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讲座实录 | 葛剑雄:“中国”的概念为什么出现在黄河中下游?

0
分享至

“中国”最早的概念是在中原,也就是河南,或者可以是包括河南北部、山西南部、陕西的关中平原这一带。

那么大家也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中国”这个概念会产生在黄河中下游相交的地方?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5800年前文明的曙光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这个曙光不是在一个地方,因为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发布的结果已经指出来了:像浙江余杭的良渚,在辽河流域的牛河梁,在陕西神木的石峁,以及在山西襄汾的陶寺,都显示出文明的曙光,都已经相当发达了。

再比如说三星堆时间虽然比它们晚,但是大家现在看到了发掘出的东西,证明它的文明已经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了。

△ 良渚古城的位置(摄于良渚博物馆)

△ 二里头所在的伊洛河流域(摄于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为什么这些地方不出现“中国”的概念,而只是现在离陶寺遗址比较近的就这一块地方,什么原因呢?那么从文明本身发展的水准讲,也许前面提到的良渚这些,要比中原的水准可能更高,但问题是这些文明都没有延续下来,大多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消失了,断绝了。

今天你再到那些地方,比如良渚,就在现在的江南,那么江南的文化是不是从良渚直接延续下来的?并不是的,而且公认的是后来从北方传播过来的。其他都有类似情况,什么原因呢?那么应该讲主要的就是地理环境。

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早期,我们5000多年前的先民,他们自己本身的生产力还是比较低的,他们更大程度上要顺从自然条件,要选择最有利的地理环境。他们很难积极主动地、人为地去改变环境。

△ 良渚文化诞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隅,良渚古城作为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古老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在无数考古人多年的努力下,良渚先民的生活图景,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在5000多年前的这片太湖流域的土地之上,这里的先民以山为郭、泽水筑城,食有稻谷家畜、行则伐木为舟,社会运行遵循等级制度,亦会登高祭神、敬畏天地……(摄于良渚博物馆)

那么这个情况下,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生产,那么有哪些条件呢?

首先一个,气候。最近中国普遍这么高温炎热,虽然我们科学技术很发达了,但我们最多就能预报,我们还没有办法改变气候。比如干旱,有的人说为什么我们不用人工增雨?人工增雨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用的。对于干旱,我们人类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办法,何况五六千年前呢?五六千年前在中国也好,在世界上其他文明也好,它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气候。

那么当时的气候,总体上讲,比现在温暖。根据竺可桢等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分析,他们认为,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大概要比现在高两个摄氏度。当然这只是个估计,但这个高两度也是很大的事了,你看我们现在预测未来气候变暖,一般认为100年中间也最多高一点几度,而它要高两度。

现在有一些很直观的证据,比如我们在甲骨文里面我们找到了(证据),当时商王要去出猎,专门有人给他刻下了卜辞。有一条讲:“傍晚天阴了,今天还能打到象吗?”因为猎象大概要动员很多人力,我想不是容易的,所以商王准备打猎,目标是打象,野象,不是我们现在人工饲养的,那么天阴了能打到吗,于是造了一个卜辞。还有一条卜辞上讲,有一次他打到七头象,可见象在当时还不是什么珍稀动物。那么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今天河南安阳这一带,也就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方。那么这个象不是人工饲养的,并没有经过驯化和适应,它就能够在那里生活,那么根据这个推测的话,当时这里的气候当然比今天温暖的多,甚至可以说黄河以北这一带,和离它不远的地方的气候,跟今天云南的西双版纳差不多。当然证据还不止一条,比如现在只能在淮河以南生长的这些植物,当时可以生长到黄河以北去。

那么气候条件为什么很重要?大家知道气候是随着纬度变化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那么到了长江流域,那就已经不是温暖湿润,那就是高温潮湿。你想如果长江流域也是年平气温提高两度,就太热了,雨水太多了对吧?

