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3国典·散文大典卷》入选林远华:向往西安(外一篇)

0
分享至

向往西安(外一篇)

林远华

众所周知,西安,与罗马,雅典,开罗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城市”。值得欣喜的是,住在西安城里的人们不会忘记,2015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亲眼目睹了印度总理莫迪来华访问的情景。当时是以西安南门为起点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入城仪式。

无独有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多年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访华与莫迪如出一辙,也是将西安作为来华访问的第一站,接受了外交史上象征两国友谊的金钥匙。难怪到这里观光旅游的国际友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也都先后到过西安哩!

白居易写诗赞美长安城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又有诗云“长安通衢十二陌,出入九州横八极”。不仅国际友人向往西安,我们国人更向往西安,作为古都,作为旅游城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游人,更是很平常的游览或者述说着西安的故事。

在西安吸引人才的号召下,作为选调生瑶瑶,我的外甥女她义无反顾的回到了西安,为她的故乡建设添砖加瓦。为西安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按说她大学毕业完全可以优厚待遇留在南方。可她没有,她还是选择了生她养她的故乡西安。

2006年我们在浐灞岸边购置了新房,朋友笑侃我住在死水一潭,臭水沟边。夏天来了蚊虫乱飞,臭气熏天。经过十年的治理,这里已成为美丽的湿地公园,乘地铁可览天蓝,水碧,草青,花艳。徜徉在古都西安,古韵浓浓,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感慨万端。我们在享受国际化大都市生活快节奏的同时,也感受着地铁带给我们出入的方便快捷。我们一家很快融入到800万西安人的大潮中。安逸地工作和生活,幸福满满,惬意浓浓。我心里乐开了花。

然而就在早前,每遇我旅行外出,和旅友闲聊时,我的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出“西安人”元素符号或 “标识”,对方总是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态来。西安人莫非是陕西“瓷壶”、“愣娃”(指陕西人的经济头脑不灵不活,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或者一些和现代文明相悖的行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坐享古人留下的遗产”,“连八百里秦川都走不出”,云云。

我看着对方半晌,用惊异质疑的口气回答!那些都是过去以前很早的看法,很古旧的看法。现在西安市民在王永康书记的带领下发扬“店小二”精神,正在把西安治理的越来越美。西安如今正跳出城墙思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来自四海的朋友。

作为曾经承载过东西方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起点,作为新丝路上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正在着力打造成内陆型改革型新高地,西安将成为新丝路上的“万国商会总部”。成为中国对西开放的交通物流中心,贸易合作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人才合作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你去瞧瞧你去看看,现在的西安全然变了,大变样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西安的事,观西安的人嘛。

西安人没高、精、尖航天科技知识,能制出世界领先的飞机?西安人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扎实功底,能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样的文坛巨子?西安人没有超人智慧和演艺,能在世界影坛夺取“金熊奖”(指张艺谋)?西安人不身怀绝技能在奥运会上夺冠(指田亮)?西安没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能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十三王朝能在这里建都、能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美誉而成为旅游大市,能吸引美国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这里观光?

不是我夸口,君有所不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航空六大国际枢纽之一,西安北客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2011年被誉为“小西湖”浐灞生态区的世园会成功举办,使国人真正领略体验了一回“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幸福和惬意。

不是吗,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蓄水工程,如今以生态性,景观性,人文性于一体,之于西湖三倍水域面积的昆明池华丽转身,于日前开放,展现在西安市民眼前;“世界500强企业”,以平等共商,合作共赢,互助共建,互利共享的宗旨,落户发展西安;“丝绸之路”上沿线十三个外国城市和五个内陆城市齐聚西安,共襄盛举的“圆桌会议”如期举行;“欧亚经济论坛”选址西安,持续举办。一届接一届,硕果累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国际合作,万众瞩目,点亮世界;到2020年西安地铁正在形成网格布局,不仅为人们提供出行方便,而且也入地过桥,观光游览,一日游遍西安。还有西安将继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之后的第八个“第十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主场馆落户国际港务区,为全国人民奉献上一桌体育饕餮盛宴……

我如数家珍,兴奋难抑。一个个不胜枚举的西安故事使旅友目瞪口呆,惊异不已,无言以对。噢,原来西安这么荣耀、这么光彩、这么辉煌。不是我夸口,你去瞧一瞧,你去看一看,整个西安全变了。西安变得天蓝了,云淡了,地绿了,水清了,花多了,街亮了,楼高了,路宽了,车快了,人忙了,包鼓了,心喜了……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景象。

上城墙瞭望古都,感受古韵之浓浓。蹬钟鼓楼,遥想西安沧桑,体味吼一声秦腔之铿铿,观西市展未来,感受13朝古都之厚厚,观大、小雁塔,回味古都千年之壮壮,赏白云之悠悠,碧水之清清,穿越历史与古人约会,遥想当年之辉煌,回想古人雄心之勃勃,大气之赳赳……品味西安,感知中国。


