离谱!复旦大学毕业生打老师后续:本人直言打错人了,已申请退学

180°视角
2024-06-20 11:52:52
“爆改”永辉超市首日销售额暴增近14倍?胖东来:淘汰了80%产品,往好的方向发展,7月1日改造“新乡店”【附超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爆改”永辉超市首日销售额暴增近14倍?胖东来:淘汰了80%产品,往好的方向发展,7月1日改造“新乡店”【附超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前瞻网
2024-06-20 16:53:11
使馆车余琦秘书长公开诚恳道歉!你不看看当事人是谁,大有来头

使馆车余琦秘书长公开诚恳道歉!你不看看当事人是谁,大有来头

一口娱乐
2024-06-19 13:20:26
大S模仿者去深圳麻六记,被工作人员拒绝入内,满脸落寞打道回府

大S模仿者去深圳麻六记,被工作人员拒绝入内,满脸落寞打道回府

郑丁嘉话
2024-06-20 14:16:30
广东人是如何打破什么身份就用什么档次的物品的?

广东人是如何打破什么身份就用什么档次的物品的?

有趣的羊驼
2024-06-20 19:30:32
复旦打老师男生被北大录取?北大回应

复旦打老师男生被北大录取?北大回应

新京报
2024-06-20 20:58:51
复旦打老师者已被北大医学院录取,特殊身份曝光,网友:不能原谅

复旦打老师者已被北大医学院录取,特殊身份曝光,网友:不能原谅

熙熙说教
2024-06-20 14:51:17
深度好文: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深度好文: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听哲学
2024-06-19 21:43:37
看懂抗美援朝,也就懂了伊朗总统莱希死后,中国为啥在台海掀桌子

看懂抗美援朝,也就懂了伊朗总统莱希死后,中国为啥在台海掀桌子

小雪的运动之心
2024-06-20 17:42:37
隆重!金正恩招待普京国宴曝光,海鲜为主红酒也有,服务员颜值高

隆重!金正恩招待普京国宴曝光,海鲜为主红酒也有,服务员颜值高

健身狂人
2024-06-21 01:03:23
悲剧:阿森纳球星受伤后痛哭离场,或提前告别欧洲杯

悲剧:阿森纳球星受伤后痛哭离场,或提前告别欧洲杯

星耀国际足坛
2024-06-20 12:12:18
社会上流行着“不欠祖国只欠父母”的思想,非常可怕

社会上流行着“不欠祖国只欠父母”的思想,非常可怕

雪莉故事汇
2024-06-18 08:56:23
6.24,第3次黎巴嫩战争?

6.24,第3次黎巴嫩战争?

西楼饮月
2024-06-21 00:26:42
老公永远人淡如菊,指责我不体面,离婚后他却疯了

老公永远人淡如菊,指责我不体面,离婚后他却疯了

风月故事汇
2024-05-21 18:59:40
股市大事件,高层终于下狠手,比央妈降息还有爆发力,明天要爆了

股市大事件,高层终于下狠手,比央妈降息还有爆发力,明天要爆了

一丛深色花儿
2024-06-20 14:56:10
为什么那么多人抵触戴头盔?网友:其实进ICU的大多数是戴头盔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抵触戴头盔?网友:其实进ICU的大多数是戴头盔的

有趣的羊驼
2024-06-20 18:24:06
“中国和世界逆行”

“中国和世界逆行”

求实处
2024-05-01 18:15:03
2024-06-21 03:28:49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周报
92047文章数 16028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欧洲杯:凯恩破门 英格兰1-1丹麦

头条要闻

欧洲杯:凯恩破门 英格兰1-1丹麦

体育要闻

千夫所指的关系户 成了拯救葡萄牙的英雄

娱乐要闻

叶舒华参加柯震东生日聚会,五毒俱全

财经要闻

楼市新“王炸”!释放何信号?

科技要闻

小米SU7流量泼天,富贵却被蔚来接住了

汽车要闻

售价11.79-14.39万元 新一代哈弗H6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亲子
数码
公开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本地新闻

2024·合肥印象|用崭新视角对话城市发展

亲子要闻

夫妻俩趁孩子睡着后聊聊一天的琐事,这就是向往的婚姻吧?

数码要闻

AMD 发布 ROCm 6.1.3,支持 RX 7900 GRE 显卡及 TensorFlow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