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万字全文发布: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0

0
分享至

摘要

√ 消费金融供给主体不断增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消费金融政策的持续向好,无论是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为代表的传统消费金融机构,还是以电子商务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网络借贷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

√ 从消费金融市场供给主体看,银保监会审批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从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并且行业整体盈利状况良好。

√ 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同比增长30.5%。

√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已形成了“消费者+消费金融服务商+资金供给方+消费供给方+消费金融基础设施”的完整产业链。

√ 受疫情影响,加之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消费金融公司在未来的主要竞争点集中到线上业务。而线上业务中所涉及到的自主获客能力、智能风控能力、以及数字运营能力,都是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实现差异化发展和弯道超车的关键。与此同时,各大消费金融公司也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

√ 科技赋能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科技手段及专利成果广泛应用于消费信贷的各个流程,极大地拓展了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空间。

√ 专利数量在2020年大跨度提升,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公示专利数量累计达到335项,同比上涨了39.6%。

√ 马上消费在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5大技术持续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1+3+N”的技术模式。对包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信贷服务、智慧双录、贷后管理等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研发应用管理形成强大的中台支撑,让适配多场景的技术体系快速更新迭代,让业务可以快速响应市场与用户的需求,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 捷信消费金融步入无接触时代,逐步增加自动化客服工具的应用,并将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机器人、文本聊天机器人和质检机器人应用在客服环节,提升服务效率。

√ 海尔消费金融立足家电产业布局场景生态,基于对大数据、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云计算及语音识别等科技能力的探索,不断提升线上流程的科技赋能力。通过智能风控实现科技场景化、风控数字化,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 中原消费金融构建了数字化驱动的精准营销体系,通过统一的360标签画像体系建设,为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获客提供数据智能服务,进一步细化数据维度,对客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营销效果进行分析,达到千人千面的营销效果,实现精准营销,并且能够实时跟踪营销效果并分析评估营销活动。

√ 盛银消费金融主要面向辽沈,金融科技已全方位渗透于获客、风控、运营和客服等各个阶段。在大数据方面,盛银消费金融自建了云图数据智能平台,目前已为精准营销、智能运营、智能客服和实时风控预警等提供了有效服务。

出品|零壹智库

作者|王若曦

目录

摘要

导语

第一章 消费金融行业概况

一、消费金融生态体系及发展历程

二、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情况与发展驱动力

三、监管环境——规范与鼓励发展并重

第二章 消费金融产业链

一、消费金融产业链图谱

二、从消费金融公司看消费金融产业链

三、从其他消费金融服务商看消费金融产业链

第三章 金融科技创新驱动消费金融新模式

一、消费金融对金融科技的投入

二、金融科技的应用

第四章 金融科技创新驱动消费金融新模式案例

第五章 消费金融未来趋势及展望

一、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存在的问题

二、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加剧、持牌化、科技化、规范化

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加速了科技化转型,但各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消费金融公司拍照审批加速,大型机构纷纷入局,再加之居民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升级、行业渗透率较低等因素,消费金融行业仍有强大发展空间与潜力;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各项强监管相继落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平衡创新与风险,遏制盲目扩张和滥用杠杆风险。

最高法限定民间最高借贷利率,4倍LPR是否适用消费金融仍在探索;网络小贷新规出台,消费金融牌照身价随之水涨船高;场景金融暴雷,场景的交易风险与金融的信用风险叠加到了一起;新冠疫情让行业从线下走向线上,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伴随着我国疫情的有效防控,经济的逐渐复苏,“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国家推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受到国家重点扶持,消费金融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平安、小米、蚂蚁、唯品会牵头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我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从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头部机构纷纷入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方式也将随着改变。从增量客户的竞争转向存量客户的竞争,从不同客群、不同产品、不同场景之间的差异化竞争,转向相同客群、同类产品、同场景之间同质化的价格竞争,从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金融科技和管理能力的竞争。

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的马太效应和挤出效应,强者的市场地位在竞争中不断稳固和增强;弱者在竞争中市场规模不断萎缩,甚至可能被挤出市场。

本报告基于专业研究并调研了行业领先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马上、捷信、海尔、中原和盛银消费金融。从消费金融行业目前的行业现状,监管中面临的利好与困境,消费金融产业链的发展,以及现阶段金融科技如何解决消费金融各流程的痛点问题,对消费金融行业进行探索与分析。

01

消费金融行业概况

一、消费金融生态体系及发展历程

(一)消费金融行业参与主体

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金融机构以信贷的服务方法,提供信贷金额给群众消费者以满足其消费需求,进而对消费市场进行开拓发展,促进发展现代化金融服务方式。

广义上的消费金融企业是指从事消费金融行业的企业,狭义的消费金融企业可以用消费金融公司代称,指的是已通过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于中国境内,并未对公众存款进行吸收,基于分散以及小额等原则,将以消费作为主要目的的相关贷款提供给境内居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非持牌机构。

表1:消费金融行业主要参与主体

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

(二)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消费金融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四大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规范整顿期。

萌芽期(1985-2008):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标志我国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启。在此期间,以银行提供房屋按揭贷款、汽车按揭贷款、信用卡为主,持牌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汽车信贷产品为辅。

试点探索期(2009-2012):2009年7月,银监会公布并实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首批获批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提供不包括房贷、车贷的消费信贷服务的消费金融公司成为消费金融业的有效补充。

修订启动期(2013-2014):2013年11月,银监会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行业发展进入高速时期。自2013年6月蚂蚁金服“余额宝”上线以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启。

高速发展期(2015-2017):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型电商、互联网公司、P2P平台等细分平台纷纷布局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渐丰富。2015年7月,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同时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并鼓励符合要求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规范整顿期(2017至今):2017年,《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一系列监管政策,对暴力催收、多头借贷、资金流向进行严肃整顿,行业进入调整期。

2018年起,后续监管政策出台释放积极信号。开放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合作的口径,以及“百行征信”正式营业的宣告,消费金融行业将在规范中迎来下一波增长。

我国金融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而消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即促进消费,要求资金流向是有具体消费场景的。在监管的高压下,有场景的消费金融业务将在未来阳光、积极地占领市场份额。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整顿,无牌照机构多从事助贷,如导流、科技输出等业务,不能参与核心业务环节。大浪淘沙过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和有存量小贷牌照的互联网巨头将逐渐规范平台合作、管理,整个行业发展将渐入稳定期。

二、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情况与发展驱动力

(一)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自2015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规模迅速扩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经营贷)13.91万亿元,较2015年的5.92亿元提升了约135%。2017-2019年间,消费金融行业增速分别为38.13%、24.12%、15.92%,增速持续下滑,行业发展明显放缓。