消失的碌碡

林远华

在农耕文明不断演变进步的今天,碌碡作为农具被现代机械化耕作设备所取代。机械现代化为农民耕种收获增添了活力。在我的记忆里,选场,光场,摊场,碾场,翻场,圆场,起场,扬场,收场以及晒场,看场和护场是我们农人的基本活路和技能。那些麦客,黄牛,碌碡连同簸架啊,推趴啊,捡插啊,木锨啊,木杈啊,搓兜啊等等如点兵点将一般到场,或者说如数家珍般的走过场,轮番上阵在过去的年代麦收季节里曾经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端午前后,在我的家乡关中,滚滚的麦浪一片金黄,伴随着布谷鸟“算黄算割”的时时鸣叫,农人们在期待欢喜中蠢蠢欲动,跃跃欲试,铆足了劲头,扑下了身子,挽起了袖子,为一年来的收成养精蓄锐,蓄力攒劲,抢时间,卖气力。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顶着烈日,在互致问候之后,在一片欣喜紧迫忙碌中,在“麦梢黄,女看娘”的关中习俗浓浓氛围和声声祝福里,伴着买粽子人阵阵叫卖声,粽子香气飘散,乡乡道道,村村寨寨。一边忙碌的婆姨买一个粽子哄哄哭闹着的孩子。在“剔刀磨剪”人的吆喝招揽声中,磨刀霍霍对向大片大片麦浪,开始了一年的搭镰收割。龙口夺食将三夏大忙演绎诠释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我家是典型的“一头沉”家庭。父亲既工能农,扶犁耙耱,收割扬场样样是行家里手。在我家旁的一块空地上,父亲看好这一块空地用作我们家碾麦的场地。在麦收来临之前,耕牛碌碡簸架还没有派上用场,麦收的序曲就是光场。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一家大小一齐上阵,先是选好场地,要求宽阔平整,拉运方便,出入自如。再是修整平地,将坑坑洼洼填平,在干旱少雨的时候再洒水,为的是不使尘土飞扬,然后我们家人齐心协力,在父亲的不大不小“一二”的号令中,沉重的碌碡在我们手中易如反掌,来来去去,舞舞动动,滚滚停停,轻松自如,任听我们的使唤和摆布。如此这般,驾驭滚碾,灵活巧力,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角角落落,反反复复直至光亮,平整,瓷实。这一活路要讲究步调一致,否则会側压到没准是妹妹的脚丫,这时我常常羡慕妹妹在呻吟声中借故离去,坐在微风婆娑的枣树底下去乘凉歇息时的悠闲与畅快。

大多数农户户主去集镇上,一街两行在阵阵喧嚣的麦客中,三五成群的麦客簇拥着主人,七嘴八舌的要价。经过一番交涉谈价砍价,达成协议之后。或四个一组,或六个一批地就屁颠屁颠,一个跟一个尾随着主人,来到主家喝水,歇息之后开始收割。割完了麦子,经过一家大小全家出动,用架子车装载,或者牛拉,或者人拉,缺乏装载经验的我受过一路颠簸和艰辛,歪歪扭扭的麦车在惶恐忐忑中,气喘吁吁,精疲力竭,侥幸运回麦场时才放心地喘气呼吸。骄阳似火日头正当时,我们孩子一个跟一个排在父母之后摊场,翻场。摊完场翻完场之后该父亲上阵了,父亲在我们的观望中不紧不慢套上自家的耕地大黄牛,驾上碌碡,随着麦场摊开,起起伏伏,颠颠簸簸,在父亲把式一般策牛扬鞭的吆喝声中汗流浃背,草帽底下的阴凉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父亲一股劲地围绕麦场一圈又一圈碾压;在乡土气息麦香扑鼻,父母喊叫我们的欢声笑语里,伴随着噼噼啪啪的碾麦声一场又一场;在农忙季节,我们上班族在“放麦假”紧张的节奏里一天又一天的反反复复的重复着麦收活路——跟着黄牛走,围着碌碡转。驾着碌碡,滚碾一场又一场。一直要持续到收麦,碾打,扬场,晾晒,归仓到结束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家的粮食常常是天天吃饱肚,年年有余量。高兴得祖母整天围着粮仓转悠,乐呵呵,笑咪咪,再不用担心吃的问题。我的家乡麦收的景象在岁月流年中愈加明晰鲜活,历历在目。

现在党的农村政策好,农民种地免缴种地纳粮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不断进步的农耕播种文明,机械化模式更使农民的负担减轻许多。麦客没有了。他们生活富裕,更悠闲舒适了,不再为生计而奔波,靠割麦挣钱养家糊口了。黄牛没有了。它们变得不是那么辛苦忙碌了,不再被人们苛刻使役,挥鞭呵斥了。幻化蝶变成多彩多情的奶牛,悠哉悠哉挤奶去了,给人们生活提供更优质蛋白饮品。碌碡也没有了。正如贾平凹笔下所描述的丑石般被人们冷落一旁的碌碡,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们被收藏家收进陈列于民俗博物院,让人们记住,在过去麦收的时节里,碌碡曾经在那个农业耕作尚不发达的年代,是不可或缺的农具。父亲吆喝着黄牛,驾驭着碾麦的碌碡滚滚向前的形象,如图画般定格在我记忆的脑海里。

