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第3111回:朝为田舍郎勤耕读,暮登天子堂礼宗规

0
分享至

黃劍博采风追影 Jumbo Huang 皇氏古建築大全

第3111回:朝为田舍郎勤耕读,暮登天子堂礼宗规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投灯活动今已成为一种公益活动。每年投灯所得资金,扣除相关费用后,均用于村中福利事业,如学校维修、学生奖学金、修桥铺路、兴建文楼公园、维修庙宇祠堂、康王诞请戏班演戏等。

水口村中主要人物有:清朝水口村童生任炳光,每科年届乡试都报名参考,但屡试不第,次次无名,考到年已七十,须发皆白,依然落榜。任文灿,水口红门楼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翰林院庶吉士。任真汉,香港知名画家,1964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任真汉中国画初辑》,著有《中国画基本画法》。(花都区地方志办公室)

康公庙两侧有观音庙和文昌庙,我从乡道走到另外一个古村,它叫塱头村,它是研究家族文化传统的典型案例。

刘英凤, 刘凤梅和林凤海曾经对塱头村进行过研究。

如果说,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最小组织体的话,那么,家族就是以这为基础组织起来的社会最大单位。从形式上看家族村落,它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存在过的先母系氏族后父系氏族社会组织体那样,所区别的是前者是以“一夫一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家族村落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以一姓为基点,通过历代的不断繁衍而形成同一姓氏的村落。家族村落完全是适应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生存而发展的,它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大体是绕着村落周边的自然供给的条件而展开的。

这一社会组织体之所以能继往开来地长期存在,即令发展也是在维系自然村落的整体格局前提下作“量”的扩容,就在于它是完全适应着整个社会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始终维系着“自然经济”的“体统”的。

从管理角度看,家族村落的管理是顺从“自然经济”和“血缘关系”的双重制衡,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性和宗法性;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它是以传统的风俗、习惯、礼仪、礼节(可统称为“族风”)为基本形式的代代相传而不断延伸。不要小视这些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和传承的“自然基因”,在它那里,隐藏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密码”。

塱头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它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在此“立村”,当时只有两三间小泥屋。历经600多年的历史发展,现村占地面积为4.8平方公里。村为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三社分属三个亲兄弟组建。每个社长800米,纵深850米,坐北向南。每社都设有门楼,每条古巷都有木闸,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其中塱东和塱中相连,与塱西由小河涌相隔。村前地坪宽阔,地坪上有了口古井和三口半月形水塘,占地约3.5万平方米。塘基种满荔枝树、龙眼树和榕树,与村头、村尾、村后数棵参天古榕和木棉环抱村子。

塱头村的建筑坐北朝南,布局较规整,材面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3座,其余为民宅。现存古巷20多条。巷门口石额上阳刻卷名。现民宅大多有人居住,有600多户人家,人口3000余人。村民都姓黄。

现代人将塱头村看作是“古村落”,而且是中国不多的“传统文化古村落”,这说法并不言过其实。因为要考究单姓血缘村落体现的家族传承,该村落给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烙印和美好回忆。

家族精神虽说直观于“家训”上,实质体现在家族先辈的“示范效应”上。后辈在默读“家训”的当下,脑海中很自然浮现先辈“如何如何”的鲜活故事。正统的大家族,还要以族谱的方式记传下去。在塱头村中经纬阁门楼,陈列着黄姓族谱和先祖事迹。从中可见,家族不同于家庭的是,形成“示范效应”的先辈一般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前后相继“组群”的。

根据塱头村的黄姓族谱,村民奉北宋末年的黄居正为始祖。黄居正生于北宋末年,娶妻米氏,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他被钦点为武状元,后外任礼部尚书。他为官清廉,秉公办事,后被奸臣陷害,举家迁至南雄珠玑巷避难。此后族人又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广东各地,至第七世祖黄仕明迁至花都此地立村。