截至2019年末,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整体规模高达122473.17亿元,消费金融公司市场份额仅占其中4%,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金融政策持续利好,消费金融服务商也在不断增多,无论是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为代表的传统消费金融机构,还是以电子商务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网络借贷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审核批准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从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并且行业整体盈利状况良好。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同比增长30.5%。

图1:2016-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与贷款余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

(二)消费市场: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成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催生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

一方面,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基本消费发展到升级消费,消费理念从“理性消费”到“感觉消费”并进一步发展到“感性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能力的逐年提升,催生消费金融市场需求。从消费能力看,从2013年至2019年末,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1元增至30733元,共计增长67.84%,年复利增长7.6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3220元增至21559元,总计增长63.07%,年复利增长7.24%。两者的增速都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随着人民财富的逐年积累,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年提高,从而催生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占比不断提高。

图2:2015-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目前,消费金融供给仍显不足:近40%成年人未获得消费信贷。

(三)金融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转型升级

1.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和5G通讯,城乡差别、数字鸿沟等不断缩小,传统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线上获客、自动化审批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借助人脸识别、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批量处理客户申请及审批的同时,引入机器人自动催收,兼顾效率性和安全性。消费金融公司利用金融科技,不断降低服务门槛和运营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覆盖更多的人群,大大促进了行业发展。

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消费金融更具普惠性,能够契合消费金融的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可以覆盖更多的中低收入客户。金融科技的可应用性增强,也促使消费金融可扩展到租房、教育、装修、医美消费的多个应用场景。

2. 金融科技的深化应用,助推消费金融向“无接触金融”业态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促使消费金融行业从传统消费金融时期(2009—2013年)向互联网消费金融时期(2013年至今)迈进与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来向个人或家庭提供与消费相关的支付、储蓄、理财、信贷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活动。

2020年,疫情的爆发驱使消费金融逐渐向线上化、无接触消费金融业态发展。

消费金融业务从获客到贷前、贷中、贷后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化,金融科技为消费金融创新奠定基础,服务于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营销推广、风险评估、额度授信、信用增加、合约签订、贷后管理以及债务催收等诸多环节,全面助推消费金融行业优化升级。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金融科技的兴起促进消费金融行业的客户准入、金融定价模型与风险控制日益成熟,让长期游离在传统消费金融之外的中低收入“基准”用户能够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可得性,从而对传统消费金融形成重大冲击,加剧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

虽然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中高端用户、业务开展、风险管理、征信数据获取、资金获得等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优势与传统消费金融机构互有不同,错位竞争:一是在目标客户定位上,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针对年轻的中低收入人群,覆盖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客户群的空白市场;二是在消费金融产品上,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是以小额、高频的消费分期或者“现金贷”为主,不同于传统消费金融大额低频的消费贷款;三是在风险控制上,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征信与机器审核,不同于传统消费金融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与人工审核。

图3:科技赋能消费金融五大方面

来源:零壹智库

三、监管环境——规范与鼓励发展并重

(一)消费金融监管历程

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1999年央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2010年废止),政府正式干预消费金融领域。此后,针对消费金融业务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市场秩序等问题,各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完善消费金融行业监管。

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开启消费金融公司持牌经营的序幕,同时设立四个消费金融试点省市,在2013年试点扩展到16省市,2015年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2017年现金贷问题爆发,监管针对消费金融业务开始进行重点风险整治,包括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整治校园贷、规范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等。

2020年是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机遇的一年,也是继续完善监管、有序发展的一年。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再到年末“十四五”规划的出台,都提出了要多措并举促消费。而消费的提振也需要消费金融服务实体,推动消费增长。从人民银行官员讲话到《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再到《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支持消费复苏。

表2: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相关监管政策

来源:零壹智库整理

(二)各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发展,消费金融向金融科技转型

近几年,我国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2018年9月, 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伴随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国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数字人才规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2019年8月, 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将把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对未来3年的金融科技工作做出顶层设计。2019年10月,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深化金融科技成果应用、加大新兴技术研发、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长三角金融科技合作共享、提升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效能、加强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等八个方面提出40项指导意见。

2020年,多项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强监管政策纷纷落地(或征求意见):从最高法限定民间最高借贷利率,到金融控股公司纳入监管,再到反垄断指南的推出,监管采取一系列措施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关系,遏制盲目扩张和滥用杠杆风险,夯实了整个消费金融业的监管框架。

表3:2020年金融科技相关政策

来源:零壹智库整理

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助力消费金融向金融科技转型。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将从过去严重依赖“铺网点、搞地推”式的资金或线下驱动型,转化为“金融科技驱动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转化升级为科技消费金融公司。

(三)4倍LPR利剑高悬:从判例、利率、融资成本看消费金融公司影响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司法解释,界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一年期LPR的4倍,取代原来“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根据最新LPR报价计算,当前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新规发布后,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是否适用该新规,及其将带来的影响一直是业界热议的话题。

1. 金融机构借贷纠纷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11月12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告了“关于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就平安银行温州分行与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作出的民事判决”,该院二审判决认为,本案系金融借款纠纷,根据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该司法解释。一审判决将案件中金融借款合同里约定的利息、复利和逾期利息,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4倍进行调整,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

虽然《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民间借贷新规》)中明确,“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但其发布三个月以来,各地方法院在相关的判决上仍存在分歧。

此前,持牌消金机构的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24%,利息和罚息均按照年利率24%计算。法院根据24%审判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此前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要求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

继行业普遍认为民间借贷利率新规不适用金融机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仍采用24%的两线三区标准判决之后,也有部分法院突破性地采取民间借贷新规审判金融机构借款案件。

2. 多数判决仍采用年利率24%计算利息

零壹智库查询裁判文书网发现,从2020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裁判文书网中与消费金融公司相关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事判决有1217起。

其中广东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数最多,3个月共918起;其次是河北、山东、江西、河南、江苏、湖北、四川、浙江57、56、46、41、33、27、22、12起案例,重庆、安徽、福建案例数分别为2、2、1起。

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内蒙、湖南、黑龙江这7省市设有消费金融公司,但近三个月暂未出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判决。

图4:2020.8.20-2020.11.20各地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例数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零壹智库整理

自《民间借贷新规》发布3个月以来,与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公司相关的金融借贷合同纠纷案例大多还是以24%的利率上限作为判决依据,亦有地方法院判决消费金融公司需按照4倍LPR来执行。

例如,10月12日,成都市郫都区法院发布了多则四川锦程消费金融与个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判决书,要求锦程消费金融的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以不超过同期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为限。

图5: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判决书

来源:裁判文书网

法院指出,对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剩余本金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而对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主张的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标准予以驳回。

除了锦程消费金融一例外,10月29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对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两起判决中,对于“罚息”利率标准按照4倍LPR计算,并“新老划断”。

该法院称,原告、被告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借款人自逾期之日起向贷款人支付罚息,罚息的计算标准为贷款日利率的1.5倍。原告诉求中主张的利息,实际性质为罚息。罚息已超过一年期LPR的保护上限,本院参照原告起诉时一年期LPR的四倍进行计算,被告应向原告支付罚息暂计算至2020年8月9日,此后的罚息按LPR四倍的标准计算至实际清偿之日止。对原告主张的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3. 持牌消金公司是否适用4倍LPR?

