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刘某某,41岁,女。
主诉:左乳房内生一硬块已数年之久。现病史:患者左侧乳房内上方长一硬块已达数年之久,开始如枣大,近年来因恚怒、情志抑郁逐渐增大如胡桃,且下方亦生小结块数枚,有压痛,推之可移动,恐生恶性肿瘤,即去某医院检,诊断为“乳腺增生病”。
望诊:面色黄,舌苔白。
切诊:脉细弦。
査体:左乳内上方可触及一肿块,约3mx3cm,乳房下方小结块数枚。
辨证:肝肾不足,肝郁气滞,气血凝聚。
治则:滋阴养肾,疏肝解郁,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取穴:照海、足临泣、局部(阿是穴)。
刺法:以毫针刺照海、足临泣穴,前者补之,后者泻之,留针30分钟。以粗火针,用速刺法,点刺肿块3-5针(每个均刺)。
2次针后,压痛消失,共治疗8次,硬块基本消失,停止治疗。
体会
本病证分三型,肝郁气滞型多见于发育期青壮年,此时女子情绪波动较大,易于激动,故常易出现肝气郁滞,以致气血凝结而成此病,此证属实证,可取足临泣穴以刺之,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之穴,肝胆相表里,刺此穴可调节肝经气机,解郁除滞,病自能除。
肝肾阴虚型多见于中年及更年期妇女,此时女子因生育或劳累所致,加之体质素虚,可出现肝肾两亏之虚证,针足少阴肾经照海穴以补肾阴。
冲任不调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此时妇女因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常伴有多种症状出现,多呈现虚实夹杂之征象,故可取照海穴以补之,足少阳胆经足临泣穴以泻之,二穴一补一泻,具有调肝补肾之功,冲任之脉与肝肾经脉联系密切。故调补肝肾即调补冲任之脉也。
本病的局部征象为乳房内肿块,火针点刺肿块,有散结除滞之功,故刺之效佳。
临床根据实际情况,三种证型均可以毫针远端取穴,配以火针点刺局部肿块,二者配合使用,临床效果更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