据先辈事迹记载,对塱头村组建和发展影响至大的先祖分别是第七世祖黄仕明、十四世祖黄皞和二十二世的黄谷诒。

相传,第七世祖黄仕明选择此地建村还有一段神秘色彩的故事。当时,黄仕明专邀一风水地理师指点,说是塱西头为一块风水宝地。在那南有泽地、北有土岗,“将‘朗加上‘土字为‘塱,去‘溪字留‘头字,居屋建于岗头临水之边,意为‘头啖汤,就叫‘塱头村可也。”黄仕明听信即举家迁到塱头。不久,家族果然人丁兴旺,未出百年,建起宅居十余座,垦田近千亩,开泽地数十亩为鱼塘,修路十多条,塱头村初具规模。

十四世祖黄皞冒死赈灾,木鹅圈地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据传,皇帝曾赐他一只木鹅带回家乡,准他将木鹅放到河中任漂三天,木鹅漂到哪里,两岸边的田地便归他所有。黄皞不忍占百姓太多土地,于是暗遗小孩潜水将木鹅引入以水塘中停下。

故事仍在延续。据传,到了二十二世的黄谷诒,他当时也是清朝花县十大富翁之一。但,他不恃气傲,乐善好施。族谱有载:“道光年间,赤地千里,灾民无数,黄谷诒带头捐出大量金银给朝廷赈灾。”道光皇帝得知后,封他为员外郎,奉直大夫。

塱头村的先祖“组群”形成正气,何愁后辈不去效仿身体力行呢?塱头村先祖“组群”“精神”的象征物是“黄氏祖祠”。该祠初建年代不详,1871年重建。坐北朝南,三间三进。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简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据传,该祠是由先人黄宗善(即乐轩公)亲手创建的,曾于清朝同治十年由塱东、塱中、塱西三社共同出资重建。当年,凡是刚成亲的新婚夫妇必先到黄氏祖祠拜祭先人。它成了黄氏后辈举行重大祭祀活动、重大议事之地。

在岭南,“宗祠”作为象征物,用来寄予乡民寻根念亲、崇先敬祖这种永不消散的感情,成了一种很普遍的乡村文化;与岭北乡村相比,无疑它是独有的特色。

在客家族群的居住地,人们就会看到宗族无论大小都会建立起自己本族的祠堂。祠堂放置祖先的牌位,俗称“祖公牌”、“神主牌”,置于祠堂上厅的神案上。一块神主牌代表一位祖先,历史悠久的大宗族祠堂,往往分几层陈列着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神主牌,麻麻密密,蔚为大观。在祠堂里,还盛行在节日(如春节)挂祖宗像的做法,表示对祖先的崇敬和思念。在这期间,人们早晚都要到祠堂祖像前烧香点烛、虔诚供奉。在过去,男婚女嫁时,也要在祠堂或祖厅的祖像前表示虔诚之意。

在潮汕,乡民对宗祠的建设和打理,也象客家族群一样投入十足的热情。就连久居海外的潮人也不示弱,宗亲观念尤其强烈,思乡敬祖之情十分浓厚。清嘉庆年间《澄海县治》就有记载:“望族喜营屋宇,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次费。”现在海外潮人也不减当年,积极参加元宗族或家族的公益活动,修祖坟、建宗祠、修族谱、祭祖宗等等,样样都不缺。“追根溯源,慎终追远”,成了宗祠文化不变的主题。

家族“规范”与家庭“规矩”相比,有着更强的约束力,因为它面对的是家族名下的众成员,且规范要落到实处,必须一视同仁以示公正。在这方面,家规有时虽严但往往因人而异总让人觉得有欠公正。其实,家族“规范”的公共性还具有家庭“规矩”难以体现的社会性,这社会性集中体现在它往往与现时社会通行的宗法体制和礼仪规范相“接轨”。在这方面,塱头村就有着突出表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言谈举止“循礼”的表现。在这里,人们所见所闻:连“建筑”设计也循“礼”,真正“礼”为“宗规”。

走进村中清道光年间建造、二十二世的黄谷诒曾居住的“积墨楼”,他与儿子住在分巷而立的八间大宅中。只要你细察,会发现其中一边是镬耳屋,另一边是普通的人字屋。这区别原来是从前老早已定的“建筑格制”所分明的:有功名的儿子才能住进镬耳屋,经商的则要住在人字屋。而在大宅上的青麻石同样有讲究:每间宅子的青麻石高低不同,寓意长幼有序,父亲居住的青麻石石阶最高,足有2.2米。