目前来看,比较民间借贷新规发布后地方法院公布的新判例,可以发现不同法院在对涉及持牌金融机构的案件进行判决时仍存在分歧,在是否参考新规上未形成统一看法。

在此背景下,多数金融机构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最高法和金融监管部门暂未就金融借款利率出台指导文件,基层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参考其他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所在地省高院、上级中院关于类似案件的生效判决,是惯常做法。

有法院工作人员表示持牌机构银行、消金、小贷公司等所发放贷款,不属于民间借贷范畴。持牌机构利率上限,具体得根据持牌机构对应监管具体细则要求。目前,一些持牌金融机构正在观望各地金融办是否有明确态度及要求。

另据21财经报道,有东南沿海地区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监管已窗口指导,要求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新发放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最高4倍LPR利率即15.4%。

4. 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数产品利率高于4倍LPR

零壹智库选取了10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进行利率分析,其中包含4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招联、马上和兴业消费金融,以及平安、晋商、杭银、苏宁、长银及湖北消费金融6家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

目前通过各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官网、APP或者微信公众号,几乎很难直接看到各个产品的定价利率,即使通过人工客服咨询,也无法告知具体的定价,需要客户完成申请后才能在生成的贷款合同中看到实际的贷款利率,一般根据每个客户的资质会有差异。如兴业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并未公开利率情况。

目前捷信、招联、马上、平安、杭银、晋商、湖北消费金融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产品的利率报价。捷信和晋商消费金融的产品价目表较为详细,各类产品的信息披露相对较为充分,其他大多数公司仅披露产品的最低日利率。

表4:7家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利率

来源:各公司官网、app,零壹智库整理

注:1.由于每家公司产品较多,此处仅选取其中几个产品进行参考;

2. 兴业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并未公开利率情况,因此未列入表内。

3.马上消费利率为零壹智库测试得出,仅供参考。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产品分为“消费贷”、“商品贷”,根据不同分期产品进行定价,报价包含利率和服务费。以“捷信随心贷”为例,贷款金额从1000-10000元,可分期10-24期,年贷款利率21%,年客户服务费14.568%,综合息费年利率接近36%。

表5:“捷信随心贷”商品贷产品价目表 (适用于手机类,时尚消费品,个人电脑和办公通讯工具,摩托车,家用电器,其他)

来源:捷信消费金融官网

招联消费金融有“招联金融”和“招联好期待”两个APP,其中招联金融提供现金借贷、分期消费、免息购物服务;招联好期贷是招联金融旗下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支持7*24小时随时借款,最高额度20万元,最长借款期限36个月。此外还针对优质白领打造了循环额度的“白领贷”,解决优质客户临时消费资金需求的一次性高额度产品“大期待”等。

其APP显示产品的最低日利率0.029%,折合年化利率为10.44%,但该利率仅针对最优质的客户,次之的客户最终利率都会根据评分进行上浮。

马上消费目前主要的贷款产品是“安逸花”和“马上消费”。安逸花是一款循环额度的信贷产品,根据用户的信用情况,提供500-200000元的贷款额度,用户可以在额度范围内取现、分期、消费。

安逸花借款利率并没有明确在APP中显示,零壹智库咨询客服后得知,安逸花借款利率会根据实际使用按月或日收取,具体执行利率以借款信息确认页面展示数据为准,未提现金额部分不收取。另外开通逸骊会员,可享利息减免。经测试安逸花借款功能发现,获得49900的借款额度,借款3-12月,日利率在0.0654%-0.0554%浮动,借款时间越长,利率越低,折合年化利率19.944%-23.544%。具体利率有可能因不同人群信用不同而有所浮动。

图6:安逸花界面截图

来源:安逸花APP

晋商消费金融官网介绍,目前该公司主要推出晋情贷、晋享分期、晋享钱包三类产品,其中,晋享钱包是一款凭身份证即可在线申请贷款的手机借钱App,App中的“信用钱包”产品是晋商消金推出的一款线上小额循环现金贷款产品,号称“无担保,无抵押,最高授信20万元”,且能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无提前还款手续费。

根据晋商消费金融官网的产品价位表,旗下产品利率浮动较大,根据不同类型所针对不同人群的资质,利率从0%-36%不等。

表6: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价目表

来源:晋商消费金融官网

杭银消费金融的产品根据客群不同做了差异化定价,其中尊享贷主要面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及垄断专业企业、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央企、大型国企员工,这一客群的工作和收入稳定性极高,其日利率定价0.0322%,折合年化利率达到11.59%;而轻享贷产品没有客群做限制,贷款的月费率达到了1.7%,折合年化达到了20.4%。

湖北消金现在官网主推的两款产品“嗨贷”、“小鱼福卡”。“小鱼福卡” 可实现全流程APP线上办理,属于小额循环贷,主要针对22-55岁人群,500元起借,额度最高20万,日息0.027%,提交二代身份证信息,审核后可循环使用。

平安消费金融旗下个人消费循环信用贷款产品——平安小橙花,仅在首页显示了最低年化利率14.04%。

综合下来,捷信的综合年利率最高,接近36%。不难看出,消费金融公司大部分产品利率都是高于4倍LPR的,一旦监管把利率上限设定到一年期LPR的四倍,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影响极大,大部分产品面临利率下调的影响,这使得一些资金成本较高的消费金融公司面临不小的息差压力。

5. 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偏高

从资金成本来看,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无法吸收存款,所以其资金成本远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通过股东增资、银行间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ABS还有银团贷款等方式获得资金。

银保监会办公厅日前向各地银保监局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后,支持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展政策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及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方式进行融资。

