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把家长身份分成11类的山西某小学,为什么会激怒很多人?

0
分享至

  最近有一件事,可能你也听说了:“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

  说的是山西的某一个小学,对学生及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分11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

  统计家长职业背景的事早已有之,见怪不怪了,但此事格外令网友们愤怒,在于这几个点:

  首先,家长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的字眼似乎比“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外地来、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要高级得多。

  看着非常刺眼。

  其次,曝光后,学校说是个别班主任的个人行为。

  明眼人一看右上角的“×年级×班”的字样就知道是学校统一发放的。

  将责任甩锅班主任的行为令网友感到不齿。

  再者,大家想起来,很多学校明里暗里都这么做,似乎要将家长进行区别对待。

  美其名曰“因材施教”。

  但大家都知道这太美其名曰了,于是在新闻里尽情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质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权势垄断部门子女”?

  他们觉得现在怎么还要讲成分。

  他们觉得这是对孩子的全面歧视,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他们觉得这是学校在利用家长的资源变现。

  他们回想起自己被分班的经历,才发现原来早就被针对了,套路还很深。

  在许许多多的议论下,有人惊呼:

  单身不香吗?

  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其实这里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伤害学生自尊心等问题,一些地区已经禁止调查家长单位和职务信息的行为了。

  希望孩子们和家长们不再被影响。

  这件事上,为什么大家会感到愤怒呢?

  因为有一些学校,做了太多,太多了。

  他们相信统计得越细致,施教方式越有成效。

  如此逻辑下,他们想方设法提升调查的难度,突破正常的尺度。

  他们让孩子把妈妈用的化妆品空瓶带来,分析母亲的收入。

  毕竟在他们看来,用纪梵希的和用大宝的不是同一类人。

  他们让孩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家里的户型,分析家庭境况。

  毕竟在他们看来,住两居室的和住别墅的不是同一类人。

  后来发现调查物业费可以摸家底。

  合影也可以摸家底。

  办法真的比困难多。

  调查家庭用车,也成为了较为隐蔽的手段。

  比如画车标。

  这样画的。

  这样画的。

  写车型。

  要求写得越来越清楚。

  从幼儿园开始,到一个人不再读书为止,都可能被巧妙地摸底。

  一言以蔽之,学校试图对家长勾勒“用户画像”,以便进行“精准教育”。

  越清晰的画像越好。

  甚至得精准到门牌号。

  甚至传言也要精准到学生母亲的月经周期。

  就像会计对一个人的资产清查,就像医院对一个人的全身体检。

  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调查“家长是否是副科级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

  反正,在各种摸底下,家长的形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

  每个家庭怎么样的,每个父母做什么的,一览无遗。

  就像没穿衣服一样。

  但当家长去质疑调查背后的目的时,总能被一个理由给撵回来:

  “根据家长职业安排孩子学习进程。”

  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同,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家长影响孩子的教育轨迹,早被社会科学研究证实过。

  这些事情,家长们也明白。

  没想到的是,一些学校明目张胆地去区分家长的三六九等,似乎要明显的区别化对待。

  现代教育里很少看到这些情况,所以让人格外愤怒。

  应对之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一些有能力的家长想到一个剑走偏锋的方法。

  自己成功的同时,“帮助”和“支持”一下孩子,这会让他远远超过同班同学,还能早早地奔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不再千辛万苦地挤独木桥,不再因为家长职业而被歧视和区别对待。

  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很多人这么干。

  这让我想起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内容——“大手拉小手”。

  原来文章里的素材很符合家长剑走偏锋这一主题,所以分享一下。

  具体是这样的:

  2015年,刘同学13岁,发明了“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获得了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因为这个奖,他作为科技特长生,进入了当地重点中学——合肥一六八中学读书。

  但该发明被发现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相似。

  院长刘建国正是他的父亲。

  无独有偶。

  2018年,刘同学再次发明了“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申请了专利。

  但这个发明也被发现与其父另一个国家专利高度相似。

  两个国家专利里很多内容是研究生都没法做成的,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变得轻而易举呢?

