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情感困惑,看了那么多的情感故事,一个个情节跌宕起伏,和那些人的经历比较起来,我的那些所谓痛苦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如今正是这些小问题,让我感觉有点压抑。我不知道,这些小痛苦这样一天天慢慢叠加下去,会不会最终有一天,也会压垮我们的婚姻?
■叙述者: 白玲
(故事人物均为化名)
■年龄:38岁
■职业:职员
(一)
配图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我们都是在南方上的大学,经过了三年的异地恋,毕业之后,同时来到了石家庄。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现在家里经济条件算是可以的,有两套房子和一辆车。可以说,在生下二宝之前,我们没有任何生活压力,感情也还可以,可现在,我觉得我不敢这样说了。
刚结婚的时候,和大多数夫妻一样,我俩也经历了一段不短的磨合期。我这个人的感情比较细腻,也很敏感,算是一个有点柔弱的女人。
我老公,我觉得是被他家人宠坏了,别看是个男人,可比我还娇气。从我俩谈恋爱那会儿开始,不管遇到什么麻烦事,通常都是我帮他去处理。
不过当时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等结了婚,独立过日子,他就会慢慢变得成熟起来,能担当生活的责任。
(二)
配图
结婚后,我俩都不太想马上要孩子。他说,趁咱们现在还年轻,先好好做各自的事业,要孩子的事过几年再说吧。
后来我才意识到,他其实并不是因为想做事业,而是还比较贪玩儿。可当时我并不懂他,于是就同意了,说:“我也有这个意思,我们太年轻,也没啥育儿经验,要孩子的事过两年再说。”那年我23岁,他24岁。
当然,暂时不想要孩子,我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虽然双方父母的经济条件都还可以,可我并不想指望他们。
我觉得我俩都不是那种会攒钱的人,上班后,每个月基本都是月光族,以我俩当时的经济条件养孩子太困难了,还是先攒几年奶粉钱再说吧。而且我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等顺利度过磨合期,家庭稳定了再要孩子。
说起来,这磨合期还真是不好过,我们从结婚第三个月开始,就因为脾气性格不同的原因经常吵架生气,无论大事小事,总是会产生矛盾。然后就感觉,婚姻不易,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好难。
(三)
配图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年,我们的感情也慢慢稳定了下来,争吵似乎也少了一些。好在两人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工作之余,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圈子,这样的日子似乎也还可以。
因为见我们迟迟不要孩子,双方的家人开始沉不住气了。这边说,还是趁着年轻要孩子好,岁数大了,想生生不了了;那边说,趁着我们还都年轻,早点要孩子还能帮你们带带。甚至他们还私下嘀咕:“别是谁有毛病,不能生育吧?”
后来,我父母劝我说:“你俩结婚都一年多了,不要孩子,又经常吵架,再这样下去万一要是闹离婚,一点牵绊都没有,两个人说离婚就离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赶紧生个孩子吧。这样就把你们的心拴住了。”
架不住老人们的唠叨,我最终放弃了孕期避孕,两个月后,我的肚子就有了动静。
(四)
配图
最初我老公还有点不接受,他和我商量,“趁现在怀孕时间不长,还是把孩子做掉吧。”我说,我不可能去受那罪,既然怀孕了,这孩子就得要。终归孩子还是在我的肚子里,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
十月怀胎的过程基本上还算顺利。孩子生下来了,是个可爱的小公主。双方老人都很积极地帮着照顾,基本也用不到我老公。
产假结束,我去上班,白天我妈妈帮忙带孩子,晚上我俩带。但因为我没有母乳,孩子吃奶粉,我每天晚上半夜都要起来一次给孩子冲奶粉。
老公嫌孩子半夜哭闹,影响他睡觉,就去别的房间了。我理解他工作压力大,我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也没有太介意。
只是有一件事,让我感觉心里很受伤。有一天,单位活比较多,晚上觉得特别累,就说让他替我一晚上,照顾一下孩子。谁知道他躺在床上眼都不睁,直接说了一句“我还困得不行呢!” 虽然当时觉得有些不满,可也没有和他发生冲突。好在女儿身体基础比较好,很少生病,平平安安地长大了。
(五)
配图
不管怎么样吧,有老人帮衬着,女儿的成长似乎并没有太费心,顺利地上到了初中。说实话,这十多年里,我们也闹过几次离婚,最后都是因为孩子归谁的问题没有离成。
每次闹离婚,最后的收场几乎也都如出一辙:我说孩子给我,你可以随时看孩子,只要你出抚养费就行;他说孩子必须给我,她是我们家的血脉,抚养费你出也行,不出也行。
其实,吵来吵去,也没阻止住日子继续往下过。磨合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了,两个人的感情稳定了,很少再有谁动不动就提离婚了。
日子平平淡淡地往前走着,似乎连吵架的欲望也没有了,可能就像别人说的,婚姻久了,就像左手摸右手,没啥感觉了。
(六)
配图
孩子升入初中了,国家也放开了二胎的政策。这消息让我们周围不少人都开始蠢蠢欲动,纷纷准备要个二宝。有人也开始劝我们,再生一个吧,趁着还年轻。
尤其是我老公家里的亲戚们,经常会劝我们要二胎,原本我们没有这个打算,可总是被这样的氛围裹挟着,坚持了多年的“只生一个”的念头,也开始变得动摇了。
前年回他老家过年,他的几个堂哥堂姐都问我们什么时候准备要二胎,还说他们家都是两个孩子。他一个堂哥说:“赶紧要二胎吧,不是们重男轻女,不管二胎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要个二胎,一个孩子将来的负担太重了。”