所以在气候条件下比较起来,(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它南面的长江流域还是像热带一样。一般今天我们讲历史上面,凡是热带一般不能产生什么大的文明来,因为对人来讲生存条件不是最好。

所以从气候条件讲,在五六千年以前,那么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最合适的。其实尽管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人类有了很高的技术,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天然气候比较合适的地方,那就是最节能最环保,效率也是最高的。我们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去选择天然条件,那么人为去创造的是不得已的,而且总是有代价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当时五六千年以前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明的曙光,早期的文明,最有可能、最有条件逐步发展,形成发达的文明。

第二方面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它主要是黄土高原,黄土冲积形成的平原,这个平原的特点就是土壤疏松,还有它典型的景观是稀树草原,它是连成一片的,面积很大。要知道当时人们还没有金属工具,最早是石器,利用天然的石块石片,然后稍微加以打磨,以后又用木材木质的农具,那么这样一些工具,如果土壤不是疏松,黏结的、硬的,你怎么去开发呢?

黄土高原它本身,现在刘东生院士提出的“风成说”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了,也就是说中国的黄土高原,它在地质年代,风不断地从蒙古高原把它的泥沙吹起来,到了黄土高原上空,它沉降下来,这样堆积而成的。所以这样子土壤当然就比较疏松,不像其他地方它有的是造山运动隆起或者火山喷发,就那些风化再形成的,那比较板结、比较硬,而这个土壤是最疏松的。

△ 黄河流域图(图片来源: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

△ 中国北方地区黄土及黄土状地形分布图(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黄河黄土专辑》)

△ 黄河中、下游分界线附近的河道(摄于鸿沟北侧)

那么华北平原,我们说黄淮平原,又是雨水或者流水的侵蚀作用,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再冲刷下去,再沉降沉积成为平原,这个平原当然也是土壤疏松的。所以在这个特点下面,早期的人类用简单的工具,没有金属工具也不要紧,也可以开垦耕种,这是第一个也是相当重要的条件。而当时长江流域很多都是黏土,它有的再加上含水量太大,所以当时没办法开垦,(而黄土高原)它能够开垦。

那么第二点,因为它典型的景观是稀树草原。这一点学术界原来有不同的看法,比方有人认为古代这里全部是茂密的森林,其实这是误解,黄土高原上有没有森林?有的,但是那些原始森林只能长在还没有被黄土覆盖掉的那些地方,黄土高原本身长不出大的森林来,什么原因呢?很简单,你想万一有小树刚刚萌发出来,它不断地在上面堆积,所以只有个别特别顽强的也许还能长大。因为它不是在这里停下来再到那里堆,而是每年不断地有风沙盖在上面。所以黄土高原、黄土冲积平原,它典型的景观,是稀树草原,有树但不是很密,主要的还是草原。

那么在没有金属工具以前,这又是一个有利于开发的条件。你看《诗经》里描写的周原,就不是茂密的森林(编者注:应指《诗经·大雅·緜》“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相反的,如果森林茂密,像当时长江流域很多都是热带丛林,你怎么去把这些树拔掉,把这些根挖干净,(既然做不到)那你哪来的农业土地呢?所以这又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个有利的条件。它连成一片,我们从地图来看,你看太行的以东都是连着的,而且中间有些地方就算有地理障碍但还是有缺口的,比如说从关中平原出来,它地理上并不是被堵住的。它基本上连成一片,这样一方面面积大,还有一个它内部之间的交流、管理成本很低。所以到一定的时候,大家产生一个统一的观念,产生了中央集权这样一个理论的基础,为什么?因为行政成本比较低,你管理这一大片平原,那么学者就慢慢萌发出大一统的思想、统一的观念。

比较希腊罗马,各位如果到希腊去过,你看连那卫城都建在山上的,你看希腊它是个半岛,基本上没有成片的平原,只有沿海有些小的平原,那么往北全是一座座的山。所以古代的时候往往一座山、一个悬崖就是一个城邦,因为要去管理其他的,它成本太高,对吧?所以早期希腊也好,罗马也好,都是一个个小的城邦。如果要争夺,那么就要兵戎相见,城邦跟城邦战争。如果大家要讲合作了,那么每个城邦派个代表来开会谈判,所以他们有了早期的民主。

而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大片平原,所以说早期就萌发出一种统一的观念,并且有了统一的条件,所以我们看这些地方就是中国有统一国家的最早的基础。还有它面积大,有学者测算过,我们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这一片平原的总面积,要比对人类文明具有关键作用的中东跟两河流域的肥沃新月带的面积还大。那么这些条件下就决定了它能够形成大片的农田,形成发达的农业生产。

