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童年里有一个冬日限定的朋友—雪孩子,它诞生于白雪皑皑的山间,能在天空遨游又能在雪地滑行,再加上单纯而善良的性格,是无数孩子心中最佳朋友的理想型。
但与其他的儿童故事不同,它并没有试图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结局,浑身由雪组成的雪孩子为了在大火中救下自己的好朋友,永远地融化了。这一画面伴随着巨大的遗憾刻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会有一丝不舍的叹息。
相比起动画的家喻户晓,鲜少有人知道,它改编于经典图画书《雪人》,作者是英国著名的插画家雷蒙德·布里格斯。
他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的作家,作品《方格菌》是怪物史莱克的原型“先驱”,这本《雪人》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不仅风靡全世界,也成为了英国圣诞节的标志之一。
但是即使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喜爱,雷蒙德依然十分低调,他很少公开露面(以至于小编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都难以查到作者本人的相关资料),总是在自己的老房子里画画,英国的网络上一度兴起雷蒙德去世的谣言,等到粉丝们已经在网上完成了惋惜、怀念、哀悼等一系列的动作时,才发现雷蒙德的编辑和家人们早已经辟谣了。类似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狼来了”的故事几乎每一年都会上演。
于是在8月10日,这个消息再一次在网上传开时,英国的网友们并没有第一时间相信,还斥责其他传播者:“不要再开这样的玩笑了”,直到消息得到了官方证实,人们才最终接受,并正式地表达了对这位才华横溢的88岁漫画家去世的悲痛。
“我讨厌圣诞节”
会有西方人不喜欢圣诞节吗?这个问题真是难以回答。每当圣诞歌在岁暮天寒时分响起,到处立起一颗颗华美的圣诞树,光辉璀璨的灯火点亮了节日的氛围时,有谁能拒绝这样一个被营造的美梦呢?
但是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所描写的:“热闹都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对于孤独的人来说,圣诞节却是他们一个让他们避之不及的存在。
《雪人》于1978年出版,1982年英国的BBC将其改编成了29分钟的动画,优美的旋律、小男孩空灵的声音、真挚的情感、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再加上巧合的播出时间,让这部动画成为了英国圣诞节的传统之一,每年圣诞节来临,电视就会再度播放。
影片的推波助澜,将《雪人》这本无字书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它一瞬间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IP,从杯子、钱币等小的衍生品到音乐会、舞台剧等大型表演项目,人们对它的热衷超出了编辑的想象,也超出了作者雷蒙德的想象。
但这种现象这却让雷蒙德深深地感到不安,他自称自己是个“悲惨的混蛋”,也曾在采访中公开表示“讨厌圣诞节”,对于动画的改编感到非常不满。
“圣诞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那如果没有家人呢?”
“你有一些好消息,比如得到一份新工作,你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告诉你的父母或妻子,但你没有人可以告诉。”
这个有些悲伤的回答却是雷蒙德生活的真实写照。
刻画“遗憾”的天才
提起雷蒙德·布里格斯,很多人都会用才华横溢来形容,在创造图画书的黄金一代里,每位伟大的作者都有令人称道的独特的天赋,比如有人仿佛色彩的制作大师,有人对儿童寓言信手拈来,有人总是带着批判性的目光把真实的世界打开给孩子看(即使不说名字,你也能猜到这些作者吗?),而雷蒙德·布里格斯除了绘画的功力外,他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他对“遗憾”的理解和刻画,这也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雷蒙德的父亲是一位送牛奶的工人,母亲在婚前担任一位贵妇的贴身女仆,俩人因为偶然相结识,他们于1930年结婚,雷蒙德是这对晚婚的夫妻期盼了许久的独生子,所以从小备受呵护,父母也对他倾注了无限的期望和爱。
二战期间,雷蒙德作为被疏散的儿童之一,与家人一起在乡村度过了一段悠闲的生活,虽然外面战火纷飞,但这个小村庄就像个世外桃源,他不仅能跟同来此疏散的孩子们玩耍,就连食物也更美味,直到雷蒙德晚年,他依然记得当时难得的快乐时光和桌子上不用特别烹饪就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雷蒙得从小就喜欢看报纸,他曾一度以为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报社记者,这种情况在他12岁拿起画笔的时候发生了变化,比起新闻,他更关注报纸上的漫画,他似乎总能感受到那些漫画作品中的精彩,于是15岁时,他就向父母宣布,自己要去就读艺术学校。
