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穆蕴秋、江晓原:科学靠好奇心推动,它的边界在哪里?——聊聊《地外文明探索》(之三)

0
分享至

观察者网:之前我们聊到的虫洞、翘曲飞行确实还比较科幻,寻找地外生命的真正高潮应该是向外发送信号的METI项目。主流学界对其中蕴含的风险,应该说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还出台了《准则声明》。

但这类东西对支持METI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约束力,从当前的国际格局看,人类短期内似乎无法避免METI的冒进,我们是否也能“科幻”地想象下,未来可能出现怎样的管控机制?

meti.org网站页面

江晓原:这种事情很难管控,我知道一个例子,没直接关系但有点类似。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1993年,其中37个公约成员国,又表决支持全面禁止在海上倾倒核废料。这个公约到现在还是有点约束力的,美国这些国家确实不敢倒了。当他们想要继续倒的时候,“努力”的方向是把这个公约推翻或规避,要是它完全没有约束力,干脆不理它就好了嘛。

日本现在要排核污水,它也在找借口,比如说不是“倾倒”,或者废水不是“废料”。我们当然坚决反对日本的做法,但从它找借口的行径也可以看出,还是有点忌惮《公约》的。

但我觉得公约本身也没有什么强力保障,它就是一个大家愿不愿意遵守的问题,不遵守也只能谴责一下。回到METI上,我觉得大家还没有完全接受这样的约束,现在愿意搞类似活动的人其实还是很多的。

2017年11月,位于挪威特罗瑟姆附近、隶属于EISCAT科学协会的天线组向太空中发射了信号,包含特别谱写的电子音乐,以及关于几何与二进制的教程,图片来源:EISCAT,摄影:Craig Heinselman

观察者网:书中将METI的支持者们判定为“其实有着一种‘唯技术主义’思维倾向,所考虑的只是想尽办法要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为什么会这样定性?

从字面上看,“唯技术主义”更多地是指那些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而他们像是为了好奇心不顾一切的人,我更愿意把他们叫作“好奇主义”。

打个比方,一个孩子不顾洞里可能有蛇,非要把手伸到洞里探索,如果把伸手视作孩子的“技术”,他或许并不认为伸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只是想满足好奇心。METI的支持者也是类似的,并不想“解决问题”,而只是解答疑问,满足好奇心。

穆蕴秋:他们也算是“唯技术主义”,就是说定了一个目标,不考虑它背后的伦理、可能带来的灾难之类,一心一意去实现它就行了。

江晓原:“唯技术主义”甚至可以不考虑目标,只考虑技术。当然,他们可以说自己是有目标的,是要跟外星人建立联系。

但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会吸引世界上各种各样迷恋技术的人,他们其实对于目标是不思考的。现在有人在搞METI是吧?行,我也来搞,你们功率还不够大,我就给你搞大,你之前发出去的信号别人看不懂,咱们再发让人更容易看懂的信号。

1970年代,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把这些图像信息发往太空

观察者网: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本来就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METI项目里体现的好奇心,同样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METI上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它们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江晓原:人类的欲望和好奇心推动了科学发展,这是我们现在所接受的主流的说法,但其实想一想,这两个东西到底好不好?其实这两个东西都是非常有害的。

观察者网:对,它们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害。欲望的边界可能讨论得比较多了,所以我想聊一聊好奇心合理的边界在哪里。

江晓原:“好奇害死猫”,这个是西方人的谚语。但其实仔细想想,好奇心害死的猫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你见不着吧?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句话?这就表明人们知道好奇心是有害的。

我觉得当科学家要用纳税人的钱给自己造“大玩具”,又讲不出任何用途来的时候,他们就说要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其实是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对不对?

你想要造对撞机,让我们纳税人拿钱给你造,说要满足好奇心,满足谁的呢?我没这个好奇心,我没想造对撞机,现在要把我纳的税给你造,这合理吗?所以好奇心这种理由,它在伦理道德上是有问题的。我们就要问他是谁的好奇心?你的好奇心,还是我们的好奇心。

观察者网:但是我们如果回到科学早期阶段,确实很多科学家个人他真的就是好奇心推动……

江晓原:对啊,但他们没用纳税人的钱,牛顿一分纳税人的钱也没用过。那个早期阶段被我称为科学的“纯真年代”,科学家不用纳税人的钱,你随便有啥好奇心都没问题。

穆蕴秋:小科学时代你随便好奇,几乎是无限的边界,自己在一张纸上怎么算都行。但那时候,你能力也有限,无非就是推导公式,或做做小实验。

江晓原:我觉得现在就可以明确地画一条边界——只用你自己的钱。

穆蕴秋:但是不能是社会资金,那样就要有资金评估了,要看钱花得值不值。

江晓原:我就知道我们国内现在有一些企业家,有点小钱,他们自己搞什么永动机,你爱搞就搞去。你如果不用别人的钱,就自己弄是可以的。当然还有约束,比如说你不能犯法犯罪对不对?你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关着门在家里弄,当然没人管你了。现在事实上社会也是这么操作的。