我们知道文明的形成、文明的进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人群出现了阶层的分化,形成了各种专业人员。比如说一开始生产的陶罐器皿,都是解决日常生产、日常需要的,讲实用谈不上艺术,但慢慢的那些能工巧匠,因为一开始他们也是业余的,也是先干活,然后有空闲时间,有几个陶罐要美化一下,或者画点线条,或者再把绳子放一圈,绳纹就出来了,那么以后慢慢地,(人们觉得)你们这些人手艺巧,我现在粮食够了,你就不要生产,你就专门去做工匠,那么这样他才可能把工艺越来越提高。

△ “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位于伊洛河以东、黄河南岸的台地上,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黄河流域具有都邑性质的遗址,展现了5300多年前中原地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仰韶文化中晚期,上图此类彩陶纹饰元素遍布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标志着“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摄于双槐树遗址发掘现场)

还有非常重要的,那些巫师,或者用现在的语言叫神职人员。因为当时的人已经明白自己的力量很有限,什么事情都要报告上天,报告神,报告祖宗,要取得他们的保佑,或者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也要向他们汇报,得到他们的宽恕谅解,保佑我,不要把灾害降在我头上,这个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条件去跟神、去跟天跟祖宗沟通的。那么一开始也肯定就是这一帮人,他说他有这个本领,但他也是业余的。那么等到粮食生产多了,他就脱产了,要专职专业化了。专业化以后,他就可以把他的这个技能提高,他也越来越灵了,对吧?

又比如说我们现在看那么多的玉器,一般称得上玉的石头都要有一定硬度的,那么加工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对吧?如果不是出现专业分化,那肯定做不出来的。现在我们看到这些玉佩玉璋玉圭,古代很可能需要一个人一辈子,或者甚至不止一代人才能够生产出来,业余的做不好的,要专业化。所以专业化的前提,阶层分化的前提,那就是有了足够的粮食可以供养这一批专业人员:统治者、管理人员、工匠、祭祀的人员,祭祀人员里面又出现分化,本来巫师是要沟通又要记录,那么记录的人就分化成为史官。

所以我们讲文明的发达,那就是职业品类越来越多,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这些人中间有一些天赋特别高的,有天才的,那么他就有依靠这个基础,就可以一下子把文明提升到相当的高度。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粮食、食物。农业跟牧业,跟采集、狩猎比起来,农业是最稳定的,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食物。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平原形成这一片当时北半球面积最大的农田,就可以养育支撑一个发达的文明。那么对比之下,你看良渚、牛河梁、石峁、三星堆这些地方,当时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使其他条件可以,气候条件也不具备。

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以前是忽略的,那就是小麦、黄牛、绵羊、马、青铜的冶炼技术都不是中国本土的,都是从中亚、西亚,特别是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今天伊拉克那一带,那里最早孕育出来的巴比伦的文明,好多都从那里过来的,像青铜冶炼技术就是巴比伦的。现在巴比伦保存下来的青铜器时间比我们要早,这一点已经没有争议的,这些东西都外来的。外来的怎么传播进来,首先传播到黄河上游,那么所以黄河中下游得天独厚,这些传进来了,有了这些外来的物种、外来的技术,那么就使中华文明产生一个飞跃。

一般认为小麦的传入使夏人一下子强大起来了,为什么?现在我们根据传世的文献讲,本来尧舜禹的禅让的制度,到了夏禹就变为家天下,就传到启,然后往下传,而且从此就巩固了呢,这需要有物质基础的,对吧?这需要统治者掌握了足够的粮食物资,才可以建立起这个专门的统治阶层、军队。

那么这样保证他的意志能够得到实施,如果他没有这些专职的统治阶层、管理人员,以及特别是一支专职的军队,你今天传给儿子,明天我可以不承认你对吧?或者你要传给儿子,其他人就要求恢复到原来的办法,所以跟这些物质都有关系的。

顺便讲讲为什么说巴比伦的文明公认的比我们5000年的文明要早,而且作用大呢?也不是说古巴比伦人他的基因特别优秀,反正都是一个老祖宗从非洲迁出来的,其实又是地理环境。因为现在专家研究证明人类早期怎么样发展农业呢,就是开始把野生的作物驯化,成为我们人类需要的粮食作物。