银行系的消费金融一般偏向于通过同业拆借来获取资金,截至目前共有2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而发行金融债和ABS募集资金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存在一定的门槛,需要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并完成审批。根据《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需满足资本充足性指标不低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发行ABS则需满足消费金融公司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已整改到位并经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认可。

除了资金成本外,消费金融公司的成本还包含获客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等。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的获客成本也在不断升高,逾期风险也较大,在此情况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成本优势较为明显,可以承受相对低的利率上限;对于非银行系消费金融机构来说,各项成本已经居高不下,一旦监管把利率上限设定到一年期LPR的四倍,基本难以维持盈亏平衡。

(四)消费金融公司合规性理念日益增强

2020年招联消费金融因存在夸大及误导宣传、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对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等四大问题,被银保监会点名批评,其实招联并不是首家被监管处罚的机构。

从历年监管处罚来看,2016年,北银消费金融被罚款150万元;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处罚数量最多,共计990万元,随后几年,处罚数量及金额均有所下降;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被处罚,共计罚款388.68万元;2019年,华融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被处罚,共计罚款170万元。2020年共计罚款90万元,已达新低,在监管趋严的前提下,消费金融公司合规性理念日益增强。

表7: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监管处罚案例

来源:零壹智库

02

消费金融产业链

一、消费金融产业链图谱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中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及金融科技公司作为消费金融服务商,是产业链的核心。学生、蓝领、白领等消费者构成了产业链中的资金需求者,银行通过自有资金,消费金融公司等同业拆借、发行ABS、金融债等融资手段获取资金,成为资金供给方,消费供给方则有线上线下不同场景的消费渠道,监管+支付+征信+金融科技共同构成了消费金融的基础设施,从而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图7:消费金融产业链图谱

来源:零壹智库

(一)资金需求方:客群年轻化,头部机构用户群体更加广泛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超前消费逐渐为社会文化普遍接受。伴随消费升级,90后等青年群体与使用率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渗透率和使用率不断提升。

从用户群上看,银行的零售信贷和信用卡业务,主要覆盖资质最优的客户群体;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面向中低端的长尾客群,对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形成良好补充。

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面向年轻人进行营销与推广。

中原消费金融开启“线上+线下”、“跨界+合作”的品牌年轻化布局:与网易共创了网易哒哒第一个商业化条漫项目、推出了年度刷屏H5;独家冠名第18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借助年轻人的无限创意与巨大脑洞,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携手企鹅电竞和斗鱼等平台,进军电竞直播领域多种操作创造了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新玩法。通过年轻化的品牌建设显著提升了青年人中对品牌的认知,进行自然流量的转化。

在机构类型上,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覆盖用户群体更加广泛,规模较小的消费金融公司覆盖用户群体较窄,例如,杭银消费金融主要用户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优质企业在职员工等客群,消费分期客户群体更加面向杭州本地居民。

(二)消费供给方:消费场景线上化,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受疫情的冲击,线下消费受到严重冲击,然而对于积极寻求拓展线上服务平台并提升金融科技能力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此次疫情或将成为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关键时点。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用途从家电、家装延伸至教育培训、旅游等越来越多的非耐用品和服务性消费领域,在旅游、家装、教育培训、健身、生活美容等新兴消费场景也积极进行布局。然而,这些消费场景更多的依托于线下,受此次疫情的影响较大。疫情期间,催生出一批线上场景,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线上服务与远程办公来保障存量业务的有序推进。尽管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对新增信贷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随着居民线上消费需求的增加,借贷流程也从线下逐步向线上转移,“无接触”的线上信贷业务开始稳步增长。

在疫情带来的挑战之下,中原消费金融、马上消费等都在通过发挥自身的科技力量,让用户获得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保障公司的高效、有序运转。

例如中原消费金融基于对大数据的文本检索、文本分类、信息抽取、知识图谱等应用聚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集成于智能机器人中,并完成了上千个问题的知识搜集、筛选与话术修改,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客户的个性化疫情问题进行回答与解释。

目前,招联消费金融启用了约5000个智能机器人,承担起了95%的客户服务与贷后资产管理。马上消费也创新启用了“云呼叫中心”办公机制,呼叫中心的坐席人员在家可以通过PC端、WEB应用白名单等登陆呼叫中心管理平台,实现了客服及贷后管理人员实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一直以来,因基础征信数据的缺失,消费金融机构都在积极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面对此次突发事件,AI机器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也是疫情期间消费金融公司最为突出的一项科技应用。在避免因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的同时,能够利用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综合的科技手段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营。疫情过后,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预计将会迎来又一波高潮。

二、从消费金融公司看消费金融产业链

(一)现状:消费金融牌照批复开闸 持牌化趋势显现

2020年至今,全国获批筹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33家,其中27家已开业。2020年获批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已有5家,其中,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已开业,蚂蚁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苏银凯消费金融正在筹建中。

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以及易生华通消费金融获批筹建后始终未能落地开业。

表8:2020年开业/获批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

来源:企查查,零壹智库

2009年7月银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2010年初,银监会相继批准了北银、中银、四川锦程和捷信四家消费金融公司。

2013年,银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从出资人、经营范围、经营区域及监管指标等方面降低了限制,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6个城市。在政策支持下,2014年-2016年消费金融公司迎来获批筹建的小高潮。

2017-2019年进入严监管阶段,三年分别获批了1家、2家、1家。2020年又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消费金融牌照发放明显提速。

图8:2010-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数量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网站,零壹智库

消费金融持牌化已然成为趋势。

此外,随着2020年11月2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新规》)的发布,网络小贷的门槛被拉高,消费金融牌照无论是从注册资本限制来看,还是注册地以及业务杠杆方面都明显优于网络小贷牌照,甚至未来小贷公司有可能通过转型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来寻求生路。消费金融牌照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但消费金融牌照也不易获取。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仍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在拟设立进程中,有的机构自计划申请至今已有两三年的时间。

表9: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名单

整理:零壹智库

除此之外,上海农商行、建设银行都在紧密筹划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平安、小米、蚂蚁、唯品会牵头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头部机构聚集越来越多的资源,甚至形成完整闭环生态,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正在不断添加新生力量。

9月11日,重庆银保监局批复同意马上消费A股上市申请,这意味着,马上消费一旦成功上市,将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消费金融公司。

群雄逐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二)全国20省市已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国已有20个省设立了消费金融公司。尽管最开始银保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原则是:一地一家,成熟一家,设立一家,但在2015年后,这一原则便被打破。北京、上海、重庆三地各拥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四川、广东、福建和江苏分别拥有2家消费金融公司,浙江、天津、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辽宁、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河北、安徽均有1家消费金融公司。