  不过,孩子自己觉得没有问题。

  孩子的老师也觉得没问题,说这是“大手拉小手”,父亲带着孩子能更好地在科研道路上扬帆起航。

  后来刘院长也回应了,说儿子是凭借高考成绩考进大学的“强基计划”的。

  我相信孩子可以考个高分,但这也无法影响一个事实,那就是父亲在孩子打造的超级简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至于如今“大手拉小手”成了公器私用的代名词。

  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的励志故事,显然并没有发生在神童身上。

  社会竞争压力太大,名校名额太少,对于学生来说,就需要获得各种头衔和奖项。

  越闪光的荣誉越好。

  有些奖项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也没关系。

  重要的是进得去名校。

  实际上,如果细数新闻案例,你就会发现,直接把国家级专利成果送去中小学参赛的事还真不少。

  段同学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获奖成果横跨物理学、计算机存算一体和人工智能。

  靠着科创奖项,他还成为感动重庆的十大人物之一。

  但后来人们发现他的研究成果与其父亲——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段书凯的专利高度相似。

  陈同学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获得创新大赛三等奖。

  
但他第一天去实验室做的事情是上网搜了搜什么叫基因,第二天也在思考什么是基因。

  后来人们发现他的研究成果更可能来自于父母的论文,而他的父母都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还有更为简单粗暴的。

  两名李同学,亲姐妹,打造了一个“喝茶抗癌”的项目,怒夺创新大赛三等奖,项目需要她们进行动物抓取、称重、小鼠药物注射、肿瘤测量等操作。

  但后来被发现研究成果得益于父亲——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前院长李红良的帮助。

  在这件事上还有着发人深省的问题。

  小学生怎么拿得到进行动物实验所必须的《实验动物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又怎么完成博士生才做得到的实验呢?

  认可李同学论文的武汉科协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应:“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按照程序申报。”

  言外之意,我们没有任何问题,学生就是能力逆天,大家不要羡慕。

  随着这样的事越来越多,“子承父业”成了一个极度讽刺的贬义词。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继承者们因为创新能力特别夸张,所以被寄予厚望。

  以至于很多人觉得中国的诺奖得主就隐藏在小学里。

  孩子们像扫地僧一样,偶然现身科技竞赛,轻描淡写地展示他们惊为天人的研究成果。

《论翼龙骨骼结构与灭绝原因的联系》 《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宾1号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环境对北极罂粟生长的影响》 《一种人工编码的DNA防伪自动印泥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 《基于螺吡喃-双色团的力致多色转变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南极半岛一种新的抗辐射微生物的发现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 《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 《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 《苯并(a)芘对稀有鮈鲫p53信号通路影响的分子机制》

  看看这些获奖论文的题目,试问,一般人怎么可能去北极、南极考察?试问,一般人又怎么拿到翼龙骨骼结构进行分析?

  高校教师都不一定申请得到相关的实验机会。

  我随便找了一张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图,普通人能把研究名称断句断顺了都算厉害的。

  我愿意相信获奖者们确实做过了实验,但总归超出了常人的认知。

  2012年,就有专家诚恳地说:

  “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能获得一等奖的项目,90%以上都是由于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科研院所的介入和指导。”

  “介入”这个词,颇值得玩味。

  现实很直白。

  学校要求调查家长的身份,精准识别各类家长;

  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减少竞争,拿出自己的资源拔苗助长。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一个现象,资源向一些大牛集聚,机会向一些家庭集聚。

  这种情况不断发生,难免不禁令人担忧。

  大家介意一些教师对于富人家的孩子谆谆教诲,对于穷人家的孩子爱答不理。

  这让原本有天赋的普通学生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机会。

  大家还介意一些竞赛得主手握多个奖项,保送名校后跳到社会科学专业,不再做那些复杂的实验。

  与之对比,

  很多学者还本着“笨拙的纯真”在做研究:“硕士生在实验室过柱子熬到凌晨三点攒数据;博士生肝论文通宵第二天组会被老板骂哭”……

  看着无不令人动容。

  然而摆在面前的诡异现象实在太多了,以至于经常有人发问,努力、奋斗的意义是什么?