观察者网:最后还是让我们回到书里最核心的科学与科幻的问题。书中在近结尾处举了一个赫歇耳论证太阳宜居的例子,认为他的论证方法,“完全符合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在已有的实测资料基础上,构造物理模型,再用演绎方法,尝试从模型中预言新的观测现象”。

但是,按书里先前引述的,赫歇耳的论证“采用的是‘认真考虑过的’类比方式”。后面一种说法,好像就没有前一种形容的那么严谨。科学家如何去建构一个类比,倒让我想到了他们的“直觉”。

现在科学家也要用到直觉,然而我们可否说其实仅仅指引了一个方向,结论与“预言”都需要得到比赫歇耳当年更严谨的科学验证?或者说他们不像赫歇耳那么“自由”了?

江晓原:我倒觉得也没多大的差别,现在有些事情想象的空间被压缩,只是因为确切的知识多了……

穆蕴秋:或者说仪器更精密了。

江晓原:对。其实光谱分析对科幻来说绝对是一个“杀手”,它出现以后,我们就知道太阳表面温度6000多度,再也不会想象太阳上的居民了。

观察者网:书里提到,赫歇耳当时想象的是双层云,上层云发出亮光,下层云可以为太阳生物挡住亮光,但6000度的高温确实会打破这样的构想。

穆蕴秋:威廉·赫歇耳是恒星天文学的权威了,太阳作为天空中最亮的星体,他当时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太阳的结构。他想象太阳可能是宜居的表面,因为当时主流的思想认为天体的光和热是分裂的,就是说它发出亮光也不一定产生高的热量。

江晓原:Nature创刊于1869年,第一任主编洛克耶就是一个太阳天文学家,用光谱分析方法发现了氦。他的时代太阳物理学非常热,光谱分析刚刚发明不久,就到每一颗恒星上都去用一通,一下子很多东西都分析出来,这个时候就知道太阳那么热了。

洛克耶制作的光谱分析图,出自1878年的《光谱分析研究》,图片来源:sciencemuseum.org.uk

而赫歇耳要比他早一个世纪,在18世纪的时候想象太阳上有人是合理的,因为并不知道太阳到底有多热。

穆蕴秋:当时他也只能用到那样的类比和直觉。而且,赫谢耳的这两篇论文还发在《哲学汇刊》上,它是第一份科学期刊,到今天名头也很大。

观察者网:你们觉得科学直觉,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联系科幻与科研的直通车,或者是两者边界上真正的“模糊地带”?

江晓原:我觉得直觉可能并不扮演科学和科幻之间的桥梁。即使不在科学和幻想的边界上,而在非常传统的科学领域内,直觉也是非常需要的。

穆蕴秋:科研肯定是要直觉的,像灵感、顿悟之类的,写科幻,可能也要直觉,但功能不一样。

直觉也是一种很普遍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比如平时跟人打交道,也会用到直觉,有些东西他没告诉你,突然你就感知到了,就是调用了直觉。

江晓原:直觉哪都有,拍拖也有直觉,跟老板讲工资谈价钱的时候也有直觉。但科研里有些直觉确实是大师才有的。

比如伽利略的理想单摆,轴的摩擦力等于零,绳是没有质量的,球是刚体,在空气中摆动的时候是没有摩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弄出一个定律来,非常完美。但为什么要忽略空气?为什么要忽略摩擦力?为什么要忽略绳的质量呢?没道理啊……大师才知道要忽略这些,忽略了以后就能得出这个定律来。要是不忽略,以当时的物理和数学手段,根本得不到这个定律。

看上去很简单,但在他之前,为什么别的人假设不出理想状态?这就是大师,只有他知道该忽略那些因素。

比萨大教堂中,描绘伽利略观察吊灯摆动的壁画,作者为Luigi Sabatelli (1772-1850),图片来源:thoughtco.com

观察者网:这种直觉能训练吗?你们觉得科幻对这种直觉的形成有帮助吗?

江晓原:我不认为会有帮助,我觉得这种直觉可能是天赋,娘胎里带的,要是爹妈给了你就有,没给你,你努力死也没用。

我觉得各种直觉,是个体化的,很难在后天通过一种什么课程或者培训来养成。

穆蕴秋:别的方法比如说逻辑性的方法,实证、实验这些可以训练,但是这种直觉性的顿悟没办法训练。

江晓原:科学与科幻确实有交界,但直觉完全是一个工具性质的事情。而我们在书里强调的是,科学和科幻的边界是开放的。因为早期的很多科学活动,其实在今天看来就是科幻,但是在那个时候人们是当成科学看的。

两者边界开放这种观点,即使拿到今天的科学现状里来看也没有害处,我们也没必要认为今天的科学活动和科幻有明确边界。没了边界,大家放开了想就很好,科学家要头脑风暴的时候,找两个科幻作家来聊一聊也是有好处的。

(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的第四艘航母,排水量9.3万吨,到底会有哪些改进?

中国的第四艘航母,排水量9.3万吨,到底会有哪些改进?