这让望子成龙的父母十分吃惊,早在雷蒙德得到奖学金的时候,母亲就幻想着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正统的学校,步入他们这一辈子难以企及的中产阶级,毕竟当时人们都认为没有“正经人”会去做艺术,因为靠这个恐怕难以度日。
但父母并未过分阻止雷蒙德,这个连梵高都不认识的小子如愿进入了艺术学校,却在开学第一天就遭到了打击,他这才知道原来艺术也有高低之分,而他喜欢的漫画则是老师们都嗤之以鼻的垃圾。
在彷徨之中,雷蒙德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期,毕业之后他急于向父母证明画画是他可以依赖的谋生手段,于是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工作类型,做广告设计、画杂志封面、为书籍画插画等等。他原本对童书不感兴趣,但在一次工作中,通过对童话的视觉诠释,展露了他高度的想象力和才华。1966年凭借着为《鹅妈妈童谣》所绘的插图,这位天才的插画师第一次获得了凯特·格林纳威奖,并成为了英国童书界引人注目的新星。
1963年,雷蒙德和画家Jean Taprell Clark结婚了,两个“离经叛道”的画家并未在教堂举行婚礼,又因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雷蒙德夫妇决定此生都不再要孩子。
1970年代是雷蒙德重要的转折时期。1971年雷蒙德的母亲因白血病死于圣诞节,9个月后,父亲因为胃癌过世,但悲剧没有就此落幕,1972年的圣诞节前夕,妻子突感身体不适,两个月后永远地离开了他,死因与母亲的一样,也是白血病。
两年之内接连失去3个挚爱的亲人,让雷蒙德备受打击,也第一次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世事无常”。至此之后的每一年圣诞节,人们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时,雷蒙德只能独自一人重复体会那深深的悲伤。
从这个时候开始,雷蒙德的作品就隐隐透着温暖但遗憾的基调,就像《雪人》,柔和的笔触中,男孩和雪人随着故事仿若轻盈起舞,但这个奇幻旅程的终点却走向了消亡和分别。
平凡即可贵
雷蒙德第二部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的作品是1973年创作出版的《圣诞老爸》,他颠覆性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圣诞老人,他就像普通职工一样会抱怨天气不好,会抱怨送礼物的路途太过遥远,除了骑行的工具不同外,这个圣诞老人就像是你我身边经常遇见的快递小哥。
这个另类形象的身上充满了雷蒙德父亲的影子,作为一个送奶工,他也必须风雨无阻地为顾客送去新鲜的牛奶,再从工作的间隙偷得一丝悠闲。忙碌中的人们有时会停下来思考,生活似乎总是不尽如人意,几乎每时每刻都被各种琐事占满,但《圣诞老爸》却温柔地提醒,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忙碌之后的片刻悠闲就是生活的回报。
雷蒙德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父母的身影。
他以图像纪实编年史的方式,创作了《伦敦一家人》,书中刻画了自己父母的一生。这对平凡但相爱的夫妻携手共同度过了人生中的危难时刻,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风大浪,温馨斗嘴的每一刻都是平凡即可贵的写照。
2012年,雷蒙·布里格斯成为第一位入选为英国漫画奖名人堂的创作者。
2017年,英国最大的阅读慈善机构BookTrust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他的书畅销全世界,有9部作品改编成影片,有数不清的大小读者写信表达对他的喜爱。雷蒙德将这些信件和画作钉在了工作室的墙上,与自己日夜陪伴。
同年,伴侣Liz因帕金森离世,雷蒙德再次孤身一人,接受采访时他曾说,自己好像一直在习惯失去,也许不久之后就会轮到自己,他预言这个时刻会在7年后来临。
但是预言没能成真,采访后的第五年,雷蒙德也永久地陷入长眠,他倾其一生,在不同的作品里召唤父母的形象,他们一次次地隔着画纸重新团聚,而这一次雷蒙德终于能与至亲之人真正相拥,在雪人消失的天空里。
参考资料:
https://upwikizh.top/wiki/Raymond_Briggs#Early_life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4354
https://www.mirror.co.uk/tv/tv-news/raymond-briggs-two-wives-died-2770382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