图9:消费金融公司地域分布图

来源:零壹智库

不难发现,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以北京、上海、重庆为三角区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其中北京拥有北银、中信和北京阳光消费金融,上海拥有中银、尚诚和平安消费金融,重庆则拥有马上消费、小米消费金融和蚂蚁消费金融。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还有14个属于空白状态,分别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江西、云南、贵州、吉林、广西等地。这些地区也在积极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其中云南的富滇银行曾在2015年获批筹建富银消费金融,然而历经多年并未成功落地。

然而,进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拉锯战”的除了富银消费金融以外,还有冀银消费金融和易生华通消费金融,分别在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获批后至今未营业。

(三)六大派系:台资银行频繁入股

根据股东类型和持股比例,已开业27家消费金融公司分为6大派系:14家“银行+产业系”、8家银行控股系、2家产业系、1家外商独资系、1家AMC系和1家信托系。

此外,2020年获批筹建的5家公司中,阳光消费金融、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苏银凯消费金融3家为台资银行入股。继金美信消费金融后,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4家。

图10:27家消费金融公司6大派系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截至2020年12月末)

“银行+产业系”是指非银行控股,但既有银行参股,又有产业类公司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这些产业类公司包括百货公司、通讯公司、家电公司、互联网公司、珠宝公司以及科技公司等。它们把银行的资金优势和产业类公司的渠道优势相融合,达到1+1>2的效果。

银行控股系的包括1家国有大行邮储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还有5家城商行哈尔滨银行、长沙银行、长安银行、中原银行以及盛京银行。这类的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股东,资金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优势,如银行授信和银团贷款等。在渠道方面,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不仅可以利用银行股东的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拓展客户,还可以利用银行风控体系发展业务。

产业系是指无银行参股,只有产业类公司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例如,海尔消费金融主要依托股东的场景、产品和品牌的天然优势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海尔消费金融的两大股东分别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海尔集团和全国性家居行业运营商红星美凯龙,它正是利用这一优势在很多场景下都进行了布局。官网上显示海尔消费金融场景分期包括了家居、装修、家电、教育领域。

外商独资系全国仅1家——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其母公司PPF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销售点贷款提供商。从2018年业绩看,捷信消费金融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领头羊”,把国际经验与中国市场相结合,“本土化”经验效果较好。目前,全国消费金融公司中有外资参与市场的主体数量较少。

AMC系是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仅有华融消费金融,是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55%和合肥百货大楼持股23%共同设立。

信托系是指信托公司作为主要发起股东而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6月,由中信信托作为股东之一发起的中信消费金融获批开业,这是全国首家信托公司参与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

按公司注册资本排序,捷信、马上、招联消费金融位居前三。

而新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蚂蚁消费金融初始注册资本为80亿元,如果顺利成立,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将跃居行业第一。

表9:已开业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及注册资本信息

来源:零壹智库

(四)持牌消费金融累计增资239亿元,捷信、马上、兴业遥遥领先

从注册资本来看,截至2020年9月底,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合计达443.4亿元。截至目前,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为70亿元,最低为3亿元。若以10亿为统计口径,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有15家,成为持牌消费金融的中坚力量。

未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蚂蚁消费金融初始注册资本就高达80亿元。

图11: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单位:亿元)

来源:企查查、零壹智库

从增资方面来看,2018年至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大规模增资扩股,以适应监管要求和市场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开业的27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有21家公司均有过至少一次的增资行为,增资比例从31%到2233%不等。其中,捷信、马上、兴业消费金融的增资幅度位居行业前三。

图12: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前后注册资本对比

来源:零壹智库

捷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先后经过四轮增资,从3亿至70亿,增资比例2233%;马上消金注册资本由3亿增加至40亿,增资比例1233%;兴业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3亿增至19亿,增资比例533%。

而未增资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4家皆在2018年后成立。

2020年以来,北银消费金融和晋商消费金融发出拟增资公告,华融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加至9亿元,湖北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5亿变更为9.4亿元。

从往年增资情况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在2018年迎来了增资高潮,招联、中邮、中原等8家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行业共计增资共增资67.99亿元。其中,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直接从10亿元增至30亿元。

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达到高峰,共有10家机构完成增资变更,行业共计增资65.72亿元。相较2018年,2019年增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有所增加,并且度小满、新浪等互联网公司通过增资布局持牌消费金融业务。

消费金融行业分化正在加剧,今后,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热潮很可能仍将持续,行业集中度也会有所上升。

实际上,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一超多强的两极分化局面已经比较明显。以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具有丰富的场景、技术、流量和资金支持,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

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杠杆限制和资金匮乏体量维持在百亿左右。然而,消费金融公司想要大规模发展就面临注册资本金的限制,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资本金渠道有限,目前主要靠股东增资,但是股东资金也有限。

已获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早期以银行系为主导,当前渐渐向互联网系靠拢。蚂蚁、陆金所、度小满、携程、新浪、唯品会等融入持牌消费金融业务中,金融科技成为持牌消金的竞争核心。随着更多有流量、有技术优势的机构入场,让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一场剧烈震荡洗牌。2020年以来,平安、小米、光大消费金融已经开业,注册资本都在10亿以上,并且均是以存量身份进场。

竞争越激烈,行业趋势越明显。眼下,消费金融市场从互联网过渡到金融科技,科技成为驱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无论是线上获客、场景搭建,还是智能风控、智能贷后管理,科技之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成为标配。

(五)多元化融资体系逐渐形成

除了依靠从股东增资外,消费金融公司还可以依靠向金融机构借款、银行间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金融债券和银团贷款等多类方式融得更多资金。这一方面是满足业务规模扩张需要,另一方面是符合监管要求使然。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业务情况来主动选择匹配更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2020年已有招联、捷信、马上、兴业、湖北消费金融等持牌消金公司通过发行ABS、金融债方式融资超200亿元,获批数量及金额远超2019年同期。

表10: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金融债发行情况

来源:零壹智库

表11: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ABS发行情况

来源:零壹智库

10月30日,兴业消费金融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兴晴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19.18亿元。8月份,兴业消费金融发布2020年第一期金融债券,计划发行规模20亿元,目前,兴业消费金融已发行三期金融债券、四期资产支持证券。

兴业消费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居行业前列,这也为它带来了丰富的资金能力。

融资难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疫情中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具备发行金融债、ABS等资格的机构补血相对轻松。在2020年发行ABS和金融债的玩家中,招联可谓最强势。