  我不知道答案为何,还是拿黄国平博士论文里的“感谢”来宽慰一下自己吧。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再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起码要相信“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这句话能在自己身上实现,才对得起不断激情后退的发际线。

  其实,也只好如此。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投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漂亮,世联赛分站赛落幕,中国女排世界排名和总决赛排名出炉

漂亮,世联赛分站赛落幕,中国女排世界排名和总决赛排名出炉

真理是我亲戚
2024-06-16 22:15:57
承重柱“一踢就烂”、钢筋“锈迹斑斑”,业主:毫无安全感!恒大海花岛有小区被疑“海砂楼”,官方最新通报

承重柱“一踢就烂”、钢筋“锈迹斑斑”,业主:毫无安全感!恒大海花岛有小区被疑“海砂楼”,官方最新通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5 13:27:16
距离巴黎奥运会不到50天,法国又搞事,23日在塞纳河拉粑粑

距离巴黎奥运会不到50天,法国又搞事,23日在塞纳河拉粑粑

路平说
2024-06-15 22:53:51
100个代表团与会,1000多万美元的开销

100个代表团与会,1000多万美元的开销

寰宇大观察
2024-06-15 15:45:20
考了93分的姜萍,还是惊动了达摩院

考了93分的姜萍,还是惊动了达摩院

小李子体育
2024-06-16 11:28:44
美联储,突传重磅!

美联储,突传重磅!

券商中国
2024-06-15 14:28:48
旅行者 1 号满血复活,NASA 修复人类最遥远的探测器

旅行者 1 号满血复活,NASA 修复人类最遥远的探测器

IT之家
2024-06-16 06:53:06
存在89条消防隐患,洛阳一小区为何就能交了房?

存在89条消防隐患,洛阳一小区为何就能交了房?

极目新闻
2024-06-16 10:50:35
中国女排2:0领先波兰,龚翔宇比赛间隙哭了……

中国女排2:0领先波兰,龚翔宇比赛间隙哭了……

排球大视界
2024-06-16 21:23:42
乌兹别克斯坦夫人给韩国夫人上了一堂出访课,这次遇到了强对手!

乌兹别克斯坦夫人给韩国夫人上了一堂出访课,这次遇到了强对手!

小毅讲历史
2024-06-15 19:11:33
龚翔宇比赛中痛哭!王媛媛李盈莹动作暖心,蔡斌一举动再惹争议

龚翔宇比赛中痛哭!王媛媛李盈莹动作暖心,蔡斌一举动再惹争议

体坛春秋
2024-06-16 22:05:16
怒了!地铁抢座大妈凭一己之力,把上海送上了热搜,评论区炸锅

怒了!地铁抢座大妈凭一己之力,把上海送上了热搜,评论区炸锅

咖啡店的老板娘
2024-06-16 19:10:11
马斯克: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从小混乱的家庭关系让他无法正常

马斯克: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从小混乱的家庭关系让他无法正常

照见古今
2024-01-06 18:43:16
专家:对俄战争已然失败

专家:对俄战争已然失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01-22 15:13:11
3:0波兰,龚翔宇大哭原因曝光,李盈莹背后轻抱,低迷之人该清醒

3:0波兰,龚翔宇大哭原因曝光,李盈莹背后轻抱,低迷之人该清醒

东球弟
2024-06-16 21:45:46
妻子和网友睡3次,被网友转走5万多,2021年妻子:寂寞才找男人的

妻子和网友睡3次,被网友转走5万多,2021年妻子:寂寞才找男人的

汉史趣闻
2024-06-15 10:48:04
女生会接受一个性能力不好的男朋友吗?评论区的回答惊呆上万读者

女生会接受一个性能力不好的男朋友吗?评论区的回答惊呆上万读者

社会潜伏者
2024-05-13 01:15:15
莫文蔚属于“诈骗”级别了吧

莫文蔚属于“诈骗”级别了吧

悠闲葡萄
2024-06-16 09:25:18
贵州卫生系统大美女发迹史披露,最后露面照流出,知情者披露隐情

贵州卫生系统大美女发迹史披露,最后露面照流出,知情者披露隐情

求实者
2024-06-16 15:02:54
70天已过,中方舰队封锁仙宾礁,美航母主动后撤,卫星图发现异常

70天已过,中方舰队封锁仙宾礁,美航母主动后撤,卫星图发现异常

笔墨V
2024-06-16 23:04:27
2024-06-17 00:28:49
INSIGHT视界
INSIGHT视界
最大出国留学资讯自媒体之一
10336文章数 2525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欧洲猪肉业界:中国若限制进口将是梦魇

头条要闻

欧洲猪肉业界:中国若限制进口将是梦魇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房产
教育
艺术

旅游要闻

@毕业生,江苏这些景区可享免票或优惠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教育要闻

有一类中考必考,分值不低,形式多样的物理题!你能满分吗?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