在塱头村,对于举行祭祀也十分讲究。黄氏家族人有几大传统祭日,清明节是大祭,重阳节则要祭拜第一世祖黄居正的夫人米氏太婆的衣冠冢,另一个是农历七月廿全村黄族人祭拜立村始祖黄仕明太公墓。黄族人将这天称作“吊鸭节”,因黄仕明太公是养鸭高手。正所谓“爱屋及乌”,连鸭也要吊唁。重阳节,在这里也有故事。

每逢重阳节,年过六旬老人都围坐宴席。在宴席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叫“鱼酱”。相传,这鱼酱已有数百年历史。那时的重阳节,村中会给老人分鱼。鱼要切开每人一份,由于斩件有大有小有头有尾,份份难以均匀,于是有人建议干脆将鱼连骨带肉煮成酱,再拌以猪油和黄豆调料,结果味道出人意料的好,也方便老人嚼碎。这一举多得的“鱼酱”,就成了数百年来敬老设宴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

看来,始祖来自中原的塱头村后辈人就不一样,他们是深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礼治影响的。在《左传》中说到懂礼重礼的意义,懂礼的会事业兴隆家族昌盛,而失礼,小则办事不利,大则身家性命难保。对这,现代人是难以理解又不好接受的。但那时人则是接受不违的。在塱头村就有个典型例证:在村里立有一座贞节牌坊。

牌坊高约3米,花岗石结构,正面门额阳刻有“外平人瑞”,意为“太平盛世人寿极高”,横额上款刻字“乾隆壬子年(1792年)季冬吉日”,下款刻“一百零三岁黄卓篪建坊”,石额顶上还有阴刻“圣旨”,背面阳刻“百岁流芳”。这座牌坊是为塱头村十一世祖(塱头第五代)黄宗善的儿媳崔氏夫人所立。她的丈夫在30岁时染病身亡,当时崔氏夫人才24岁,她活到103岁去世,79年间始终未再嫁。乾隆皇帝下旨立此碑以作纪念。这事,放在当时是可赞的,因为她守“礼”。若摆到现代,很可能为人不解而叹息。

其实,族风已经不只是“族内”成就的某种风气,它时时都与社会相“连通”,其“公共性”则更突显为“社会性”。当一个“族群”、一个“村落”、甚至一个“区域”的“自营风气”再无力量应对“社会风气”时,需要作出改变自己的选择才是明智的。在唐代,在潮汕出现的“韩愈现象”就较为典型。

据记载,韩愈贬潮,在潮为官仅8个月,他即时“重申唐律,奏请赦免天下奴婢”,“兴学昌教,重振州学”,崇尚儒学,提倡举止优雅风气,社会风气真正得到了转变。而韩愈也因此“赢得江山皆姓韩”,“居潮八月却千古名传”的美誉,被潮人尊之为“吾潮吾师”。韩山、韩江、韩山师院、昌黎路、昌黎小学等都有韩愈的身影。

潮州还保留着我国现存纪念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祠宇,即韩文公祠。潮汕地区的这种“韩愈现象”一来说明韩愈的作为确实能够发挥“名人效应”,二来也说明一个区域的“风气”的“改变”往往迫于比之更优的社会“正气”。当然,这种“改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因为“正气”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原来维系的生活习惯、风俗,而是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塱头村乡民历来信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传统价值观,崇尚“耕读文化”,尊师重教。在村内,令人称奇的是巷巷有书室、处处立学堂。什么“云任公书室、谷诒书室、文湛公书室……”除首尾相连的书室外,还有书院,现全村仍保留着30多座书院、书室。据介绍,以前每一列住宅的房头都会建一间书室。村民有了钱,除了修祠堂,就是盖书院、书屋。这真是塱头村内别有风味的一道风景线——处处见书院,处处闻书声,处处飘书香。

难怪塱头村被称为“科举乡”、“进士村”。据计,源于塱头村历史上共有70人中科举,秀才50人,举人7人,进士13人。在村中,“七子五登科”“公孙八科甲”“父子两乡贤”的故事广为流传。具体说的是黄皞严教七子,其中有五子举人、进士。后来黄皞和第五子黄学准为国为民作了许多好事,得到皇帝赐给“乡贤”之称,因此就有了“公孙八科甲、父子两乡贤”的美誉。