2020年4月初,招联消费金融发行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这也是招联消费金融2020年以来发行的第三期金融债,共计发行了70亿。招联消费金融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便将金融债额度使用完毕。

除了发行金融债融资,招联背后的招商银行也能提供资金便利。数据显示,2017年6月,招商银行为招联消费金融授信150亿元对的综合授信额度;2018年7月,招商银行再次对额度进行加持,授信23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2019年6月,招商银行再次进行同业授信额度270亿元人民币。

2020年,马上消费发行金融债券的资格获批,可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成为第5家具备发行金融债资格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期,马上消费完成了系列金融债的首期发行,发行规模5亿元。

发行金融债资格获批,意味着马上消费全面打通了注册资本、股东存款、同业借款、同业拆借、ABS、金融债的多元化全渠道融资体系。早在2020年4月份,马上消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超17亿ABS产品-“安逸花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除此之外,上市也是融资的一种,2020年9月11日,重庆银保监局批复同意马上消费金融A股上市申请。2021年,1月8日,证监会重庆监管局官网信息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已与保荐机构签订辅导协议,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该公司于2021年1月6日在重庆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

这意味着,马上消费一旦成功上市,将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持牌消金头部机构捷信2020年已经连续发行两期共计50亿元的个人消费贷款ABS产品,据统计,捷信已成功发行约413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

此外,2020年5月,湖北消费金融首单ABS产品“楚赢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发行规模为12.4亿元。

发行ABS是持牌消费金融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一般来讲,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包含股东资金、同业拆借、同业借款、银团贷款、发行金融债和ABS,其中金融债相比股东资金、同业拆借、ABS融资成本高。

根据2013年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须满足一系列监管指标的要求: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银监会有关监管要求(2009年相关文件表示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余额不高于资本净额的10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投资余额不高于资本净额的20%。由此可以看出,监管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实行了较严格资本要求。

表12:消费金融公司主要资金来源渠道的满足条件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网站,零壹智库

截至2020年12月末,共有2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银行间同业拆借,13家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5家获批发行金融债券,5家进行了银团贷款。

表13: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渠道情况

来源:零壹智库

与此同时,2020年11月8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向各地银保监局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通知》)文件。《通知》指出要加大监管政策支持力度,并释放出三个利好消息:

一是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向属地银保监局申请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30%,汽车金融公司可以申请将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降至不低于1.5%。

二是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开展正常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

三是增加资本补充方式。支持符合许可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六)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两极分化”

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从消费金融行业的微观结构看,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开始严重分化,而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不同机构发展的瓶颈。那些依靠“资金支撑+场景丰富+技术深化”多轮驱动的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较快发展,处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比如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而那些仅依靠“单轮驱动”(资金驱动、场景驱动或技术驱动)发展的消费金融公司,其业绩表现比较一般,往往处于行业发展的第二甚至第三梯队。

从资产规模来看,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在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的16家消费金融公司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920.76亿元,以断层式优势稳居头部,仅招联消费金融一家的资产规模就占16家公司总资产规模的近三分之一。兴业、中银、中邮消费金融3家公司处于中部,总资产规模在300亿元左右,位列行业第二梯队。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下。

图13:截至2020年6月底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消费金融公司2020年股东半年报,零壹智库

从营业收入来看,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有12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数据,其中招联消费金融以营业收入60.23亿元排名第一。2020年上半年12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3.19亿元,其中招联、兴业、中银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在平均规模之上,且前3家营业收入占12家的70%。锦程、晋商、苏宁、小米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均不足4亿元。

图14:2020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从同比增(减)幅度上看,大部分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中小规模公司潜力逐渐释放,营收同比大幅增长。杭银、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24.50%、214.79%。

除了湖北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5.96%外,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基本处于增长状态。

湖北是2020年国内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的地区,因而当地的消费金融行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图15:2020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减)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从净利润来看,2020年上半年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盈利。除了2020年5月刚开业的小米消费金融外,仅有华融消费金融处于亏损状态。

招联、兴业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均突破5亿元,而其他如长银五八、中银、杭银、锦程等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01亿元、0.93亿元、0.67亿元。

图16:2020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9月1日,小米消费金融透露,截至8月31日小米消费金融线下业务余额已经突破5000万。目前已经与多家商业银行完成授信合作,总授信额度为63.9亿元。

小米消费金融目前仅有一款名为“小米大额贷”的现金分期产品,该产品最高额度20万,最多借36个月,但仅对特邀用户开放。据业内人士推测,小米消费金融开业一个月343.9万元营业收入或主要由该款产品贡献。

小米消费金融是2020年以来继平安消费金融后第二家获批开业的公司,也是第26家正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29日,注册资本15亿元,大股东小米公司持股50%,二股东渝农商行持股30%。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消费金融也是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并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互联网巨头百度、360、新浪均有参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但并未掌握实际控制权。

近年来,小米在金融领域动作频频。旗下小米金融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贷款和第三方支付为核心业务,并陆续拿下了保险经纪、保理、融资担保等多块金融牌照,并于2020年1月拿下消费金融牌照。2020年3月底,小米集团与尚乘集团联合成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正式开启试营业。

小米金融围绕小米集团的生态链展开,范围包括消费信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虚拟银行及海外板块等。

据公开信息,小米消费金融以个人消费信贷为主,覆盖旅游、家装、教育、3C等不同场景,拟采取线上线下业务联动的发展模式,构建包括现金分期、消费分期、循环贷等形态的普惠金融产品矩阵。

华融消费金融2019年亏损额为1.98亿元,在持牌消金机构中排名落后。2020年上半年,其股东方合肥百货披露,公司于2019年12月30日审议通过《关于放弃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资优先认购权的议案》,报告期内,华融消费金融已办理完成上述增资相关的验资及工商变更登记工作,本次变更登记完成后,合肥百货实际持有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5.33%股权。华融消费金融上半年给合肥百货带来的投资损益为亏损193.2万元,按照最新持股比例计算,华融消费上半年亏损约1260万元。照此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华融消费金融有望逐渐扭亏为盈,实现盈利。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除了杭银、兴业消费金融在2020年上半年表现不俗,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44.40%、20.36%,晋商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9.79%。

杭银消费金融在客群上一直定位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客群,2020年以来延伸至至电信、烟草等央企、大型国企。

湖北、海尔、招联、锦程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相比2019年同期大幅降低,分别下降了93.41%、70.33%、18.56%、16.70%。

海尔消费金融主要以家电、教育和医美为三大展业领域,疫情对这些线下消费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整体来看,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普遍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受疫情大环境的影响,如湖北消费金融设立于此次疫情受创严重地区武汉。