他爸妈也说,最主要还是怕闺女长大了,要照顾四个老人,生活会太辛苦。我老公当时就说:“好,我们选个蔬菜瓜果都不缺,营养丰富的好季节,第一年怀孕,第二年就生孩子。”我当时也表示了赞同。
因为有了要二胎的想法,这件事也就真的提上了日程,我们一家三口突然都变得很期待,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提到二胎的事。其实,女儿对这件事比我们表现得还兴奋,总吵着让我给她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七)
配图
孕育二宝的过程还算顺利,虽然年龄偏大,身体有所不适,可我也都挺过来了。去年年初,二宝顺利降生,是个男孩儿。双方的家人都很开心,当然我也很高兴。第一个是女儿,第二个是儿子,凑成了很多人羡慕的一个“好”字。只是渐渐地,这种开心就被繁琐的家务给淹没了。
从备孕开始,到现在孩子不到两岁,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我一下像是苍老了十岁。不到四十岁的我,白头发似乎一下子都冒了出来,而这源于一个字:累。
二宝降生之前,我老公自己开了个小公司。我俩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由我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因为双方父母都已经70多岁了,也已经无力再帮我们照顾孩子。
孩子出生后,我老公以影响他休息,明天没办法好好工作为由,搬到书房去睡了。儿子半夜里哭闹,吃喝拉撒,似乎都和他没有关系,因为他也听不到。
(八)
配图
可自此我夜里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白天还要哄孩子,逗他玩儿,洗衣服做饭,料理所有的家务。好在女儿已经升入高中,我们直接选了一个可以住校的私立中学。不然,晚上再辅导女儿的功课,那我的日子真的就是暗无天日了。
每天晚上,我自己带孩子睡觉。早上7点起来,我喊我老公过去陪孩子。我把早饭做好,就开始拖地、打扫屋子。他帮孩子把衣服穿好,然后开始吃饭。等我吃饭的时候,他再陪儿子玩一会儿。每天这日子紧张得就像打仗。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帮我带,那会儿我自己也年轻,没觉得多累。加上家里人多,这个抱一抱,那个抱一抱,不知不觉,女儿就长大了。
可现在,我们的年龄大了,父母也已经年迈。父母没病的时候,还能给我们做做饭。现在四位老人身体都不太好,已经是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帮我们再带孩子。
我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开始慢慢熬着过,终于,孩子会笑了,会叫爸爸、妈妈了,会蹒跚走路了。我还暗自盘算着,这辛苦的日子总算是要熬出头了。
(九)
配图
可万万没想到,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婆婆突然病倒了,住进了医院。老公是独生子,公公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照顾老人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我也知道,照顾老人是最辛苦的事情了,他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哪儿还顾得上帮我照看孩子。于是我就变成了钢铁侠,一边照顾着孩子,还得每天去医院给老人送饭。我去医院送饭的时候,就把孩子放给公公看一会儿。
一个月后,婆婆出院了,可还得需要人照顾。老公去上班了,照顾两位老人和孩子的任务也就都落在了我身上。
自此,每天一睁眼,就有数不清的家务事等着我,而且我还不能有半点怨言,这样的生活彻底把我变成了千手观音,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还可以做家务。
累还不是最让人崩溃的,最怕的是孩子生病,那时候真的是能让人抓狂。可我不能抱怨自己的老公,因为他要上班挣钱,养活一家老小,也很辛苦。所以最后我只能把自己变成超人,迅速把一个个烂摊子搞定。
(十)
配图
夫妻生活已经完全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大家似乎也都因此得到了解脱,理由只一个字———累,孩子和年迈生病的老人,都要随叫随到。
有了二宝的这两年,我几乎失去了全部的自己,我已经记不得多久没有逛街了,记不得多久没有和朋友一起聚餐了。
以前我特别喜欢看电影,可自从这个孩子出生后,最后看过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我都已经不记得了。我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的世界,全部被无穷无尽的家务占据了。
白天孩子睡着了,我也不能闲着,还得把他的玩具收拾好,衣服洗干净。刚想坐会儿,看会儿电视,喝点茶,他哇哇哭着又醒了,于是便深深体会了这样一句话:“别人熬的是夜,我熬的是自由。”
最近,公公婆婆的身体有所好转,已经回老家去了,可我的日子还在继续熬。也许等孩子上了幼儿园,我的生活就会好了吧?谁知道呢?
配图
婚恋导航
我相信很多家有二宝的女性读完这个故事都会说,这不就是说的我们家吗?生之前畅想的只是积极有利的一方面,可一旦二胎降生,随之而来的各种纷扰将之前的激情和欣喜冲得干干净净。
尤其是妈妈,伴随着二宝的来临,自身体力问题、照顾孩子问题、家庭琐事、夫妻关系、经济压力、与家人沟通互动等等一系列事情导致很多负性情绪逐渐蔓延开来———不被关注、不被支持、自我价值感缺失甚至自我迷失。白玲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生活的重负下白玲同很多二孩宝妈一样身兼数职,妻子、女儿、儿媳、老人的护工、家务的保姆、大宝的母亲、二宝的育婴师……俨然成为了网上盛传的中国式“变形金刚”。如何在生活的重压下经营好婚姻,是一个需要夫妻共同思考的问题。
采写/欣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