让历史也述说碌碡曾经的辉煌吧。

林远华,西安人。毕业于东南大学。西安市红会医院阎良院区医生。秉承践行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用文学记录生活,用真诚书写梦想。努力追求向上向善,热爱品味生活,激扬咀嚼文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恶心!演都不演了! 直接照搬7年前剧情!他毁了NBA

恶心!演都不演了! 直接照搬7年前剧情!他毁了NBA

阿浪的篮球故事
2024-06-15 20:43:42
英媒奉劝美国:与其把精力放在压制中国科学上,不如放在推动自己进步上

英媒奉劝美国:与其把精力放在压制中国科学上,不如放在推动自己进步上

参考消息
2024-06-15 14:03:26
新华社消息|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倡导文明对话

新华社消息|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倡导文明对话

新华社
2024-06-15 11:38:52
缺席雅尔塔会议,中国的代价有多大?

缺席雅尔塔会议,中国的代价有多大?

凭阑听史
2024-06-15 16:14:30
瑞士峰会传来消息,好家伙,幸亏中国没去参加,普京早就布好局了

瑞士峰会传来消息,好家伙,幸亏中国没去参加,普京早就布好局了

千里持剑
2024-06-15 12:53:07
昆明一电动汽车自燃致人死?印度事、日本车、“台毒”分子造的谣

昆明一电动汽车自燃致人死?印度事、日本车、“台毒”分子造的谣

不掉线电波
2024-06-15 09:13:41
破案了!欧洲杯场边中文广告,只有国内观众看到?山羊君给出真相

破案了!欧洲杯场边中文广告,只有国内观众看到?山羊君给出真相

体育大学僧
2024-06-15 19:05:21
媒体人:欧洲杯现场广告都是真实的,没有采用虚拟广告技术

媒体人:欧洲杯现场广告都是真实的,没有采用虚拟广告技术

直播吧
2024-06-15 18:41:04
玫瑰的故事:刘亦菲的瘪臀、粗腰、粗腿,是对内娱畸形审美的反击

玫瑰的故事:刘亦菲的瘪臀、粗腰、粗腿,是对内娱畸形审美的反击

喵喵娱乐团
2024-06-14 17:56:07
详细介绍下今天在瑞士召开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详细介绍下今天在瑞士召开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青花大瓷盘
2024-06-15 00:37:41
他是张闻天的同学,1949年逃到台湾,后升“上将”,孙女是歌星

他是张闻天的同学,1949年逃到台湾,后升“上将”,孙女是歌星

历史龙元阁
2024-06-15 00:02:22
《玫瑰的故事》4位女主结局:黄亦玫略显遗憾,苏更生人生赢家

《玫瑰的故事》4位女主结局:黄亦玫略显遗憾,苏更生人生赢家

娱乐倾城巷
2024-06-15 17:05:13
瑞士“全球和平峰会”,必将成为文明的新起点

瑞士“全球和平峰会”,必将成为文明的新起点

近距离
2024-06-15 18:09:05
7轮首胜!中超-河南2-1逆转国安 科维奇补时绝杀纳萨里奥传射

7轮首胜!中超-河南2-1逆转国安 科维奇补时绝杀纳萨里奥传射

直播吧
2024-06-15 22:15:04
大陆不再沉默,给黄仁勋上了一课,选在美收紧对华AI芯片出口之际

大陆不再沉默,给黄仁勋上了一课,选在美收紧对华AI芯片出口之际

陈菲副教授
2024-06-15 18:20:03
国足再添3位归化!算上现有的共7位,目标:进入世界杯8强

国足再添3位归化!算上现有的共7位,目标:进入世界杯8强

十点体坛
2024-06-14 22:42:32
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超15亿美元援助 涉及能源行业

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超15亿美元援助 涉及能源行业

财联社
2024-06-15 19:36:13
中国女排3-2逆转世界第一:获8.24分稳固亚洲之王 锁定曼谷总决赛

中国女排3-2逆转世界第一:获8.24分稳固亚洲之王 锁定曼谷总决赛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6-15 22:41:33
14级大风致4辆铁路货车空车车体侧翻,已恢复通车无人伤亡

14级大风致4辆铁路货车空车车体侧翻,已恢复通车无人伤亡

新京报北京知道
2024-06-15 21:50:36
16岁338天!亚马尔创新纪录,成欧洲杯最小出场球员,7场造6球

16岁338天!亚马尔创新纪录,成欧洲杯最小出场球员,7场造6球

奥拜尔
2024-06-15 22:35:55
2024-06-16 02:22:44
中华作家网
中华作家网
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语作家网站
463文章数 4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563支AI队伍和姜萍考同一份试卷:最高34分 都没进决赛

头条要闻

563支AI队伍和姜萍考同一份试卷:最高34分 都没进决赛

体育要闻

莱夫利,让困难为我让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新情况!高层对人民币的态度180°转弯

科技要闻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厉害!长沙15岁初三少年闯进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小米澎湃OS再次公布进展通报:多项问题优化中,且全是内置应用!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普京提停火和谈条件 美防长迅速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