另一方面,当前信用贷款遇冷,抵押类贷款成了消费金融业务的中流砥柱,其中房屋抵押又是抵押类贷款中的最佳选择。据了解,湖北、中银、锦程消费金融都有涉足房屋“二抵贷”业务,而此类业务的真实逾期率堪忧。

此外,随着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的马太效应和挤出效应,强者的市场地位在竞争中不断稳固和增强;弱者在竞争中市场规模不断萎缩,甚至可能被挤出市场。除了自身业绩增压外,现有消金机构还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年内持牌消金市场扩容不断加速,随着各路巨头竞速入局,消费金融市场也或将重新被“定义”。

三、从其他消费金融服务商看消费金融产业链

(一)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商业银行信用卡优势明显

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是最早的参与者,其依托稳定、低成本的资金实力,专业的风控体系在现阶段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以信用卡和零售信贷产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其中,信用卡是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产品及服务形式。除此之外,还有新兴的民营银行。

近几年,受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及技术创新影响,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提出零售转型战略,在消费金融业务上发力。面对监管、牌照、资源及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多家商业银行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入股消费金融子公司,开展差异化经营策略。

央行发布《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此前,央行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

从2014年三季度到2019年四季度,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逐步攀升,从1.88万亿元增至7.59万亿元。2019年末,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低迷,波及信贷领域。2020年第一季度,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首次回落,降至7.26万亿元,环比增速首次降为负值,为-4.3%。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费环境持续向好,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逐渐回升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银行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76万亿元,环比增速为3.54%。

从2015年二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时有下降,环比增速偶尔为负,但整体趋势为上升。2016年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4.65亿张。自2017年起,信用卡累计发卡量逐年攀升,环比增速偶有起伏,但整体趋势向下。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环比增速一度降至0.32%。随着消费环境逐渐向好,截至2020年三季度,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7.98亿张,其中,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66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5张。因此,新规的影响可谓不小。

图17:银行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及累计发卡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零壹智库

在业务模式上,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线下方式在稳定的、低成本资金,一定的客户基础,专业的风控体系及成熟的征信系统为市场中较为优质的客户提供购车分期,装修分期,分期商城,账单分期,现金分期,助学贷款等一系列的消费信贷产品服务。但缺乏丰富的消费场景及流量;由于风控管理严格、审批流程较长,用户体验不佳。

在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作为主动拥抱金融科技,较早且快速向零售转型的代表,其零售信贷业务得以快速发展。

2019年,在已披露15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规模数据中,招商银行以43486.15亿元的信用卡消费交易额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4.62%。其中,信用卡消费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的银行有4家。

2019年中信银行与平安银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同比增长涨幅较大。其中,中信银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达25613.95亿元,同比增长23,14%,平安银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33365.77亿元,同比增长22.45%。2019年,交通银行的信用卡消费交易额下降,从2018年的30702.76亿元下降至29483.27亿元,同比增速为-3.97%。

图18:2018-2019年上市银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情况

资料来源:上市银行2019年报,零壹智库

注:(1)上述上市银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统计数据为不完全统计,目前仅统计到12家银行数据;

(2)各家银行对于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的统计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银行披露的数据维度包括消费额、交易额以及消费交易额等三类。具体数据披露口径参见下表所列的上市银行公开年报信息,本报告以各家银行披露的数据维度作为依据。

商业银行除了自身主体,也通过控股和参股的方式设立消费金融子公司达到差异化经营。特别是区域性银行,可以打破原有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经营。在资源上,与其他股东实现优势互补,弥补自身在风控技术、场景、流量等的劣势。在经营上,可以承接不符合银行风控要求的客户,改善不良贷款率。例如,北银消费金融和中原消费金融等。

除传统商业银行外,后起之秀民营银行也在向消费金融领域发力。相较传统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在业务模式上实现纯线上互联网化的运营;二是,风控管理、反欺诈及精准营销等技术能力突出。

此外,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及新网银行三家互联网银行也在进行线上信贷业务。

未来几年,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金融业强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在致力于零售转型时最可能的趋势是,金融科技的转型,在底层系统架构中从从集中式架构转为分布式及开放式架构;业务流程的简化,提高用户体验度;金融科技与场景深度结合,实现真正的场景金融。

(二)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稳定增长,不良率大幅低于银行

作为广义消费金融领域的另一类持牌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经销商库存融资、消费信贷及融资租赁。根据《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须为生产或销售汽车整车的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厂商系汽车金融公司,主要股东为整车厂;二是独立的汽车金融公司,主要股东为经销商。2008年,新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正式颁布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扫清了最后的政策壁垒,此后融资租赁业务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第三大业务板块。

2013年-2019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保持稳定的增长,零售贷款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4-2019年,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资产余额持续增长,但增速开始放缓。截至2019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人民币9063.71亿元,同比增长8.03%,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大幅低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11月末,我国共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其中24家主要股东为厂商,1家为经销商。

图19: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零壹智库

整体上看,相比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汽车分期,汽车金融公司覆盖的用户群体相对较低,利率较高,贷款期限为1-5年。但是,具有办理速度快及风险管理能力强的特点。

汽车金融公司背靠厂商拥有较强资金流、稳定的商业模式及渠道优势。例如,汽车金融公司与股东厂商合作提供低息购车优惠服务,不仅可以维持产品价格,也能促进终端消费。但是,受资金规模制约,汽车金融公司无法单独为经销商提供稳定及充足的库存融资。并且由于其只能为厂商股东提供汽车金融服务,业务渠道比较单一,开展范围也难扩大。

截至2019年末,上汽通用汽车金融资产规模达1217.45亿,同比增长0.23%;贷款余额1100.46亿,同比增长10.09%;营业收入70亿,同比增长11%;不良贷款率0.29%,同比增长222%。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主要业务包括零售和批发。在业务流程上,其主动拥抱金融科技,2016年,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推出“信任贷”授信额度测评服务,进一步融合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用户可以在线上获得在线预授信服务。并在使用大数据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贷款审批的决策引擎“极速通”,基本上可以实现秒批,放款最短只需要两小时。

从行业竞争及发展趋势看,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及商业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处于良好竞争态势,各有所长。汽车金融公司的渠道模式逐步从线下走向线上轻资产化。而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也在针对汽车消费金融场景不断精细化、垂直化。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多家汽车金融公司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积极转型,拓展新的品牌业务及提供二手车金融服务等,以提供竞争力。

