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社会主义阵营曾经一度与以北约为首的资本主义抗衡,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然而自“东欧剧变”开始,红旗纷纷落地,苏联和南斯拉夫亦宣布解体,许多昔日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改弦更张,重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仅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中,存在感最低、实力最弱的当属与我国接壤的老挝。
▲老挝万象凯旋门
老挝,全称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与中国、柬埔寨、缅甸等国接壤,首都为万象。老挝国土面积虽然超过23万平方公里,比古巴和朝鲜要大很多,但就整体规模而言,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另一方面,老挝人口稀少,建国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人口仍只有700余万,还不及我国一些二线城市的人口数量,也完全不能与朝鲜、古巴相比,可谓是典型的“小国寡民”。
▲老挝地图
一般而言,小国寡民型国家是很容易取得经济成就的,发展难度相对较易,比如欧洲的一些小国,人口数量和国家面积远不及老挝,人均收入却非常之高,乃是位于世界前列的顶级发达国家。按理说,老挝实行着更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稍微努力一下,经济发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然而截止到2018年,老挝的人均GDP仅为2567.54美元,不仅远远落后于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古巴(同期人均GDP为7602美元),甚至连一些非洲国家都比不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老挝从来没有遭到制裁封锁,相反还有大量外部援助,为何最后被古巴远远甩在身后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点。
▲古巴首都哈瓦那街头
第一,缺乏有利的发展条件。老挝虽然国土面积比古巴和朝鲜都大,但是自然资源却相对匮乏,加上老挝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盖,交通不便,缺乏发展工业和规模化农业的条件。另一方面,老挝身处内陆,加上没有出海口,不利于贸易往来,所以自古就比较贫穷落后。如今,老挝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依靠传统农业,工业占比极低,所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困难的境地。
▲老挝乡村
第二,长期受到战争拖累。老挝自近代以来,因实力弱小而被法国殖民长达百年,二战后虽然独立建国,但却陷入半个世纪的战争泥潭。老挝先后经历越南战争、老挝内战、抵御越南入侵战争,从1945年开始一直到1989年,四十余年里都是过着硝烟弥漫的生活,这样的悲惨经历也是朝鲜、古巴所未经历的。长期的战争对于原本就经济困难的老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越南战争”旧照
尤其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角力的“越南战争”,虽然主战场并不在老挝,但老挝受到的影响却最大——美国为打压亚洲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进攻北越的同时向老挝国土投下超过2亿枚炸弹,至今还有8000多万枚炸弹埋藏在老挝的土地之下,这对老挝的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另外,这一期间还有多座老挝城市被炸弹摧毁,老挝经济自然进一步恶化。
▲老挝街头的女学生
第三,发展思路比较滞后,没有找到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虽然老挝在1986年也效仿中国和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想要吸引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然而由于老挝缺乏矿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少有外资企业愿意入驻投资,因而收效甚微。时至今日,老挝“革新开放”的口号已经喊了三十多年,国家依然穷困潦倒,民众生活也比较穷困,只有部分中资企业在该国经营。说起来,如果不是老挝人口稀少而且有一定农业基础,恐怕连民众的基本生存都成问题,这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