文章侃娱乐
2024-05-12 15:07:46
石宏:俄朝关系快速升温,美国和北约怎么看?

石宏:俄朝关系快速升温,美国和北约怎么看?

直新闻
2024-06-20 00:29:19
你不觉得2000年以来,落后是有原因的吗?

你不觉得2000年以来,落后是有原因的吗?

北京作家编剧肥猪满圈
2024-04-30 17:47:01
4年3200万美元!雷迪克成湖人新帅,看齐勇士科尔?隆多或辅佐他

4年3200万美元!雷迪克成湖人新帅,看齐勇士科尔?隆多或辅佐他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4-06-21 10:41:45
外媒:德国经济部长最新表态,称中国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合作伙伴

外媒:德国经济部长最新表态,称中国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合作伙伴

环球网资讯
2024-06-20 10:29:46
肖战和经纪人海外旅行?此举引粉丝猜测两人的关系!

肖战和经纪人海外旅行?此举引粉丝猜测两人的关系!

毒舌八卦
2024-06-20 21:54:47
朝鲜战场上的荷兰,60年未公开伤亡,直到2013年才公布

朝鲜战场上的荷兰,60年未公开伤亡,直到2013年才公布

文史达观
2024-06-21 06:45:03
呼和浩特5人被害,村民发声:他是光棍,身世可怜,曝杀人原因!

呼和浩特5人被害,村民发声:他是光棍,身世可怜,曝杀人原因!

皖声微言
2024-06-20 09:12:04
50岁富婆夜间约会帅哥,凌晨对方哀求“歇一会吧”,竟还心怀叵胎

50岁富婆夜间约会帅哥,凌晨对方哀求“歇一会吧”,竟还心怀叵胎

四象八卦
2024-06-20 16:42:28
震惊!旁边的同事,猝死了

震惊!旁边的同事,猝死了

蚂蚁大喇叭
2024-06-19 09:44:52
休赛赛,NBA的首笔交易来了!

休赛赛,NBA的首笔交易来了!

野球帝
2024-06-21 10:45:25
又有3个中国球员结束留洋回国!曾经都是希望,在欧洲难有竞争力

又有3个中国球员结束留洋回国!曾经都是希望,在欧洲难有竞争力

落夜足球
2024-06-20 22:36:54
纹身肚钉项链耳坠美甲俏皮小辫 吴艳妮晒金刚芭比造型直言日照见

纹身肚钉项链耳坠美甲俏皮小辫 吴艳妮晒金刚芭比造型直言日照见

劲爆体坛
2024-06-20 21:01:11
中美斗到现在,美方竟先喊停,对付美国人,还得用毛主席的打法

中美斗到现在,美方竟先喊停,对付美国人,还得用毛主席的打法

智慧天气通
2024-04-22 15:49:46
与杨紫分手1年,转身爱上毛晓慧的秦俊杰,现在过得怎么样?

与杨紫分手1年,转身爱上毛晓慧的秦俊杰,现在过得怎么样?

娱乐白名单
2024-06-21 10:37:09
题目难哭了?南京2024年中小学期末考试试卷来了!

题目难哭了?南京2024年中小学期末考试试卷来了!

南京择校
2024-06-20 22:52:53
罕见洪峰过境后的桂林

罕见洪峰过境后的桂林

澎湃新闻
2024-06-21 09:10:37
不叫暂停、不换人、听不懂英文!袁志比蔡斌更差!男教练太糟糕!

不叫暂停、不换人、听不懂英文!袁志比蔡斌更差!男教练太糟糕!

金毛爱女排
2024-06-21 05:09:57
真实的外蒙古有多离谱,“性旅游业”带动经济,靠出国黑工赚外汇

真实的外蒙古有多离谱,“性旅游业”带动经济,靠出国黑工赚外汇

文雅笔墨
2024-06-20 16:05:46
经济学女博士新职明确!她曾任佛山市发改局副局长12年

经济学女博士新职明确!她曾任佛山市发改局副局长12年

南方都市报
2024-06-21 08:10:14
2024-06-21 11:16:49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智库与专业新闻的完美结合
94428文章数 18416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美媒:苹果正与百度阿里百川等谈AI合作

头条要闻

环球:欧盟若对华抡起贸易大棒 中国不会被动挨打

头条要闻

环球:欧盟若对华抡起贸易大棒 中国不会被动挨打

体育要闻

1-0"吊打"意大利 西班牙这就叫冠军相?

娱乐要闻

陈晓惹争议!被曝婚变离家出走冷暴力

财经要闻

普华永道,引火烧身

汽车要闻

售价11.79-14.39万元 新一代哈弗H6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数码
时尚
亲子
健康
手机

数码要闻

全球VR头显市场表现疲软 苹果Vision Pro都带不动

黑色的透视单品,就选这6件!

亲子要闻

鸡娃狂潮下的悲剧:北京每年有两万名儿童,走进安定医院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手机要闻

一加夏季性能生态新品发布会定档 6 月 27 日,Ace 3 Pro 等将至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