在珠三角,在同姓家族一条自然村落,数百年来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确实罕见。不过,与黄姓家族营造“读书求仕”之“族风”相通,要数客家大族群了。

客家人的祖先,多有官宦、土族家人,偏又居于山区,这就更促使该族群要极力营造“得文化传承、重文化教育、要走出山区”的浓厚持久的“族风”。举凡客家人大都有一族规:凡中了举,便能在自己家族祠堂前竖起一对高高的石笔(又称石楣杆)。时至今天,在客家聚居地仍可以看到那些历经沧桑、蔚为壮观的石笔林。

为了使后代子孙念书有保障,客家宗族长辈都把办私塾当成件大事,规定在祖传地中专拨一笔稻谷支付私塾先生的教书薪金,并把众多祠堂作教学之地,学教之风自然形成。清时,法国神父顿里查斯曾在《客家词典》中也作过描述:“在嘉应州,我们可以看到随处都是学校。一个不到三万人的城市,便有十余间中学和數十间小学,学校人数几乎超过城内居民的一半。

在乡下每一个村落,尽管那里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也不过三、五千人,便有一个以上的学校,因为客家人每一个村落都有祠堂,而那个祠堂也就是学校。全境有六、七百个村落,都有祠堂,也就是六七百个学校,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

为了教育,为了子孙后代能走出山区出人头地,祠堂也改变了它原先设定的功能。客家人承袭儒家传统,恪守“天、地、君、亲、师”的信条,从未改变过。(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乂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参考文献:“十八巷书声琅琅 六百年耕读传家”,广州日报2017年10月31日。

作者简介:刘英凤(1965生),女,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晸治教育、岭南文化、教育心理。现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刘凤梅(1977生),女,博士,副教授。。。)

参观完塱头村之后,我坐着黄师傅的轿车来到了茶塘村,这也是罗老师推荐的一个古村,相比塱头村,茶塘村更安静。花都炭步镇茶塘村位于禅炭路边,从桂和路到花都,过了逢涌收费站几公里后就可以看到路边的茶塘村村口牌坊了。我当时就被村口的建筑所迷惑,这一片全是现代的建筑,特别是村委会大楼,气泒非凡。原来这里是古村的背面,由于新建公路从村后通过后,这里就变成了入村的村道了。在村委会前泊好车,顺着小巷走到尽头,就看到连片古朴的清代建筑了。

茶塘村古建筑群由古庙、祠堂和书舍组成,面对一个长长的池塘一字排开,连绵数百米,蔚为壮观。祠堂与书舍间有小巷,巷前有古井,茶塘古村规划得非常有条理。

第3112回:茶塘村极山川之胜,汤公祠敏天地之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韩流鼻祖金希澈被偶遇,蓬头垢面胖一大圈,40岁就有白头发了!

韩流鼻祖金希澈被偶遇,蓬头垢面胖一大圈,40岁就有白头发了!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4-05-29 14:33:14
伊朗代理总统穆赫贝尔刚上任,便以惊人胆识向美国表达了友好意愿