但是地球上这么多的生物植物,能够适合驯化成为人类能够使用的粮食的品种,也只有十几个,而这些品种大多数是生长在地中海气候的地方。也就这些能够适合人类,包括小麦,这些都是生长在巴比伦那个肥沃新月地带,生长在那里的,因为那里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而我们中国黄河流域这些地方,你看早期被驯化成功的主要一个小米,一个就是大豆,对吧?南方是水稻,但水稻生产比较复杂,而且对气候环境要求比较高;而小麦,一个是含蛋白质特别高,达到10~15%,其他作物没有这么多,另外小麦适合成片地栽种,对水和环境要求不如水稻那么高。所以小麦传进来以后,那么就促成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并且因为它需要管理,可以连成一片灌溉,那么有利于从部族进展到一个国家,所以这个都是有关的。

那么像黄牛、绵羊、马这些都起了很大作用,比如说马是人类最早期最有效代替交通工具的,其他的你都找不到对吧?那么像绵羊,就是肉的来源了,对吧?人类驯养肉类的牲口也很难找的,有的太大选不了对吧?有的太小供不了多少肉,有的长得太慢,那么这个成本太高,对吧?长得快也有的,但又不能吃,像河马长得很快,但是不能用。所以这些品种传播进来,那么对我们文明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它们是哪里来的?从中亚、西亚过来,首先到黄河上游,所以黄河中下游比较快就得到了,而长江流域等其他地方那就比较慢,是吧?

另外是青铜。很多人以前不理解,说青铜当然是我们自己的,其实不是,因为青铜它本身不是天然的,天然的铜并不称青铜,是必须在铜里面加上一定比例的锡,有的时候要加上一点铅,它是一种合金,而这个冶炼技术恰恰是巴比伦的发明传播进来。由于我们现在考古的成果很丰富,这个证据也很确凿。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王巍教授曾经告诉我,他说只要把在中国境内已经发现的青铜器鉴定年代,然后标在一张中国地图上面,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最早的一件就是在新疆西部,然后越到中原时间越晚,那么这个传播就看得很明白了。但是比起其他地方来讲,因为黄河中下游又是最接近这条传播源,所以它也是比人家都早。

现在一般认为战车也是从巴比伦传进来的,而商人之所以能够打败夏人,也就是因为他们首先掌握了战车,现在我们国内发现的商朝的战车,跟巴比伦的战车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时间要比他们晚。

所以有了这些条件,我们应该明白,“中国”这个概念出现在黄河中下游,而且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把中原把这一带就作为中国的代名词,这不是偶然的。

来源:博望丝路学社 本文节选自上海博物馆“宅兹中国”展系列讲座 · 葛剑雄教授《中国的来历》讲座视频 摄影图片:丝路学社考察拍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郑州楼市全军覆没,郑州楼市有小区房价跌至5000多元

郑州楼市全军覆没,郑州楼市有小区房价跌至5000多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20 21:59:43
印度高温又破新记录!首都热得无法住,恒河已不能承受印度人洗澡

印度高温又破新记录!首都热得无法住,恒河已不能承受印度人洗澡

史小纪
2024-06-20 15:39:58
台湾知名学者:俄朝现在结盟,西方对中国敢怒不敢言

台湾知名学者:俄朝现在结盟,西方对中国敢怒不敢言

天择杂谈
2024-06-21 00:12:06
我46岁光棍,她25岁水族姑娘,洞房夜那晚我愣住了

我46岁光棍,她25岁水族姑娘,洞房夜那晚我愣住了

小月文史
2024-05-04 16:19:29
52岁黄磊非洲被偶遇,瘦了很多状态似年轻小伙,网友直呼不敢认

52岁黄磊非洲被偶遇,瘦了很多状态似年轻小伙,网友直呼不敢认

电影侦探社
2024-06-19 21:03:06
令人惋惜!网曝陈晓净身出户也要离婚,陈妍希身材发福独自带娃

令人惋惜!网曝陈晓净身出户也要离婚,陈妍希身材发福独自带娃

深剖娱乐圈
2024-06-19 17:06:37
聪明的中产,都在“主动返贫”

聪明的中产,都在“主动返贫”

洞见
2024-06-20 22:14:36
1983年,跟随薄一波快5年的秘书要走,薄老推荐他到重点部门工作

1983年,跟随薄一波快5年的秘书要走,薄老推荐他到重点部门工作

冰点历史
2024-06-21 09:39:43
现在我们就在萧条期!什么时候会结束?