(三)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积极获取消费金融牌照

随着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日益发展及壮大,两者都在布局金融业务并成为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竞争者。电商平台具有丰富的电商场景和庞大的流量,基于丰富的消费者大数据,具备强大的风控能力,最终形成消费金融生态闭环;而互联网公司则具有流量和技术优势。

两大市场主体主要通过关联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或民营银行等机构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主要产品也包括现金贷款、商品分期。从牌照上看,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设立提速,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巨头布局呈现加速态势,BAT中仅腾讯尚未透露获取消费金融牌照的意向。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美团及滴滴都已获得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阿里、百度和苏宁拥有三大放贷业务全牌照。

虽然美团等巨头都暂未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但也在积极进行消费金融布局。2020年6月,美团月付正式上线,年满18周岁、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即可开通,用户在美团生态内消费时,可使用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账单日为每月1日,8日还款,最长免息期达38天,用户按时还款,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逾期日利率为0.05%,支持账单延期还款和账单分期还款。授信付款服务的主体是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其合作的金融机构。

此外,自2018年起,美团开始推进与银行方面的合作,先后与多家区域性银行携手发行美团联名卡,目前在美团APP上,联名卡申请入口与月付并列,但月付与蚂蚁花呗等产品类似,均与信用卡产品在部分功能上存在高度重叠。

表14:主要电商平台及互联网公司放贷业务牌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

从产品上看,依托丰富的消费场景,电商平台可以提供消费分期产品,而互联网公司在缺乏消费场景下只能提供现金贷款产品和导流服务。

表15:主要电商平台及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

现阶段,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电商平台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强,但多家平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主要用户是自家电商平台的消费者。另一方面,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各平台主要通过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放贷业务,面临资金合规性问题,资金来源渠道窄,发行大规模ABS产品后杠杆率超过监管红线。而科技子公司在监管趋严、资金成本高及技术能力突出的综合因素驱动下,转型开放科技平台战略向B端发力,对金融机构等输出技术能力发展科技助贷和导流助贷业务,成为又一盈利增长点。

03

金融科技创新驱动消费金融新模式

一、消费金融对金融科技的投入

(一)消费金融数字化进程加快

金融科技即FinTech,正在试图用科技来重塑传统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兼具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基因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融通经验,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下,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琼斯发文吐槽新疆!直言这是错误的地方,不想回忆整个赛季!

琼斯发文吐槽新疆!直言这是错误的地方,不想回忆整个赛季!

篮球资讯达人
2024-06-16 13:31:59
拜登已签字,22国一致对华征税,中方加量囤粮食,瑞典的努力白费

拜登已签字,22国一致对华征税,中方加量囤粮食,瑞典的努力白费

影视解说阿相
2024-06-15 12:39:36
G7发表联合声明,对中俄提出4个要求,普京不答应,中方态度坚决

G7发表联合声明,对中俄提出4个要求,普京不答应,中方态度坚决

涛涛生活搞笑
2024-06-16 23:54:39
奥运女排抽签乱了:中国女排或陷死亡之组,蔡斌真正的考验来了!

奥运女排抽签乱了:中国女排或陷死亡之组,蔡斌真正的考验来了!

小豆豆赛事
2024-06-16 17:39:52
笑不活了,玫瑰的故事美甲哥已上线,我却笑死在林更新的评论区

笑不活了,玫瑰的故事美甲哥已上线,我却笑死在林更新的评论区

娱记掌门
2024-06-15 17:43:33
双色球2024068期:三区断了,出现二连号和三连号,蓝色球01。

双色球2024068期:三区断了,出现二连号和三连号,蓝色球01。

小宇宙双色球
2024-06-16 23:42:54
窝里横的中国新造车全数被宝马碾压,奔驰、丰田也起来了

窝里横的中国新造车全数被宝马碾压,奔驰、丰田也起来了

柏铭锐谈
2024-06-15 12:32:29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华庭讲美食
2024-06-16 10:58:39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大陆已经找到第三条路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大陆已经找到第三条路

车马点兵V
2024-06-15 11:04:03
女生干不干净,看这4个地方就知道!特别第1个,男生看一眼就嫌弃

女生干不干净,看这4个地方就知道!特别第1个,男生看一眼就嫌弃

司徒趣闻
2024-04-24 07:30:38
离谱!郭有才开启打赏强势复播,礼物收到手麻,称要做有意义的事

离谱!郭有才开启打赏强势复播,礼物收到手麻,称要做有意义的事

娱记掌门
2024-06-16 22:55:13
日本神秘组织“布局”,卫星识破,中国第一高楼背后中日风水大战

日本神秘组织“布局”,卫星识破,中国第一高楼背后中日风水大战

苏大强专栏
2024-03-24 22:06:54
细扒印尼排华,30万华人遭屠杀,我国出乎意料不出兵帮忙始末?

细扒印尼排华,30万华人遭屠杀,我国出乎意料不出兵帮忙始末?

光头哥的头
2024-01-07 10:57:32
克林斯曼谈劳塔罗:世界杯夺冠后他变得更成熟,现在是真正的队长

克林斯曼谈劳塔罗:世界杯夺冠后他变得更成熟,现在是真正的队长

直播吧
2024-06-16 08:53:07
网友问孙兴慜说了啥?王大雷调侃回复:他说他对不起中国人民

网友问孙兴慜说了啥?王大雷调侃回复:他说他对不起中国人民

懂球帝
2024-06-16 16:10:44
俄专家:俄中双方在三年内启动大约3000个投资项目

俄专家:俄中双方在三年内启动大约3000个投资项目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06-15 16:05:26
不是拜合拉木!36强赛国足最大“惊喜”出炉,成范志毅郑智后首人

不是拜合拉木!36强赛国足最大“惊喜”出炉,成范志毅郑智后首人

林子说事
2024-06-16 09:09:19
中国外贸发生大变化!高中低端市场全部失守,依赖我国消费者?

中国外贸发生大变化!高中低端市场全部失守,依赖我国消费者?

科普六点半
2024-06-04 09:27:58
iPhone16系列下月开启量产:6大升级+2大特性,消费者会买单吗?

iPhone16系列下月开启量产:6大升级+2大特性,消费者会买单吗?

科技说说
2024-06-14 09:46:30
孙鹏狄莺之子孙安佐再出事!这次又闹大了!

孙鹏狄莺之子孙安佐再出事!这次又闹大了!

娱记掌门
2024-06-16 16:28:49
2024-06-17 03:46:44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数字经济决策服务平台
37299文章数 198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健康
艺术
教育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亲子要闻

玩这个游戏的都是勇士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教育要闻

北京高考阅卷进行中,语文已有多篇作文有望拿满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