伊朗代理总统穆赫贝尔刚上任,便以惊人胆识向美国表达了友好意愿

橘色数码
2024-05-29 13:48:54
曝湖人愿意交易范德彪!推迟引进第三位球星 与詹姆斯想法有分歧

曝湖人愿意交易范德彪!推迟引进第三位球星 与詹姆斯想法有分歧

罗说NBA
2024-05-30 06:47:04
郎平谈朱婷替补发球登场:胶着的比赛,十足的不敬

郎平谈朱婷替补发球登场:胶着的比赛,十足的不敬

刺头体育
2024-05-30 09:30:39
日本佳子公主独自访问希腊!穿了一身和服,希腊美女总统亲自接待

日本佳子公主独自访问希腊!穿了一身和服,希腊美女总统亲自接待

时尚丽人风行
2024-05-29 18:38:12
“红线”当前,25亿医院扩建计划紧急叫停

“红线”当前,25亿医院扩建计划紧急叫停

健识局
2024-05-29 20:42:44
拔出萝卜带出泥!书记被免,省委介入,茅台局长“底裤”也保不住

拔出萝卜带出泥!书记被免,省委介入,茅台局长“底裤”也保不住

影孖看世界
2024-05-30 02:23:12
半夜女子没穿衣服不方便取让其放门口:快递员一脚踢出个热门话题

半夜女子没穿衣服不方便取让其放门口:快递员一脚踢出个热门话题

陈俊贤
2024-05-30 06:42:44
剧毒!剧毒!女子在家听到敲门声,开门后瞬间崩溃!四川已进入高发期

剧毒!剧毒!女子在家听到敲门声,开门后瞬间崩溃!四川已进入高发期

鲁中晨报
2024-05-29 22:22:04
这张照片火了:比亚迪高管团队外出旅游的合影,王总的得力干将!

这张照片火了:比亚迪高管团队外出旅游的合影,王总的得力干将!

杂谈空间社
2024-05-29 23:29:04
AI赋能千行百业,新质生产力·AI Partner大会嘉宾高能观点全览

AI赋能千行百业,新质生产力·AI Partner大会嘉宾高能观点全览

36氪
2024-05-29 21:38:19
安徽铜陵居民楼坍塌遇难者三年前曾反映问题,称房子“都快成危房了”

安徽铜陵居民楼坍塌遇难者三年前曾反映问题,称房子“都快成危房了”

极目新闻
2024-05-29 17:40:29
什么信号?开始抓人了!还有女明星牵扯其中!

什么信号?开始抓人了!还有女明星牵扯其中!

华人星光
2024-05-29 16:52:23
朝鲜用气球向韩国投放大量废纸和污物,韩国已发现150多个气球,部分已落地

朝鲜用气球向韩国投放大量废纸和污物,韩国已发现150多个气球,部分已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30 00:12:04
全天下的骗子只有一个伎俩,编造辉煌的过去并许诺你精彩的未来!

全天下的骗子只有一个伎俩,编造辉煌的过去并许诺你精彩的未来!

世态言凉
2024-05-29 17:14:39
那个被骂丑男的“京圈太子”,如今成了顶流

那个被骂丑男的“京圈太子”,如今成了顶流

北国向锡安
2024-05-29 08:58:21
世界上第一种牙齿再生药物将于9月用于人类

世界上第一种牙齿再生药物将于9月用于人类

知新了了
2024-05-29 15:15:35
36岁迪马利亚确定牵手梅西,将加盟迈阿密国际!本季48场17球15助

36岁迪马利亚确定牵手梅西,将加盟迈阿密国际!本季48场17球15助

风过乡
2024-05-30 07:34:35
疑“不良言论”香港女艺人新剧内地开播,被扒曾诅咒港警感染新冠

疑“不良言论”香港女艺人新剧内地开播,被扒曾诅咒港警感染新冠

不掉线电波
2024-05-29 16:05:27
乱打比方的环保局长,顺手带走了“县委主要负责同志”

乱打比方的环保局长,顺手带走了“县委主要负责同志”

民言民语
2024-05-29 15:25:15
2024-05-30 10:58:44
黃劍博采風追影
黃劍博采風追影
摄影师,自由撰稿和旅游定制师
1952文章数 10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牛弹琴:西方认为中国避而不谈的领域 中国这次出国谈

头条要闻

牛弹琴:西方认为中国避而不谈的领域 中国这次出国谈

体育要闻

华子面临横扫时 想起他还从没被横扫过

娱乐要闻

法国这一夜,45岁章子怡惊艳世界!

财经要闻

卷成麻花的新茶饮:以价换量能突围吗?

科技要闻

萝卜快跑回应在武汉致堵车 黑水军操纵舆论

汽车要闻

年内上市/纯电和增程可选 阿维塔07实车谍照曝光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手机
本地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家长分享孩子的作妖瞬间,实在是各种各样的都有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手机要闻

vivo S19系列即将发布 配置在这提前看 猜猜价格多少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军事要闻

以色列继续扩大拉法攻势:轰炸难民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