现在我们就在萧条期!什么时候会结束?

古老板的老巢
2024-04-29 19:37:22
反转!商贩凌晨怒摔西瓜后续:官方回应,当地居民发声,并没做错

反转!商贩凌晨怒摔西瓜后续:官方回应,当地居民发声,并没做错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4-06-20 22:03:39
1958年,上级下令中科院亩产小麦20万斤,科学家如何应对

1958年,上级下令中科院亩产小麦20万斤,科学家如何应对

老黄有话
2024-05-08 08:00:02
一点也不想呆在中国了,出国的人已经排得人山人海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点也不想呆在中国了,出国的人已经排得人山人海到底是什么原因

寻梦小真
2024-04-29 22:17:36
骗钱用于日常开支和挥霍,云南警方公开征集史某玉等8人违法犯罪线索

骗钱用于日常开支和挥霍,云南警方公开征集史某玉等8人违法犯罪线索

鲁中晨报
2024-06-21 09:23:17
胖了一丢丢的刘亦菲被林更新霍建华喊话减肥,刘亦菲反应让人笑翻

胖了一丢丢的刘亦菲被林更新霍建华喊话减肥,刘亦菲反应让人笑翻

娱最资讯
2024-06-20 19:16:38
市领导大学内调戏女大学生,殊不知这女大学生竟是陆军上将的孙女

市领导大学内调戏女大学生,殊不知这女大学生竟是陆军上将的孙女

神奇的锤子
2024-05-10 00:22:55
男子突然离世,留下三十多套房产!五名当事人身居三国,最终妥善解决

男子突然离世,留下三十多套房产!五名当事人身居三国,最终妥善解决

环球网资讯
2024-06-20 15:26:48
美优先向乌提供爱国者及导弹,韩国宣布重新考虑向乌克兰供应武器

美优先向乌提供爱国者及导弹,韩国宣布重新考虑向乌克兰供应武器

山河路口
2024-06-20 19:35:35
1.8亿全是水分?皇马巨星被狠批:眼神防守,一碰就倒,全场0射门

1.8亿全是水分?皇马巨星被狠批:眼神防守,一碰就倒,全场0射门

我的护球最独特
2024-06-21 02:37:24
估值60亿美元!打破历史纪录!蔡老板出售篮网股权

估值60亿美元!打破历史纪录!蔡老板出售篮网股权

篮球教学论坛
2024-06-20 11:48:25
重庆色魔校长霸占女老师,三年堕胎三次,事后其儿子与女老师相恋

重庆色魔校长霸占女老师,三年堕胎三次,事后其儿子与女老师相恋

极品小牛肉
2024-05-13 20:41:35
2024-06-21 10:04:49
明清史研究辑刊
明清史研究辑刊
分享推介明清史研究资讯
6907文章数 222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媒体:中国外交部刚批评美国 五角大楼就送来"神助攻"

头条要闻

媒体:中国外交部刚批评美国 五角大楼就送来"神助攻"

体育要闻

1-0"吊打"意大利 西班牙这就叫冠军相?

娱乐要闻

叶舒华参加柯震东生日聚会,五毒俱全

财经要闻

普华永道,引火烧身

科技要闻

美媒:苹果正与百度阿里百川等谈AI合作

汽车要闻

售价11.79-14.39万元 新一代哈弗H6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数码
亲子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初中历史题:明清时期“乡试”是在哪个地方考试?

《超越善恶 20周年纪念版》6.25发售 登陆全平台

数码要闻

苹果 macOS 14.6 Public Beta 1 公测版更新发布

亲子要闻

你这声丈母家叫的 估计你同学妈妈心都化了 网友:情商智商双在线

军事要闻

以军发言人公开表示"哈马斯无法被消灭" 以政府反驳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